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自己的王朝取名大明,和明教根本沒有什麼關係

2021-01-15 乾懿說歷史

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對元末明初的江湖世界進行了全面生動的刻畫,而其中作為主角的明教,則被金庸先生視作元末起義軍的雛形,像常遇春,徐達這樣的名將都和明教有著或多或少的瓜葛,而明太祖朱元璋在小說中也是明教的一分子,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朱元璋會用大明作為自己的國號。

歷史上朱元璋是否加入過明教已經很難考證,因為在元朝末年的時候,民間的宗教組織十分盛行,而且很不正規,朱元璋也有一段時間較長的遊歷經歷,兩者之間發生交集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但如果說明朝的國號「大明」是來自明教的話,就是大錯特錯了。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明教指的到底是怎樣一個組織,明教又被稱作摩尼教,是一個從波斯傳入的宗教組織,其最早在唐朝的時候就已經進入中原,但是那是佛教文化興盛,因此摩尼教的發展並不是十分迅速,而且唐玄宗在之後下令將摩尼教視作奸邪,禁止其在國內傳播,這讓其發展大受打擊。

但是摩尼教的信徒們依然沒有放棄傳教的工作,他們在暗中集結力量,成為了一股強大的地下力量,為了更好的傳播教義,摩尼教的教徒只能依附於一些佛教和道教的小支,暗中對其教義進行改造,來擴大摩尼教的影響,據傳白蓮教就受到了摩尼教的影響。

在元朝末年的時候,由於元朝政府的暴政導致百姓民不聊生,於是各地紛紛爆發農民起義,其中影響力最大的莫過於韓山童等人領導的白蓮教起義。他們鼓吹明王已經降世,將要帶領百姓推翻蒙古統治者,得到了廣泛的呼應。而相對應的韓山童也被成為明王,他死後其子韓林兒則被人們稱呼為小明王。

而朱元璋當時在名義上也是他們的部下,因此有人提出朱元璋之所以選取明作為國號,是為了繼承白蓮教起義的精神。不過這種說法存在兩個比較大的漏洞。首先朱元璋對於摩尼教以及其伴生的白蓮教並沒有太深的情感,在當初其接受韓山童封號的時候其實就是很不情願的,因此他估計不會因為這段關係而接納明這一國號。而明朝建國之後,朱元璋還大力剷除摩尼教教徒,這也能看出其對於明教沒有任何感情。

二者我們需要弄清楚韓山童白蓮教起義背後和摩尼教的聯繫究竟有多大,白蓮教的分支有很多,並不是每一個都被摩尼教所滲入。韓山童在起義的時候雖然自稱明王降世,但是這並不能說明他代表的就是明教中所說的明王,因為在佛教中,光明也是十分重要的意象。和他一起起義的首領還有一人為彭和尚,這足以說明白蓮教起義中,佛教的地位應該是更高的。而且摩尼教在浙江,福建等地更為流行,在白蓮教起義的地區則較為式微,這也說明明朝國號的選擇和摩尼教應該沒有什麼關係。

由此我們可以推測,朱元璋選用「大明」作為國號,更有可能和元朝的「大元」一樣取材自歷史典籍,而非繼承摩尼教的教旨。

相關焦點

  • 我國古代的特別組織,為造反而生,存活1000多年,熬死了5個王朝
    導語:我國古代最牛的組織,為造反而生,存活了1000多年,熬死了5個王朝我們知道,在古代封建王朝裡,皇帝為了宣揚皇權的至高無上性以及加強統治,往往會統一思想來統治百姓,比如漢朝時期獨尊儒術,就是要宣揚儒家學說。
  • 揭秘金庸筆下「明教」的真實歷史:沒有這魔教,朱元璋真當不了皇帝
    而在故事中,主角張無忌人品端正,武功高強,他為護明教周全,在光明頂上大戰八大派,讓人看來是心潮澎湃。 在小說中,明教被稱為"魔教",那麼在歷史上是否真的出現過明教呢?如果真的存在的話,那它又為何被視為魔教呢?
  • 大明王朝中可比肩朱棣的皇帝,如非英年早逝,大明的盛景延續百年
    一個王朝的太平盛世是如何造就的?王朝在統一四海,與民休息之際,如果能夠出一個好皇帝,那必然有一點太平盛世。漢文景、唐貞觀皆是如此,而反之,秦二世、隋煬帝的出現則會直接斷送整個王朝。而大明帝國原本應該在朱元璋之後經歷建文仁治,結果因為著急削藩,引出了一場靖難之役。
  • 朱重八為何改名朱元璋?只因和元朝有不共戴天的仇恨!
    文/晚風暮雨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從草根逆襲為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傳奇色彩的帝王之一。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出身貧寒,和當時無數普通人一樣,都採用數字取名。元朝建立,統治中原不到一百年,按照年代計算,朱重八的五世祖、四世祖應當出生在宋朝,經歷過宋朝滅亡和元朝建立的過程,他們在文化登峰造極的宋朝,也用數字起名,可見文化程度確實有限。明朝開國功臣「開平王」常遇春,曾祖父叫常四三,祖父叫常重五,父親叫常六六,也是數字取名。朱重八參加反元義軍後,經過深思熟慮,改名為朱元璋。
  • 如果朱棣沒有發動靖難之役,朱允炆能帶著大明走多遠?
    朱元璋到最後,還是把皇位的繼承人選定了朱允炆,不知道是朱允炆的幸運還是他的不幸,在朱元璋駕崩後繼位三年後,被自己的皇叔朱棣趕下龍椅,而朱允炆是死於宮廷大火,還是外逃做了和尚,到目前都是頗具話題性的問題,那麼如果朱棣不造反,朱允炆的王朝還能撐多久?是一年,三年還是五年?
  • 大明王朝為什麼有兩個中心,而且連官僚機構都一樣,有什麼作用?
    大明王朝為什麼有兩個中心,而且連官僚機構都一樣,有什麼作用?通常一個國家或者是一個組織,僅有一個政治中心。但是奇葩的明朝卻是個例外,因為它設立北京和南京兩個政治中心,有兩套不同的班子。公元1368 年,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應天府登基稱帝,創建了大明王朝。
  • 元素周期表與朱元璋,跨越數百年的奇妙聯繫
    但是在翻譯的過程中遇到了難題,這一百多種元素,大部分在中國沒有對應的詞語,如何恰當地翻譯成中文困擾了他很久,直到遇見了大明王朝的家譜。中國「家」的文化源遠流長,家譜已經有3000左右的歷史,最早的部落是沒有姓氏,區分於每一個部落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部落的圖騰,比如說現在的龍、鳳、虎等等。
  • 《清平樂》的朝堂戲也好意思吹,你怕是沒有看過《大明王朝》
    《清平樂》播出一月有餘,有誇讚有質疑,一部分人認為後宮戲過於繁瑣,不如朝堂戲好看,也有人說就愛看後宮戲,覺得朝堂戲亂如一盤散沙,沒有重點。準確來說,《清平樂》的前朝與後宮都沒有處理好,既非歷史正劇,又不是宮廷戲,如果要筆者來推薦好看的朝堂戲,那《大明王朝1566》一定會在榜首。
  • 取「國號」的習慣流傳已久,那依據什麼來取,意義又是什麼呢?
    這就體現出了思想對於現實社會的指導性意義,這種思想蘊含內容的豐富,實際上成為後來王朝國號制定和選擇的重要來源和依據。比如在元朝建立之前,中國古代封建王朝對於國號的選擇,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思想內涵和政治韻味,而"元"國號的出現,其實就是取自此前著名的《易經》中的"大哉乾元"。
  • 原來是朱元璋早有安排!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小農出身的大一統帝國皇帝,因此雖然已是九五之尊,但一些小農的特徵仍然在他身上有著強烈的反映。比如在「家」和「國」之間的平衡問題上,朱元璋的制度設計完全在於傾向於「家」,逆歷史潮流而動事實所謂的「分封制」,造成藩王尾大不掉之勢,最終釀成叔侄相殘的局面。
  • 道士給朱元璋算卦,說大明國運900年,朱元璋能活到100歲,被殺頭
    古代,道家和陰陽家是兩個不同的派別,但到了後來,有許多道士也變成了卦士。卜卦並非無稽之談,也有它的事實根據,但得到精髓的不多。明朝時期,有個道士給朱元璋算卦,說大明國運900年,朱元璋能活到100歲,被殺頭。
  • 一代傳奇明太祖朱元璋,如何一步一步走到鐵血帝王
    金庸先生在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給朱元璋安排了一個明教分壇壇主的位置。在最後,朱元璋更是憑藉著明教強大的實力才打敗對手,奪得了皇帝的寶座。那麼歷史上的朱元璋到底與明教有沒有關係呢?朱元璋在最初起義時加入的是紅巾軍,而紅巾軍當時最大的東家就是「明王」韓山童。
  • 朱元璋要滅日本,劉伯溫為什麼拼死不讓呢?他跟日本有什麼關聯?
    朱元璋的性格,是絕不會容忍蠻夷在自己頭頂作威作福,而且大國的虛榮心,也讓他必須勒令周邊小國——包括日本,來大明朝貢,對大明俯首帖耳,狗一樣地侍奉大明皇帝。那麼朱元璋為何面對日本的無禮——殺了大明的使臣,如此隨便就放過了呢?還寫下國書,勒令子孫後代都不得攻伐日本,他做出這樣昧著良心的舉動,劉伯溫到底是如何進行勸說,才讓太祖放棄攻伐日本的念頭的?
  • 《大明風華》朱棣的三個兒子為什麼只有朱高煦名字裡不帶火字旁?
    除了靖江藩之外,明太祖朱元璋給自己的兒子每家都指定了一套完整的字輩系統。如原大宗、懿文太子朱標家的「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和後來明王朝事實大宗明成祖朱棣家的「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等等。▲明太祖朱元璋。除此之外,朱元璋還規定:後世子孫名字中第三個字的偏旁部首每一代必須相同,而且上一代與下一代之間必須遵循「五行相生」的原則。
  • 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五散人:原型竟然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仙人
    「我周顛不服」一罵成名,作為倚天嘴炮第一人,周顛抬槓都能抬得清新脫俗,陰陽怪氣,其實這個角色是根據真實人物創作的,而且歷史上的周顛除了和小說裡一樣瘋癲狂妄,還是官方認證的仙人,被記載在正史中,朱元璋親自為他撰寫《周顛仙人傳》,今天廬山仙人洞錦繡峰上,還有一座御碑亭保存著當年朱元璋為他立的碑。
  • 明朝16位皇帝的血緣關係是什麼脈絡,混亂嗎?看完一目了然!
    歷史上無數次農民起義都是說得比唱得都好聽,什麼天下為公,什麼除暴安良、替天行道,什麼耕者有其田,剷除人間不平,可是說穿了都是一個樣,打江山,自己坐,天下還是為一己之私。你見哪一個皇帝打下江山讓給了別人,除非是刀架在脖子上,都是自己的嫡系子孫才能坐江山,享受世襲待遇。
  • 六百年謎案:朱元璋用燒鵝害死了大明開國第一功臣?
    徐達可謂為明朝建立了不世功勳,朱元璋認為他是大明第一功臣,位居開國「六王」之首,先後被任命為大將軍、徵虜大將軍、太傅、右丞相兼太子少傅,被封為魏國公,死後追封為中山王。但關於的徐達的死因確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流傳最廣的就是朱元璋明知生背疽的徐達不能吃蒸發之物卻還要賜給他一隻燒鵝,徐達因此病重身亡,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錦衣王朝——穿越大明風華歷史文化藝術展在深開幕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關鍵12月28日,「錦衣王朝——穿越大明風華歷史文化藝術展」在深圳書城中心城北區正式開幕。此次展覽由深圳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山東博物館主辦,深圳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資產運營分公司承辦。展覽得到了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中國絲綢博物館和南京市博物總館的大力支持。展覽開放時間持續至2021年3月25日。此次展覽共展出明代服制、金銀首飾50餘件(套),涵蓋明代帝王和貴族的冠服、賜服、吉服以及婦女金銀頭飾等內容,劃分為「穿越」、「體驗」和「賞玩」三個板塊內容,開闢文創空間和教育空間,分別從文化、技術發展等角度表現明代服飾的文化內涵與魅力。
  •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作《釋道論》,談自己對儒、道、佛三教的看法
    後來,朱元璋在軍中脫穎而出,拉起一支隊伍獨擋一面時,已經對白蓮教的那一套學說感到厭倦,很快便改轅易轍,不再向彌勒佛祈禱,至於被譽為「明王出世」的小明王韓林兒,在朱元璋眼裡只不過是一個相隔千山萬水的毛頭小子,不會給自己帶來什麼好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