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它 專家:蝙蝠看著可怕,但對維護生態平衡功不可沒

2020-11-23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韋蝠王、蝙蝠俠……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它

&nbsp&nbsp&nbsp&nbsp專家:蝙蝠看著可怕,但對維護生態平衡功不可沒

&nbsp&nbsp&nbsp&nbsp2006年,馮江(左)和研究組成員在吉林省開展蝙蝠研究,圖/受訪者提供

&nbsp&nbsp&nbsp&nbsp「有的山洞第一年去還有很多蝙蝠,第二年變成了旅遊區,蝙蝠就被『趕走』了。」每次去野外研究,馮江都會向當地居民宣傳保護蝙蝠的知識,「很多人無法理解為什麼我們會做蝙蝠的研究,甚至我們還會談保護蝙蝠。」

&nbsp&nbsp&nbsp&nbsp馮江的微信頭像,是一張動畫的蝙蝠圖片,春節期間,有人勸他換掉,但他說:「希望大家對蝙蝠的印象別被妖魔化了,希望更多人能理性客觀看待人和蝙蝠、人和野生動物之間的關係。」

&nbsp&nbsp&nbsp&nbsp如果說,疫情是大自然的報警器,那麼,敬畏就應該是此時我們的必修課。2020年3月9日,瀟湘晨報迎來第19屆讀者節,我們將主題定為:「你·我·它——拒食野生動物,構建生命共同體」。今天,我們特邀吉林農業大學校長、動物生態學家馮江講述蝙蝠的故事。

&nbsp&nbsp&nbsp&nbsp瀟湘晨報記者易思含長沙報導

&nbsp&nbsp&nbsp&nbsp在很多故事裡,蝙蝠都是邪惡的象徵。作為「百毒之王」,蝙蝠身上攜帶多種病毒,這也使得不少人「談蝠色變」。

&nbsp&nbsp&nbsp&nbsp但在「蝙蝠之友」馮江看來,「蝙蝠對於維護生態平衡功不可沒」。他是吉林農業大學校長、動物生態學家,主要研究蝙蝠的生態和保護。

&nbsp&nbsp&nbsp&nbsp「最擔心的是蝙蝠會遭到捕殺。」馮江希望,更多人能客觀公正看待蝙蝠,不僅看到它的禍,也應該看到它的福。

&nbsp&nbsp&nbsp&nbsp雖然看著可怕,但它從未主動招惹人

&nbsp&nbsp&nbsp&nbsp說起蝙蝠,不少武俠迷會想起記憶裡韋蝠王這個角色,他亦正亦邪,曾因吸食人血為江湖正派所惡,但最終改邪歸正,不再吸食人血……

&nbsp&nbsp&nbsp&nbsp蝙蝠,也是一些人回憶裡的常客。

&nbsp&nbsp&nbsp&nbsp馮江說,儘管兒時不了解蝙蝠,但是見得多,也偶爾抓起蝙蝠觀察,「沒覺得蝙蝠長得很醜」。

&nbsp&nbsp&nbsp&nbsp1995年,馮江跟著導師參與一場關於保護野生動物的會議,碩士論文以「野生動物保護」為主題的馮江,在會議討論中,聽到有人談起「此次會議沒有專家談到關於蝙蝠的相關話題。」他記在了心上,對蝙蝠的研究工作也從那之後悄然進行。

&nbsp&nbsp&nbsp&nbsp在馮江看來,蝙蝠是比較特殊的物種。「蝙蝠是哺乳類動物中最讓人糾結的。」他說,有人覺得蝙蝠像鳥,但是鳥類專家不做蝙蝠研究;蝙蝠雖然是哺乳類動物,研究哺乳類的專家又覺得,蝙蝠不同於尋常的哺乳動物:它是唯一能飛行的哺乳動物,生活作息又是晝伏夜出的。

&nbsp&nbsp&nbsp&nbsp「野外研究蝙蝠,是挺危險和辛苦的。」蝙蝠洞的地理位置大多在比較偏遠的地方,地勢也比較險峻,馮江和研究組的成員需要翻山越嶺,有時看著在眼前的山洞,也因為地勢關係需要繞路走上一段。「因為蝙蝠總在夜間出行,我們在野外研究的作息時間是和蝙蝠一樣的。」

&nbsp&nbsp&nbsp&nbsp蝙蝠洞裡,一般能見到扎堆倒掛著睡覺的蝙蝠。「大多數蝙蝠是喜歡群居生活的。」馮江介紹,蝙蝠之所以喜歡倒著睡覺,是因為掛著的時候,它的肌肉放鬆,這和人的行為習慣完全相反,另外這也是為了隨時方便起飛和保護自己。

&nbsp&nbsp&nbsp&nbsp馮江說,蝙蝠雖然看著嚇人,但是從來沒主動招惹過人。「研究這麼多年,除了抓蝙蝠的時候,它會反抗會咬人,我們需要戴手套防護,平時,蝙蝠從來沒主動攻擊過人。」

&nbsp&nbsp&nbsp&nbsp有25年蝙蝠研究經歷的馮江說,自己在研究過程中,見過小蝙蝠出生的過程,「非常小,黃豆粒大小,有點發紅,小蝙蝠當時就掛在母蝙蝠身上吃奶。」

&nbsp&nbsp&nbsp&nbsp它是保護農作物的幫手,也是授粉的媒人

&nbsp&nbsp&nbsp&nbsp除了電影中「蝙蝠俠」的形象,蝙蝠,似乎並沒有讓大家喜歡的理由。

&nbsp&nbsp&nbsp&nbsp不招人待見的外表、黑夜裡活動的習性、潛藏在洞穴裡的習慣,給予人類各種負面的想像和猜測。

&nbsp&nbsp&nbsp&nbsp「其實,蝙蝠對維護生態平衡功不可沒。」馮江說,從食性上來分,蝙蝠分為很多種類,包括吃水果的蝙蝠、吃蟲子的蝙蝠和吃花蜜的蝙蝠。吃水果的蝙蝠個體比較大,吃蟲子的蝙蝠個體比較小,「很多夜間出動的害蟲,如果在蝙蝠分布多的區域,一般都會被蝙蝠吞入肚中消滅。」

&nbsp&nbsp&nbsp&nbsp蝙蝠採花的時候,從某種角度看,也算和蜜蜂完成了交接班的工作,「蝙蝠排出的糞便落在植物上,也是在幫助植物間接授粉。」

&nbsp&nbsp&nbsp&nbsp馮江介紹,蝙蝠不僅是保護農作物的幫手,而且它壽命長、免疫力強的特點,也具有醫學上的研究價值。

&nbsp&nbsp&nbsp&nbsp「一般情況下,體型越大的動物壽命越長,但蝙蝠是個例外。」馮江說,即使自身攜帶很多病毒,但蝙蝠的壽命可以長達四十年。

&nbsp&nbsp&nbsp&nbsp馮江介紹,蝙蝠正常情況下體溫不高,但是飛行時代謝加快,體溫會升高,有研究認為,這可能提高了蝙蝠的免疫力。「從某種角度來說,研究蝙蝠,對人類的生活方面是有利的。」

&nbsp&nbsp&nbsp&nbsp理性看待人與蝙蝠的關係

&nbsp&nbsp&nbsp&nbsp雖然蝙蝠已經盡到最大努力長得不像食材了,但還是沒有逃出一些野味食客們的菜單。

&nbsp&nbsp&nbsp&nbsp此前,一段「女子分享品嘗蝙蝠」的視頻在朋友圈裡熱傳,引發眾多網友熱議。那麼,蝙蝠到底有沒有食用價值?

&nbsp&nbsp&nbsp&nbsp對此,馮江表示,研究了這麼多年的蝙蝠,在有些地區,確實有人拿蝙蝠進行食用和藥補。「中藥裡有一味藥叫夜明砂,說是對眼睛有好處,但這來自蝙蝠的糞便(已有科學研究證明無此藥效)。」

&nbsp&nbsp&nbsp&nbsp從開始接觸蝙蝠起,馮江就一直關注著蝙蝠的生存地變化。

&nbsp&nbsp&nbsp&nbsp他覺得,保護蝙蝠的生存環境,也是在維護自然生態系統。然而,對於保護蝙蝠的話題,他總感覺非常痛心,「很多人無法理解為什麼我們會做蝙蝠的研究,甚至我們還會談保護蝙蝠。」每次去野外研究,馮江都會向當地居民宣傳保護蝙蝠的知識,「有的山洞第一年去還有很多蝙蝠,第二年變成了旅遊區,蝙蝠就被『趕走』了。」

&nbsp&nbsp&nbsp&nbsp馮江說,為了保護蝙蝠,在吉林省林業部門的支持下,集安市一處山洞成立了一個保護區,「由於人類活動頻繁,我們就通過鐵絲圍網的方式,禁止人類出入,讓蝙蝠在裡面自由生活。」

&nbsp&nbsp&nbsp&nbsp馮江的微信頭像,是一張動畫的蝙蝠圖片,春節期間,有人勸他換掉,但他說,「希望大家對蝙蝠的印象別被妖魔化了,希望更多人能理性客觀看待人和蝙蝠、人和野生動物之間的關係」。

&nbsp&nbsp&nbsp&nbsp市民聲音

&nbsp&nbsp&nbsp&nbsp對蝙蝠的印象並不陌生,兒時在鄉下,經常看到,飛得又快又低,印象最深的還是《倚天屠龍記》中的青翼蝠王韋一笑,每一次他擄走人,說要吸血的時候,就令人毛骨悚然。——市民陳女士

&nbsp&nbsp&nbsp&nbsp以前天快黑的時候,天上那些嘰嘰喳喳像鳥一樣飛的黑影就是蝙蝠,很多很多,被大人接回家的路上,就能看到很多蝙蝠在天上飛,印象還挺深的,但是後來,這樣的場景就再也看不到了。——網友@真十內

&nbsp&nbsp&nbsp&nbsp其實我一直都感覺蝙蝠挺可愛的,就像有自己語言的暗夜小精靈,小小的有些神秘又很強大,小的時候在隧道裡見過一隻受了傷的、奄奄一息的蝙蝠,當時印象很深。——網友@任葭

&nbsp&nbsp&nbsp&nbsp小時候,有一次,屋裡飛來了蝙蝠,媽媽說,別擔心,蝙蝠不咬人的,但你千萬不要靠近它,它白天借住一下,晚上就會飛走的。那天,印象中,我就蹲在地上抬著頭看那隻蝙蝠,覺得有點可愛。——網友@Fridayy

相關焦點

  • 為你揭秘一個真實的蛇世界 專家:蛇對維護生態有重要作用
    為你揭秘一個真實的蛇世界專家:蛇看著讓人害怕,但對維護生態有著重要的作用◀楊道德教授在郴州莽山尋找到烙鐵頭蛇時,用攝像機記錄下來。圖/受訪者提供「提起蛇,人們大多會產生一絲懼怕。但現在,恐懼、敬畏它的人少了。」
  • 為你揭秘一個真實的蛇世界:蛇看著讓人害怕,但對維護生態有重要的...
    但現在,恐懼、敬畏它的人少了。"與蛇打了 30 多年交道,不論是野外還是生活中,楊道德都特別喜歡觀察蛇,什麼時候、在哪裡見過什麼蛇,他總是記得很清楚," 現在野外能找到的蛇越來越少了,找到的也大多是小蛇或者沒什麼經濟價值的蛇。更不要說本就瀕危的物種。"為什麼我們身邊蛇越來越少?野生蛇的保護狀況如何?
  • 「科普教育」蝙蝠,一隻被無端綁架到人類餐桌之上的飛翔「怪獸」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蝙蝠就是個不倫不類的存在,它看上去非獸非鳥,獐頭鼠目,面目猙獰,而且總是晝伏夜出,為黑暗為伍,簡直就像是一個呲牙咧嘴的魔鬼化身。那麼如此令人恐怖和噁心的它,又是如何被無端綁架到人類餐桌之上的呢?
  • 從流浪貓變成「巨型貓」,底經歷了什麼,它的主人功不可沒
    它之所以能夠紅遍網絡,全因它有一位從事後期製作的爸爸,時常為它製作爆笑的照片、影片。 Micheal神級的表情、演技,簡直可以封為奧斯卡影帝!從一隻流浪貓,變成一隻「巨型貓」,它在短短幾年中,底經歷了什麼呢?居住在美國洛杉磯的英國短毛貓「Micheal」可算是近年網上數一數二當紅的貓咪。
  • 蝙蝠遭到世人聲討,青蛙卻受到熱捧,專家呼籲不要錯殺了
    不過凡事都不是絕對的,同一群體中總會有另類的存在,假如你不用辯證的目光看待的話,那麼很容易對某一事物產生誤解。前段時間,蝙蝠再次被各大傳媒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上,關於它的諸多奧秘紛紛被挖掘出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原來2019年末我國武漢市爆發了一場新型肺炎冠狀病毒,傳染性強,擴散速度快,致使數萬人感染,數千人死亡,國外亦出現了不少病例。
  • 被孤立的「蝙蝠」,為什麼不直接把蝙蝠全部消滅?
    蝙蝠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種群數量最多、進化最成功的哺乳動物類群之一,它們在維護生態系統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蝙蝠在生態系統中佔據了獨特的生存空間;蝙蝠是許多農、林及衛生害蟲的天敵;蝙蝠是種子的傳播者和花粉的傳授者;在一定生態系統中蝙蝠可能起到關鍵種的作用;食蟲蝙蝠糞便和酮體均是我國傳統中藥中的主要藥材之一。研究和保護蝙蝠在維護生態環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蝙蝠不可怕,可愛
    但在默默而來,突然加速的疫情面前,蝙蝠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卻沒有了半點「福」的意思。而我,對蝙蝠還是感覺蠻親切的,認為它不可怕。今天就來說說對蝙蝠的記憶。小時候,夏天,放學寫完作業,太陽剛落山,蝙蝠也出來了。有天邊太陽餘光的照射,在天上能看到忽悠忽悠飛翔的蝙蝠。
  • 知名專家科普來襲——帶你正確認識「蝙蝠和貉」(文末有福利)
    知名專家科普來襲——帶你正確認識「蝙蝠和貉」(文末有福利) 2020-08-27 17: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專家告訴你真相
    專家告訴你真相還記得曾令人恐慌的「非典病毒」,為何突然消失?專家告訴你真相地球是人類生存的唯一家園,至少迄今為止,人類暫時未能找到其他可生存的星球。但是地球同樣也是具有生命的物體,由於人類長期以來肆意破壞環境,給地球帶來了非常大的傷害,但是地球同樣給給人類造成了沉重的代價。由於一些環境惡化所致,導致人類生存的環境頻繁造成一些自然災害甚至是病毒的侵害。
  • 《哈利波特》中六大魔法動物,第一隻功不可沒,第三隻非常重情義
    鳳凰福克斯首先出場的是鳳凰福克斯,它作為頂尖巫師鄧布利多的動物十分受寵。鳳凰福布斯算是魔法動物界的顏值擔當。鳳凰在傳說中本身是浴火重生的神鳥。這裡隱藏了一個伏筆,暗示了哈利的倖存以及伏地魔的重生。鳳凰福布斯有著一身顏色亮麗的羽毛,可以看到它羽毛的細微處。和同類動物完全不是一個級別。
  • 為什麼不能把蝙蝠全部消滅?
    蝙蝠看著古靈精怪,噁心,在很多人眼中往往是邪惡的化身,魔王、吸血鬼……真實的蝙蝠卻是,極為有益的動物,為全球自然生態以及經濟默默提供服務。然而最近,蝙蝠充斥著諸多負面報導,它是疫情的來源,有聲音甚至說,要將它全部消滅,還全球一份太平。在這種情況下,就有必要重新認識下蝙蝠了。
  • 這些蝙蝠在深圳很常見,遇到該咋辦?
    2月4日,深圳市野生動植物保護處相關負責人和野生動物專家在接受晶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犬蝠、中菊頭蝠、菲菊頭蝠等9類蝙蝠在深圳比較常見,市民應理性看待蝙蝠,不必對此感到恐慌,正確的做法是避免和蝙蝠直接接觸,切不可隨意捕殺蝙蝠。
  • 因為自然中有蝙蝠這個行走的病毒庫!
    #拒絕食用野生動物#如今很多讓人聞風喪膽的病毒,都是從蝙蝠身上帶來的。在這個特殊時期,芽爸想要好好給大家介紹這個「可怕」的小動物。一、飛翔的獸類在大家眼裡,能夠飛的動物都是鳥類,但蝙蝠與眾不同,它和人類一樣是哺乳動物,也是唯一能真正飛翔的獸類。
  • 上海動物園還有野生蝙蝠?專家:別擔心,不是一個物種
    上海動物園裡的蝙蝠展區會有病毒嗎?今天,小編來解答你的疑問↓↓上海動物園的果蝠是與遊客完全隔絕的不必擔憂或許很多人不知道,上海動物園還有一個蝙蝠展區。自從疫情發生以來,「埃及果蝠展區」就成為上海動物園最敏感的地方。
  • 吃啥補啥吃蝙蝠真的會讓你上「天」,說一說關於蝙蝠的知識
    ,展開翅膀能達到183釐米(一個成年男人的身高,瞬間想起183CLUB組合,爽子讀書時超喜歡的組合),爽子告訴你可以放心,這種蝙蝠不吃肉只吃水果。因此在西方人眼裡蝙蝠就是一個穿著皮褲,以鮮血為生的長生不老的大反派,遇到蝙蝠就要有多遠跑多遠。爽子要告訴你哦,蝙蝠大多數是以昆蟲和水果為食材,吸血的僅為少數 很少有蝙蝠攻擊人類。爽子建議大家不要主動去打擾蝙蝠,人家蝙蝠活著真的很難了不要再傷害蝙蝠了。
  • 沉澱硫酸鋇應用在阻燃塑料的優勢功不可沒
    沉澱硫酸鋇很多人們都知道是通過鈣鎂的一些混合物進行一些添加,通過這些方法就能夠變得有沉澱作用,因為只有通過這些沉澱作用才能夠去把更多的一些塑料進行更多的阻燃,因為更多的塑料製品都是易燃物,所以面對更多的一些硫酸鋇沉澱就功不可沒,他們能夠去把這些燃燒的東西進行更好的阻隔,讓更多的物品不會被火燒到
  • 天問一號成功飛天,中科大功不可沒
    >中國首次探火,天問成功飛天,中科大功不可沒
  • 蝙蝠是巨大的病毒庫,身上病毒超1400種,我們能消滅蝙蝠嗎
    引言:蝙蝠身上攜帶超過1000種病毒,是移動的病毒庫,它們會在全球範圍內傳播病毒。蝙蝠如此可怕,人類是否應該徹底殺滅它們?萬萬不可!從類屬上來看,蝙蝠為哺乳綱翼手目生物,它們是為數不多的能自由飛翔的哺乳動物。蝙蝠適應能力很強,分布也很廣泛,除極端惡劣區域外(例如南北極),全球多地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不僅如此,蝙蝠還有「活化石」之稱,據悉,它們於白堊紀出現,已在地球上生存超7000萬年,還順利躲過了那場使恐龍滅亡的浩劫。
  • 雲南一山洞發現奇怪蝙蝠,攜帶140種致命病毒,有人用它來煲湯喝
    據《自然》介紹,在雲南省一個偏僻的山洞裡,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專家發現了一群中華菊頭蝠,可怕的是,它們竟然攜帶SARS樣冠狀病毒。武漢病毒研究所專家通過測序及序列比對分析,發現該SARS樣冠狀病毒與2003年爆發的SARS病毒具有高度同源性。
  • 為什麼蝙蝠是萬聖節的象徵,可怕的起源故事
    他們是一種介於兩者之間的動物蝙蝠是唯一飛行的哺乳動物,有些文化認為它們是「極限」動物-不是鳥,不是哺乳動物。還有什麼門檻嗎?。它是在一個州與另一個州之間;在生長與死亡之間;在秋冬季節之間,新的一年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