-
援藏題材電影《太陽和月亮》開機
原標題:援藏題材電影《太陽和月亮》開機 援藏題材電影《太陽和月亮》開機儀式近日在西藏昌都舉行。 據悉,電影《太陽和月亮》得到福建省委宣傳部、西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高度認可,被列為文藝創作扶持項目。
-
援藏題材電影《太陽和月亮》劇本研討會在榕舉行 今年六月開機
23日下午,福建省援藏建藏工作促進會、福建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隊在福州舉行福建省重點文化項目——電影《太陽和月亮》劇本研討會。該片劇本由福建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孫永明執筆創作,歷時四年。影片講述一位漢族鋼琴老師周潔妮去西藏尋找音樂靈魂,在西藏遇到了具有彈鋼琴天賦的藏族女孩達娃及其母親、援藏幹部方松林等,演繹了援藏幹部方松林幫助達娃家戰勝貧困,並幫助達娃實現音樂夢想,展現援藏幹部無私奉獻的精神。在會上,與會專家對電影劇本的主題、結構、情節等予以高度評價,期待該電影早日拍攝,並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
-
援藏題材電影《太陽和月亮》首映式在福州舉行
電影《太陽和月亮》首映式現場。新華網 張婷婷 攝新華網福州10月14日電(張婷婷)講述民族團結的援藏題材影片《太陽和月亮》13日在福州舉行首映式。電影總長90分鐘,預計於12月在全國公映。據介紹,電影《太陽和月亮》以援藏幹部修路為引,通過講述援藏幹部在幫助西藏貧困村修路過程中,與藏族孩子結下深厚的友誼並資助她圓了鋼琴夢的故事,展示了兩代援藏工作者與藏族同胞互相關愛、共同奮鬥的深厚友情,生動展現了社會主義大家庭之美、民族團結之美、援藏事業之美、青藏高原之美。電影取景西藏,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情。
-
柳工攜手援藏主題電影《太陽和月亮》綻放熒幕
2019年6月18日,由福建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隊、昌都市委宣傳部主辦、西藏恆躍柳工傾情贊助、董事長洪加友先生親自參與策劃,向祖國成立70周年獻禮的民族團結、援藏主題電影《太陽和月亮》路演啟動儀式圓滿落幕。
-
援藏題材電影《太陽和月亮》首映式在福建福州舉行
電影《太陽和月亮》首映式現場。新華網 張婷婷 攝 講述民族團結的援藏題材影片《太陽和月亮》13日在福建福州舉行首映式。電影總長90分鐘,預計於12月在全國公映。 據介紹,電影《太陽和月亮》以援藏幹部修路為引,通過講述援藏幹部在幫助西藏貧困村修路過程中,與藏族孩子結下深厚的友誼並資助她圓了鋼琴夢的故事,展示了兩代援藏工作者與藏族同胞互相關愛、共同奮鬥的深厚友情,生動展現了社會主義大家庭之美、民族團結之美、援藏事業之美、青藏高原之美。 電影取景西藏,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情。
-
援藏題材電影《太陽和月亮》首映
2019年10月13日,民族團結和援藏題材電影《太陽和月亮》首映儀式在福州大戲院隆重舉行。影片總長90分鐘,這是向中華人民共和國70華誕和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獻禮的一部電影,講述了兩代援藏工作者與藏族同胞互相關愛、共同奮鬥、友情至深的故事,生動展現了社會主義大家庭之美、民族團結之美、援藏事業之美、青藏高原之美。而《太陽和月亮》則是古諾鋼琴首次登上電影熒幕的作品。
-
福建援藏電影三部曲 《太陽和月亮》將開拍
N海都記者 吳開興 海都訊 去年,福建一部援藏電影《追你到天邊》上映,得到許多觀眾好評。昨日,作為福建援藏電影三部曲第二部的《太陽和月亮》的劇本研討會在福州舉行,編劇孫永明和福建一些援藏幹部一起討論劇本創作,西藏影視家協會秘書長也到場參加。據介紹,這部電影將在今年年底開拍。
-
湖南日報要聞頭條丨瀏陽援藏幹部伍國強:援藏養蜂,漸入佳境
他說,10天前回來時,狼牙刺花剛剛開過,現在花開得最好的就是草木樨和蓿苜草,是蜜蜂採蜜釀蜜的繁忙季節。 伍國強,我省派駐貢嘎縣短期援藏隊的農牧業技術推廣專家、瀏陽市農業農村局幹部。今年是他第5次短期援藏。2019年,他獲評「最美支邊人」「中國好人」(敬業奉獻類)。 這次援藏伍國強於4月30日到達貢嘎,為期半年。
-
援藏幹部的「小目標」
孫金成發現,北京第九批援藏幹部均任實職、幹實活,讓當地老百姓感受到,大家是掛實職、幹實事兒,不是坐辦公室走過場、刷資歷。進藏僅半年,孫金成就多次到全市8個縣區和4個經濟功能區實地走訪調研,並全力做好資金管理與調度工作。對於拉薩市委市政府確定的76個重點項目,截至去年12月底實現投資133億元,有力扭轉了此前下滑的態勢。
-
「老犛牛」——一個漢族幹部文化援藏記
於是,第一次進藏35年後,他拒絕安享近在眼前的「歲月靜好」,果決堅定地再赴「天邊」,成了一個不同尋常的文化援藏者——他要建一座「世界獨一無二」的博物館。「文博達人」單霽翔說:「我當了10年國家文物局局長,見識過很多博物館的建設,但沒有哪個博物館的籌建過程如此感人。」他的故事,是信念的故事,夢想的故事,感恩的故事。
-
「老犛牛」一個漢族幹部文化援藏記
他的故事,是信念的故事,夢想的故事,感恩的故事。究其根本,是一個人對一片土地愛得深沉、對生命價值的追尋至真至純的故事。「不要寫我,多寫犛牛博物館和西藏的人吧。」吳雨初一再推辭,推了好幾年,終於在拉薩的傍晚裡妥協,同意接受採訪。
-
「太陽和月亮,是一個媽媽的女兒」
從最南端的喜馬拉雅深處,到最北端的唐古拉腳下,從最西端的班公湖邊,到最東端的藏東大峽谷中,民族團結的故事每天都在這塊世界上最為厚重的土地上發生著。——法制宣傳與民族團結教育相結合,全面提高黨員幹部、各族群眾、青少年學生、寺廟僧尼等群體的法治意識。——對各級黨政幹部進行黨的民族宗教理論政策教育,對各族群眾進行「三個離不開」思想教育,對宗教界人士進行愛國守法教育,對全社會進行「五個認同」教育,不斷築牢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思想基礎。
-
上遊•夜雨丨《藏地心跡》讀書分享會講述援藏人背後的故事
1月10日下午,在新華傳媒九龍書城裡,重慶市「五個一工程」獎、「十佳主題圖書」獲獎作品《藏地心跡》讀書分享會上援藏幹部馬穎教授朗誦的這首詩,感動了現場的所有人,獲得了陣陣掌聲。講故事:詮釋信仰,一部有擔當有力量的書援藏是國家戰略決策。對口援建昌都,是重慶的光榮使命。自1995年開始,重慶已派出九批援藏幹部,對口支援昌都建設。
-
「青藏高原上最美的格桑花」——常德第八批援藏工作隊的故事
隆子縣航拍全景(常德日報傳媒集團記者劉頌提供) 2016年7月,常德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隊來到喜馬拉雅山東段北麓的隆子縣工作。工作隊由5名黨政幹部和3名專業技術人員組成,他們克服各種困難,與當地幹部群眾一起,奮力改變高原面貌。 在隆子縣走訪5天,記者聽到了關於常德援藏人員的一個個感人故事,當地幹部群眾稱他們是「青藏高原上最美的格桑花」。
-
上海第七批援藏幹部打造大型原生態實景劇《江孜印跡》
專題: 東方網特別策劃:紀念上海對口援藏20周年 東方網8月18日消息:《江孜印跡》實景劇是上海第七批援藏幹部充分利用江孜獨特的文脈、地脈、人脈,以宗山古堡、白居寺、祭祀山為背景,配以光
-
剛到西藏那曲,寧波這位援藏麻醉醫生便救了一個人
7月20日,浙江省第八批援藏幹部團隊到達拉薩
-
援藏幹部王詩龍:用愛點亮雪域高原上的教育之光
編者按:我們常常用蠟燭比喻教師,因為蠟燭既沒有煙火的璀璨,又沒有太陽的炙熱,但它卻捨得燃燒自己溫暖他人。2017年9月10日,是我國第33個教師節,煙臺大眾網開設「靜靜的燭光」系列專欄,我們將走近一線教師以及援藏隊伍中的教育工作者,通過質樸的筆觸、感性的鏡頭,忠實記錄下他們的教育人生,感悟他們的教育情懷。
-
太陽和月亮的故事
太陽以為自己是為人類貢獻最大的生物,就一天天的驕傲了起來,而月亮呢?她很謙虛,也很聰明。有一天,在太陽與月亮交匯處,他們兩相遇了,太陽向月亮吹噓自己有多麼偉大,多麼的厲害,月亮想滅一滅太陽的傲氣,突然月亮想到一個十全十美的方法。
-
上海專家完成「邦錦梅朵」項目首例人工耳蝸植入 藏族三歲聾兒復聰
圖說:李華偉教授手術照片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 王芸 攝8月9日,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人民醫院的耳鼻喉科門診室裡,三歲多的藏族小男孩倫珠多吉接受了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後的首次開機調試。小多吉好奇地打量著四周。
-
「民生援藏」築牢美好生活根基
同時,惠州援藏工作組提前謀劃「十四五」援藏項目,爭取為朗縣落實一批惠民生、效益優的「十四五」援藏項目,為朗縣築牢美好生活根基。 上報32個省規劃援藏項目,民生類佔比超85% 改善民生、凝聚人心是新時代援藏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惠州援藏工作就是這麼做的,把大量的資金、精力投入到民生項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