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記》中有一個名場面,少林英雄大會上,練成九陰真經的周芷若接連打敗各路好手,問道還有哪位英雄前來賜教,在場數千武林人士竟無一人敢上前挑戰,一時間山中只有冷風烈烈,一片沉寂肅殺,少林寺老僧宣布峨眉派掌門人宋夫人技冠群雄,武功為天下第一,有哪位英雄不服?明教五散人之一的周顛叫道:我不服。老僧請周顛下場比試,周顛說我打她不過,又比個什麼?老僧又問:那你是服了?周顛說:我自知不敵卻仍是不服,不可以嗎?
「我周顛不服」一罵成名,作為倚天嘴炮第一人,周顛抬槓都能抬得清新脫俗,陰陽怪氣,其實這個角色是根據真實人物創作的,而且歷史上的周顛除了和小說裡一樣瘋癲狂妄,還是官方認證的仙人,被記載在正史中,朱元璋親自為他撰寫《周顛仙人傳》,今天廬山仙人洞錦繡峰上,還有一座御碑亭保存著當年朱元璋為他立的碑。
不止周顛,明教五散人每一個人都是有原型的,而且其中三位成了仙,有一位更是梁羽生筆下的天下第一高手。在小說裡,他們的鋒芒也許不如逍遙二仙,金毛獅王,雖然嬉笑怒罵,性格各異,但也都是鐵骨錚錚的好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明教五散人小說中的事跡和他們的歷史原型。
五散人在明教的地位,居於光明左右使、四大法王之下,五行旗之上,職如其名,他們是明教中的散人,沒人管也不管人。雖然地位在五行旗之上,但五行旗聽從教主指揮。他們五人以個人名義在全國各地進行布教活動,反抗蒙古朝廷。五人分別是:彭和尚彭瑩玉,鐵冠道人張中,冷麵先生冷謙,布袋和尚說不得和周顛。
彭和尚——彭瑩玉
光明頂上出現的彭瑩玉只有一隻眼睛,他的獨眼全拜峨眉派的丁敏君所賜,而且丁敏君刺瞎他時,幼年張無忌也在場。
20年前,謝遜在王盤山大會上奪取屠龍刀之後下落不明,天鷹教玄武壇壇主白龜壽是王盤山大會上唯一一個神志清醒的倖存者,江湖各大幫派為了逼問他謝遜行蹤,與天鷹教大打出手。後來張翠山夫婦重回中原,卻因為保守謝遜行蹤而死,白龜壽更變為眾矢之的。
一次,白龜壽被少林、峨眉、崑崙、海沙派一共八名弟子合力追殺,身受重傷,彭瑩玉出手相助,掩護白龜壽逃走,被八人追到蝴蝶谷附近的一座小樹林中。這時,常遇春正帶著12歲的張無忌前往蝴蝶谷尋找胡青牛求醫,所以張無忌目睹了彭和尚這場戰鬥。彭和尚使的是赤手空拳的外家功夫,大風雲飛掌,掌法剛猛,變化多端。
八人合力圍攻卻久攻不下,崑崙派道人擲出五把飛刀,其餘七人一齊封住彭和尚下三路,才克制住他。情急之下,彭和尚一躍而起,左掌拍在一名少林僧人頭上,對方當場斃命,他自己腿上也中了暗器,彭和尚自知中了劇毒,支撐不了多久,於是假裝毒發倒地不起。崑崙派弟子又射了他兩柄飛刀,見他一動不動,七人一起上前查看。等到敵人近身,彭和尚突然發掌,將其中五個男敵打成重傷,剩下兩個女人便是峨眉派弟子丁敏君和紀曉芙。
這時,彭和尚也已身受重傷,丁敏君劍指彭和尚眼珠逼問白龜壽的下落,彭和尚決計不透露半字,丁敏君一劍刺瞎了彭和尚的右眼,又把劍尖指著左眼問道:你又不是天鷹教的,何必為了白龜壽送命。彭和尚右眼鮮血直流,依舊瞪大左眼不屑道:大丈夫做人的道理,我便跟你說了,你也不會明白。
丁敏君行事狠辣,紀曉芙於心不忍,出手為彭和尚擋劍,結果引火上身,丁敏君當眾戳破她隱瞞師門私自生女的事情。因為自己武功不如紀曉芙,她決定先下手為強殺了師妹。彭和尚見紀曉芙被刺得鮮血直流,破口大罵丁敏君轉移她的注意力,不僅罵丁敏君長得醜,還給她起了個毒手無鹽的外號,又編造丁敏君看上了紀曉芙未婚夫殷梨亭。
丁敏君惱羞成怒,轉身刺向彭和尚,結果突然跳出一人擋在彭和尚身前,被丁敏君一劍刺穿額頭,這人同時打出一掌折斷丁敏君數根肋骨。原來是白龜壽聽說彭和尚因為自己被圍困趕來相救,代他受了這一劍。丁敏君倒地後,彭和尚想殺了她被紀曉芙攔下,因為在場的其他人都聽到了紀曉芙的秘密,彭和尚等紀曉芙走遠,一劍一個把剩下的五人全都刺死了,然後抱著白龜壽的屍體揚長而去。
彭和尚隸屬明教,卻為了保守白龜壽的行蹤連命都不要,原因有二。第一,天鷹教是白眉鷹王所創,雖然脫離了明教,但彭瑩玉本人和天鷹教的關係還是不錯的,同白龜壽也是故交。第二,彭瑩玉曾說,即使白龜壽和自己毫無關聯,也不能見死不救,他最看不慣的就是江湖正派為了一己私慾,打著除魔教的幌子為非作歹。
除了直來直去的俠肝義膽,彭瑩玉還很有大局觀,他臨時裝死誘騙敵人近身,大罵丁敏君轉移注意力。而且在光明頂上,他也一直強調五散人應該摒棄對楊逍的偏見,聯合起來共同抗敵,周顛不願幫助楊逍,彭瑩玉說,楊逍得罪五散人當然不對,但駐守光明頂卻不是為了楊逍,而是為了明教。後來在光明頂上被成昆偷襲,彭和尚又感慨道:我早就說過,單憑咱們明教之力,蒙古韃子是趕不了的,總需聯絡普天下的英雄豪傑一起動手才能成事。
歷史上的彭瑩玉也是一位非常有頭腦的起義軍領袖。元朝末年,民不聊生,彭瑩玉祖上都是農民,十歲時入寺為僧,後來加入白蓮教,成為當地教首。1338年,他推選大弟子周子旺起義,建立大周國。大周國被剿滅後,又輾轉各地建立紅巾軍,扶持徐壽輝當了皇帝,起義軍聲勢浩大,席捲大半個中國。在1352年6月攻佔杭州,最終不敵元軍,彭瑩玉出逃到瑞州守城而死。
彭瑩玉堅持反抗元軍將近20年,從未中斷,而且堅持一個套路,就是推舉別人當皇帝,自己只做幕後操控者。他前前後後打造了好幾個皇帝大王,下場都很慘,比如大周國覆滅時,周子旺作為首惡被誅九族,彭瑩玉卻活了下來,後來他又扶持鄒普勝,鄒普勝知道他的意圖,堅決不肯當皇帝,於是兩個人共同推舉了徐壽輝。這一次起義人數最多時擁兵百萬,雖然最終兵敗,但重挫元軍,為朱元璋建立明朝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梁羽生的《萍蹤俠影錄》中,彭瑩玉是一代武學宗師,天下第一高手,著有梁書中最上乘的內心功法《玄功要訣》,是朱元璋、張士誠和畢凌虛的師父。彭瑩玉在《萍蹤俠影錄》的設定,大致相當於《倚天屠龍記》中的張三丰,不止《萍蹤俠影錄》,彭瑩玉這個人物在很多武俠小說裡都有出場。
鐵冠道人——張中
鐵冠道人在小說中戲份不多,六大派圍攻光明頂時,他曾為韋一笑療傷,當時韋一笑陰毒發作,命在旦夕,必須吸飲人血才能緩解。鐵冠道人說道:你們在這等一會兒,我下山去找個活人來,讓韋兄飽飲一頓人血。
說不得也曾經對張無忌說,明教五散人中,除了他自己和冷謙,其他三人都是殺人不眨眼的,因為時間緊迫,鐵冠道人和說不得、周顛一起向韋一笑輸送內力,暫時緩解了陰毒發作,後來韋一笑吸了楊逍一名童僕的血才得以好轉。
光明頂危機化解後,鐵冠道人就不再出場了。他的歷史原型是一位預言家,預言了整個明朝的歷史命運,著有一部《透天玄機》,用二元推算了15000年的演變。《明史·張中傳》中記載,他早年科舉不中,於是寄情山水,是張三丰的朋友,因為頭上常常戴一頂鐵冠,世稱鐵冠真人。
朱元璋和陳友諒在鄱陽湖大戰時,張中觀天象得知陳友諒已中箭身亡,讓朱元璋寫祭文寄給陳友諒的軍隊動搖軍心,沒想到陳友諒真的中箭死了,朱元璋大獲全勝。他看徐達的面相說:徐達必然官至極品,但只能活到中年,徐達果然成為開國名將,被封魏國公,但只活到54歲。明朝另一位開國名將也曾拜訪張中,看到張中穿便服迎接他心生不滿,出了個對聯,讓張中對,上聯是:腳穿芒履迎賓足下無禮,張中對的下聯是:手執耶瓢作盞尊前不忠。後來這位開國名將果然以謀反罪被誅殺。
晚年他定居京城,據說投水而死,皇帝下令滿城尋找他的屍體卻沒找到。第二年,潼關有人報告說看到了他,自此再無蹤跡,世人都說他已得道成仙,這些預言的政治性暫且不論,鐵冠道人張中確實精通陰陽五行變化和道學理論,為朱元璋建立明朝貢獻了力量,後來被明成祖朱棣追封為張天師。
冷麵先生——冷謙
冷麵先生的氣質也非常冷,表現為惜字如金,別人能說清楚的事情,他絕不多費口舌。五散人從四面八方趕到光明頂支援,第一次五人碰面交換信息,彭和尚說他從東北方向來,看見少林派掌門空聞率弟子百餘人,準備圍攻光明頂。到了冷謙就只有六個字:正東武當五俠。
冷謙性格沉穩,正因為不多說一句廢話,所以說的話也都是真話,冷謙常用琴和筆作為武器,武功是五人中最高的。光明頂上,五散人與楊逍、韋一笑碰面後,又因為明教教主之位爭吵起來,周顛出掌拍向楊逍,韋一笑上前協助,沒想到楊逍施展乾坤大挪移,把出手想要救周顛的說不得、彭和尚、鐵冠道人都牽制住。
冷謙在一旁冷眼旁觀,思考楊逍用的究竟是什麼奇怪武功就有如此大的威力,周顛大叫:冷麵鬼打他背心。冷謙既不想傷楊逍,又想救韋一笑和其他四人,提前告訴楊逍他要打什麼穴位,發射了五枚銀筆,楊逍左臂橫劃,用周顛和彭瑩玉擋住了銀筆,大家這才認出楊逍竟然學會了明教神功乾坤大挪移。冷謙說:恭喜,無惡意,請罷鬥。楊逍這才放手。
冷謙和鐵冠道人一樣在小說中出場不多,他的歷史原型也是一位具有修仙色彩的道士,他所畫的《蓬萊仙弈圖》上有張三丰題筆。冷謙是明初音樂家,著有《太古遺音》和《琴聲十六法》,還是一位養生專家,所著的《修齡要旨》記載了氣功和保健的法門,據說他活了100多歲,在永樂年間得道成仙。
布袋和尚——說不得
說不得和彭和尚一樣,都是六大派圍攻光明頂時,促成明教內部團結的中堅力量,他得知張無忌和天鷹教有關係,同時又對五行旗有恩,而天鷹教和五行旗素來有隙,於是用自己的乾坤一氣袋抓住張無忌,把他帶上光明頂,希望能利用他讓兩邊團結起來。
五散人聚首,周顛表示不願意與楊逍共同對敵,同說不得吵了起來。一拳打在說不得臉上,說不得不閃躲,也不還手,牙齒都被打掉幾顆,只說我有力氣留著去打敵人,打自己人幹什麼?說得周顛羞愧難當,當即表示暫時不找楊逍算帳。
說不得的乾坤一氣袋是件奇寶,尋常刀劍劃不破,張無忌被困良久,最終用九陽神功撐破袋子。據說金庸用乾坤一氣袋暗示了明朝壓抑的言論環境,包括說不得的名字也是由此而來。說不得曾經對張無忌說:你已落入我乾坤一氣袋中,我要取你小命,你逃得了嗎?你只要不動,不作聲,總有你的好處。乾坤一氣袋象徵當時政治權力的無形巨網,袋口大張,隨時都會套在別人頭上,還不許袋中人有任何追問。
說不得的原型是五代後梁的一位僧人,號長汀子,他身材矮胖,經常背著一個布袋四處化緣,雖然瘋癲,但說的話都很靈驗,人們將他看成彌勒佛的化身。在日本,布袋和尚是七福神之一,人們常用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形容彌勒佛。說不得挨了周顛一拳依然淡淡一笑,恰恰應了這句話。
周顛
作為《倚天》最大槓精,周顛的經典語錄數不勝數。周顛不僅能說而且人如其名,行事癲狂,是五散人裡最直來直去,沒什麼心眼的一個。屠獅大會上,張無忌一人與字輩三僧比拼內力,雙方都使出了平生修為。生死存亡之際,周芷若突然擒住謝遜,張無忌心神大亂。一時間,明教、武當眾人都如坐針氈,不敢妄動,只有周顛哈哈大笑,掏出懷中煮熟的狗腿在渡厄面前晃來晃去,企圖讓渡厄分心。哪知狗鐵剛遞到渡厄嘴邊就被強大的內彈到地上。
周顛一計不成,取出短刀叫道:老子今日跟你拚了,說著在自己臉上狠狠劃了一刀,當時鮮血淋漓,群雄驚呼。周顛又劃了一刀,見三僧不為所動。第三刀向自己心口插去,哪怕死也要擾亂三僧心神。幸好被黃衫女出手制止。
周顛的歷史原型行事也是如此怪異,據說他是北宋周敦頤的後人,就是寫《愛蓮說》的那位。因為14歲時得了癲癇,從此瘋瘋癲癲流落街頭乞討。周顛最愛胡言亂語,每次有新官上任都嚷著要見,說是告太平,卻沒人聽懂他要說什麼。
朱元璋奪取南昌,周顛又跑來告太平,惹怒了朱元璋,命人把他放進大缸裡,用柴火使勁燒,朱元璋以為將他燒熟了,過去一看,發現周顛一點事沒有,只是頭上冒了點汗,朱元璋大為驚奇,又把周顛關進屋子裡餓了一個月,結果還是沒事,於是朱元璋把周顛帶在身邊。攻打陳友諒時,周顛預言上天沒有給他安排皇帝的位置,陳友諒果然死了。
一次,朱元璋的船隊因為沒有風無法前進,周顛說船開了,風就來了,朱元璋命令用人力拉船,沒想到船剛動,就颳起了大風。船行至江心,周顛又說看到了水怪會死很多人,朱元璋怕動搖軍心,命人將他扔到了江裡,後來部隊行到湖口,周顛又出現向朱元璋討飯吃,吃完飯後離去了,這下,朱元璋服了。
周顛的事跡被當作正史記錄在明史中,而且在當了26年皇帝後,朱元璋仍然對周顛念念不忘,親自為他撰寫《周顛仙人傳》。朱元璋自湖口一別,一直都在尋找周顛,有人說他在廬山仙人洞右側的錦繡峰羽化成仙,朱元璋便在那裡建了一座碑亭,讓書法家詹希庾把他的事跡刻在石碑上,碑文至今仍在。
胡言亂語的周顛,大肚能容說不得,琴聲錚錚冷麵仙,多謀善斷彭和尚,鐵冠道人張中。明教五散人是《倚天屠龍記》中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配角。早年間因為和楊逍意見不合,發誓終生不上光明頂,再也不管明教之事。六大派圍攻時,卻都心照不宣地趕來相助,以赴死決心護教。
金庸不僅塑造出他們個性鮮明的形象,更於細微之處將真實和小說結合起來,哪怕是人物的一個小小舉動,也能讓人細細品味。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有了這些歷史的痕跡,武俠世界才更餘味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