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世界裡,明朝愛好者正在重建大明

2021-01-09 懂球帝官方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博士(ID:doctorx666)。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策劃:抽象性富二代

我們都知道,網絡上的直男們有著各種不同的陣營割據。

為了探討出獅子老虎到底哪個更強,百度的獅子吧與老虎吧成天吵得不可開交,結為世仇。

 

而對於電腦硬體的喜愛,則讓百度的顯卡吧和圖拉丁吧成為DIY愛好者的聚集地。 

 就連虎撲步行街上的一些弟兄們,也因為擔心自己被綠,而設計出了自己的論壇之旗。 

不過說到旗幟,不知你見沒見過這面⬇️

 你可能以為這是一個麻將裡旋轉了90度的二餅,但這其實是一面大明帝國的國旗。 

當然,這旗子肯定不是真的,它是由一位明粉所設計的「架空大明旗」。 

是的,明粉,如果你打開搜尋引擎,嘗試了解它們,便會看到如下這些問題:

 那,到底啥是明粉呢? 

 首先,明粉的定義可不只是「明朝歷史愛好者」那麼簡單。 

從廣義上來講,明粉的波及範圍極大,有圖為證: 

如果你喜歡且深信明代軍械天下第一,那你可以算是明粉。

這是明代的三眼神銃(一種單兵火器,可以連續射擊,但射程較短)。

 這是部分極端明粉想像中的三眼神銃。

 這是真實的明代火箭,叫神火飛鴉。

 這是極端明粉想像中的明代火箭。

 這是真實歷史上明代的航天嘗試——萬戶飛天。

 但在部分明粉心中,這次充滿幻想的行動,其意義不亞於Space X的星際飛船升天。

同理,如果你深愛明代鎧甲,那你也是明粉。

有的明粉甚至開始暢想,可否讓南明(明朝滅亡後,其宗室在南方建立的小朝廷)在澳洲建立流亡政府,避免明朝被滅亡的命運。 

 而如果你把明粉的範疇放得廣義一點,那孫中山先生或許也能算個明粉。

 當年建立同盟會時,孫先生提出的「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其實就是改編自明太祖朱元璋《諭中原檄》裡的「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圖為1912年2月15日,孫中山和當時剛成立的南京臨時政府共同祭拜明孝陵 

而從狹義上來講,明粉,特指一群對明朝有著過度狂熱情感的網友。 

這群網友對明朝的喜愛已經超出了普通的「歷史愛好者」範疇,不論在線上還是在線下,它們都都會用各種方式來稱讚明朝的強大,並竭力維護明朝在其他人心目中的形象。

 具體來說,狹義上的明粉又分為:宣傳派 、行動派和反清復明派。

 宣傳派,是比較常見的狹義明粉,其特徵就是在網際網路上大肆宣傳明朝的正面事跡,包括: 

收復幽雲十六州、鄭和下西洋、在對外戰爭中勝利、擁有諸多具有民族氣節的王侯將相等等......

 而宣傳派最常用的口號,就是下面這句:

 我大明朝立國276年,開疆拓土。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這句話已經成了今天的網絡模因,可以被用在任何東西上,比如恐龍的滅絕:

 行動派,則是宣傳派的進階——它們對於明朝的愛全都體現在了行動上。

 在線上,行動派會為他們心目中的架空大明,設計各種具有現代國家特徵的符號。

 除了在文章開頭所展示的「明旗」,這些行動派還設計了「大明帝國」的國徽⬇️ 

 國歌⬇️

網友自己設計的大明國歌 

在線下,行動派則會身體力行地去祭奠已經消逝的明朝。

早在2007年的東莞市石碣鎮,就有明粉自發地按照古代祭祀的禮儀,來紀念明末名將袁崇煥。 

到了今天,這種祭祀活動則越辦越大。 

動圖來自2019年明長陵祭禮現場 

行動派再向極端化發展,便成了明粉群體中最為激進的反清復明派。 

明朝是中國古代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王朝,而取代這個王朝的則是滿清。這個歷史原因便註定了激進明粉與激進清粉之間的水火不容。 

明粉覺得清朝斷送了中華文化,讓華夏大地在近代慘遭列強瓜分。 

清粉則覺得明粉過於誇大其詞,有意在網際網路上醜化滿清形象。

(清粉也很有意思,如果這篇點讚破萬,我們就給諸位客官點評一下什麼是清粉。)

並且最重要的是:明粉和清粉都覺得相比起來,還是自己的朝代更好,更強。 

於是,明清之爭就同「百事和可口哪個更好喝」,「獅子和老虎哪個更厲害」一起,成為中文網際網路上又一個永不停歇的二極對抗。

不論在知乎貼吧,還是在B站豆瓣,只要一人提起跟明清有關的話題,那註定會引來一場腥風血雨:

且看那些反清復明派,他們以古代文獻為彈藥,將歷史知識作為槍炮,只為在網絡的世界裡,和那些清朝的狂熱粉絲們戰到天荒地老。

而你要問為什麼明粉這個群體在網絡上如此能戰,那我們就要追根溯源,從14年前的一本書說起了。 

2006年,一個叫當年明月的順德海關公務員,在網際網路上連載了一部叫「明朝那些事兒」的講史讀物。

《明朝那些事兒》在當年究竟有多火?

作者3月開的連載,當年5月點擊量就破了百萬,後來更新轉移到新浪博客,點擊量迅速就爬到了全站第四,力壓當年同樣開博的郭敬明、李承鵬等人。

在印刷出版後,《明朝那些事兒》不但迅速成為全國十大暢銷書和中小學生的必讀好書,還帶起一波「那些事兒」風潮,像是《唐朝那些事兒》《三國那些事兒》.......

在那個歷史還不像今天這樣親民的時代,《明朝那些事兒》以其「通俗講史」的風格迅速收穫了一大批忠實的讀者。

而這些擁躉即網際網路時代的第一批明粉,在當年,他們叫自己為「明礬」。

原本,「明礬」只是一群單純的書友和明史愛好者,但很快,他們的屬性就發生了變化。

《明朝那些事兒》最開始在天涯的煮酒論史版塊連載,在火起來後卻引來了該版塊諸多特約作家的質疑。

這些特約作家許多都是作協委員和學術精英,他們認為,當年明月對歷史的講述過於戲謔了。

比如當時就有一個帖子批判道:

人文社科領域絕對不能娛樂化,當年明月這樣的作者充其量只能娛樂大眾,不足為提。

而這一套學術精英主義的論調讓大批明礬感到厭惡,他們開始在論壇裡為當年明月鳴不平,與這些學術權威對戰。

一開始,雙方還是擺史實講道理,後來便升級成了人身攻擊與謾罵,最後甚至變成了在對方的帖子下面狂發各種屍體的血腥照片。

於是,一場精英與大眾,青年網民與老派學者的對立,就這樣演變成一場類似於今天「爆吧」的「倒版運動」。其結果,就是天涯不得不大量刪帖,當年明月也在明礬的支持下轉戰新浪博客。

而明粉(明礬)也在這次網際網路的對抗中,第一次被網際網路所銘記,並且很快,「戰爭」就從線上轉移到了線下。

2008年10月5日,《百家講壇》講師,著名清史專家閻崇年正在無錫新華書店舉行籤售會,一個小夥子走上來,對著這位74歲的老學者就是兩個耳光。

之後,這個名叫黃海清的年輕人被「拘留15日,罰款1000元」。

黃海清

對於自己掌摑學者一事,黃海清解釋道:

閻崇年在《百家講壇》的節目中曲解歷史,有意美化清朝,貶損明朝,而且他還有一股學術精英的傲慢,一直不願意與像自己這樣的歷史愛好者(明粉)交流。

所以自己必須給他一些「教訓」。 

當時閻崇年正在《百家講壇》播講《明亡清興六十年》

自然,這件事在當時的文化圈引起軒然大波。

有人認為,黃海清是一個對抗精英的「草根」,但現在看來,他更像是一個明粉恐怖分子。

不過不論怎樣,黃海清這兩巴掌最終還是被人們當成了明粉的一次「線下出擊」,而清粉與明粉之間,也因這件事兒而變得更加對立了。

總之,網絡上的明粉就這樣在一場場的鬥爭與對抗中發展起來了,這個群體始終處在一種「捍衛些什麼」的狀態,而這也是它們為什麼總會在網絡上如此引人注目的重要原因。

那麼,明粉究竟在捍衛什麼呢? 

有關這個問題,我們似乎可以從一些歷史類的網絡小說上窺見端倪 

如果想讓自己筆下的人物穿越到明朝,那麼網文的作者通常會選擇將穿越的時間節點,設定在明朝末年。

這裡面最有名的應該是上圖這兩本了

在明末時期,萬曆年間有抗倭(日本)援朝的戰爭,崇禎年間有對抗滿清的戰爭。

這兩場戰爭橋段反覆地出現在大量的「明穿網文」裡,而且每次出現都是網文中一個爽點的爆發:

讀者們非常喜歡看到小說的主人公靠著穿越而來的現代思路和技術,痛擊侵犯的外敵,保衛華夏的河山,甚至改寫明亡漢滅的命運。 

正如北京大學的李強教授所說:

在描繪明末之後的歷史時,我們的主流歷史的敘事,都遵從著一種「落後-挨打」的模式,而這種模式的背後則是人們對於「富強-崛起」的強烈訴求。

所以在今天,人們才想穿越回明朝,才想藉助時空旅行、架空歷史的方式,來替祖先修復那段民族歷史的創傷。

於是,相對於其他王朝,明朝對於今天的人而言便有了更強烈的民族性,而這種民族性便構成了明粉群體最重要的內核。

所以明粉才喜歡去強調明朝的強大,因為那是中國古代漢人王朝的最後光輝。 

所以明粉才熱衷於明朝時的那些對外戰爭:平漠北、下安南、打倭寇……在那個時代,確實是「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出自明神宗的《平倭詔》)」。

所以明粉才總是和清粉不對付,因為那種自明末後中華民族便開始走向屈辱的宏大敘事,至今仍深深地影響著他們。

當然,這種民族性會引來大量的追隨者,也難免會創造出一部分偏激個體。所以我們才看到了之前的倒版運動、掌摑教授,才會有如今的明粉出警、精明狂怒。

而這份因網際網路而放大的偏激,也讓我想起了杜波伊斯在《黑人的靈魂》裡所寫的那段話:

(有的人)只能靠二手的視覺來看這個世界。

一個沒有給他真正自我意識的世界,只能讓他通過別的世界的眼光看到自己……拿別人的那把尺子來度量自己。

我想,那些偏激明粉心中的那個偉大的大明,或許,就是杜波伊斯口中的「別的世界」。

這些人將自己包裹在歷史的榮光裡,將一個已經消亡了近400年的王朝當成了信仰。但歷史是一條無限延長的單行道,即便過去再如這些人所描述的那樣美好,它終究只是過去,就算再怎麼去拼命捍衛,所守護的,也不過是一場早已結束的陳年舊夢罷了。

因而,在今天的網際網路上,那群偏激明粉的一次次捍衛,就像下面的這張動圖一樣,雖然喊得響亮,但卻充滿了歷史的悲涼與浪漫。

本圖出自大型歷史(玄幻)電視劇《江山風雨情》的第21集,說這話的是(架空歷史裡的)崇禎皇帝朱由檢。

相關焦點

  • 《錦衣之下》和《大明風華》,究竟哪一部才是你喜歡的明朝劇
    由任嘉倫、譚松韻領銜主演,韓棟、葉青、姚奕辰、路宏、韓承羽、刁雪等合作出演的電視劇《錦衣之下》正在上映。該劇以明朝為歷史背景,講述了任嘉倫飾演的陸繹和譚松韻飾演的袁今夏的愛情故事。作為同樣以明朝為歷史背景的影視劇,《錦衣之下》難免被拿來和朱亞文、湯唯主演的《大明風華》進行對於。
  • 大明朝滅亡時,世界各國都在幹什麼?清華教授:明朝滅亡出乎意料
    明王朝滅亡的時候,世界發展的腳步正在加速。雖然我們還是在改朝換代,但是西方卻發生了劇變,一種社會性質,王權結構的徹底變化。今天我們一起來談談大明王朝的沒落,他沒落時,世界其餘國家正在幹什麼?清華教授李伯重曾經感嘆過,按照當時的情形,清軍入關替代明王朝似乎有點出乎歷史預料。
  • 西班牙帝國曾有遠徵明朝計劃,若成行大明海軍能敵嗎?
    (無敵艦隊之戰) 那麼,彼時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如果沒有受到英國的挑戰,以至於可以派出大軍遠徵,有能力徵服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明朝嗎? 說白了,西班牙遠徵軍如果和大明海軍交戰,作戰方式比明朝沒有領先,最大的優勢就是船的質量要超過明朝,這將會讓兩軍交戰的時候給西班牙海軍形成巨大的優勢。
  • 《大明風華》:明朝皇帝何以恁多短命鬼?
    作者:營三千 經過去年清宮劇的輪番轟炸之後,最近開播的《大明風華》終於把觀眾的目光吸引到了明朝身上。不過,因為有《大明王朝1566》珠玉在前,估計這部劇也難以出彩的什麼程度,只能說看慣了大辮子的觀眾們終於可以換一個視覺體驗了。
  • 宵衣旰食,日理萬機的明朝亡國之君朱由檢,為何沒能挽救大明王朝
    朱由檢是大明王朝的末代皇帝,他在位17年間一直勤於政事,朱由檢即位之初就開始剷除在明朝橫行多年的閹黨勢力,並最終徹底滅掉閹黨,他還平反冤獄,扶正除惡,大力並重新任用有才能的被閹黨陷害入獄的良官,朱由檢還派遣得力幹將去「澆滅」農民起義軍的「烽火」,並在關外抵禦清軍南下,但他為何還是無法改變明朝滅亡的命運
  • 「橫向」看歷史,明朝時期的中國與世界,歐洲中世紀的黑暗
    今天我們來看看大明時期的中國與世界。我們都說大明的統治是非常黑暗的,甚至是荒唐的,那麼跨越大洋,我們來看看當時的歐洲的社會是怎麼樣的?明朝的統治時間是公元1368年至公元1644年,即就是14世紀中葉至17世紀中葉的近乎三百年的時間。這一時期被很多史學家認為是帝國政治持續發展的時期。皇權高度統一,中央集權不斷加強,這與後來崛起的大清是高度統一的。
  • 我家大明朝真有這麼牛?這款遊戲裡它就是世界大腿
    遊戲中大明幾乎是BOSS級的朝貢的歷史正如方才所言,朝貢制度實際上作是一種東方特供版的主僕政治關係,西方世界實際上也有這種類似的國家關係在歷史上,這些上貢上來的人口也大多留在臨近的明朝領土充當建設兵團一類的耕種工作。真正能讓這些朝貢國在軍事上發揮作用的,只有戰爭。
  • 大明王朝中可比肩朱棣的皇帝,如非英年早逝,大明的盛景延續百年
    但是非常可惜,宣德這樣的好皇帝,英年早逝只活了三十八歲,明朝有兩大可惜,一是仁宗一年而崩,二是宣德活得不夠久。如果歷史給他一個機會,讓他多活二十年,明朝不經歷朱祁鎮的敗家,那盛世之光豈可想像?但歷史沒有如果,宣德完成了他的任務,在他駕崩的時候,明朝進入了最鼎盛的時期,。
  • 大明風華電視劇和小說一樣嗎?大明風華劇情簡介
    大明風華電視劇什麼時候播  2019年12月古裝劇真的是開始清庫存了,繼《慶餘年》、《鶴唳華亭》、《劍王朝》之後,湯唯壓了幾年的《大明風華》終於也要播了,還是上星播呢,播出平臺是湖南衛視,2019年12月17日起,周一至周四每晚20:00,周五至周日每晚19:35播出。網絡播出平臺是優酷。
  • 7本穿越到明朝的歷史網絡小說:看漢王朝最後的輝煌,都是已完結
    今天給大家推薦7本穿越到明朝的歷史網絡小說:看漢王朝最後的輝煌,都是已完結。  上山打老虎額《明朝敗家子》541萬字,已完結。   小說簡介:弘治十一年。  這是一個美好的清晨。  此時朱厚照初成年。  此時王守仁和唐伯虎磨刀霍霍,預備科舉。  此時小冰河期已經來臨,綿長的嚴寒肆虐著大地。
  • 老鼠亡了大明,這不是危言聳聽,真實的鼠疫有 多嚴重?
    關於明朝滅亡,歷來爭論頗多,有說吏治腐敗、宦官專權的,也有說分配不均、貧富差距的,更有說受小冰河期影響的。說法種種,不過現在越來越多人提及明末大鼠疫。鼠疫雖然不是大明滅亡的根本原因,但絕對是重要原因之一,甚至有人說,它是壓垮明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 明朝統治者打爛了一副好牌,即使擁有世界上最好的火槍也無濟於事
    從我們後世的上帝視角來看的話,當時大明王朝的統治時期,正是世界歷史大變革的時期。15世紀的世界地理大發現、17、18世紀的資本主義萌芽,之後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都或多或少的與大明的時代有著必然的聯繫,畢竟世界的巨大變革,明王朝自然不可能置身事外,即使我們一直以所謂的「天朝上國」所自稱,對周邊以及更遠的國家嗤之以鼻,認為他們都是蠻夷地區未開化的人群,但是,這也絲毫不能阻擋文化對一個國家的滲透。
  • 老鼠亡了大明?這不是危言聳聽,真實的鼠疫要嚴重得多
    關於明朝滅亡,歷來爭論頗多,有說吏治腐敗、宦官專權的,也有說分配不均、貧富差距的,更有說受小冰河期影響的。說法種種,不過現在越來越多人提及明末大鼠疫。鼠疫雖然不是大明滅亡的根本原因,但絕對是重要原因之一,甚至有人說,它是壓垮明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 明朝文人在書裡寫了段讚美元朝的肉麻話 放清朝 腦袋早掉了
    然則,不比不知道,一比真奇妙,這種事,若有明朝,根本不稱之為事。有個叫葉子奇的人,生在元朝,活在明朝。洪武十一年,他被任命為一個縣裡的小官。當時要祭城隍老爺,卻有一些小吏,不尊不重,「竅飲豬腦酒」,被縣學裡的學生告發了。
  • 好看的歷史網絡小說推薦十大排行榜,《慶餘年》僅排第五
    歷史小說有大群愛好者,有哪些值得看的歷史小說呢?盤點一下!NO.1 《回到明朝當王爺》第一次將明朝歷史類別推向巔峰的小說,讓許多歷史網文作者尊為教科書的著作。回到明朝當王爺NO.2《唐磚》代入入感極強的一部歷史小說,一個小人物逐漸揭開大唐的格局。
  • 明朝繪製的第一幅世界地圖,不愧是海洋強國 : 那時南海全是中國的...
    原標題:明朝繪製的第一幅世界地圖,不愧是海洋強國 : 那時南海全是中國的 連菲律賓都是附屬國 這個圖是地圖,叫《坤輿萬國全圖》,這是中國最早的世界地圖。1608年,明神宗下詔摹繪12份,以傳於後世。 鴉片戰爭爆發後,滿清朝廷沒有一個人知道英國在哪裡。更可悲的是,明朝已經繪製出較為準確的世界全圖,卻被乾隆下令銷毀、導致在中國失傳。 坤輿萬國全圖,傳教士利瑪竇主編,明朝官員李之藻發行。
  • 乾隆初年的日本世界地圖,把中國稱為大明,卻標註有全球航路
    這是大約繪製於日本江戶時代寬延三年,即中國清朝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的雙半球世界地圖。當時閉關鎖國的日本,特許與荷蘭人貿易,1720年幕府又下令允許荷蘭人傳入西方書籍,所以在十八世紀,逐漸誕生出類似西方的雙半球世界地圖,而此圖則是西方地圖,明朝地圖、佛教地圖等世界地圖的大雜燴。
  • 屯門海戰:大明水師靠什麼擊敗首個全球海洋大國?
    因為自朱元璋建立明朝起,大部分涉外貿易就被禁止由民間人士參與,轉而為各類功能有限的官辦機構所壟斷。等到朱棣派遣寶船隊的行為被徹底廢止,偌大的帝國也就在很長時間內對世界關閉。▲攻克馬六甲城的葡萄牙遠徵軍 圖源於網絡但在自古靠海吃飯的廣東,明朝的一刀切禁令很快就引起各類民間反彈。
  • 大明第一遠徵軍:穿太平洋印度洋,滅海盜擒斬國王,威震半個地球
    大明越洋遠徵軍,是鄭和下西洋時所率的兩百多艘戰艦、2.7萬海軍。這支艦隊,是中國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船隻最多、海員最多、時間最長的越洋遠徵軍,當時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如此強大的海上武力。這支遠徵軍,是大明第一遠徵軍,也是世界第一遠徵軍。
  • 天啟做木匠大明穩定,為什麼崇禎宵衣旰食,加速大明滅亡?
    網上常說明朝的皇帝不靠譜,一個個個性十足,就比如,稍微了解一點歷史的人,對於大名鼎鼎明朝「木匠皇帝」的名號,多少都有所耳聞吧?所以很多人對明朝中後期的皇帝多有輕視,反而對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的評價要高一些,覺得崇禎好歹算是這些朱姓皇帝裡勤政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