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上最美的格桑花」——常德第八批援藏工作隊的故事

2021-01-12 新湖南

「青藏高原上最美的格桑花」

——常德第八批援藏工作隊的故事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記者 李傑 魯融冰

5月的青藏高原天藍雲白、水碧山青,美若天堂。

千峰百嶂,巍峨壯麗,令人嘆為觀止

5月下旬,記者從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出發,往東南方向行車約300公裡,便到了常德市援藏工作隊駐紮的地方——隆子縣。

隆子縣航拍全景(常德日報傳媒集團記者劉頌提供)

2016年7月,常德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隊來到喜馬拉雅山東段北麓的隆子縣工作。工作隊由5名黨政幹部和3名專業技術人員組成,他們克服各種困難,與當地幹部群眾一起,奮力改變高原面貌。

在隆子縣走訪5天,記者聽到了關於常德援藏人員的一個個感人故事,當地幹部群眾稱他們是「青藏高原上最美的格桑花」。

缺氧不缺精神

隆子縣海拔3900米至4300米。全縣3萬餘人,藏族佔99%以上。

常德第八批援藏工作隊進藏第一天,在202省道上前行,陽光、大雪、冰雹、強降雨輪番上演,無法預測下一段會遇到什麼天氣。行至海拔5100米的雅堆扎拉山時,人一下喘不過氣來。

藏區道路有如天險

「頭痛、暈厥是家常便飯,醒來後就繼續工作。」常德援藏幹部、隆子縣住建局副局長何銓告訴記者,入藏3年來,如何適應高寒低壓缺氧環境,是他們面臨的最大挑戰。

何銓記得,剛到高原時,隆子縣要選定易地搬遷地址,他到加玉鄉普玉村實地踏勘。山路崎嶇,一路顛簸,他突然感覺頭暈心慌、胸悶氣急、四肢麻木痙攣,當時胃裡吐得一乾二淨,人幾近虛脫。

隆子縣中學校園

在隆子縣中學工作的常德援藏教師戴明,每周要上18節體育課。「有一次帶著學生運動時,戴老師突然意識迷糊,摔倒在球場。」隆子縣中學黨支部書記次仁頓珠趕緊把戴明送到醫院。第二天,戴明又帶著學生上起了體育課。

常德援藏醫生、在隆子縣人民醫院工作的唐永忠告訴記者,青藏高原空氣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區40%至50%,高原反應隨時可以讓一個人倒下。

常德市援藏幹部、隆子縣委副書記覃歇民在學校調研

失眠、頭痛胸悶、血壓上升、體質和記憶力嚴重下降……常德援藏人員都出現過這樣的症狀,但他們始終堅持「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降標準」,全力做好本職工作。

重「輸血」,更重「造血」

5月的高原,楊柳破芽吐綠,隆子縣到處生機勃勃。

由常德援建的隆子縣汙水處理廠工程進入收尾階段。常德援藏幹部、隆子縣副縣長詹學明介紹,汙水處理廠正式運行後,將徹底改變隆子縣城汙水直排的狀況,為高原治汙積累經驗。

隆子縣汙水處理廠淨化池

在隆子縣「菜籃子」工程產業園區,溫室大棚裡鮮花盛開、果香撲鼻。園區負責人扎西多吉告訴記者,在常德援藏工作隊幫助下,園區一期工程已建設智能溫室大棚2座,計2076平方米,PC陽光板溫室大棚106座,開當地有機蔬菜規模化、設施化生產先河。

溫室大棚內種植有近百種蔬菜

在上一批援藏工作隊工作基礎上,常德第八批援藏工作隊借鑑常德城市改造提質經驗,通過「城區擴容、划行規市、管線入地」,使隆子縣城建設管理上了一個新臺階,被世界地理雜誌稱為「西藏最乾淨的縣城」。

校園裡,孩子們面對鏡頭,露出燦爛的笑容

此外,玉麥鄉玉麥村等3個邊境小康村建設項目也成為西藏邊疆建設的亮點,隆子縣中學等9所中小學校通過了教育部教育均衡發展檢查驗收,提質改造後的隆子縣人民醫院成為山南市綜合標準最高的縣級醫院……

如今的玉麥鄉玉麥村已打造成邊境小康村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常德市援藏幹部、隆子縣委副書記覃歇民說,自1995年開始,常德市先後派出8批援藏人員,與當地幹部群眾共建美好家園。除了在資金、項目等方面進行「輸血」,常德援建工作更注重「造血」,推動當地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去年,隆子縣實現生產總值12.34億元、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95元,比2016年分別增長52.5%、26%。

三年援藏一生情

「醫生叔叔像親人一樣,說話時輕聲細語。」5月21日,在隆子縣人民醫院,7歲的尼瑪曲珍說起其主治醫生唐永忠,眼裡滿是感激。

縣人民醫院即將完成提質改造

傾情雪域群眾,關注民生福祉。近3年來,常德援藏幹部、隆子縣衛計委副主任李軍先後2次帶領援藏人員到鄉鎮開展衣物捐贈和義診活動,共捐贈衣物5800餘件,接診藏胞1800多人次,發放藥品價值9萬多元。

在隆子縣養老院,說起常德援藏人員,今年69歲的格桑卓嘎豎起大拇指:「他們來了,我們老人過上了幸福生活。」隆子縣民政局副局長加措介紹,常德援藏工作隊投入2500萬元,為養老院每間住房安裝供暖設備,並修繕了陽光房、洗衣房、醫務室。

養老院陽光房,整潔明亮,環境舒適

老人在這裡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以前要走很遠把水背回家,現在打開水龍頭,自來水譁譁流了出來。」隆子鎮宗雪村村民卓瑪說,去年6月,常德援藏工作隊在村裡實施供水建設項目,解決了100多戶村民以及5000多頭牲口的飲水問題。

在隆子縣常德廣場,藏漢同胞載歌載舞

隆子縣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535戶7020人。近3年來,常德援藏幹部、隆子縣委常委、副縣長賀吉敏走遍了隆子縣11個鄉鎮80個村,主持或參加扶貧相關會議83次,議定事項580多項。去年底,隆子縣實現脫貧摘帽。

據統計,從1995年以來,常德共安排援藏資金和物資2億多元,實施援藏項目50多個。其中,常德第八批援藏工作隊實施項目9個,已基本完成。

採訪團在文英亭集體悼念因公殉職的援藏幹部何文英

常德第八批援藏工作隊的工作即將結束,一位常德援藏幹部動情地說:「3年援藏路,一生雪域情。隆子縣是我們的第二故鄉,我們永遠會把它放在心上。」

相關焦點

  • 柳工攜手援藏主題電影《太陽和月亮》綻放熒幕
    2019年6月18日,由福建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隊、昌都市委宣傳部主辦、西藏恆躍柳工傾情贊助、董事長洪加友先生親自參與策劃,向祖國成立70周年獻禮的民族團結、援藏主題電影《太陽和月亮》路演啟動儀式圓滿落幕。
  • 援藏題材電影《太陽和月亮》劇本研討會在榕舉行 今年六月開機
    23日下午,福建省援藏建藏工作促進會、福建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隊在福州舉行福建省重點文化項目——電影《太陽和月亮》劇本研討會。該片劇本由福建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孫永明執筆創作,歷時四年。影片講述一位漢族鋼琴老師周潔妮去西藏尋找音樂靈魂,在西藏遇到了具有彈鋼琴天賦的藏族女孩達娃及其母親、援藏幹部方松林等,演繹了援藏幹部方松林幫助達娃家戰勝貧困,並幫助達娃實現音樂夢想,展現援藏幹部無私奉獻的精神。在會上,與會專家對電影劇本的主題、結構、情節等予以高度評價,期待該電影早日拍攝,並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
  • 開在阿里山上兩朵陝西美麗的格桑花
    人民網阿里7月28日電(吳超)今天在阿里地區行署所在地獅泉河鎮採訪,遇到了兩名寶雞援藏幹部,她們都是80後且,一名是第七批援藏幹部中年齡最小的一位,26歲的她是一名護士,2013年7月正是新婚燕爾卻毅然不顧家人反對來阿里援藏;另一名是一個三歲孩子的媽媽,也是捨棄與女兒在一起的時光,來到阿里援藏。
  • 廣東智力援藏、產業援藏等 合作項目籤約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 申卉)廣東企業在林芝設立高原生物醫藥研發中心,開闢越野徒步等戶外運動培訓中心帶動當地旅遊業發展
  • 援藏幹部王詩龍:用愛點亮雪域高原上的教育之光
    煙臺第八批援藏幹部王詩龍將教育夢想灑向高原  大眾網煙臺9月8日訊 (記者 邢晨) 22年前,遙遠的聶拉木正式成為煙臺對口幫扶縣,也正是從那時起,一批又一批的煙臺援藏幹部將汗水與夢想播撒在了這片廣袤而神聖的土地上。
  • 格桑花的花語 格桑花的花語是
    說到西藏就不得不說起格桑花,格桑花是高原上生命力最頑強,最普通的一種野花,寄託了藏族人民期盼幸福吉祥的情感,一說起格桑花,我們腦海中是不是立馬就浮現那開滿漫山遍野的嬌豔花卉,那一眼望去,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非常美好,令人心生喜愛,那麼你們知道格桑花的花語是什麼嗎?
  • 雪域高原見「圳」情
    ■ 深圳特區報記者 肖意 深圳,遠在祖國南海之濱; 林芝,地處青藏高原東南。 21年的對口支援工作,讓相距六七千裡的深圳、林芝兩地山海相連、情誼相通,交流合作頻繁。 在第七批援藏工作即將收官之際,記者日前隨深圳市黨政代表團來到西藏林芝,了解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隊深圳對口支援察隅縣、察隅農場工作組的工作情況。
  • 上遊•夜雨丨《藏地心跡》讀書分享會講述援藏人背後的故事
    1月10日下午,在新華傳媒九龍書城裡,重慶市「五個一工程」獎、「十佳主題圖書」獲獎作品《藏地心跡》讀書分享會上援藏幹部馬穎教授朗誦的這首詩,感動了現場的所有人,獲得了陣陣掌聲。講故事:詮釋信仰,一部有擔當有力量的書援藏是國家戰略決策。對口援建昌都,是重慶的光榮使命。自1995年開始,重慶已派出九批援藏幹部,對口支援昌都建設。
  • 湖南日報要聞頭條丨瀏陽援藏幹部伍國強:援藏養蜂,漸入佳境
    伍國強,我省派駐貢嘎縣短期援藏隊的農牧業技術推廣專家、瀏陽市農業農村局幹部。今年是他第5次短期援藏。2019年,他獲評「最美支邊人」「中國好人」(敬業奉獻類)。 這次援藏伍國強於4月30日到達貢嘎,為期半年。
  • 氣象現代化成果普惠雪域高原!氣象部門全力援藏成效顯著_資訊_中國...
    覆蓋西藏562個鄉鎮的氣象防災減災體系基本建成;55名氣象科技工作者參加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籤訂11項合作協議;災害性天氣短時臨近預報和智能網格預報業務基本形成……自2016年全國氣象部門第六次西藏工作會議召開以來,在中國氣象局黨組的重視支持和氣象部門各援藏單位的積極援助下,西藏自治區和四川
  • 援藏丨華能集團:雪域高原綻放「三色」之光
    雪域高原綻放「三色」之光 ———華能集團援藏十年紀實 董志雄 張曉哲   潮平風正揚帆進,凝心聚力向未來。8年間,藏木電站全體建設者克服高寒缺氧等諸多困難,榮獲了若干國家專利、科技創新成果獎,創造了高原水電建設的奇蹟。藏木水電站的投產運行,緩解嚴重缺電不利局面,源源不斷地為西藏人民供應清潔純淨的電能,為西藏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增強能源保障。  「男兒上高原,雪山峽谷連;長河險灘走天塹,道阻路險汗撐船;徵途多艱難,白髮任誰看?
  • 伍國強:為了一個夢想五上青藏高原
    在今年第五次短期援藏期間,伍國強(左)在指導當地農戶養蜂。記者彭紅霞瀏陽日報訊(記者羅時茂)你的夢想是什麼?你願為之付出多大的努力?市農業農村局幹部伍國強用5次援藏的累累碩果來作答。早在2014年4月第一次援藏時,當地農牧民的生活、收入狀況令他很不是滋味,一個「為藏族同胞找一條致富路」的夢想在心裡生根發芽。
  • 濰坊援藏採訪紀實②:教育援藏,星星之火點亮雪域高原教育之光
    編者按:2016年6月,濰坊市第六批援藏工作組(以下簡稱「援藏工作組」),帶著濰坊市委、市政府的重託,進駐西藏南木林縣,開始為期三年的援藏工作。三年來,在濰坊市委、市政府和山東省援藏中心組黨委的正確領導下,援藏工作組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緊緊圍繞南木林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在歷批援藏工作組打下的堅實基礎上,不忘初心,永不懈怠,撲下身子抓落實,擼起袖子加油幹,圓滿完成援藏目標任務,實現對口援藏工作新突破。
  • 援藏題材電影《太陽和月亮》首映
    2019年10月13日,民族團結和援藏題材電影《太陽和月亮》首映儀式在福州大戲院隆重舉行。影片總長90分鐘,這是向中華人民共和國70華誕和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獻禮的一部電影,講述了兩代援藏工作者與藏族同胞互相關愛、共同奮鬥、友情至深的故事,生動展現了社會主義大家庭之美、民族團結之美、援藏事業之美、青藏高原之美。而《太陽和月亮》則是古諾鋼琴首次登上電影熒幕的作品。
  • 「探界者」鍾揚:在青藏高原刷新一個植物學家的極限
    在植物學家很少涉足的青藏高原,執著的鐘揚發現了它,他把擬南芥栽種在自己位於西藏大學安置房的後院中,把它做成標本帶回了復旦大學。2009年,鍾揚正式成為中組部援藏幹部。據統計,在這十幾年間,他收集了上千種植物的4000萬顆種子,佔到了西藏特有植物的1/5。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鍾揚要收集種子?「一個基因能夠拯救一個國家,一粒種子能夠造福萬千蒼生。青藏高原這個佔我國領土面積1/7的地區,植物種類佔到了1/3。
  • 【援藏手記】高原十二時辰
    想起之前身邊許多人聽到我要去援藏,幾乎都一臉詫異看著我這小身板質疑:「為什麼要去?」我也會一臉淡然地反問:「為什麼不去?」我不知他們的詫異從何而來,或許是對高原缺氧的擔憂?又或許是對女生的「憐香惜玉」?說實話,選擇援藏,並非基於多麼崇高的信念或遠大抱負,只是趁心有熱愛,想來,就來了。
  • 2020年第八屆青藏高原東部構造與地球物理研討會(WTGTP2020)順利召開
    2020年第八屆青藏高原東部構造與地球物理研討會(WTGTP2020)順利召開 2020-12-08 16: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藏高原上的野花,你見過幾種?
    青海湖是青藏高原上野花最為豐富的地方之一。對藏族人來說,花草就是身邊的朋友,和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對自然的崇拜和感恩使得藏族人對土地像母親一般依戀,不能忍受肆意的破壞,對點綴大地母親身上的美麗花草,更是愛護有加,用之有度,與他們一起過著簡單而美妙的生活。格桑花泛指草原上黃的明亮的花朵,代表著美好的時光,所以許多藏族女孩都會用格桑花命名。
  • 援藏題材電影《太陽和月亮》首映式在福建福州舉行
    新華網 張婷婷 攝  講述民族團結的援藏題材影片《太陽和月亮》13日在福建福州舉行首映式。電影總長90分鐘,預計於12月在全國公映。  據介紹,電影《太陽和月亮》以援藏幹部修路為引,通過講述援藏幹部在幫助西藏貧困村修路過程中,與藏族孩子結下深厚的友誼並資助她圓了鋼琴夢的故事,展示了兩代援藏工作者與藏族同胞互相關愛、共同奮鬥的深厚友情,生動展現了社會主義大家庭之美、民族團結之美、援藏事業之美、青藏高原之美。  電影取景西藏,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情。
  • 援藏題材電影《太陽和月亮》首映式在福州舉行
    新華網 張婷婷 攝新華網福州10月14日電(張婷婷)講述民族團結的援藏題材影片《太陽和月亮》13日在福州舉行首映式。電影總長90分鐘,預計於12月在全國公映。據介紹,電影《太陽和月亮》以援藏幹部修路為引,通過講述援藏幹部在幫助西藏貧困村修路過程中,與藏族孩子結下深厚的友誼並資助她圓了鋼琴夢的故事,展示了兩代援藏工作者與藏族同胞互相關愛、共同奮鬥的深厚友情,生動展現了社會主義大家庭之美、民族團結之美、援藏事業之美、青藏高原之美。電影取景西藏,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