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沙龍——數萬放射科醫生都在關注的微信平臺,回復日期(工作日哦)如150201,即可收聽當日的資訊。回復「01」、「02」、「03」、「04」即可查詢放射沙龍熱文榜單。由於水平有限,放射沙龍所有學習資料如有不當之處,歡迎指正。點擊文章下方「閱讀原文」進入病例討論,同時,歡迎大家多多留言!
投稿郵箱:2519330936@qq.com
版主微信號:gx1747523627
【視頻教學】今晚19:00
伍建林教授:《各型肺結核CT表現與診斷(二)》
準時在放射沙龍APP開播啦!
IC供圖
受訪專家
王振常: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頭頸影像專業委員會主委、北京友誼醫院醫學影像中心主任
陳忠:北京安貞醫院血管外科主任
田穎:北京朝陽醫院心臟中心副主任醫師
劉戀:北京天壇醫院介入神經病學科主治醫生
精彩閱讀
擔憂
《中國輻射衛生》2008年發表的名為《小劑量X射線對放射工作人員健康影響的研究》顯示,醫用x射線工作人員神經衰弱徵候群、眼晶體、手部皮膚、指甲損傷發生率明顯高於對照組人群。白細胞、紅細胞、免疫功能等客觀指標陽性放射組與對照組有不同程度差異。
模糊
放射假形同虛設。官方沒有明確的定義,執行自然難有下文。《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管理辦法》提到,放射工作人員是指在放射工作單位從事放射職業活動中受到電離輻射照射的人員。如何界定放射工作人員?即使在同一家醫院,也難有統一標準。
解決
從根本上保護接觸放射線的人,減少工作時間、加強防護措施或是可行之策。硬體防護措施不能停滯不前。上世紀90年代,每位放射科醫生只有一件鉛衣,如今國內已經有了鉛裙、鉛帽、鉛圍脖、鉛眼鏡甚至鉛褲衩,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保護醫生的水平。
有一群醫生,有些不一樣,他們在厚重的防輻射門內穿著厚重鉛衣「精耕細作」。這些醫生,每天接受的輻射和射線照射是普通人的幾十甚至上百倍,承受著更多健康風險。由於職業的原因,他們理應有充分的休假保障,但因種種原因,卻難以如願。
已習慣「吃線」,快當爸爸時怕了
「我也搞不清楚每天吃了多少線。但真正心裡有恐懼的時候,是快當爸爸的時候。」
北京天壇醫院介入神經病學科主治醫生劉戀,從事介入工作已近10年。聊起自己被放射線「關照」的職業,他笑說,我是死豬不怕開水燙,已經習慣了。但回憶起當初愛人懷孕,他神情凝重起來。「特別擔心,孕期做了各種檢查,害怕生出個畸形兒」。
這擔心,來自於和放射線多年的職業接觸。而他所在的介入科,被認為是「吃線」最多的科室。工作時,他會穿上鉛衣、鉛帽、鉛圍裙、鉛圍脖……踩下踏板的那一刻,設備開啟,射線穿過患者的身體,扮演著醫生眼睛,幫助尋找病灶實施治療。
整套裝備三十來斤,一場手術下來,大汗淋漓。
神內手術通常持續時間最少為一個小時,劉戀每周要做的手術平均10臺。一年承受的射線暴露,最少400小時。
如此這般與放射線長期接觸,涉及介入治療的科室幾乎都可能存在。據公開資料顯示,可以治癒的惡性腫瘤中,有18%是通過放射治療治癒的。此外,放療、心臟介入治療、影像科等多科室都涉及放射線的應用。還有一些大夫也常常暴露在射線下,比如在影像引導下做手術的骨科醫生、心內科安置起搏器的醫生、介入手術時必須時時在場的麻醉科醫生。
然而,當「吃線」成為稀鬆平常,因此而帶來的職業健康影響便不得不讓醫生感到又糾結又恐慌。
據《中國輻射衛生》2008年發表的名為《小劑量X射線對放射工作人員健康影響的研究》顯示,醫用x射線工作人員神經衰弱徵候群、眼晶體、手部皮膚、指甲損傷發生率明顯高於對照組人群。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免疫功能、微核、染色體裂變等客觀指標陽性牢放射組與對照組有不同程度的差異。
北京朝陽醫院心臟中心副主任醫師田穎感覺,「近年來自己的頭髮越來越少了。」工作時為避免射線輻射,會穿著厚重的鉛衣,但這常讓她不堪重負。「有時候鉛帽實在戴不動,壓著脖子疼。鉛眼鏡戴著也不舒服,所以很少人戴。趕上植入心臟起搏器時,遇到特別不好做的要踩幾十分鐘,遇到患者心臟結構異常的射頻消融手術,總要不停地踩射線,以免發生意外。」
一位不願具名的放療科醫生表示,在上個世紀 80 年代,放療受射線應該是比較多的,那時防護裝置不好,經常有些放療科醫師感覺乏力、脫髮、白斑,驗血白細胞低。但現在全國的放療單位都有了相應的輻射監護,防護措施做得比較到位了,一個放療醫師的受線量約是規定受射線量的十分之一。
但可能存在的危害還是讓人擔憂,為給患者治療,在這種特殊的治療手段中,似乎很難找到自保又有效的「兩全法」。
湖北某三級醫院放射科醫生張華(化名)是一名「新兵」。雖然工作快三年,但提起射線,他還是有些擔心。
「有時候給別人拍片,出來後一不小心忘把門關緊了,門縫裡的射線對自己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每年2~4周的放射假形同虛設
考慮到長期從事放射工作人員的職業特殊性,有一個特殊的假期——放射假。
2007年,原衛生部發布《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管理辦法》,第三十二條規定:在國家統一規定的休假外,放射工作人員每年可以享受保健休假2~4周。享受寒、暑假的放射工作人員不再享受保健休假。從事放射工作滿20年的在崗放射工作人員,可以由所在單位利用休假時間安排健康療養。
按照規定,放射科、影像科、介入科醫生可以名正言順地享受放射假。
然而,這個福利在實際中卻並未「假」盡其用。
張華介紹,他所在的科室,上至主任,下至青年醫生,沒有一個人休過放射假。
「主要原因是科室裡人手不夠。」劉戀告訴健康時報記者,天壇醫院可以落實放射假,但是科室裡卻沒有人休過。一個科室三個組,每個組兩個醫生,如果其中一個醫生休假了,那另外一個醫生的工作量與工作強度會增加一倍,所以休不了。
一位不願具名的心內科介入醫生告訴記者,工作多年來,自己一直是放射假的「遺忘人群」,他甚至不知道放射假有多少天。「待過的單位,做介入的心內科醫生、骨科醫生、消化醫生,沒有誰有放射假。」大家平時只是在底下說一說,並沒有為這個假爭取過。「每天都忙不過來,知道射線太多不好,但是面對患者的時候,還是治好病為前提,只能犧牲自己。」
放射假的落實,有些醫院卻做的比較好。以北京安貞醫院為例,該院血管外科的大夫似乎要幸福得多。血管外科主任陳忠介紹,自己科室的員工大部分都可以享受放射假,只是不能保證一次休一個月,通常大家都會分兩次休,一次休兩周。他介紹,放射假最好一個月完整地休,這樣才能達到一段時間完全不接觸放射線的目的,更有助於健康。
.
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頭頸影像專業委員會主委、北京友誼醫院影像中心主任王振常非常支持大家休放射假,但是因為目前工作超負荷,很多同事實際休不了這個假期。
誰來監督醫生
休放射假
名不正,則言不順。
放射假形同虛設,與規定不清不楚有很大關係。官方沒有明確的定義,執行自然難有下文。
《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管理辦法》第二條第三款提到,本辦法所稱放射工作人員,是指在放射工作單位從事放射職業活動中受到電離輻射照射的人員。
如何界定長期從事放射工作人員?即使在同一家醫院,也難有統一標準。
以北京某三甲醫院為例,醫院為常年接觸放射線的工作人員提供佩戴射線劑量筆。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對從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員制定的劑量標準,5年的輻射均量不超過20毫西弗,單年的最高輻射劑量不超過50毫西弗。
該院一位工作人員透露,該院血管外科、心臟內科從事介入的有關人員可佩帶射線計量筆,但是在射線下工作的麻醉科大夫則沒有享受同樣的待遇。其原因是當手術醫生踩線的時候麻醉醫生可以暫時離開透過透視屏監測患者。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如果有明確的規定界定常年接觸放射線則更好操作。比如一周至少三天以上、一個月有十五天以上接觸放射線,偶爾接觸放射線則不應算在內。
一位不願具名的三甲醫院介入科醫生透露,其實現在的放射科醫生是操作儀器的,基本都隔著透視屏操作,很少直接處於射線環境,而真正在射線下做手術的大夫,卻大多沒有人管。
隨著醫療輔助科技的發展,這樣的情況已經越來越常見,包括血管外科、心內介入、骨科、消化介入的醫生幾乎每天都要和放射設備打交道。
這位醫生舉例說,在國外,如果醫生帶病工作,對醫院都要進行處罰,因為醫生對自己身體都不負責任,對患者更難做到盡心盡責。
誰應該來監督放射假實施?陳忠認為,院領導和科室領導的重視非常關鍵,當然前提是有可行性較強的法律規定或者規章制度。在此前提下,醫院的有關領導起到真正督促協防的作用,如此,才能保證放射假落到實處。
做好防護
少「吃」點射線
業內專家認為,從根本上保護接觸放射線的人,減少工作時間、加強防護措施或是可行之策。
一方面,硬體防護措施不能停滯不前。以穿戴防護措施為例,上世紀90年代,每位放射科醫生只有一件鉛衣,如今國內已經有了鉛裙、鉛帽、鉛圍脖、鉛眼鏡甚至鉛褲衩,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保護醫生的水平。
「現在國外都使用防護的擋板,有了這些『障礙物』,醫生甚至不用穿鉛衣。」田穎醫生介紹,國外的防護擋板能很大程度減少放射線對醫生和患者的輻射,並且設備還可以移動,使用時十分方便。但是國內很少有醫院使用這些設備。如果機器能更新,也能大幅減少輻射危害。
另一方面,醫生提高操作技巧也能更好保護自己。陳忠介紹,減少放射劑量的接觸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提高設備的質量,根據患者病情的複雜程度提前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法,醫生的自我防護、周邊防護、技術熟練程度、儘可能用延長管等設備,使醫生和球管相對遠離,都是儘量減少射線輻射的方法。
陳忠認為,從長遠來看,落實分級診療,下沉醫療資源,讓中心醫院和基層醫院達到相對的平衡可以相對緩解大醫院診療壓力,對減少醫生的放射線接觸有一定幫助,但大型綜合醫院救治的患者都是疑難雜症,患者的病情都複雜,醫生必然接觸的放射線的量就更多。病情複雜程度是在接觸放射劑量中無法自控的環節。因此,在現有條件下,享受休假權益,確保放射線接觸醫生得到充分的休息、調整,才能讓醫生切實受益。
「國外看病都要預約,一天看多少患者是規定好的。醫生的勞動強度有保障,到了下班時間就可以休息。」王振常主任說。以友誼醫院影像中心為例,科室裡每天都要承擔800到1000個報告的工作量,而整個科室只有27個大夫,無論是一線操作和出報告的青年醫生,還是負責審核報告的上級大夫,大家基本全是超負荷工作。
「國內工作環境跟國外實在沒法比,都是做CT,國外一臺設備一天只能做20個患者,多了可以不做,而在國內,不僅患者就診時必須解決,而且規定必須在幾個小時內出報告。」王振常認為,影像工作需要有程序,國內的做法並不完全符合科學規律,沒有建立良好秩序是現在許多工作都面臨的最大問題。
小編有話要說:
看了這篇文章我們知道既然暫時解決不了實質的問題,那麼怎樣才能做到我們身體防輻射呢?吃啥能防輻射?下面我們簡單的了解下:
西紅柿,具有減少皮膚輻射損傷,祛斑美白的功效。西紅柿中含有大量的番茄紅素,這種物質可以淬滅入侵人體的自由基,在表層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阻止外界紫外線、輻射等對肌膚的傷害。
胡蘿蔔中含有大量的胡蘿蔔素,這種物質是一種強有力的抗氧化劑,能有效保護人體細胞不受損害,提高人體免疫力。
橘子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和胡蘿蔔素,可以保護我們的皮膚不受電腦的輻射。橘子中還含有大量的天然氧化劑。
海帶中含有大量的碘。可以增強人體的新陳代謝。海帶中還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及食物纖維,能快速清除血管壁上多餘的膽固醇,並對消化有很大的幫助。
紫菜中含有大量的硒元素,該元素具有抗輻射、抗氧化,能增強人體機能,保護人體健康,可以提高人體對輻射的抵抗能力。
大蒜中含硒也比較多。也具有較強的抗輻射能力。
黑木耳含有大量的膠質物質 ,可以把人體中殘留的有害物質帶出體外,起到清腸、潤腸、防輻射的作用。
綠豆素有解百毒之稱。綠豆中含有有益物質,可以幫助人體排洩體內毒物,加速新陳代謝,能抵抗各種汙染。
歡迎投稿:2519330936@qq.com
版權申明【本微信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長按圖片即可添加!)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醫院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