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動物園還有野生蝙蝠?專家:別擔心,不是一個物種

2020-12-05 觀察者網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上觀新聞」(ID:shobserver)】

自去年年底以來,「新冠」病毒在全國乃至世界肆虐,而病毒的源頭指向了會飛的哺乳動物——蝙蝠。

我們姑且不論真正的元兇是不是蝙蝠,但現在人們已然是「談蝙蝠色變」,人們不免擔心,城市裡出沒的野生蝙蝠危險嗎?上海動物園裡的蝙蝠展區會有病毒嗎?

今天,小編來解答你的疑問↓↓

上海動物園的果蝠是與遊客完全隔絕的不必擔憂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上海動物園還有一個蝙蝠展區。

自從疫情發生以來,「埃及果蝠展區」就成為上海動物園最敏感的地方。

儘管目前動物園還不向遊客開放,但整個展區的大門還是被蒙了起來。

據飼養員介紹,果蝠自1998年引入上海動物園以來,一直保持著穩定的種群。

如今它們生活起居都正常,身體也很健康,白天掛在屋頂休息,下午和晚上出來覓食,生物鐘絲毫沒受影響。 「也不用擔心我們的安危。」飼養員說,平常除了打掃,鏟屎官們不會直接與蝙蝠接觸,人進入展區打掃時它們也不會前來幹擾。自從疫情爆發以來,飼養員則進一步加強自我防護,同時針對展區、過道、參觀廳、操作間等也均加強了消毒工作,因此與果蝠環境完全隔絕的遊客更不必擔憂。

上海城市裡也有野生蝙蝠出沒,但和「中華菊頭蝠」不是一個物種

園方專家表示,不止動物園有蝙蝠,上海還有不少野生蝙蝠出沒。

黃昏夜晚時分仰望天空,時常會發現一些飛來飛去的黑影,大概率就是蝙蝠與夜鷺。而蝙蝠沒有鳥類那樣的羽毛和翅膀,扇動翼膜的頻率很高;夜鷺則體型更大,飛翔緩慢而悠閒,從飛行姿態上還是很容易區別開來的。

上海的野生蝙蝠主要為東亞伏翼、大棕蝠和中華山蝠,其中東亞伏翼為體型最小也最常見的蝙蝠,同時分布於我國大部分地區。

專家也說起一個重要信息,上海的野生蝙蝠和本次SARS-CoV-2的潛在自然宿主「中華菊頭蝠」不是一個物種,它們不屬於一個科,並且蝙蝠也不會直接把病毒傳給人類,一般還是通過中間宿主被作為「野味」傳播到人的。

因此市民碰到蝙蝠不要慌張,如果日常生活確實受到了蝙蝠的困擾,可以致電12345請求協助處理。

「活著的病毒庫」 蝙蝠與人類疾病的關係

大多數種類的蝙蝠棲息於熱帶和亞熱帶雨林或巖洞中,距離人類活動區域較遠,但是其超強的病毒攜帶能力一次又一次將其推到公眾面前。

蝙蝠自身具有強大的免疫力,真的可以稱為「活著的病毒庫」。

現在新出現的人類傳染病中有75%起源於動物,其中包括蝙蝠。隨著人口迅速擴張,原本在自然區域物種開始適應人類的生活環境,與人類接觸不斷增加。研究表明,超過60%的新出現的傳染病是人畜共患病。

蝙蝠也是潛在來源,它能傳播的病毒包括冠狀病毒、流感病毒、狂犬病病毒、伊波拉病毒等等。

為什麼蝙蝠身上有這麼多致命的病毒,但是自己卻不會被傳染呢?

這是因為蝙蝠具有超強的DNA修復能力,修復基因在完成本職工作之外還能夠顯著抑制病毒的複製,起到保護自己不受病毒侵襲的作用。

身藏百毒的蝙蝠應不應該被消滅?蝙蝠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蝙蝠和人類一樣,都是靠母親乳汁餵養大的,是典型的哺乳動物。蝙蝠的前肢十分發達,從前肢指骨末端至肱骨、體側、後肢及尾巴之間支撐起一層皮膜,薄而多毛、柔軟而堅韌,這形成了蝙蝠獨特的飛行器官——「翼手」。

因此蝙蝠也能像鳥類一樣在空中飛翔,而且是唯一真正能夠飛翔的哺乳動物。

蝙蝠家族是世界上第二大動物類群。

屬於哺乳綱、翼手目的他們,是獸類中僅次於齧齒目的第二大類群,約有1300種,在生態系統中具有重要作用。對於節肢動物而言,它們是捕食者;對於某些脊椎動物而言,它們是被捕食者;而且有些種類的蝙蝠還是種子的傳播者和花粉的傳授者。

它們是農業、林業害蟲最重要的天敵,但也是人和動物致病病原的攜帶者。 全球的蝙蝠中約70%是以昆蟲為食物,它們一夜可以捕食3000隻以上的昆蟲,在農業生產中有重要作用。還有部分以食用花蜜、水果為生,埃及果蝠就是取食水果的種類。僅有3種是靠血液維生,也就是動畫片中經常出現的「吸血蝙蝠」。

這次「新冠」病毒疫情的罪魁禍首,到底是不是蝙蝠我們目前還無法確定。

但蝙蝠並不會直接把病毒傳給人類。

當這場疫情過去,我們是否應該好好反思一下自己。

相關焦點

  • 美機構建議暫停蝙蝠研究:擔心蝙蝠被人類傳染新冠病毒
    參考消息網4月13日報導美媒稱,美國聯邦政府建議科學家暫停一些涉及北美蝙蝠的野外作業,因為他們擔心研究人員可能將新冠病毒傳染給這種動物,進而危及蝙蝠種群,或者為一種已在全球大流行的病毒創造一個新宿主。科學家們說,傳播步驟可能包括停留在一種中間物種身上,比如被大量走私的瀕危哺乳動物穿山甲。研究已表明,引發新冠肺炎的這種病毒能由人類傳染給動物,包括狗和貓。最近,紐約市布朗克斯動物園一隻馬來亞虎經檢測感染了新冠病毒。專家說,新冠病毒由人類傳染給北美蝙蝠的概率很低。不過,如果真的發生這種情況,則可能進一步威脅到已因白鼻症候群面臨壓力的蝙蝠種類。
  • 家裡飛進蝙蝠會被傳染病毒嗎?該如何與野生動物「和平共處」?
    在王放看來,「實際上蝙蝠和蝙蝠之間的形態、習性差異簡直天上地下,是否攜帶病毒、攜帶什麼種類的病毒也天差地別。」「新冠病毒潛在天然宿主菊頭蝠的分布區域在各種山區,它們生存的關鍵是需要找到洞穴作為棲息地,不進入上海市區。即使是菊頭蝠,也並不是每一個個體都有新冠病毒的原始病毒,攜帶病毒的個體比例很低。」王放提醒著人們,發現蝙蝠,先保持鎮定。
  • 家裡飛進蝙蝠會被傳染病毒嗎?我們該如何與野生動物「和平共處」?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王放一直觀測追蹤城市裡的野生動物,他認為,蝙蝠其實在城市中找到了一個和人類互不幹擾的生態位。比如在上海青浦的東亞伏翼蝠,城市河湖周圍的昆蟲給它提供了充足的蛋白質食物,城市溫暖的氣候降低了它們冬天的死亡率,而城市建築的縫隙好像是野外巖壁上的裂縫一樣,可以用來栖息。蝙蝠對於城市環境的適應,實際上代表了野生動物和人共存的可能。
  • 危險的不只是野生動物,還有「野生」動物園
    「野生」動物園  危險的不只是野生動物,還有野生動物園。  10月17日,上海野生動物園的一名工作人員在猛獸區實施作業時,遭受熊攻擊,不幸身亡。乘客拍下視頻的顯示,一群熊圍攏在一起,還有其他熊向此處跑來。有目擊者稱,「它們像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拖著人往草叢裡移動。」  事後流出的視頻讓人震驚。
  • 危險的不只是野生動物 還有野生動物園
    10月17日,上海野生動物園的一名工作人員在猛獸區實施作業時,遭受熊攻擊,不幸身亡。乘客拍下視頻的顯示,一群熊圍攏在一起,還有其他熊向此處跑來。有目擊者稱,「它們像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拖著人往草叢裡移動。」事後流出的視頻讓人震驚。但是在野生動物園裡,這樣的情況並非第一次出現。
  • 蝙蝠也咬人老太"很受傷" 專家: 若被蝙蝠咬必須打疫苗
    前日晚上8時許,三門路318弄發生一起蝙蝠襲人事件:一名七旬老太在驅趕一隻飛入家中的蝙蝠時,被蝙蝠咬傷右拇指,傷口長約一釐米。老太被恐懼擊中,立即求援,經過電話諮詢後被送到了長海醫院急救。經過清創和注射疫苗後,目前老太已無大礙。
  • 上海野生動物園熊吃人慘劇,內部員工曝光驚人內幕!
    動物園的首要職責是保障遊客、員工及園內動物們的安全,讓大家能在一個安全、健康、舒適的環境下觀賞動物。敢問上海野生動物園是否盡到了監管的職責?是否採取了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是否對外來施工人員進行宣傳教育?為什麼不派經驗豐富的飼養員在猛獸區工作以避免危險事件發生?我們都知道,熊是一個典型的冬眠動物。
  • 外來物種「藍狐」現身西寧野生動物園...
    近日,記者在微博上看到一名網友在去西寧野生動物園參觀的時候拍到了一隻白色狐狸的照片並發在了微博上,隨後,記者來到了西寧野生動物園進行求證。  在西寧野生動物園內的小型貓科館,記者見到了這隻白色狐狸,白色皮毛上有幾絲雜色,令記者感到疑惑的是,青海高原地區並未有北極狐等白色皮毛狐狸的分布,那麼這隻白狐究竟是什麼品種,又是從哪來的呢?何順福 西寧野生動物園 獸醫:它是屬於藍狐,是北極狐的一個變異種。
  • 上海的蝙蝠是菊頭蝠嗎?要對蝙蝠「趕盡殺絕」嗎?
    僅僅在正月初十這天裡,閔行區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站的工作人員就出動了六次,起因是野保人員接到報案,上門驅趕居民在家庭周邊見到的越冬蝙蝠。因為一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蝙蝠似乎被冠上了惡名。上海的蝙蝠是菊頭蝠嗎?發現蝙蝠就要消滅嗎?見到蝙蝠該怎麼辦?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上海市自然保護地專家委員會委員王放進行了一番科普。
  • 我為什麼支持擊斃上海野生動物園那隻吃人的熊
    我同意把熊槍斃還有一個原因——猛獸在吃完人後,會「食髓知味」,也就是貪戀上吃人的滋味。別以為我在信口。歷史上有個真實的食人熊事件,那就是日本的「三毛別(pí)事件」。是棕熊的意思。悲劇發生在1915年北海道一個名叫「三毛別」的村莊。
  •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它 專家:蝙蝠看著可怕,但對維護生態平衡功不可沒
    每次去野外研究,馮江都會向當地居民宣傳保護蝙蝠的知識,「很多人無法理解為什麼我們會做蝙蝠的研究,甚至我們還會談保護蝙蝠。」&nbsp&nbsp&nbsp&nbsp馮江的微信頭像,是一張動畫的蝙蝠圖片,春節期間,有人勸他換掉,但他說:「希望大家對蝙蝠的印象別被妖魔化了,希望更多人能理性客觀看待人和蝙蝠、人和野生動物之間的關係。」
  • 上海野生動物園英語版官網翻譯漏洞百出
    對此,上海野生動物園回應稱,上周已經發現,正在修正。  官方英語網站翻譯錯漏百出  打開上海野生動物園的官方網站,記者粗略瀏覽後發現了不少翻譯錯誤。如對於「上海野生動物園」這個專有名詞的英語翻譯,網站上就有多個版本。
  • 上海野生動物園熊吃人,真正的過錯方是誰?
    10月17日下午,上海野生動物園一名員工在猛獸區遭到熊攻擊,當場不幸身亡。再具體點,是一位年輕的飼養員,遭到了群熊的集體撕咬,最後屍骨無存。 有網友目睹了現場的血腥畫面,真是太太太太讓人揪心了。
  • 上海野生動物園熊吃人背後的故事更讓人心驚膽戰!
    一、上海野生動物園的特長一:把動物養死既然是野生動物園,那本職工作就是把動物們照顧好,用最合理的方式來餵養和管理動物,向遊客們展現野生動物的真實風採,可上海野生動物園恰恰是在這個最重要的問題上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錯。
  • 上海野生動物園夜遊開啟 在老虎旁邊晚餐餵節尾狐猴早餐
    ,小朋友們在家長的帶領下,拿著手電筒「靜悄悄」地跟著工作人員,夜探野生動物園。據動物專家介紹,小浣熊是夜行動物,熱愛偷竊,加拿大人稱其為「神秘小偷」。野生的小浣熊破壞力很大,他們不光會在木質建築和家具上打洞,還會翻箱倒櫃找東西吃,連草皮都不會放過。小浣熊愛吃什麼?動物專家告訴記者,他們很愛吃小龍蝦。   《瘋狂動物城》帶火了耳廓狐芬尼克,白天活潑亂動的他們,夜裡會「抱團」聚在一起睡覺。
  • 上海野生動物園否認
    此舉引發巨大爭議,上海野生動物園回應稱,老虎有攀爬跳躍的習性,動物園並沒有戲虐幼虎,輕拍也是為了安撫。並且,幼虎每天都有疾病防疫處理,自身也有一定免疫力,人獸間疾病傳染的可能性較小。在林先生拍攝的視頻裡,上海野生動物園的工作人員試圖讓一隻小老虎分別和幾個看起來三四歲大的小遊客合影。幾張連拍圖片顯示,工作人員先是託著小老虎,試圖讓一個坐在長椅上的小男孩抱住小老虎。小男孩似乎不怎麼敢抱,工作人員便直接將小老虎平放在小男孩腿上。或許是因為害怕,小男孩突然將腿上的小老虎推開,小老虎一下子摔到了地上。
  • 上海野生動物園英語版官網翻譯漏洞百...
    對此,上海野生動物園回應稱,上周已經發現,正在修正。  官方英語網站翻譯錯漏百出  打開上海野生動物園的官方網站,記者粗略瀏覽後發現了不少翻譯錯誤。如對於「上海野生動物園」這個專有名詞的英語翻譯,網站上就有多個版本。
  • 尼泊爾向中國贈送亞洲獨角犀牛,已落戶廣州、上海野生動物園
    9月26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國家林草局獲悉,一對亞洲獨角犀牛將於近期「落戶」上海野生動物園,用於繁育研究和展示教育。他們是尼泊爾首次向我國贈送的兩對亞洲獨角犀牛中的一對,分別為3歲雌性的「美蒂尼」和2歲雄性的「索拉提」。
  • 上海野生動物園疑似辱詹姆斯
    隨著事情發酵,不少詹姆斯的球迷開始聲討上海野生動物園。在該動物園官方微博的第一條消息下,球迷們紛紛質問到底是什麼情況,動物園究竟是怎麼做的審查。大家也發現在網友所拍的圖片裡,該說明牌外面似乎有一層反光的玻璃材質,和今日狂言Doggy所拍的牌子材質不同,懷疑是上海野生動物園連夜完成了更換。
  • 藪貓、豹貓、綠鬣蜥……這些「動物園在逃寵物」,再可愛也別養!
    ■網頁截圖說到底不是普通的家貓,這名男子把辛巴常年關在廁所裡。網友紛紛表示:何苦相互為難?■網頁截圖還有網友發現,這不是薩凡納貓,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藪貓。公安、綠化市容等部門在接到群眾舉報後進行了聯合執法,並按規定將藪貓移交給了上海市野生動物保護機構。男子則因涉嫌非法收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已被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