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的武俠,在武俠小說中的地位,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前者寫《七劍下天山》的梁羽生被金庸完全超越,後者寫《小魚兒與花無缺》的古龍,也基本被金庸碾壓。金庸武俠可謂是一部百科全書,將世界上能出現的人物性格全寫入其中,寫到不能再寫,再寫就會重複了才停筆,所以傳世的長篇只有十四部,這十四部小說,將歷史融入其中,金庸武俠不僅是了解人性的窗口,也是了解歷史的另一種絕妙方式。
金庸十四部長篇中,有三部是連載的,被稱為《射鵰三部曲》,射鵰三部曲中,人物最多,江湖最為繁複的,則是《倚天屠龍記》,倚天中的江湖,是元後中原武林各大勢力相互對抗,糅合的時期,是元末明朝創立的動蕩時期,因為倚天處在歷史的節點,所以那個時候的江湖註定最為複雜,也最冒險的讓人嚮往。
《倚天》中的人物塑造,在文學中,是巔峰之作,《倚天》中的人物,無論是身世,武功,甚至是微妙的心理變化,全都有來龍,有去脈,一個個人物鮮活靈現在紙上。
篇幅有限,我們先挑一個曾經有夢想的角色稍微解讀一下——青翼蝠王。
青翼蝠王韋一笑,為明教四大護法之一,輕功一絕,射鵰中的裘千仞是水上漂,韋一笑是草上漂,草上漂就如同長著雙翼在草長飛過般,所以被稱為青翼,後來韋一笑得了一種怪病,嗜血為生,如蝙蝠,所以被稱為青翼蝠王。
明教教主陽頂天死後,群龍無首,恰巧元朝出現了內亂,是發動攻擊的大好時機,對於是否乘亂進攻元朝,明教內部出現兩種聲音:一種是殷天正和五行旗一派的,主張趁亂進攻的鷹派,一種是楊逍為首的,主張聯合中原武林再進攻的鴿派。
而韋一笑在這兩派中搖擺不定,沒有做出抉擇,沒有所謂的選邊站,五散人於是乘機與韋一笑聯合,自成一派。
韋一笑這一派,是怎麼樣的一派呢?準確的說,應該是消極逃避的一派,韋一笑建議:
我們不如改名叫「福娃教」,五散人改名為「五福娃」,我們頭上戴著美麗的頭飾,以裝扮成福娃的樣子,我們以天使的面目出現,這就能夠給周邊的人帶了幸福。
當然,韋一笑這一荒唐幼稚的建議,遭到了五散人的否定,五散人是個投機主義者,他們毅然拋棄了韋一笑,聯合了更加有遠見的彭瑩玉和說不得等人,創立了「彌勒宗」,彌勒宗將明教教義和佛教教義結合在一起,很快受到底層群眾的理解和信奉,發展前途很大。根據歷史記載,後來出現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就是彌勒宗的忠實信徒。
以上是擁有福娃夢想的韋一笑。
接下來是吸血蝙蝠韋一笑。
韋一笑與楊逍之間,矛盾極深,在明教的一次內部會議中,韋一笑聯合五散人,對楊逍發起刁難,起初的口水戰很快演變成肉搏相見的鬥毆,楊逍先發制人,一掌擊中高手張中,另一掌擊中韋一笑,導致韋一笑內出血,這兩大高手的武林被解除後,剩下的五散人根本不是楊逍的對手。
自此之後,楊逍一人獨霸光明頂,韋一笑內出血生命垂危,在蝶谷醫仙的救治下,韋一笑雖然脫離的生命危險,但是留下了名為「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怪病,也就是說,韋一笑開始嗜血了,他要通過不斷吸取人血的方式,補充貧血。
曾經可愛的,快樂的,夢想給周圍人帶來幸福的,將自己想像成天使的「福娃」,變成了冷血無情,冷酷的青翼蝠王。
韋一笑還是選擇逃避,他退出中原武林,與五散人斷了聯繫,跑到了哈密力地區,綁架異教徒供他吸血,直到聽聞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明教生死存亡的關頭,韋一笑才被迫在武林上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