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阿里7月28日電(吳超)今天在阿里地區行署所在地獅泉河鎮採訪,遇到了兩名寶雞援藏幹部,她們都是80後且,一名是第七批援藏幹部中年齡最小的一位,26歲的她是一名護士,2013年7月正是新婚燕爾卻毅然不顧家人反對來阿里援藏;另一名是一個三歲孩子的媽媽,也是捨棄與女兒在一起的時光,來到阿里援藏。
新婚燕爾擱置愛情 不顧家人反對
寶雞姑娘常咪娜是陝西省寶雞市中醫醫院一名護士,2013年7月,26歲的她作為陝西省第七批援藏幹部年齡最小的一位來到西藏阿里,援助的是阿里地區人民醫院。而當時她剛結婚三個多月,新婚燕爾卻要去平均海拔4500米的阿里作為技術幹部援藏。
「當時沒和家人商量就報名了,父母和親戚朋友極力反對,可是老公支持我,他說:去了後悔也就後悔三年,不去,肯定會後悔一輩子。老公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常咪娜告訴記者。
之所以想來西藏阿里,常咪娜的想法很簡單,一是趁著年輕想出去闖一闖,其次是也想給自己一個鍛鍊的機會。
2013年7月14日,常咪娜和44名陝西援藏幹部共同奔赴阿里地區,到達行署所在地獅泉河鎮不久,她的高原反應明顯加重,胸悶氣短、頭痛、噁心嘔吐。此時的她開始茫然了,來時的毅然決然開始動搖了。
來阿里的時候有三方面原因讓她忐忑不安,一是擔心自己的身體能否在高原惡劣環境下工作;二是擔心自己能否勝任援藏工作;三是擔心家庭原因,特別是剛剛結婚,丈夫是否能堅定的支持。嚴重的高原反應加上此前的擔心讓她開始動搖了。
「站在4300米海拔的高原上,看著荒涼的四周,我真的想回家。可是我不能就這麼認輸,援藏是我自己的決定,既來之,則安之,我要儘快調整好自己,一定不能拖大家的後腿」,常咪娜說。
經過一周的自我調整及援友們的互相打氣,常咪娜開始慢慢適應這裡的生活和工作。
「一進醫院,這裡的醫療環境、儀器設備以及人員技術都讓我目瞪口呆。真的沒有想到,一個地區級的醫院和內地的縣級醫院都不能比,醫院的護理工作和護理理念來說比較傳統和滯後。這裡的醫護人員和老百姓都是十分淳樸善良,但由於高原環境惡劣,以病人為中心的這種服務理念很淡漠」談到她剛來到西藏阿里地區人民醫院時的感受,常咪娜如是說。
看到這些實際情況,她的工作有了方向。於是,建立健全護理制度也是她開展援藏工作的一個突破口。她在醫院領導的支持下,建立了護士長例會制度、醫院感控相關制度、各項護理操作規範制度、護理查房制度等。
2014年3月,常咪娜被借調到了阿里地區衛生局醫政科,幫助阿里地區進行全區內的醫生護士註冊工作。由於這裡的醫生和護士好幾年都沒有進行過資格註冊,地區衛生局把這項工作交給了她。
「其實我在內地就是一名護士,以前對這項工作從未接觸過,我通過查閱資料、向內地同行打電話諮詢,利用兩個多月時間完成了全地區醫護人員網上註冊,受到地區衛生局領導的好評。特別是地區衛生局李林局長,他也是我們援藏幹部,特別清楚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因此給我在工作中很大的幫助」,常咪娜介紹。
護理工作是瑣碎的,常咪娜認為只有把小事做好了,把基礎打牢固了,才會達到質的改變。「我個人的力量是弱小的,我希望通過自己一點一點的努力,可以給藏族同胞做一些事情。」
她在日記中寫道:雖然這裡的高原反應很可怕,自然環境惡劣,可是我已經愛上了阿里,愛上他們淳樸善良的人們;愛上他們這裡藍藍的天空,白白的雲朵;愛上這裡成群的牛羊,河岸兩邊的紅柳樹。這些愛我將全會化作工作的力量,為這片淨土上的人們多做一些貢獻,讓自己的青春在這世界屋脊上開出美麗的雪蓮花。
女兒三歲擱置親情 在阿里有了乾女兒
李耀妮是寶雞市中心醫院檢驗科的一名醫生,她也是一個三歲孩子的媽媽,2013年7月,她決定要去阿里。
「丈夫起初是反對的,他擔心我會高原反應,同樣還擔心我去了阿里三歲的女兒誰來照顧,後來我多次給他說,寶寶現在還小,等我三年回來寶寶剛好上一年級,我也圓了我的夢,將來給孩子也能做個榜樣,讓孩子積極陽光的成長」,李耀妮是這樣勸說丈夫的,她去阿里的當天正好是女兒過完三歲生日的第二天。
常咪娜和李耀妮都被安排到阿里地區人民醫院,李耀妮被安排到醫院檢驗科。對於初到醫院的感受,她是這麼描述的:「沒有自來水,所有的檢驗設備都要用買來的瓶裝純淨水,因為經常停電,生化項目只能每周做兩次,因為自然條件太惡劣、路途遙遠、醫療設備少,有問題就會被擱置。」
李耀妮告訴記者:「由於阿里地區自然條件差,路途遙遠,設備維修費用高,動輒十幾萬元,一般儀器廠家也不願意派人過來維修。所以很多醫院的儀器出了問題,就只能停止相關的業務,一放就是幾個月甚至一兩年。」
為解決這些問題,她主動研究學習業務,把醫院廢舊了兩年的電解質分析儀修好投入使用。從此她便成了修機子的「工程師」,成了阿里山上的「名人」了。先後多次被邀請到地區藏醫院、轄區縣醫院及流動醫院對檢驗儀器維修調試,使儀器都正常投入使用,從未收一分報酬。
「雖然辛苦,但是這種被人需要的感覺和掛在脖子上的哈達,讓我全力以赴的投入到工作中。這是工作創造出來的價值和崇高感,我把這種感覺叫做工作的尊嚴,這種感覺特別美妙!」李耀妮說。
工作期間,李耀妮發揮援藏帶教作用她在自己認真工作學習的同時,督促科室人員積極學習專業知識,對科室人員每周一次專業知識大講課,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其中全科3人均以優異成績考上了成人高考,目前正在職學習。
「李耀妮能力很強,我們科室來過好幾個援藏的,她的理論和實踐水平是比較強的人,現在是我們同事又是我們朋友,我女兒都成了她的乾女兒」,李耀妮的同事次仁措姆說。
李耀妮告訴記者,每次和女兒通電話,她都是淚流滿面。人總是要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的,高原反應她能忍受,工作辛苦她能克服。但思念親人,想念女兒卻無法克服。
為化解思念女兒之苦和感情投入的認可,她認了同事女兒為乾女兒。「和乾女兒一起玩病人和醫生的遊戲,乾女兒說:『我長大了要當醫生,像阿媽一樣幫很多很多人治病』。」
「李耀妮在孩子成長的最美好的時光裡離開家庭,投身援藏事業,克服了許多困難,十分不容易,援藏是她的一次人生寶貴的經歷,這裡的醫生需要她,農牧民需要她,她是開在阿里山上的陝西美麗的格桑花,感謝她的家庭對的的援藏事業所做的無私奉獻,」陝西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隊領隊、阿里地區行署副專員王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