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初年的日本世界地圖,把中國稱為大明,卻標註有全球航路

2020-12-03 地圖書

這是大約繪製於日本江戶時代寬延三年,即中國清朝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的雙半球世界地圖。當時閉關鎖國的日本,特許與荷蘭人貿易,1720年幕府又下令允許荷蘭人傳入西方書籍,所以在十八世紀,逐漸誕生出類似西方的雙半球世界地圖,而此圖則是西方地圖,明朝地圖、佛教地圖等世界地圖的大雜燴。

圖中的歐亞大陸。雖海岸線看起來還很不正確標準,但已經基本具備了世界地圖的雛形,南亞、中亞、澳大利亞、非洲、歐洲等一個也不缺,他依據的西方地圖可能是17世紀中期的,所以精度還比較低。

圖中的南北美洲,可以看出在美國東海岸多出了一個巨大無比的島嶼,這顯然是不正確的。南美洲最南端標註了大人國,此外圖中其它地方還標註有夜國,小人國、黑人國等,這顯然是受了從明朝傳入的《坤輿萬國全圖》的影響。

圖中的中國,被稱為大明。當時的日本地圖,將中國稱為大明,唐土,將東海稱為大明海等現象非常常見。至於清朝是啥?日本人表示和我沒關係,實際上當時閉關鎖國的日本的確沒有和清朝建立正式外交關係。

圖中的日本和朝鮮,從這裡也能看出此圖的局部細節,比如四國島,九州島等,以及美麗的水波紋。韓國顯然被畫的過長了,而且被稱為高麗。然而歷史中,高麗在明朝初年就亡國了,取而代之的是由洪武皇帝朱元璋賜國名的「朝鮮」,可見此圖的依據著實有些老。

圖中的印度,標註有東天竺、西天竺、南天竺、北天竺、中天竺,這顯然是受了日本歷史上傳統佛教地圖的影響。

圖中的歐洲,可見英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等國,此外還有通往全球的航線。如果你仔細觀察全圖,可以看到還標註了全球各大洲之間的航線,這顯然是受了西方地理大發現後地圖的影響。

相關焦點

  • 明朝繪製的第一幅世界地圖,不愧是海洋強國 : 那時南海全是中國的...
    原標題:明朝繪製的第一幅世界地圖,不愧是海洋強國 : 那時南海全是中國的 連菲律賓都是附屬國 這個圖是地圖,叫《坤輿萬國全圖》,這是中國最早的世界地圖。1608年,明神宗下詔摹繪12份,以傳於後世。 鴉片戰爭爆發後,滿清朝廷沒有一個人知道英國在哪裡。更可悲的是,明朝已經繪製出較為準確的世界全圖,卻被乾隆下令銷毀、導致在中國失傳。 坤輿萬國全圖,傳教士利瑪竇主編,明朝官員李之藻發行。
  • 日本古地圖密碼:東京在哪裡?
    此後,隨著日本效法西方,逐步成為世界強國,東京漸被世人所熟知,直至今日。不過可能更讓你意外的是,雖然東京成為日本首都才不過100多年,但日本的古代世界地圖中,其實早就有了東京,而且東京並不在日本。那麼日本古地圖中的東京,到底在什麼地方呢?比如會不會在中國?喜愛中國歷史的朋友應該知道,我國洛陽、開封等城市,在古代都曾經被稱為「東京」。
  • 經天緯地:中國古代地圖博覽
    中國古代地圖的影響和存貯都並不局限於中國,一部中國古代地圖流傳史就是一部中外文化交流史,對中國古代地圖的研究也具有超越中國本身的世界意義。中國文化在對外交流方面的態勢是西入東傳,地圖文化也是如此。一方面,從唐代開始中國地圖大量傳入朝鮮半島、日本和越南,推動了漢字文化圈內的朝鮮、日本和越南等國地圖的發展,構成了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地圖文化圈」,共同反映了東亞的世界觀和地理觀。
  • 人類對世界認識的深入:古老的世界地圖
    賈耽少時便關注地理,安史之亂後,懷著訂正謬誤,完整描繪華夏世界的宏願,賈耽組織畫工,耗費17年完成了這幅巨大的中國全圖。《海內華夷圖》遵照裴秀的「製圖六體」,圖上的一寸,對應現實中的百裡,整幅地圖幅面約10平方丈,以黑色標註古代郡國,以紅色標註當代州縣,同時也參考各種資料,描繪了海外數百國的地理方位。
  • 這張世界地圖非常古老,距今629年,由中國人製作完成
    跟一般的地圖不同,繪製世界地圖需要極高的水準,這不僅考驗到繪製水平,更考驗到繪圖者對當時世界的認識。在整個世界歷史上,不同的文明國家,都有各自繪製世界地圖的歷史。中國也不例外。中國最早繪製世界歷史的傳統,其實可以追述到《山海經》那個時代。只不過,當時繪製的世界地圖,十分的模糊。
  • 中國最早的世界地圖,地圖細節讓人驚嘆,唯一遺憾沒有萬裡長城
    在中國歷史上的「中國」兩字,其實出現非常早。在西周時期的青銅器上,就已經有「餘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的說法。隨著王朝的更迭和歷史的進程的不斷推動,多次的大一統王朝,讓中國的版圖也不斷的增加。那創造出絢爛文明的我們老祖宗,對當時整個世界的認知又是怎麼樣的呢?其實透過一幅中國最早的世界地圖,或許能看出一些端倪。現存最早的中國地圖,是成圖於明朝初年的《大明混一圖》。
  • 第一次看世界地圖,萬曆皇帝嫌棄明朝小,日本卻啟動了明治維新
    儘管這些向外邁步的步伐在當時的中國的確是一番番壯舉,在世界範圍內也不容小覷,但直至十五世紀中葉,中國人仍然沒有實現過一次從全球視野看世界的航行或者旅程。繪製於明洪武年間的《大明混一圖》,算是中國最早的「世界地圖」,但這張地圖僅僅局限於對周邊國家毗鄰情況的標註,對更遠的國家只是模糊的猜測,乃至地球的「球形」概念更是毫無關聯。
  • 地圖迷們,「全球地圖中的廣州」古地圖展覽在廣州圖書館舉辦!
    該圖實際上是當時中國人繪製的世界地圖,圖中不僅記載了明代全國山川地貌、府州縣治和各地古今人物的情況,同時還繪製和註記了歐洲、非洲、美洲許多國名,展現出明清之際中國人對世界的認知和理解。在展出的八十件珍貴古地圖中,有六十件來自於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的「全球地圖中的澳門」古地圖收藏。展覽通過豐富的古地圖,以全新的視角來詮釋廣州的歷史,突顯廣州在中西交通、貿易、文化交流以及早期全球化中的重要作用,同時也反映出廣州與澳門之間「相生相伴」的密切聯繫。
  • 在中國地圖上,為何北方四島的標註是「俄佔」不是「爭議」?
    在中國地圖上,為何北方四島的標註是」俄佔「不是」爭議「?文/號外歷史之淑琴 圖/網絡北方四島一直都是俄羅斯和日本在互相爭取的地方,在俄羅斯,北方四島被稱為南千葉群島,到了如今,日本還是沒有和俄羅斯的談判中佔得一點北方四島的權益,而還有更加有趣的是,不管日本、美國還是中國,在各自印刷的地圖上,北風那個是到一直都是標註為「俄佔」,而不是「爭議」,這是為何
  • 古地圖秘密:中土世界存在?美洲出現中文地圖時,有侵華打算嗎?
    甚至,古羅馬人早期的地圖中,甚至標註了中國,約在公元120年時,標註中國位置的古羅馬地圖繪製者馬裡諾·推羅寫道,世界上可居住的地方在西方。他認為可以居住的世界由緯度可延伸至設得蘭群島,經度可延伸至中國。馬裡諾·推羅還由北極的存在提出了南極的概念。但這地圖目前已經找不到了。
  • 中國最短河流:全長僅90米,地圖都無法標註,名字卻如雷貫耳
    提起我國的河流,我猜你會想到長江,正因為它足夠長,總長能有6300多公裡,這也是它能夠被稱為長江的原因,那如果要問你知道全國最短的河流是哪一個嗎?我猜很多人都答不出來。其實它的長度僅僅90米,地圖上都沒辦法標註,但名字卻如雷貫耳。
  • 為什麼侵華日軍比中國軍隊還熟悉地形?100年前日本畫的中國地圖
    抗日戰爭時期,面對日本的侵略,我國進行了激烈的鬥爭,很多人認為,日本先進的武器和強大的單兵作戰能力只是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日本間諜滲透到中國,日本間諜繪製的中國地圖比我們的地圖更準確,日本間諜對中國的滲透非常嚴重。
  • 地圖標註有哪些優勢?如何進行地圖標註?
    目前傳統的商業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創業者的發展需求,想要有更好更快的發展可以通過網絡來進行推廣,不管是百度地圖、搜狗地圖、360地圖、騰訊地圖、高德地圖,已經是一種全新的推廣模式,現在每個人幾乎都在用手機上網,在手機上下載各種各樣的地圖,來尋找自己的目的地,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也就產生了在地圖上進行標註,能夠讓客戶了解到你的產品了解到你的公司地址
  • 揭秘德送習近平「中國地圖」真實面目 或藏深意
    有媒體貼出了這份地圖的圖樣,內容是康熙初年的漢地15省:地圖只繪製了承襲明代的漢地,不含邊疆滿蒙藏青疆等軍轄區和盟旗,因此不能稱做中國地圖,而只能稱中國漢地十五省圖,那時的湖南、湖北還只是湖廣;江蘇、安徽還是江南省;陝西、甘肅還是陝西。
  • 69幅老地圖,看盡北京城市歷史變遷
    該圖幅面之大、內容之詳,在中國現存古代城市地圖中首屈一指,堪稱空前絕後。1750年,清乾隆十五年繪製的《乾隆京城全圖》局部1940年7月,日本興華院亞北聯絡部政務局調查所將該圖縮印出版,比例改為1:2600,以《乾隆京城全圖》為名,裝訂成17冊,附解說及索引。
  • 明代的世界地圖,被私人收藏家斥巨資從日本購回,亮相春晚成國寶
    明代佚名《絲路山水地圖》,又名《蒙古山水地圖》,有30餘米長,全圖以大青綠山水繪製了東起嘉峪關西至天方城(今沙特麥加)的遼闊地域範圍,共標有211個地理坐標,涉及歐、亞、非三大洲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黎巴嫩、突尼西亞、土耳其,堪稱「中世紀世界地圖」。
  • 從地理方面,中國古代皇帝眼中的世界究竟是什麼樣呢?
    古代華夏族將世界稱為天下,認為「天圓地方」,自己處在方形天下之中,所以自稱「中國」。自秦以後,由於中央統治力量的輻射力量有限,漢武帝再雄才大略也只能派張騫通西域,經歷了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混亂時期,隋唐時期,中國版圖再次遼闊,唐代將領一度從吐蕃借兵徵服了北印度地區。
  • 在古地圖裡 探尋「廣州與世界」
    80餘件珍貴古地圖中,有60多件來自於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的「全球地圖中的澳門」古地圖收藏。主辦方介紹,展覽通過豐富的古地圖,以全新的視角來詮釋廣州的歷史,突顯廣州在中西交通、貿易、文化交流以及早期全球化中的重要作用,同時也反映出廣州與澳門之間「相生相伴」的密切聯繫。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廣東通志初稿》成書。
  • 1820年人類發現南極洲,為何提前兩百年畫在明朝第一張世界地圖上
    中國古代第一張官方完整的世界地圖是明朝萬曆時期的《坤輿萬國全圖》,由當時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主導繪製,被當時的大明官方所接受。以現在的眼光看,明朝晚期這張世界地圖是有很多比例失調和缺陷的,不過除了澳洲外,世界地理格局已經非常清晰了;然而很有趣的是這份當時世界通行的地圖南端出現了一個廣袤白色大陸,而南極大陸卻直到兩百多年後的1820年才被發現,這提前兩百多年畫上去的大洲,到底是咱中國古人、西方學者哪一邊的預言?
  • 53期~地圖大盜與《世界的鏡像》(下)—記荷蘭製圖師德·佐德父子
    1593年版《世界的鏡像》中另一幅珍貴的地圖是《中華王國》(《China Regnum》),原版書中在地圖之後還接有兩頁拉丁文字的關於那時中國的描述。1593年版《世界的鏡像》中的《中華王國》(《China Regnum》)以今日地理測繪的科學標準來看,這是一張在地理位置、地名、時間軸、甚至坐標系都存在諸多「謬誤」的地圖,但是在地圖收藏家的眼裡,這卻是一副最早在歐洲印刷的中國地圖之一,代表著一段地圖發展的歷史,被視為十六世紀罕見的、最令人垂涎的中國地圖,價格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