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神秘頻率X射線能治療癌症 不傷健康細胞

2020-11-25 TechWeb

天文學家在研究恆星時發現神秘頻率的X射線

騰訊科技訊(Everett/編譯)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日,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天文學家們在研究恆星以及黑洞周圍如何進行化學元素射線的放射和吸收時,發現諸如鐵這樣的重元素在受到特定能量X射線照射下,會發射出低能電子。依據這個情況,其聯合了醫學專家和放射腫瘤專家,研究這種特定能量的X射線對人體產生何種程度的影響,並發現其具有某種特異性,計劃發展一種新型的放射治療的方法,旨在針對人體內頑固的腫瘤細胞,但是對人體的健康細胞和組織不產生巨大的危害。

這個發現卻為醫學上的腫瘤治療提供了一種可能性:利用確定的重元素製成一種植入物進入人體內,醫生可以通過這種植入物放射出的低能電子消滅腫瘤細胞,這種方法比目前醫學上使用全身放射性治療更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對人體健康的組織危害較小,同時,這種植入物也可以進行醫療診斷成像,為醫生提供藥物效果的評估。6月24日,國際分子光譜研討會上,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該項目的主要研究員Sultana Nahar對這個發現做了相關的敘述,主要使用電腦對金和鉑元素放射情況進行模擬,並確定用來照射的X射線的頻率

這個電腦模擬結果顯示:單個金和鉑原子在所給定的X射線頻率的照射下,放射出低能電子,而如何確定並控制X射線的照射頻率是極大的挑戰。實驗證實:這個X射線輻射頻率的範圍及其狹窄,大約相當於X射線頻率譜寬度的十分之一,產生出超過20個的低能電子。而作為天文學家,運用基本的天體物理和化學知識探尋恆星內部的射線情況,但是作為一個醫生,卻也能採用相同的方法對癌症進行治療,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發現。

此外,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天文學家Nahar和Anil Pradhan發現:特定頻率的X射線在照射重元素的時候,激發原子核周圍的電子,導致電子振動並離開他們的運行軌道而產生低能電子,而剩下的物質基本為電離態的氣體、等離子云以及納米尺度的原子。

然而,當1890年倫琴發現X射線之後,X射線的作用以及研發發展都有很大的進步,從基礎物理學的角度看,物理學上的輻射在醫生上的使用是非常的亂,這個現象幾乎在國有的國家都是這樣的。但是,直到目前為止,所有關於X射線的應用進展都還不能稱為根本意義上的進步。而託馬斯傑弗遜大學醫學院醫學物理學家Yan Yu,作為該項目的長期研究合作方,也希望這種X射線成像和放射治療技術能有更進一步的發展。並在會議上也敘述了金和鉑為何會顯示出此類的行為以及醫院在今後如何利用這些物質進行放射治療。

物理學家們知道,電子的軌道處於離核不同的距離上,當外圍電子出現丟失時,軌道上的電子就會取代這個丟失的位置並釋放出能量,這就是俄歇效應。由法國物理學家俄歇所發現。通常情況下,當能量強大到足以踢出原子核模型中的第二個電子,就稱其為俄歇電子。而這個過程中也可能導致光粒子或者光子在特定的頻率下發射出能量,這個頻率科學家目前認為是K-阿爾法X射線。

俄亥俄州立大學該項目首席研究員認為在諸如重金屬鉑的原子核模型中,K-阿爾法X射線將近距離的電子給踢了出去,而其中就有俄歇電子,這些電子處於低能量的狀態且數量龐大,從這點出發,足以扼殺腫瘤細胞並粉碎他們的DNA。而醫院可將使用K -阿爾法X射線,這將大大地減少了病人的輻射照射劑量。相關研究人員也相信在人體中嵌入納米級的重元素粒子,可以有效地吸收特定的頻率的X射線並產生相對應的的低能電子放射,殺死腫瘤細胞。

相關焦點

  • 科學(普)有道:X射線
    網絡圖片x射線是電磁波譜的一部分,比可見光的波長更短(頻率更高)。x輻射波長為0.01至10納米,或頻率為3×1016 Hz至3×1019 Hz。這使得x射線的波長介於紫外線和伽馬射線之間。x射線和伽瑪射線的區別可以根據波長或輻射源來區分。有時x射線被認為是由電子發出的輻射,而伽馬輻射是由原子核發出的。德國科學家威廉·倫琴是第一個研究x射線的人(1895年),儘管他不是第一個觀察x射線的人。
  • 本庶佑的治療癌症方法
    但一次手術,往往只能切除那些明顯可見的腫瘤,還有擴散分布到體內其他部位的腫瘤細胞,根本無法清理乾淨。放療是放射性療法,利用放射性物質,如用α、β、γ射線和各類x射線來照射殺死癌細胞。化療是用化學藥物來殺死癌細胞。但放療和化療,都存在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兩者所用的劑量不能過大。因為使用這兩種方法治療癌症,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會殺死人體內的正常細胞,即所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 X射線和Y射線的性質
    閒話不多說了,下面看看我們今天的知識X射線和Y射線的性質。X射線和Y射線與無線電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等屬於同一範疇,都是電磁波,其區別只是在于波長不同以及產生方法不同,因此,X射線和r射線具有電磁波的共性,同時也具有不同於可見光和無線電波等其他電磁輻射的特性。(註:介紹兩種射線優缺點,它們的波長也就是能量的大小。)
  • 天文科普:宇宙不黑暗,洞察不可見的宇宙——X射線空間望遠鏡
    大家好,我是本文的作者艾薇,歡迎閱讀我的文章,先送你一個麼麼噠~能關注我就送你兩個麼麼噠~我們都知道X射線只是照射那麼一瞬間,而開始攝像它的穿透能力則更強。整個x射線的波長範圍我們通常取的是0.01納米一直到達十納米之間,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意識到這個波長它的制度比較的微妙。通常認為原子的直徑差不多就是十的負十次方米,將一個量級也就是0.1納米剛剛好是在這個區間內,這就是為什麼x射線,尤其是用x射線可以用在晶體結構分析還有乳腺癌篩查,醫療CT,爆炸物檢測等等方面,就是因為它波長原子的尺度是差不多。
  • 「x射線」下的宇宙新地圖是怎麼樣的?
    先一起來看一看這個炙熱而充滿活力的宇宙吧新宇宙地圖近日,德國和俄羅斯的一架太空望遠鏡獲得了一幅用x射線追蹤太空的全新宇宙地圖「實際上,這與60年前整個x射線天文學歷史中探測到的數字差不多。在僅僅六個月的時間裡,我們基本上已經將已知的來源翻了一遍,」德國加興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MPE)高能天體物理小組的負責人Kirpal Nandra說「這些數據確實令人震驚,我認為我們正在做的將徹底改變x射線天文學。」
  • 從宇宙黑暗部分到太陽系天體,用X射線怎麼獲取信息?
    隨著人類對宇宙探索的不斷深入,我們開始對各種天體的演化有了更多的了解,並對宇宙的組成有了清晰的輪廓,雖然這個看似熟悉的宇宙仍然充滿未知,但至少我們知道它的大部分物質是黑暗的,且無法通過目前的任何技術實現對它的直接觀測,構成行星和恆星的質子、中子和電子只是宇宙質量和能量的一小部分,科學家現在能做的就是用
  • 科學家開發出有望治療多種類型癌症的靶向性療法:α射線飛彈療法
    文章中,研究人員首次開發了α射線發射器211砹(At,Astatine),考慮到At是地球上最為稀有的自然存在元素,這對於科學家們而言或許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靶向性的α療法能夠選擇性地運輸α射線發射器至腫瘤組織;與傳統的β療法相比,其優勢在於α射線的衰減具有高度的靶向性,而且高線性能量的轉移會導致DNA雙鏈發生斷裂,從而就會有效誘發細胞死亡。
  • 美研究發現 聽細胞振動頻率快慢能查找癌症(圖)
    【搜狐科學消息】 據美國《大眾科學》雜誌今日報導,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在研究麵包酵母細胞時發現,其細胞壁一秒鐘振動1000次。當你非常非常近地聆聽它們時,你會聽到細胞演奏的交響樂。雖然它們不能很快贏取美國鍍金唱片獎――葛萊美獎,但這些不同的聲音可以讓科學家洞察細胞的生物力學,甚至還能有助於探查癌症。
  • CAR-T免疫細胞不僅能治療癌症,未來還能治療愛滋病?
    說到愛滋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愛滋病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由感染愛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種能攻擊人體免疫系統的病毒。它把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細胞作為主要攻擊目標,大量破壞該細胞,使人體喪失免疫功能。因此,人體很容易感染各種疾病,還可能發生惡性腫瘤,病死率比較高。
  • 科學家發現藉助黃金納米粒子可治療癌症
    健康一線(vodjk.com)訊:美國最新的幾項臨床試驗顯示,藉助黃金納米粒子可有效治療癌症。該療法可準確將黃金納米粒子投送於癌細胞上,不傷及其他細胞。科學家利用光線激活黃金納米粒子殺死癌細胞而不破壞人體健康組織。
  • 宇宙中經常發生γ射線暴和X射線暴,為何沒聽過有α、β射線暴?
    α射線是高速氦原子核,β射線是高速電子,兩者都帶電荷,所以α射線和β射線的穿透力有限,很容易被星際氣體和塵埃阻擋;而γ射線是波長很短的光子,光子不帶電,加上高能光子的穿透力很強,所以宇宙中天體發出的射線很容易到達地球表面。
  • 宇宙中經常發生γ射線暴和X射線暴,為何沒聽過有α、β射線暴...
    α射線是高速氦原子核,β射線是高速電子,兩者都帶電荷,所以α射線和β射線的穿透力有限,很容易被星際氣體和塵埃阻擋;而γ射線是波長很短的光子,光子不帶電,加上高能光子的穿透力很強,所以宇宙中天體發出的射線很容易到達地球表面。
  • 「智能」細胞助力癌症治療
    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既能殺死癌細胞又不影響正常組織的藥物。 在過去的十年裡,嵌合抗原受體(CAR)- T細胞作為一種癌症的有效療法,一直備受關注。雖然CAR-T細胞在血癌中非常有效,但在實體瘤中效果並不好,存在一定的脫靶效應,而且實體瘤創造的微環境也常常抑制CAR - T細胞作用。 論文作者Wendell Lim博士認為,細胞類似於分子計算機,可以感知環境,然後整合信息來做出決定。
  • 科學家通過100萬顆X射線源製成太空X射線源全景地圖
    適量的X射線對人體沒有危害,但是進入宇宙太空就不一樣了,宇宙中充滿了大量X射線,伽馬射線,處處暗藏危機,肉身進入太空有無數種死法,列舉幾種:進入金星,瞬間變成烤鴨;進入土星,被雷電劈死;進入天王星,瞬間成為凍肉;進入太陽,灰飛煙滅;接近中子星黑洞之前,已經被拉成麵條;而X射線,根據能量強弱,從破壞人體組織細胞,到把整個人電離都有可能。
  • 日本:利用iPS細胞嘗試治療頭頸部癌症
    日本研究人員日前實施了一臺移植免疫細胞治療癌症的手術,用於移植的免疫細胞由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培養而來。這是日本首次嘗試利用iPS細胞治療癌症。資料圖,新華社供圖據日本共同社等22日報導,千葉大學和理化學研究所的一個研究小組本月14日對一名頭頸部惡性腫瘤患者實施了自然殺傷T細胞(NKT細胞)移植手術。
  • 流言揭秘:照X射線會損害身體健康嗎?
    他就是後來X射線的發現者。關於X射線我們已經了解很多,那麼照X射線到底對人體有沒有傷害呢?現代醫學在診斷和治療中,應用X射線的範圍日益廣泛了。健康檢査時要用X射線透視胸部。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骨骼系統有了病,醫生如果認為需要,也常用X射線進行檢查。有些人在照X射線時會產生顧慮:它會不會損害身體健康?
  • 這種癌症全球死亡率第一,質子治療讓患者重獲新生
    最近,《美國醫學會雜誌》子刊JAMAOncology發布了最新的全球癌症負擔報告,數據顯示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率的第一大原因,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與生命。臨床中通常將肺癌分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和小細胞肺癌(SCLC),其中非小細胞肺癌佔到了肺癌的絕大部分,約佔85%。
  • Nature:揭秘細胞分裂與癌症發生之間的神秘關聯
    2020年5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Huntsman癌症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細胞分裂與癌症發生之間的神秘關聯。
  • 人體裡的神秘DNA,竟隱藏著治療癌症的秘密?
    數百萬年的演化中,人類的基因組裡出現了許多神秘的重複DNA序列。通常情況下,它們非常低調,科學家們也不知道它們具體能幹啥。今天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上的一篇論文指出,只要我們提供合適的環境,這些來自遠古的DNA遺產就能被激活,刺激我們的免疫系統,用來攻擊癌細胞!
  • 日本體檢:iPS細胞治療癌症的臨床實驗正在開展
    日本體檢:iPS細胞治療癌症的臨床實驗正在開展市場信息網   2020-10-26 18:06:27   來源:    評論:   千葉大學和物理化學研究所正在進行一項臨床試驗,其內容為從人體iPS細胞(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中生產特殊的免疫細胞,並將其使用在面部和頸部發病的「頭頸癌」患者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