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發現 聽細胞振動頻率快慢能查找癌症(圖)

2021-01-08 搜狐網

  【搜狐科學消息】 據美國《大眾科學》雜誌今日報導,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在研究麵包酵母細胞時發現,其細胞壁一秒鐘振動1000次。當你非常非常近地聆聽它們時,你會聽到細胞演奏的交響樂。雖然它們不能很快贏取美國鍍金唱片獎――葛萊美獎,但這些不同的聲音可以讓科學家洞察細胞的生物力學,甚至還能有助於探查癌症。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細胞的振動如此輕微和快速,以至於難以拍下它們的錄相,然而,當轉換成錄音時,研究人員發現這些細胞製造了尖銳的尖叫聲。

(其頻率相當於鋼琴中央C音以上的2個八度音階,然而這一尖銳程度還不足以讓肉耳能聽到。)現就職於倫敦大學學院的生物物理學家安德魯·培林說:「我想如果你聆聽它的時間太長,你會發瘋的。」培林和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老師吉姆·蓋姆澤斯基建立了有關運送細胞周圍蛋白質的分子電動機導致細胞壁產生振動的理論。

  至今,科學家沒有觀察到哺乳動物細胞會自己振動發聲,部分原因是動物細胞的波動細胞膜不如酵母和植物細胞的強健細胞壁愛振動。但科學家認為,當用光線攻擊人類細胞時,人類細胞肯定會長聲尖叫。

  當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生物學家理察·斯諾克和彼得·加德納用紅外線光攻擊人類前列腺細胞時,他們的麥克風獲得了由細胞發出的成千上萬的同步聲音。通過對這些聲音進行統計分析,科學家發現這是由細胞快速升溫和冷卻時製造的,導致其上面的空氣分子產生振動。根據它們的振動聲音的不同,斯諾克和加德納以此來區分正常細胞和癌細胞。加德納說:「健康細胞和癌細胞之間的差異就好像聽到二支非常大型的管弦樂隊同時演奏他們的樂器。但在癌症管弦樂隊中,大號的聲音異於尋常,跑調太厲害。」

  加德納正在對此技術進行微調,希望能取代現有的不可靠的前列腺癌症的活組織檢查。他的最終目標是要減少前列腺癌症的活組織檢查數量,因為75%的這一檢查都有副作用。(元元)

相關焦點

  • 宇宙神秘頻率X射線能治療癌症 不傷健康細胞
    天文學家在研究恆星時發現神秘頻率的X射線騰訊科技訊(Everett/編譯)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日,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天文學家們在研究恆星以及黑洞周圍如何進行化學元素射線的放射和吸收時,發現諸如鐵這樣的重元素在受到特定能量
  • 人的意念振動頻率如果在200以上就不生病!
    他研究發現:「人的意念振動頻率如果在200以上就不生病。」戴維.霍金斯發現,凡是生病的人一般都用負面的意念,他們喜歡抱怨、指責、仇恨別人、不斷指責別人過程當中就消減自己很大的能量。這些意念的振動頻率低於200。這些人容易得很多不同的疾病。
  • 量子科學 | 揭秘振動頻率與遠程療愈
    他感嘆道:「我對原子的研究最後的結論是——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由快速振動的量子組成!」他進而剖析說:「所有物質都是來源於一股令原子運動和維持緊密一體的力量,我們必須認定這個力量的背後是意識和心智,心識是一切物質的基礎。」沒有物質,只有心的振動、覺性的頻率!這是多麼驚人的科學發現!
  • 外國「理科生」研究吃花椒:麻辣的振動頻率為50赫茲
    此前的動物研究顯示,花椒中的有效成分(又叫花椒麻素)有選擇性地激發了某些輕觸纖維,但並沒有弄清楚到底花椒麻素是怎麼導致麻刺感的。  這些纖維,帶著很複雜的反饋模式,會對特定的振動頻率做出反應。這就讓他和他的同事好奇,花椒是不是也是通過激發某個纖維產生特有的振動觸感。  研究者想知道,這種麻刺感到底是不是一種振動,是否帶有振蕩頻率。
  • 科學證實意識決定身體粒子的能量振動頻率
    檢查發現他的癌症病症果然減輕了!上述實驗並非唯一用精神治癒疾病的例子。被稱為「睡著的預言家」的愛德加凱西(Edgar Cayce,1877-1945)就是一位精神治療專家。精神治療師凱西在13歲時曾看到過一位美麗的仙女,她問凱西一生中最想要的東西是什麼。
  • 癌症研究:利用細胞代謝治療癌症的新發現
    據報導:辛辛那提大學(UC)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細胞新陳代謝在細胞啟動稱為自噬的生存程序的能力中起著重要作用,自噬是某些抗癌藥物不理想的副作用,有助於某些腫瘤細胞逃避治療。「細胞通過增加自噬來適應營養飢餓,細胞主要自食並循環細胞內容物以支持基本過程,直到營養再次變得充足。」
  • 關于振動頻率與人體經絡關係的猜想
    事實上,來自宇宙的隕石具有較高的振動頻率。科學研究發現,經過隕落的各類隕石,因地外來源不同,其振動頻率也不相同。在過去11年弘揚中國隕石文化的過程中,作為中國隕石文化的奠基人,倍感隕石振動頻率的意義與作用,故傾注全部精力研究和實踐。
  • 看清活細胞裡分子運動速度的快慢—論文—科學網
    2020年3月17日,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Ke Xu教授科研團隊在Nature Methods上發表了題為 「Single-molecule displacement mapping unveilsnanoscale heterogeneities in intracellulardiffusivity」 的文章,開發了活細胞內具有高解析度的擴散速率成像技術,並將它命名為SMdM技術
  • 量子纏繞 | 振動頻率
    因為每一種疾病都有一個特定的頻率,治療的藥也有一個特定的頻率,只要把疾病這個不正常的頻率平衡過來,病就會好了。爾本稱疾病的頻率為「速率」,平衡速率的為「密碼」。任何的物質都有一個特定的波動與密碼        後來爾本醫生研究了各種不同疾病的案例,發現到這些案例都會因X光機器的輻射,產生上腹部緊縮的現象,這個發現激發他做了以下的這個實驗:他讓一位健康的人躺下
  • 意念也會振動?科學家:頻率越高身體越健康!
    :人的意念振動頻率如果在200以上就不會生病。這些意念的振動頻率低於200,這些人容易得很多不同的疾病。日常生活中,情緒和健康是息息相關的,在疾病領域有一個名詞叫「心身疾病」就是說由於情緒和心理的疾病導致了身體的疾病,這不是一種心病,而是一種切切實實的身體疾病。最簡單的反應是人在緊張的時候容易肚子疼,或者壓力大的時候睡眠會受到影響,長期的悲傷情緒或者心理創傷,會造成嚴重的身體疾病。
  • 意念也會振動?科學家:頻率越高身體越健康!
    意念磁場也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們的健康,得出這一結論的,是美國的一位很有名的醫生戴維.霍金斯博士,他在百萬次的實驗測試後發現:人的意念振動頻率如果在200以上就不會生病。凡是生病的人一般都用負面的意念,他們喜歡抱怨、指責、仇恨別人,不斷指責別人過程當中就消減自己很大的能量。這些意念的振動頻率低於200,這些人容易得很多不同的疾病。
  • 振動頻率對鐵路繼電器觸點可靠性有怎樣的影響?
    瀋陽工業大學電氣新技術與應用研究所、瀋陽鐵路信號有限責任公司的研究人員陳依澤、曹雲東、劉煒,在2020年第6期《電氣技術》雜誌上撰文,以SJWXC-1000型鐵路信號繼電器為研究對象,以動靜觸頭接觸力非線性變化情況為判定接觸是否可靠的依據,對於有限位結構的觸簧系統,採用模態分析、諧響應分析和隱式動力學分析算法,通過改變振動加速度和振動頻率的方法來對不同振動載荷下觸簧系統的觸點可靠性問題進行仿真研究。
  • 聲學所提出振動-聲調製檢測中高頻頻率的選擇方法
    其中,各種裂紋類缺陷對結構安全產生的威脅最大,監測此類缺陷一直是研究人員重點關注的問題。振動-聲調製檢測就是一種對裂紋類缺陷的高精度非線性聲學檢測方法。  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噪聲與振動重點實驗室的劉斌等人研究發現,將用於檢測的超聲高頻信號頻率調至工件共振頻率與低頻激勵頻率之和或差時,振動-聲調製方法對裂紋缺陷的檢測靈敏度最高;若採用掃頻方式激勵高頻信號,則掃頻範圍至少應為共振基頻的兩倍。
  • 研究發現多個癌症體細胞突變
    來自Genentech、Affymetrix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錯配修復檢測技術和互補方法,發現了幾種人類癌症中的體細胞突變,文章發表在7月28
  • 檢查自己的振動頻率
    「修行圈」修行人的第一訂閱號傳播中國傳統文化與多元文化、學術、修行、生活給予修行路上更多的啟示與幫助 |格物|致知|自然|簡單宇宙中的一切都有自己的振動頻率在一個原始、自然美景的地方感受到的振動,與在一個骯髒、受汙染的都市裡所感受到的振動是截然不同的。我們所有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振動。有些人散發出愛與和平、強而有力的振動,在這樣的人面前也會提高我們的振動頻率;有些人會出現較低的振動,他們的存在會讓能量敏銳的人感到枯竭並降低自己的振動頻率。
  • 如何快速提高自己的振動頻率?
    一切物質的本質是振動。很多人都聽說過,如果你比較不走運,想要得到更多幸福的體驗,首先就需要提高自己的振動頻率。那麼這個原理是什麼樣子的呢?愛因斯坦的老師、量子理論之父——馬克斯·普朗克博士,191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 基于振動法的變壓器振動檢測法原理及方案研究
    近年來展開的振動檢測法日漸成為熱點,其出發點是通過檢測繞組的機械特性變化來反映繞組的狀態變化,與傳統檢測方法相比,振動分析法能更有效地檢測出繞組變形。此外,振動檢測法更大的優點在於可以實現在線檢測。更多資訊盡在中國電工網。
  • CRISPR首次在美用於癌症患者!T細胞被改造後,能夠持續攻擊殺死腫瘤
    其中,研究人員開展了一項首次在人類身上進行的I期臨床試驗,以測試3名難治性癌症患者中進行CRISPR-Cas9多重編輯以工程改造T細胞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儘管檢測到染色體易位,但頻率隨時間降低。修飾的T細胞可持續長達9個月,這表明在這些條件下免疫原性極低,證明了CRISPR基因編輯用於癌症免疫療法的可行性。 這項研究的共同通訊作者之一是癌症免疫療法知名科學家、CAR-T細胞療法先驅Carl June教授。他表示:「首先,我們可以成功地在製備細胞過程中精確地多次編輯,讓細胞在人體內的存活時間比過去公布的數據更長。
  • 莫扎特的音樂能治病,每天聽莫扎特音樂,能減少癲癇發病頻率
    莫扎特效應是在1993年首次確立的,最初是指聽莫扎特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時大腦功能的增強。從那時起,許多音樂形式已經被證明對神經系統疾病有好處,包括帕金森病、痴呆症、睡眠障礙以及和注意力缺陷和多動症等。但關於聽莫扎特音樂可能對心理健康有好處的幾項研究,由於涉及的人數不多,或者質量參差不齊,導致總體上證據參差不齊。
  • 新發現人體抗癌細胞亞群可用於癌症疫苗研發
    新發現人體抗癌細胞亞群可用於癌症疫苗研發 原標題:   時至今日,癌症仍然是人類最為恐懼、付出代價最大的疾病之一。雖然現代醫藥技術日新月異,癌症依然是醫藥界無法攻破的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