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蝙蝠到底誰來管?

2020-12-03 環球網

全面禁食野生動物:該不該、行不行?

疫情當前,追本溯源,人們又一次把目光聚焦到蝙蝠等野生動物身上。據相關科研結果,新型冠狀病毒可能來源於蝙蝠。

從一些人的餐桌美味到人人喊打,許多人提出應立法禁止食用野生動物。記者為此採訪了業內專家和部分野生動物養殖戶等。

吃蝙蝠誰來管?

現行野生動物保護法明確禁止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禁止出售、購買、利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製品。我國有國家一級保護陸生野生動物98種、國家二級保護陸生野生動物308種,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1591種以及昆蟲120屬所有種等都納入保護範圍,禁止包括食用在內的上述所有行為。

但是,包括蝙蝠、鼠類、鴉類等約1000種陸生脊椎野生動物未列入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範圍。

「動物防疫法中對動物防疫的範圍規定,針對的是家畜家禽和人工飼養、合法捕獲的其他動物。北京林業大學生態法研究中心主任楊朝霞說,雖然蝙蝠在野生動物保護法中是「自由之身」,在動物防疫法中卻處於模糊地帶。由於缺乏相應的檢疫規程等因素,實際操作中根本無法實施檢疫。

蝙蝠,或許還真是監管的真空地帶。

除了蝙蝠,穿山甲、果子狸、蛇等都曾是一些食客餐桌上出現的「野味」。

專家表示,很多野生動物中都存在大量病毒、細菌、寄生蟲等有可能危及人類健康的隱患。濫食野生動物不僅可能對人體造成危害,而且會對野生動物資源和整個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破壞,從而引起整個生物鏈的崩潰。

吃人工養殖的野生動物安全不安全?

「野生動物」這一概念,不僅指自然狀態下的野生動物,還包括人工繁育的除家畜家禽之外的所有動物。因此,同樣是一種動物,如果捕食自然野生狀態下的就可能觸犯法律,但如果是人工養殖的則沒有問題。

例如,自然生境中的梅花鹿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獵捕會受到法律嚴懲。但由於人工繁育技術成熟,在一些地方,人工養殖梅花鹿已成為作為藥用、食材等的新產業。

在廣西靈山縣,養殖眼鏡蛇和滑鼠蛇已成為當地農戶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蛇類養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廣西蛇類研究會副會長馮德進說,靈山縣約8000戶農戶養蛇,之前這些農戶90%都是貧困戶,通過養蛇陸續脫貧了。2019年全縣共養殖420萬條蛇,全部集中到廣東佛山蛇類批發市場銷售,養殖的蛇類多數時候是賺錢的。

黑龍江拜泉縣梅花鹿養殖大戶楊樹林介紹說,他家一年養殖梅花鹿200隻左右。不僅交易鹿茸、鹿種,一部分鹿還供應到廣東。「養梅花鹿省人力、吃得少、價格穩定,一頭鹿每年至少掙三四千塊錢。」他說。

據統計,我國以供應食品、毛皮、藥用原料、科研試材為目的人工繁育野生動物種類約100種,養殖企業及養殖戶約50萬家(戶),從業人員超過100萬人,年產值約500億元。

但人工養殖的「野生動物」,仍面臨檢疫等現實問題。馮德進說,蛇是後來發展起來的產業,當地沒有檢疫部門受理,更沒有檢疫標準,發不了檢疫合格證。他還透露,進入市場的大部分野生動物也都沒有檢疫標準,如竹鼠等。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動物疫病防控是農業農村部門的職責。但由於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情況複雜,防疫檢疫目前在實際操作中很難監管到位。

檢疫缺失的現實下,的確很難說,用人工養殖的「野生動物」是安全的。

全面禁食野生動物是否可行?

為阻斷可能的傳染源和傳播途徑,疫情暴發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聯合發布公告,至全國疫情解除期間,嚴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交易活動。一些科學家也聯名呼籲儘快修改完善立法,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

不過,市場上仍然有不同聲音,認為沒必要「一刀切」。楊朝霞表示,野生動物保護法應樹立公共衛生安全的立法理念,建議在擴大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和「三有」動物範圍的同時,明確禁食蝙蝠這類有證據證明極有可能有食用風險的野生動物。動物檢疫法也應填補漏洞,不管是合法還是非法捕獲的動物,只要在市面上出售,都要進行檢疫。

但是他並不建議全部取締人工飼養野生動物這一產業。「法律是一種利益平衡,為保護一種利益損失另一種利益,在沒有做好平衡的情況下會引發新的問題。他說。

貴州省野生動物和森林植物管理站站長冉景丞表示,人工飼養的梅花鹿、鴕鳥等不應該歸入對野生動物的管理範圍。只要養殖技術成熟、檢疫標準完善,它們完全可以當作家禽家畜飼養,滿足市場需求。

馮德進認為,發展野生動物養殖是一些地方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希望能夠進一步完善監管檢疫,實現規範管理,讓產業更好發展。

一些業內人士建議,國家應評估出臺養殖技術成熟、適合人工飼養的動物名單,規範檢疫標準,允許這類物種進入市場,做到合法來源可追溯。同時,不是合法來源的,尤其是盜獵盜捕,要堅決打擊。

但也有人認為,只有從立法層面全面禁食野生動物,才能堵住非法盜獵盜捕進入市場的漏洞,這是關係14億人生命健康安全的大局。

目前,人工養殖的野生動物產業,何去何從仍未有定數。

來源:新華社

相關焦點

  • 吃蝙蝠誰來管?全面禁食野生動物 路有多遠?
    疫情當前,追本溯源,人們又一次把目光聚焦到蝙蝠等野生動物身上。據相關科研結果,新型冠狀病毒可能來源於蝙蝠。從一些人的餐桌美味到人人喊打,許多人提出應立法禁止食用野生動物。記者為此採訪了業內專家和部分野生動物養殖戶等。吃蝙蝠誰來管?
  • 到底誰是這場疫情的罪魁禍首?是蝙蝠?是穿山甲?還是……
    有不少人說這次的疫情是由於人們吃蝙蝠造成的,也有人說是因為有些人吃野生動物才是這次疫情的真正的罪魁禍首。還有,最近有人說穿山甲是這次疫情的中間宿主。甚至,無憑無據的傳言禍及到了狗狗和貓的身上,認為貓和狗也會傳染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因為,在有一段時間內,一些小區出現了摔死狗、貓的現象。
  • 《科學》封面:蝙蝠與人類,到底是誰傷害了誰?
    在這些尺度上,基於地圖的導航的參考框架可以通過支持內部定位和矢量計算的空間的內部同心軸表示法以及對環境時空特徵的長期記憶來提供一張「認知圖」。基於此,研究人員將一種特殊的跟蹤系統ATLAS(一種創新的反向GPS系統,成本低,重量輕,本地化定位)安裝於172隻自由覓食的果蝠上。每個ATLAS標籤都發送由分布在研究區域中的基站網絡檢測到的獨特無線電信號。
  • 為什麼有人吃蝙蝠:真的營養又美味?蝙蝠入藥有奇效?
    為什麼有人吃蝙蝠:真的營養又美味?蝙蝠入藥有奇效?是的,這一期我們說蝙蝠。2019年底,設置「吃惑」欄目時,打死我也不會想到這個欄目會寫「蝙蝠」。轉眼間,「吃惑」變成「吃禍」,不得不聊一下。網上立馬有人將幾年前美女吃蝙蝠的視頻翻倒出來,惡狠狠的批評美女主播。
  • 新型冠狀病毒是吃蝙蝠吃來的嗎?
    其中,幾乎無一例外地展示了亞洲面孔男男女女進食蝙蝠而略顯驚悚的場面。考慮到各位可能已經都看過了,以及沒看過人的心理感受,就不在此一一重複了。疫情、蝙蝠、亞洲面孔,在眼下這個時間節點,似乎自然而然就應了「病從口入」的老話,拼湊起了「新型冠狀病毒因吃蝙蝠而起」的完美閉環。果真如此嗎?
  • 蝙蝠到底有沒有毒?
    ,在人們的印象中總是和恐怖、猙獰聯繫在一起,在一些文學、影視作品中往往以吸血和吃人的形象出現,導致人們對其產生厭惡的情緒和感覺,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蝙蝠到底有沒有毒吧!蝙蝠沒有毒,但蝙蝠身上確實至少帶有14種可傳染人類或動物的病毒,包括狂犬病、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漢塔」病毒等,尤其是尼帕病毒,感染上的人50%以上都會死亡。蝙蝠身上帶有病毒,近年已證實至少爆發過兩次突發性傳染病,一次是在澳大利亞,亨德拉病毒先由蝙蝠傳給馬,再傳給人。另一次是在馬來西亞,尼帕病毒由蝙蝠傳給豬,再傳給人。
  • 吃射線醫生的健康誰來管?
    而他所在的介入科,被認為是「吃線」最多的科室。工作時,他會穿上鉛衣、鉛帽、鉛圍裙、鉛圍脖……踩下踏板的那一刻,設備開啟,射線穿過患者的身體,扮演著醫生眼睛,幫助尋找病灶實施治療。  整套裝備三十來斤,一場手術下來,大汗淋漓。  神內手術通常持續時間最少為一個小時,劉戀每周要做的手術平均10臺。一年承受的射線暴露,最少400小時。
  • 不知道第一個吃蝙蝠的人是誰,但蘇軾一定吃過!有詩為證
    不知道第一個吃蝙蝠的人是誰,但蘇軾一定吃過!有詩為證 導語:公元1094年,蘇軾被貶到了廣東惠州,他曾經是滿朝文人仰慕的大學士,而今卻因為觸怒龍顏被貶到遠方,此中心酸真的讓蘇軾難以忍受。在廣東惠州,蘇軾本以為這是人生最後的落腳之處了。
  • 那個吃蝙蝠治病的男孩已長大,疫情之下,蝙蝠是藥還是毒?
    於是,家裡的老人不知道從哪裡打聽到了一個偏方——吃蝙蝠能治好。至此,小男孩三天兩頭就得吃蝙蝠。農村地處偏僻,四面環山,蝙蝠居多,尤其是夏季黃昏時候。夕陽像個鹹蛋黃懸於西邊山頭,頭頂的半空總是划過幾隻黑黝黝的蝙蝠,村民只要是網了蝙蝠便會送到男孩家裡。家中老人去淨毛、爪和內臟,清蒸燉汁給男孩吃。
  • 蝙蝠的祖先究竟是誰?科學家發現化石,神秘面紗終於揭開!
    蝙蝠的祖先究竟是誰?科學家發現化石,神秘面紗終於揭開!它的外表看起來就像是長了翅膀的老鼠,體型嬌小,很容易被人誤認為是鳥類,其實不知道的是,它是一種哺乳動物,它不單單會飛,直接被歸結為鳥群中去,一直以來人類對蝙蝠的祖先都感到非常的好奇,很多生物學家也進行一番研究,那麼蝙蝠的祖先到底是什麼呢?蝙蝠的祖先究竟是誰?科學家發現化石,神秘面紗終於揭開!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蝙蝠並非老鼠進化而來,也並不是翼龍。
  • 中國人對蝙蝠到底有多少誤解?
    那時蝙蝠經常和人生活在同一屋簷下,人們很快發現蝙蝠活得比誰都久,一隻蝙蝠經常能陪伴好幾代人。當年他被發配到不毛之地儋州(今海南島),因肉食難得,便和當地人一起吃蝙蝠。13 / 18 中國人連蝙蝠屎都吃。
  • 吃蝙蝠的女人終於被找到了!誰認識?轉出去!
    大家先看下這個視頻,真是觸目驚心:「美女吃蝙蝠」的視頻內容截圖視頻顯示,在一家餐館內,兩名出鏡女主持人面前均擺放一碗蝙蝠湯。一名女主持人從湯中將黑色的蝙蝠撈出,舉在手中,對著鏡頭向觀眾介紹該蝙蝠的種類與外表;隨後,兩名女主持人各自將碗中的蝙蝠從中撕開,並親口品嘗,然後嘆道「這肉很緊,但很香」。
  • 《吃什麼》Mike隋啃蝙蝠 薛佳凝被餵竹鼠
    原標題:《吃什麼》Mike隋啃蝙蝠 薛佳凝被餵竹鼠 本期節目,在風景秀麗的西雙版納,由英翼傳媒出品的明星美食公益真人秀節目《今天吃什麼》開啟「吃的就是心跳」模式,吃貨團成員個個暴走,Mike隋啃起了蝙蝠,而葉璇在被逼一口咬下蜥蜴頭之後,突然夾著竹鼠的粗尾巴強餵薛佳凝吃
  • 讓人聞風喪膽的蝙蝠,祖先到底是誰?科學家發現可怕的化石!
    那麼為什麼蝙蝠的身上會攜帶如此多的致病病毒呢?蝙蝠到底有怎樣的特別之處呢?科學家在對蝙蝠進行研究之後,追溯到了蝙蝠的祖先以及蝙蝠在地球歷史的進化過程。 如果排除蝙蝠身上的致命病毒給蝙蝠帶來的偏見,其實蝙蝠應該算得上是哺乳當中進化最成功的,它不屬於鳥類,
  • 只要不碰蝙蝠就沒事?這幾種「野味」也要敬而遠之,管好自己的嘴
    只要不碰蝙蝠就沒事?這幾種「野味」也要敬而遠之,管好自己的嘴 近一段時間,「野味」這兩個詞頻頻被人所提起,正是因為有人管不住自己的嘴,才導致了這場目前還看不到結局的疫情。其實類似的教訓在十幾年前已經上演過一次,但是一些人好像對於野味有著特殊的喜好,就是無法控制住自己。
  • 蝙蝠是這一次的罪魁禍首嗎?
    早在1月21日,多年研究蝙蝠的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張勁碩就通過微博發聲,認為蝙蝠無罪,「我1998年開始跟隨導師、師兄鑽山洞、抓蝙蝠、研究蝙蝠,到我2010年轉型作科普,那12年間我幾乎天天接觸蝙蝠,為什麼我沒有感染上病毒?」在張勁碩看來,蝙蝠攜帶各種各樣的病毒,但並不意味著它們都得病。吃野生動物才是罪魁禍首。
  • 元氣騎士:萬聖節蝙蝠能吃什麼?吸血蝙蝠會吃素嗎?本性難移啊!
    先看看萬聖節蝙蝠會不會隨我下地牢,最後並不會隨我下地了,看來這隻篇幅需要為什那么篇幅能吃什麼呢?老規矩餵它吃胡蘿蔔吧。首先利用胡蘿蔔苗熟特性,將胡蘿蔔種植出來,接著將胡蘿蔔餵給蝙蝠吃,看看蝙蝠的這個表情,顯然他不吃胡蘿蔔。
  • 吃啥補啥吃蝙蝠真的會讓你上「天」,說一說關於蝙蝠的知識
    蝙蝠知道人類喜歡吃野味,害怕將自身病毒傳染到人類身上,不斷將自身的外面改變為自帶驚悚效果的狗頭。試想一下一個人在野外步行,遇到一隻掛在樹上或樹上掛著狗頭,那畫面可以媲美貞子爬出電視劇的效果。蝙蝠俠:黑夜裡的正義守護者蝙蝠的祖先是誰有人覺得蝙蝠長得和老鼠很像
  • 《魔獸世界懷舊服》蝙蝠吃什麼 蝙蝠食物推薦
    導 讀 《魔獸世界懷舊服》蝙蝠吃什麼?
  • 中國到底哪個省份最能吃辣?又是誰在扮豬吃老虎?
    對於哪一個省份最能吃辣這個話題,我相信各位小夥伴在網絡上已經看到過很多,很多很多個,但是到底哪個省份最能吃辣呢?今天就跟著店掌柜的。步伐一起去看一看吧!!!中國哪個地方最能吃辣這個問題一直有爭議。有人說四川人能吃最辣的,有人說江西人能吃最辣的,有人說湖南人能吃最辣的。從「吃辣的」傳下來的這種話,江西人不怕辣,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這句話反映了三個地方人的辣味,但到底誰最能吃辣,優劣實在分不清。四川人能吃辣的食物是有名的四川辣的火鍋也很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