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東方網特別策劃:紀念上海對口援藏20周年
東方網8月18日消息:《江孜印跡》實景劇是上海第七批援藏幹部充分利用江孜獨特的文脈、地脈、人脈,以宗山古堡、白居寺、祭祀山為背景,配以光、聲、電等高科技手段,穿越江孜1200多年的歷史,精心打造的一場原生態大型文化盛宴。
實景劇共分《序》、《山的印跡》、《光的印跡》、《盛世印跡》、《英雄的印跡》及《不落的太陽》等六個篇章,從江孜古城的起源、發展、繁榮到抗擊外敵入侵,直至和平解放西藏、江孜迎來新生為演出內容。
整場演出時間約為1小時,150名主要演員及100名群眾演員參與演出。
作為西藏文化產業發展的積極探索,《江孜印跡》是西藏首部縣級層面的實景劇,由上海援藏投資近2000萬元打造。
實景劇注重挖掘江孜作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及「紅河谷之旅」的文化內涵,展現江孜千年歷史,傳承西藏民族文化,引領文化旅遊產業升級發展,形成援藏造血機制,帶動三二一產業融合發展,促進當地經濟持續進步,最終實現農牧民增收致富。
實景劇實行企業化運營,力爭三年收回投資,直接為演職員工、周邊居民及當地財政帶來收益,主要演員月薪3000元,群眾演員月薪1800元,管理人員月薪2000元。
實景劇周邊的居民可為演出提供配套服務,設置有16個商鋪,預計每間商鋪在演出季月收入約5000-6000元。
實景劇的推出,改變了「白天看廟、晚上睡覺」的旅遊發展模式,將極大帶動民族手工業產品、高原特色農牧產品的銷售,以及餐飲、住宿、交通等服務產業的發展,促進江孜縣從「旅遊過境地」轉變為「旅遊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