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第一張官方完整的世界地圖是明朝萬曆時期的《坤輿萬國全圖》,由當時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主導繪製,被當時的大明官方所接受。
以現在的眼光看,明朝晚期這張世界地圖是有很多比例失調和缺陷的,不過除了澳洲外,世界地理格局已經非常清晰了;然而很有趣的是這份當時世界通行的地圖南端出現了一個廣袤白色大陸,而南極大陸卻直到兩百多年後的1820年才被發現,這提前兩百多年畫上去的大洲,到底是咱中國古人、西方學者哪一邊的預言?
明朝得到當時人類最前沿地理成果時,還是東亞第一份,然後被日本和朝鮮官員翻譯帶回其國內;當時的士大夫可沒清朝時的那麼無可救藥,很有一些睜眼看世界的人。
利瑪竇為了來華順利傳教,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1584年抵達廣東肇慶後,向地方官繪製了《山海輿地全圖》,得到了當地官員和知識分子的興趣,有了後來的走紅。
利瑪竇他只是個傳教士,或者說是博學的傳教士,當然啦,對於當時結束黑暗中世紀沒多久的歐陸來說,西方先進的知識技術不是在教廷的牧師手上,就是在土豪貴族領主他們那兒才能尋到,和普通人基本不沾邊。
所以明清跑來東亞這邊傳教的歐洲傳教士,他們分享一些知識和技術只是為了更方便的達到傳教目的罷了。
利瑪竇當時參照的西方地圖原本應該是亞伯拉罕·奧特柳斯在1570年出版的《世界概貌》,這本地圖集是人類的第一本現代地圖集,影響非常深遠。
其實再早個百十年,西方的世界地圖也偏差嚴重,直到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西方的地圖繪製從歐洲、非洲、中亞、南亞和模糊的東亞添加了美洲這片土地,不過只有東海岸。當時已經非常熱門的地圓說還缺一塊拼圖,一塊很大的拼圖,從新大陸到大明帝國這段空白是啥。
1522年,歷經磨難環繞地球一圈的麥哲倫艦隊終於回到西班牙,補齊了這塊拼圖,西方的世界地圖在後來幾十年,在西方殖民者、航海家的努力下,不斷完善補全,西班牙官方在五年後發表了基於經緯觀測結果繪製的世界地圖。
這幅以大西洋為中軸的地圖,左端的大幅空白,足以訴說這塊地圓說最後拼圖的廣袤,這就是地理大發現的時代。
聊完大明這第一張世界地圖的背景,就可以開始探究為啥提前兩百多年出現南極大陸了。利瑪竇還把南方大陸畫得有模有樣的,海岸線細節豐富,要知道其它大洲,大致輪廓上都會有很多偏差,更別說精確海岸線了。
我們來看看更專業的地圖,1569年墨卡託(Mercator)的地圖出版,這是當時最新、最完整的世界地圖,專門為遠洋航海而繪製。
和四十年前西班牙官方出的地圖不一樣,在這張地圖上,最南端出現了一個有著錯綜複雜海岸線和許多細節的廣袤大洲。
當然了,這地圖南極大陸的輪廓基本也是靠腦補,非要和現實找相同估計也能找到點,那當然是如有雷同不勝榮幸啦。挺有意思的是當時的地理學家都覺得麥哲倫當時穿越南美最南端的麥哲倫海峽時,左手邊是南極大陸了(其實並不是)。
墨卡託標註南極大陸從北到南的長度至少為3500公裡,北端延伸到南緯至少20度以上。
那會並沒有那個地理學家登上過南極大陸,但卻好像誰都知道那有那麼一大塊陸地,這事還和咱中國人以前喜歡引經據典找點聖人言挺像,當時的歐洲學者崇拜古希臘、羅馬時期的先賢們。公元100年羅馬帝國的克勞狄烏斯·託勒密也是其中之一。
他主要研究數學和天文學,其天文學著作知道克卜勒成名時,都是西方天文學家必讀讀物,儘管一輩子都沒離開過羅馬帝國,但作為當時佔星學大成者,提出的地理構想也是當時最先進的,自然也得到了後世文藝復興時期學者的認同。
託勒密當時提出了地心說,所有星體圍繞地球運轉,北部有那麼多的土地,所以南部必須有一個大陸,而且要非常大,大地才可以平衡,作為宇宙中心;託勒密給這個假想的大陸起了個名叫Terra Australis。
這名是不是看著特眼熟?沒錯,這就是澳大利亞名字的出處了,1606年發現這的西班牙航海家用了這名,但是後來證明這是個超級大島,並不是傳說的南方大洲。
然而處於地理大發現時代,航海家們的一次次冒險中,傳說中的南方超級大陸一直摸不到邊,地圖上畫的越來越小,始終沒找到,很多被據稱的南方大陸被證明是島嶼罷了。
在那數個世紀,先賢的觀點和結論不斷被現實推翻,西方學術界從對古希臘、羅馬時期的崇拜迷信,逐漸就變成了尊重。不過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早期託勒密的思想還是很有市場的。到了十八世紀就沒多少歐洲人把南方大陸的腦補當回事了,那會最南邊可沒人叫南極大陸,那是根本沒有土地的南冰洋。
然而1820年1月16日發生了一個奇怪的轉折,經歷了兩百年來年狼來了傳說後,南方大陸真的找到了。
當時俄國並不滿足在歐亞大陸的擴張,對南半球也展現出了欲望,派出兩艘帆船組成的環球艦隊尋找南半球大洋上的無主之地和誰都沒找到的南極大陸,頗有耐心的俄國艦隊真的發現了冰原掩蓋下的南極大陸,對南極大陸各地進行了大量的命名。
艦隊指揮官後來被提升為俄海軍上將,被後世俄國人列為他們最偉大的海軍上將和探險家之一。不過因為南極比西伯利亞還塞牙,價值太低,並且大英帝國的全球霸權如日中天,自家海軍又無力支撐像南半球擴張,只能在南極打卡留念,沒有紮下跟來。
世界地圖最南端的極地大陸終於從古人假想變成了地理事實。腳下大地的地理格局,對我們而言只是生活常識中的一部分;但是對於古代人來說,那是在落後交通、通信條件下的迷霧。
假如有一天穿越到古代,你很可能既不會煉鋼、也不會做蒸汽機,但你最有價值的,是現代人的眼界。
穿越到秦朝,哪怕只是給秦始皇畫一張很糙的世界地圖,有了新的奮鬥目標後,秦始皇絕對會給你打錢的(笑)。(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