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一山洞發現奇怪蝙蝠,攜帶140種致命病毒,有人用它來煲湯喝

2020-10-18 雪靈谷自然地理

據《自然》介紹,在雲南省一個偏僻的山洞裡,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專家發現了一群中華菊頭蝠,可怕的是,它們竟然攜帶SARS樣冠狀病毒。武漢病毒研究所專家通過測序及序列比對分析,發現該SARS樣冠狀病毒與2003年爆發的SARS病毒具有高度同源性。

研究人員又對蝙蝠洞附近村莊的村民進行了病毒抗體篩查,發現了一個秘密,不少村民體內存在SARS樣冠狀病毒的相關抗體。這一發現表明,這些SARS樣冠狀病毒可以感染人體!

據科技日報報導說,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很有可能也是中華菊頭蝠。

01長得十分醜萌,眼睛很小,耳朵卻大得離譜,鼻子看起來有點像兔子

中華菊頭蝠,又叫短指菊頭蝠、慄黃菊頭蝠,和中華菊頭蝠屬於菊頭蝠科下屬的亞種,是我國十分常見的一種洞穴蝙蝠,翼手目動物,常年生活在山洞中。

這傢伙長得十分醜萌,全身毛色呈橙色、鏽黃或褐黃色。和其他蝙蝠一樣,中華菊頭蝠的體型不算大,體長4.0-5.3釐米,尾長1.8-2.9釐米,前臂長4.5-5.2釐米,體重僅僅8-15克。

它的眼睛特別小,但耳朵卻大得離譜,耳朵有對耳屏;鼻子看起來有點像兔子的鼻子,鼻葉較寬,是典型的馬蹄形,聯接葉側面線條圓鈍,呈三角形的頂葉發達,下緣凹陷。

與很多蝙蝠一樣,有最為複雜的回聲定位系統,其超聲波由鼻子發出而不是嘴,聲音發出和接受極為特化。

02生活在杳無人煙的山洞裡,在冬季一般需要冬眠

蝙蝠數量龐大,有1300多個品種,分布在全球各地。在一個杳無人煙的山洞裡,可能存在著成千上萬隻蝙蝠,可以說城市以外的世界,到處都是蝙蝠。

在國內,中華菊頭蝠分布於雲南、安徽、浙江、江蘇、湖北、湖南、陝西、江西、廣東、貴州、西藏、福建、四川和重慶等地;國外,主要分布在尼泊爾、印度北部及越南等南亞、東南亞國家。

中華菊頭蝠常棲於自然巖洞中,當然,在廢棄的防空洞、坑道、磚窯洞中也能生活。很多時候,也與皮氏菊狀蝠、西南鼠耳蝠、大蹄蝠、長翼蝠、中華鼠耳蝠等同棲一洞,相處融洽。

當然,分布在溫帶地區的菊頭蝠,冬季需要冬眠。冬眠的時候,呼吸和心跳每分鐘僅有幾次,血流減慢,體溫降低到與環境溫度相一致。而東南亞地區的中華菊頭蝠則不需要冬眠。

中華菊頭蝠不挑食,主要以昆蟲為食,一般在喜歡在夜晚捕食蛾、蠅、甲蟲等夜行性昆蟲。

03移動的病毒庫,攜帶140多種致命病毒

中華菊頭蝠還擁有厲害到變態的免疫系統,可以攜帶N多種病毒。近年來,科學家從蝙蝠的身上發現140多種病毒,並且其中60多種都可以傳播到人身上,所以,人們把蝙蝠稱之為「移動的病毒庫」。

在中華菊頭蝠身上發現的病毒除了SARS,還有肆虐非洲的伊波拉病毒,蝙蝠庇護著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們,更是大名鼎鼎的狂犬病病毒、尼帕病毒、漢塔病毒等許多動物源病毒的重要宿主。除此以外,菊頭蝠也攜帶一種對仔豬致命的引起腹瀉的冠狀病毒。

病毒與病菌不同,病毒像鬼片裡的幽靈一樣,依靠"附身",也就是需要一個"宿主"才能存活。病毒的夢想是想和宿主一起存活,而不是殺死宿主,相反,它們想要適應宿主,而蝙蝠可以攜帶病毒而自身不發病,造就了一位可以容納百川的最佳宿主。

但可怕的是,病毒的野心並不小,可以穿梭在不同的宿主之間,當它們看上了新的新鮮肉體時,也許會見異思遷,還可能會為了適應新生活而進行變異,從而讓自己的傳播力越來越強。

04身體內的特殊環境,能讓病毒可以在體內和細胞共生

中華菊頭蝠就是一個會移動的「病毒庫」。那麼,中華菊頭蝠身上攜帶如此多的病毒,為何它們卻安然無恙呢?

大家知道,中華菊頭蝠作為飛行動物,它們有一點比較特殊,那就是運動量相對較大,因此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而細胞能量的來源就是消耗葡萄糖和氧氣,經過呼吸作用,最後釋放出能量,在基因進行表達的時候會大量的合成蛋白質,DNA鏈需要不斷的分開和組合。

同時細胞呼吸產生的一些自由基,會破壞自身的DNA,受破壞的DNA片段有的時候會游離到細胞質中。

蝙蝠在飛行過程中就會提高DNA修復能力和其他一些防護措施,也就是說中華菊頭蝠等蝙蝠身體內的特殊環境讓病毒可以在蝙蝠身體內和細胞共生。

05常被亞洲一些國家作為食物,中國有人用它來煲湯喝

儘管中華菊頭蝠等蝙蝠是毒王,但是它常常被亞洲許多國家作為一種食物來吃,我國不少飯店提供蝙蝠煲湯等菜品。

很多人以為,中華菊頭蝠攜帶多種病毒,但中華菊頭蝠的病毒傳播到人的機會並不多,所有就有人乾脆煲蝙蝠湯甚至吃蝙蝠肉。

中國的中藥「夜明砂」也是由蝙蝠的糞便製成的。

但是,科學家認為,中華菊頭蝠在宰殺、加工等諸多環節中,是很容易發生病毒傳染,大家不能掉以輕心,千萬不能去吃什麼蝙蝠湯,害人害己。

06傳染病的「元兇」?其實它也是受害者

有人說它們是某些傳染病的「元兇」,其實是不科學的,它也是受害者。中華菊頭蝠是一種美麗的動物,是生物演化中的奇蹟,是大自然生態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讓中華菊頭蝠好好活著,比消滅它們對人類更有利。

其一,在一個正常的生態環境中,在一個飲食結構正常的文明社會中,這些蝙蝠沒有和人類直接接觸的機會。它們也只是病毒的宿主,和我們一樣都是受害者,它們沒有原罪。

其二,消滅蝙蝠可能會導致更大的生態災難,你破壞自然,自然也會報復人類;當然,話說人類還真不一定能夠把蝙蝠消滅乾淨。

從客觀事實來看,在正常的生態環境中,蝙蝠屬於益獸,對控制病蟲害,消滅蚊蠅等疾病傳染源有著重要作用。

結語

每一種動物都有自己的棲息領地,人類自認有著超凡的智慧,但依舊不是地球的主宰。一次次疫情,都會給人類帶來難以承受的痛。人類活動的不斷擴張,已經佔據了大片土地,就不要再惦記那些你根本住不了的陰冷山洞了,你不惹它,就自然沒有如今的肺炎盛行。

雪靈谷動物實驗室/出品

參考資料:自然雜誌、中國科學報、科技日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

相關焦點

  • 蝙蝠攜帶了那麼多超級病毒,為什麼自己卻不會生病?
    蝙蝠的名聲不太好,農村裡一般都叫偷油老鼠,當然這是一個誤會,而事實上蝙蝠的長相夠醜陋,所以種花家第一次看到有人吃蝙蝠時,實在有些震驚莫名,而最近新冠肺炎病毒攜帶者據說可能是蝙蝠,又讓大家對它的厭惡增加幾分,那麼問題來了,假如蝙蝠是真兇,能讓它徹底滅絕嗎?
  • 攜帶130+病毒的蝙蝠,為什麼還活得很好?
    蝙蝠因為奇特的進化裡程,今天來看就是個超級病毒炸彈,近千種蝙蝠共攜帶137種病毒,其中人畜共患病毒61種,且蝙蝠群數目巨大,還會飛,那麼問題來了: 所以蝙蝠百毒不侵成為許多病毒的「自然宿主」, 禽類也是許多病毒的自然宿主,感染我們的機率比起同為哺乳動物的蝙蝠,更低一些。所以我們說蝙蝠相當於一個病毒「炸彈」。
  • 為什麼蝙蝠攜帶大量致命病毒,自己卻安然無恙?
    對於社會上的這類現象,國家自然也是十分鼓勵的,畢竟這也可以拉動內需,促進經濟發展,而且也有益於人們的身心健康,但有關衛生部門或旅遊部卻發文警醒人們,請遠離在自駕遊途中遇到的野生動物,尤其是土撥鼠,別被他們可愛的外表所蠱惑,這些野生動物都是致命病毒的攜帶者,一旦病毒開始跨越種族傳播,無疑會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損失
  • 澳媒:切勿觸摸蝙蝠!澳蝙蝠或攜帶致命病毒
    中新網1月5日電 澳洲新快網刊發編譯文章稱,南澳夏季的高溫天氣,導致不耐酷暑的蝙蝠紛紛從樹上掉向地面。近日,南澳衛生廳向公眾發出警告,蝙蝠可能攜帶致命疾病,民眾切勿用手觸碰落地蝙蝠。近日,南澳衛生廳、第一產業廳及環境部門人員紛紛發出警告,提醒民眾切勿用手觸碰蝙蝠。
  • 蝙蝠:攜帶這麼多致命病毒 竟是為了在天上飛
    蝙蝠們庇護著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們,包括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尼帕病毒、SARS病毒等。為什麼它們在四處傳播這些病毒的同時,自身卻不會染病呢?現在,我們或許窺探到了它們能耐受這些病毒的秘密——因為飛行實在太辛苦了。
  • 蝙蝠:冠狀病毒最致命的傳染源
    2013年,人們還確證另一種非常危險的病毒也跟蝙蝠有關,那就是伊波拉病毒。伊波拉是一種致命的傳染病,被感染者會七竅出血而死亡。它的動物宿主是什麼,長期是個謎。2013年,一位美國病毒學家在孟加拉國的一類食果蝠上,發現了伊波拉病毒的抗體。所以蝙蝠又成了攜帶伊波拉病毒的最大嫌疑者。
  • 蝙蝠攜帶4000多種病毒,為何不在其身上提取病毒製作疫苗?
    而當年SARS病毒的中間宿主是果子狸,最終宿主是雲南的一種蝙蝠。那麼有人就會有疑問了,如果病毒可能來自於蝙蝠,為何不直接在蝙蝠身上提取完整的病毒製作疫苗實驗一下呢?首先,全世界的蝙蝠總共有19科,185屬,962種,我們都沒有確定此次新冠型病毒的來源是哪一種蝙蝠,科學家難道要一種一種蝙蝠的提取嗎?難度是非常大的,而且也沒有確定此次病毒的最終宿主就一定是蝙蝠。
  • 科學家發現蝙蝠攜帶大量病毒卻不會生病的原因!
    蝙蝠自古以來在人們的印象中就是一種帶有一點邪惡的神秘生物,事實上人類的整個文明中都有蝙蝠的痕跡,因為蝙蝠是自然界中攜帶病毒最多的動物,包括冠狀病毒在內,還有破壞力更強的伊波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都來自蝙蝠的傳播,科學家從全世界200種蝙蝠身上發現了4100種不同的病毒,其中各種冠狀病毒就超過500
  • 蝙蝠被稱為移動「病毒庫」,帶有多種致命病毒,那該滅絕蝙蝠嗎
    蝙蝠被稱為是移動的「病毒庫」,現在蝙蝠體內已知的病毒種類已經超過了140種,其中更是有超過60種的病毒是可以傳播到人體上,其中不乏危險性極高的致命性病毒,比如伊波拉、馬爾堡病毒、SARS、MERS、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的宿主都是蝙蝠
  • 蝙蝠是自然界的「病毒庫」,攜帶千種遠古病毒,它實在太強大了
    在網際網路搜索了近幾個世紀內發生的病毒事故,你會發現,大部分都與蝙蝠有著密切的關係。1976年,非洲伊波拉河流域一帶出現新型病毒,傳染了無數人,其中超過一萬人因此喪命。專家將這種病毒命名為伊波拉病毒,凡是感染此病毒者的症狀和死狀都極為可怕。因至今為止尚未尋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法,所以一旦有人感染伊波拉病毒而死亡了,他的屍體會馬上被燒毀,防止再次感染他人。
  • 隨身攜帶100多種病毒,蝙蝠為啥卻沒事?美科學家:原理很簡單
    據科學研究發現,一隻蝙蝠身上可能隨時攜帶超過100種病毒,並且在全世界的200多種病毒身上,已經發現了超過多大4100種病毒,其中不乏對人類非常致命的伊波拉病毒、SARS病毒!那麼,蝙蝠為啥會這麼「毒」呢?為啥它們攜帶如此多的病毒,自身卻不會出事?科學家對蝙蝠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它們具備和大量病毒「共生」的特殊能力。
  • 「毒王」蝙蝠為何攜帶多種致命病毒,卻能「百毒不侵」?
    作為最強「移動病毒庫」,蝙蝠攜帶了多種令人望而生畏的致命病毒,如伊波拉病毒(EBoV)、馬爾堡病毒(MV)、狂犬病毒(RV)、SARS冠狀病毒(SARS-CoV)、中東呼吸綜合症病毒(MERS-CoV)以及我們正在攻克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等,它卻還能獨善其身。對於這一點,相信大家都很好奇。蝙蝠「百毒不侵」的原因?
  • 蝙蝠攜帶多種病毒,卻不會生病?科學家:蝙蝠有「超級免疫力」
    毫無疑問,蝙蝠這種地球上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是「移動的病毒庫」。科學家們已經在200多種蝙蝠身上發現了多達4100多種病毒,其中冠狀病毒就多達500種,一隻蝙蝠攜帶的病毒就多達100種。科學家們已經確認了馬爾堡病毒、SARS冠狀病毒和MERS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就是蝙蝠。
  • 為何蝙蝠具有攜帶傳播傳染病毒的能力?自身卻不被病毒傷害|科學
    蝙蝠是對翼手目(學名:Chiroptera)動物的通稱,翼手目是哺乳動物中僅次於齧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現生種共有19科185屬962種,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分布遍於全世界。蝙蝠是唯一會飛的哺乳類。
  • 為何蝙蝠可以攜帶180多種病毒而不感染呢?
    2、蝙蝠物種繁多且數量龐大—生命力頑強 目前已知的蝙蝠種類高達1200種,屬於哺乳動物,佔了全球哺乳動物總量的五分之一,其屬於獸類第二大種群,分布於全球的各個角落,幾乎無處不在。蝙蝠分為大蝙蝠亞目和小蝙蝠亞目,大蝙蝠素食,視力相對較好,以水果、花蜜為食,而小蝙蝠視力,較差以吸血和小昆蟲為食。
  • 蝙蝠有毒竟然有人抓來吃…
    獨特的蝙蝠   蝙蝠是哺乳動物,屬於翼手目,目前發現的種類已經超過了1000種,而全球的哺乳動物大約有4600種,因此蝙蝠是種類第二豐富的哺乳動物,僅次於嚙齒類動物。同時,蝙蝠的食性也比較廣泛,一般分為:食蟲性,食肉性,食魚性,食血性和食果性,此外,還有一些雜食性的蝙蝠。
  • 既然蝙蝠攜帶那麼多病毒 為啥不直接消滅掉?
    來源:科學闢謠平臺 從新冠疫情爆出與蝙蝠有所關聯開始,這種會飛的哺乳動物就幾次三番被拱上熱搜,隨即成為眾矢之的。隨著越來越多的相關信息被人們所了解,尤其是蝙蝠作為「病毒儲存庫」的特質,讓大眾對它們從恐懼到厭惡,甚至有人提出:既然它們的存在具有如此大的威脅性,為什麼不能直接把這種動物消滅掉?
  • 海外最新研究揭示蝙蝠攜帶新冠病毒可能直接感染人
    奧利瓦爾近日揭示了他在收集的數千隻中國蝙蝠樣本中的驚人發現:「我們總共發現了大約400種新的冠狀病毒。這意味著有400個可能導致一場疫情爆發的候選病毒。」捕蝙英雄SARS爆發後的十幾年來,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下一個會對人類產生重大威脅的病毒來源。
  • 疫情下的蝙蝠專訪——揭秘蝙蝠攜帶病毒卻不發病的隱情
    針對最近蔓延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情況,有人提出蝙蝠是毒物庫,是罪魁禍首,應該趕盡殺絕,有人提出疑惑,好奇蝙蝠攜帶了這麼多病毒,為什麼自己不發病。今天,我們有幸請來了爭議的焦點對象蝙蝠,為我們一一解答疑惑。
  • 蝙蝠身上攜帶上千種病毒,蝙蝠的3處特點
    蝙蝠的身上攜帶有大量的病毒,有研究資料指出,在蝙蝠的身上存在著上千種病毒,其中就包括這次流行的冠狀病毒和之前的SRSA病毒等。而蝙蝠身上之所以會攜帶如此多的的病毒,大概也是野生動物能夠在惡劣的自然界中生存的原因,可能是在惡劣環境中為適應生存進化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