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蝙蝠,
大家第一時間會想到什麼?
蝙蝠俠和他的蝙蝠戰車?
會飛的哺乳動物?
近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爆料:
在某地山區菜場上出現蝙蝠
這事竟然驚動了中科院
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蝙蝠,看看這麼一個不起眼的小傢伙在傳染病的發生和傳播過程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獨特的蝙蝠
蝙蝠是哺乳動物,屬於翼手目,目前發現的種類已經超過了1000種,而全球的哺乳動物大約有4600種,因此蝙蝠是種類第二豐富的哺乳動物,僅次於嚙齒類動物。同時,蝙蝠的食性也比較廣泛,一般分為:食蟲性,食肉性,食魚性,食血性和食果性,此外,還有一些雜食性的蝙蝠。在這其中,約有70%的蝙蝠是食蟲性的。
蝙蝠攜帶的人畜共患病毒最多
英國《自然》雜誌發表了一項病毒學重要研究成果: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伊波拉病毒和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等大多數新發人類傳染病,其實源於野生哺乳動物,其中,蝙蝠攜帶的人畜共患病毒最多,在每個蝙蝠物種中大約已經發現了17種人獸共患病。馬爾堡病、伊波拉病毒、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這些傳染病都與蝙蝠有關。
為什麼蝙蝠攜帶多種致命病毒。這要從蝙蝠的生態學特點、基因和行為生境來說。其攜帶的病毒通過和羊、馬、豬和猴子等等傳播。並且在長期的攜帶病毒過程中可能發展出對抗病毒的抗病毒方法,即它們雖然有病毒但是不會患病。其攜帶的病毒種類可能超過60多種。
蝙蝠是致命冠狀病毒全球宿主
冠狀病毒在2002年成為媒體的頭條新聞,當時SARS在中國出現並蔓延到27個國家,造成774人死亡。2012年,導致MERS的冠狀病毒出現在沙烏地阿拉伯,造成640人死亡。先前的研究已經表明是蝙蝠把這種病毒傳播給駱駝,然後再傳播給人類。冠狀病毒是具外套膜的正鏈單股RNA病毒,直徑約80至120納米,其遺傳物質是所有RNA病毒中最大的,只感染人、鼠、豬、貓、犬、禽類脊椎動物。
研究證實蝙蝠比其他動物攜帶更多致命病毒、有可能攜帶未知的病原體,從而對人類造成危害。但蝙蝠也有許多有益的作用,從花的授粉到控制昆蟲。只要人類保持與蝙蝠的距離,病毒暴發並不是不可避免的。
相關專家提醒:
若被蝙蝠咬傷後得狂犬病的概率要高於狗和貓,屬於發病率最高的一種動物。
蝙蝠的牙齒細而鋒利,一旦被它咬傷,必須注射狂犬病疫苗。因為蝙蝠是溫血哺乳動物,有可能攜帶狂犬病病毒。原則上被任何溫血動物咬傷,都應該注射疫苗。
醫生表示,市民若被蝙蝠咬傷一定要對傷口進行清洗、消毒,之後不要包紮傷口,儘快前往附近醫院或衛生防疫站接受狂犬病疫苗的注射。如果在野外,要做好防護措施,不要輕易招惹蝙蝠。(來源:閩食藥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