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世界的「X射線」是誰發明的?

2020-09-04 小火大火煮


當照射原子核的X射線能量與原子核的內層電子的能量在同一數量級時,核的內層電子吸收射線的輻射能量後發生共振躍遷,而在內層電子軌道上留下一個空穴,處於高能態的外層電子跳躍回低能態的空穴,將過剩的能量以X射線的形式放出,所產生的X射線即為代表各元素特徵的X射線螢光譜線。其能量等於原子內殼層電子的能量差,即原子特定的電子層間躍遷能量。只要測出一系列X射線螢光譜線的波長,既能確定元素的種類,測得譜線強度並與標準樣品比較,即可確定該元素的含量,由此建立了X射線螢光光譜。

在1895年以前,由陰極射線管產生的X射線在實驗裡已經存在了30多年,在射線發現前,不斷有人抱怨,放在陰極射線管附近的照片底片模糊或感光。如1879年的克魯克斯,1890年的古德斯比德等人,但發現X射線的卻是德國物理學家「威廉-倫琴」

1895年11月8日,德國物理學家倫琴(1845—1923年),在一次實驗中將陰極射線放電管包上厚厚的黑紙,防止外部光線擾亂陰極射線。然而,他注意到在離射線管1米遠的地方,有個氰化鋇做成的螢光屏,這個螢光屏隨陰極射線管的每次放電,一閃一閃地發光。倫琴把螢光屏挪至遠處,它照樣閃光;他又在陰極射線放電管和螢光屏之間放上書、木板和鋁片,螢光屏還是閃光;只有在它們之間放上鉛塊或厚厚的鐵板時,閃光才會消失。顯然,陰極射線管中發出的是一種穿透力很強的射線,但不會是陰極射線。

在實驗室裡,倫琴連續工作了6個星期,仔細地研究這種射線與加在放電管上電壓的關係,研究各種物體對這種射線的吸收特性,以及射線在各個方向的強度分布。他將手掌放在陰極射線管和螢光屏之間,螢光屏清晰地顯現出手掌的骨骼。這種射線還會使相片底片感光,他用感光膠片拍攝他夫人帶有戒指的纖細的手,結果照片不再富有詩意,那上面的手指就像是骷髏的指骨套有一件不相干的金屬圈。隨後,他向外界公布了自己的研究結果,那張不可思議的照片尤其令世人大為震驚。

倫琴把來歷不明的這種射線稱為「X射線」,因為在數學中人們習慣用「X」代表未知數。今天,人們知道「X射線」是發自陰極的電子在電場中加速後打在物體上突然減速輻射的電磁波。

利用X光,人們能夠看到身體內部的許多組織結構,發現骨骼的意外損傷和嵌入身體的金屬彈片,從而,可以幫助醫生診斷疾病。X光有著巨大的實用價值,然而倫琴沒有為自己申請技術專利,他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夠利用它,因而,X光技術迅速地普及至世界各地,有力地推進了醫學進步。

倫琴在1901年獲得首次頒發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然而,他晚年仍然過著貧困的生活,並在德國大蕭條的歲月中寂寞地死去。

相關焦點

  • 誰第一個製造閃電發明無線電,人工地震,發明遙控,發現X射線?
    1893年,特斯拉發明了無線電發射,並在美國首次公開展示了無線電通信。他所製作的儀器包含電子管發明之前無線電系統的所有基本要素。後來人們通常認為世界上第一個無線電技術的專利是屬於義大利物理學家馬可尼,直到1943年,在去世後,特斯拉才得到了早該屬於他的榮譽,特斯拉-------真正的『無線電之父』。
  • 發明能產生強x射線和伽馬射線的新方法!
    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基於非線性康普頓散射的產生強烈x射線和伽馬射線的新方法,其研究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康普頓效應類似於打網球,電子起球拍的作用,光子起球的作用。從快速電子拍中反射出來的光子獲得額外能量。它甚至不能飛得更快——速度限制禁止這樣做。
  • 自供電的X射線檢測器有望改變醫學成像技術現狀
    美國Los Alamos國家實驗室和Argonne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合作研發了一個新的X射線檢測器原型,可顯著減少輻射暴露和相關的健康風險,有望改變醫學成像技術的現狀,同時也提高了安全掃描儀和研究應用方面成像的解析度。
  • 科學(普)有道:X射線
    x輻射波長為0.01至10納米,或頻率為3×1016 Hz至3×1019 Hz。這使得x射線的波長介於紫外線和伽馬射線之間。x射線和伽瑪射線的區別可以根據波長或輻射源來區分。有時x射線被認為是由電子發出的輻射,而伽馬輻射是由原子核發出的。德國科學家威廉·倫琴是第一個研究x射線的人(1895年),儘管他不是第一個觀察x射線的人。
  • 124年前的今天 X射線打開了所有人的「腦洞」
    對當時的人們來說,這個消息就仿佛你第一次在遊戲中遭遇了「透視外掛」一樣震撼三觀,五花八門的腦洞瞬間被打開,更徹底的改變了醫學的歷史。還有人用X光拍結婚照可能這才是真正的「骨感美」吧更有「小天才」發現長期暴露於X光下毛髮會自然脫落於是發明了X光脫毛療法全自動、無痛持久在X射線下躺20個小時就行簡直是美容界的救星!
  • X射線和Y射線的性質
    閒話不多說了,下面看看我們今天的知識X射線和Y射線的性質。X射線和Y射線與無線電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等屬於同一範疇,都是電磁波,其區別只是在于波長不同以及產生方法不同,因此,X射線和r射線具有電磁波的共性,同時也具有不同於可見光和無線電波等其他電磁輻射的特性。(註:介紹兩種射線優缺點,它們的波長也就是能量的大小。)
  • 火柴、塑料、微波爐 外媒刊文盤點改變世界的意外發明
    參考消息網4月17日報導外媒稱,很多曾經改變世界的發明都是意外之舉。據專家估計,在所有科學發現中有30%到50%都是偶然為之。據西班牙《趣味》月刊網站4月15日報導,儘管很多發明都是科學家經歷艱苦研究才獲得的珍貴成果,但不可否認的是,也有不少有用的發明都是意外之舉,例如糖精、微波爐、可口可樂、火柴、魔術貼、薯片、X射線、青黴素、起搏器和塑料等。
  • X射線探傷原理詳解
    X射線探傷原理詳解 X射線探傷原理 通過實踐證明:X射線探傷應用在生產過程中,作為先進的檢測手段為產品品質的提高,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使現場檢測從外觀目視提升到了內部探傷微觀檢測,使我公司的產品品質進人新的階段
  • 「x射線」下的宇宙新地圖是怎麼樣的?
    先一起來看一看這個炙熱而充滿活力的宇宙吧新宇宙地圖近日,德國和俄羅斯的一架太空望遠鏡獲得了一幅用x射線追蹤太空的全新宇宙地圖「實際上,這與60年前整個x射線天文學歷史中探測到的數字差不多。在僅僅六個月的時間裡,我們基本上已經將已知的來源翻了一遍,」德國加興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MPE)高能天體物理小組的負責人Kirpal Nandra說「這些數據確實令人震驚,我認為我們正在做的將徹底改變x射線天文學。」
  • 物理學家倫琴發現了X射線,引發了一場醫學革命
    全世界的狂歡其實早在1895年的11月8日,倫琴就已經發現了X-射線,只是當時他也不能確定這是一種新射線。所以,他獨自一人花了6個周的時間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甚至還吃住在實驗室[1]。(別問為什麼,誰還不想當個第一名呢!)
  • 科學(普)有道:X射線天文學
    在離地球較近的地方,我們的太陽會發出x射線,彗星遇到太陽風時也會發出x射線。x射線天文學幫助天文學家了解宇宙的其他地方正在發生什麼。x射線源分散在宇宙各處。恆星熾熱的外層大氣是巨大的x射線來源。x射線耀斑的能量令人難以置信,它包含著恆星表面和低層大氣及其周圍磁場活動的線索。這些耀斑中包含的能量也告訴了天文學家一些關於恆星進化活動的信息。年輕的恆星也是忙碌的x射線發射器,因為它們在早期階段更加活躍。當恆星死亡時,尤其是那些質量最大的恆星,它們會以超新星的形式爆炸。
  • 「極端明亮」的X射線源將徹底改變觀察物質的方式
    X射線在穿透人體時,會被不同的組織以不同的速率吸收;在穿過身體之後,這些射線就會撞上探測器,形成我們熟悉的黑白X射線圖像。EBS所產生的X射線威力將是醫院使用的X射線的10萬億倍。有了這樣的X射線束,科學家可以繪製出骨折部位的三維圖像,其細節之詳細,甚至骨折周圍血細胞中的單個原子都可以看到。當然,你肯定不想被這種X射線束擊中——這種劑量的輻射是致命的。
  • 超聲波探傷儀與X射線探傷儀的區別
    穿透能力強,探測深度可達數米;   x射線能穿透一般可見光所不能透過的物質。其穿透能力的強弱,與x射線的波長以及被穿透物質的密度和厚度有關。x射線波長愈短,穿透力就愈大;密度愈低,厚度愈薄,則x射線愈易穿透。在實際工作中,通過球管的電壓伏值(kV)的大小來確定x射線的穿透性(即x射線的質),而以單位時間內通過x射線的電流(mA)與時間的乘積代表x射線的量。
  • 科學家通過100萬顆X射線源製成太空X射線源全景地圖
    X射線是攜帶能量很高的電磁波,波長比可見光要短,而能量是可見光的幾萬倍到幾十萬倍。具有很強的穿透能力,同樣可以使相機底片感光,並且可以使空氣電離。X射線的穿透能力。Gilfanov/IKI)科學家通過Spektr-RG空間天文臺上的eROSITA望遠鏡,發現了它們,目前發現100萬顆X射線源,並將其製成太空X射線源全景地圖,將來隨著觀察宇宙深度的深入,將有更多的X射線源被發現。本次觀測持續182天,收集165G天文照片製成。
  • 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有望實現嗎?
    近日,天文學家使用美國宇航局的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測試弦理論。據了解,天文學家已經探測了英仙座星系團,以尋找一種迄今為止未被發現的粒子,它將有助於我們找到弦理論的線索。弦理論認為所有已知的力、粒子和相互作用都可以通過一個單一的框架聯繫起來,從而理解物理宇宙。
  • 歐洲強大x射線望遠鏡:XMM-牛頓太空望遠鏡
    近二十年來x射線多鏡任務(XMM)牛頓望遠鏡一直在探測熱的x射線宇宙,尋找丟失的物質,監測黑洞和它們的「飲食"習慣,檢查星系的明亮中心,甚至觀察太陽系中的行星,讓我們來看看歐空局的「歐洲x射線天文學旗艦」。XMM-Newton(XMM-牛頓)攜帶了三架先進的x射線望遠鏡。每一個都包含58塊高精度嵌套鏡,XMM的x光採集面積幾乎和網球場一樣大,儘管每個都只有30釐米寬。
  • 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門捷列夫,x射線的發現者
    大家好,我是袁碩,今天給大家帶來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門捷列夫和元素周期表1834年2月7日,門捷列夫出生在俄國西伯利亞的一個邊遠城鎮裡,他的家裡兄弟姐妹很多,他是最小的『個。他的父親是當地一所高級中學的校長,後來,因為雙目失明無法再擔任校長,也就無法再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 中子星爆炸碰撞仍在發射x射線,這讓天文學家們感到困惑
    在碰撞後九天,美國宇航局的錢德拉天文臺收到了x射線信號,但是很快就消失了。但是在最近,研究人員研究了這次名為GW170817的中子-恆星-中子-恆星碰撞,發現1000天後x射線信號仍然可以探測到。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天體物理學家、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Eleonora Troja在一份新聞稿中說:「我們真的不知道從這一點可以從中間去期待什麼,因為我們所有的模型都沒有預測到x射線
  • 當LIGA技術與光柵法X射線 相襯成像相遇
    與傳統微細加工方法相比,用LIGA技術進行超微細加工有如下特點: x射線掩模製作x射線光刻(Lithographie由於同步輻射設備KARA(原ANKA)提供的平行x射線束,可確保高縱橫比和光滑的側壁。
  • 光學「鑷子」與X射線結合,可分析液體中的晶體!
    利用相干x射線衍射技術,科學家可以高精度地測量納米晶材料的表面形貌和應變。然而,進行這樣的測量需要精確控制微小晶體相對於入射x射線的位置和角度。傳統上,這意味著將晶體粘在表面上,從而使晶體變形,而改變其結構,並可能影響反應活性。阿貢傑出研究員琳達楊(Linda Young)表示:用光學鑷子,可以捕捉到溶液中單個粒子的原始狀態,並觀察它的結構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