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宇宙黑暗部分到太陽系天體,用X射線怎麼獲取信息?

2020-12-05 蘭姐就愛做美食

隨著人類對宇宙探索的不斷深入,我們開始對各種天體的演化有了更多的了解,並對宇宙的組成有了清晰的輪廓,雖然這個看似熟悉的宇宙仍然充滿未知,但至少我們知道它的大部分物質是黑暗的,且無法通過目前的任何技術實現對它的直接觀測,構成行星和恆星的質子、中子和電子只是宇宙質量和能量的一小部分,科學家現在能做的就是用x射線來揭示宇宙的其餘黑暗部分,x射線天體物理學不僅幫助我們了解我們生活的宇宙,也是我們物理探索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科學家如何利用x射線來觀察宇宙的不同部分和太陽系中的大物體呢?

x射線如何探測宇宙的黑暗部分,眾所周知,暗能量和暗物質是宇宙的兩大部分,也是黑暗宇宙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宇宙的所有物質組成中,雖然人類對它們的理解相對較小,但可以決定宇宙的最終命運,這主要是由兩種物質決定的,為了完全理解像暗物質和暗能量這樣的事件,暗物質通常把宇宙的黑暗部分聚集在一起,暗能量往往會把它驅散,我們需要所有可能對觀察有用的科學工具,在20世紀末,我們對宇宙的看法受到了很大的震動,因為大爆炸之後的宇宙加速膨脹,其擴張的速度並沒有隨著時間而減緩。

這種宇宙加速是暗能量的神秘形式,還是對重力缺乏了解?x射線天文學正在使用強大的技術來研究星系團,以解決這個困擾已久的難題,這些技術現在正在使用,將來還會提出許多其他更好的方法,宇宙中另一個重要的未知物質是暗物質,通過觀察宇宙中已知物質的引力效應,我們可以推斷出宇宙剩餘的85%是由不發光的物質組成的,這些物質的組成與恆星和行星完全不同,科學家可以用x射線來研究暗物質在各種環境中的影響,從而深入了解遍布宇宙的神秘物質的性質。

星系團是可見宇宙中一些最重要的結構,這些巨大的物體可以包含成千上萬個單獨的星系,它們被重力結合在一起,沉浸在巨大的熱氣雲中,被大量看不見的暗物質困住,在錢德拉等x光衛星的觀測可以收集不同溫度下熱氣的輻射,這比銀河系本身要大得多,由於星團自身的質量和大小,以及它豐富的暗物質儲備,它是研究整個宇宙性質的一個有價值的實驗室,例如,宇宙中最龐大的星團之一珀爾修斯集群,便是包含了數千個星系、質量相當於數萬億個太陽的一個巨大星系團,星系團的整個內部區域被聲波加熱,阻止氣體冷卻並高速產生恆星,並暗示恆星中心有一個相對較小但質量較大的黑洞,其控制範圍遠遠超出星系中氣體的加熱和冷卻。

相關焦點

  • 天文科普:宇宙不黑暗,洞察不可見的宇宙——X射線空間望遠鏡
    如果我們定量的來看一般的是把波長在0.01納米至0.1納米之間的光子能量在十千電子伏特到100千電子伏特之間的,然後把波長在0.1納米至十納米之間的軟x射線,那麼它也和紫外線一樣。x射線的也會有另外一種劃分的方法,也就是說把1納米到10納米米之間稱為軟射線,0.1納米到1納米之間稱為1x射線。還有0.01納米到0.1納米稱為超硬x射線。
  • 「x射線」下的宇宙新地圖是怎麼樣的?
    先一起來看一看這個炙熱而充滿活力的宇宙吧新宇宙地圖近日,德國和俄羅斯的一架太空望遠鏡獲得了一幅用x射線追蹤太空的全新宇宙地圖「實際上,這與60年前整個x射線天文學歷史中探測到的數字差不多。在僅僅六個月的時間裡,我們基本上已經將已知的來源翻了一遍,」德國加興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MPE)高能天體物理小組的負責人Kirpal Nandra說「這些數據確實令人震驚,我認為我們正在做的將徹底改變x射線天文學。」
  • 日本發現新X射線天體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日前發表公報說,該機構研究人員參加的一個任務小組於本月17日發現了一個此前未知的X射線天體。 公報說,這一X射線天體出現在南天星座之一的半人馬座區域。從17日起,它開始逐漸變亮,引起了日本X射線監視裝置任務小組的注意,該小組利用設置在國際空間站「希望」號實驗艙外部平臺的X射線監視裝置(MAXI)對這一天體進行了數日觀測,並分析了觀測數據,隨後把這個天體的位置信息向外界通報。 美國航天局在接到通報後,用「雨燕」天文衛星展開追蹤觀測,最終確認這一天體是人們此前未知的X射線源。
  • 美國航天局NASA首次用X射線觀測到系外行星掩星
    前天,美國每日科學網站報導,人類首次通過X射線觀測到太陽系外的「日食」現象。這被稱為「掩星」,是發現系外行星的重要手段之一,意味著人類今後可能用X射線的強度變化尋找系外行星。發現系外行星是尋找地外生命的前提。美國航天局(NASA)的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和歐洲宇航局XMM牛頓望遠鏡,對距地球63光年的恆星HD189733進行觀測。
  • 慧眼號是怎麼「看到」X射線的?
    宇宙中的天體會發出各種能量的電磁波,既有能量很低的射頻無線電波,又有人眼能看到的可見光,還有能量更高的X射線、γ射線。為了全方位地看清宇宙的面貌,觀察不同天體的行為,人們建造了各種各樣的探測器,以分別探測不同的電磁波。
  • 從伽馬射線到x射線:新方法可精確定位不被注意到的脈衝星發射
    這一發現,依託以往脈衝星的伽馬射線觀測,為研究脈衝星發射的神秘機制提供了一種新的工具,對於了解這些迷人的天體,並在未來將其用於空間導航具有重要意義。脈衝星是宇宙的燈塔,是快速旋轉的中子星,發射出射線。當脈衝星旋轉,光束交替指向或遠離地球時,光源在較亮和較暗的狀態之間振蕩,產生的信號似乎每隔幾毫秒到幾秒鐘就會「脈衝」一次,其規律甚至可以與原子鐘媲美。
  • 歐洲強大x射線望遠鏡:XMM-牛頓太空望遠鏡
    近二十年來x射線多鏡任務(XMM)牛頓望遠鏡一直在探測熱的x射線宇宙,尋找丟失的物質,監測黑洞和它們的「飲食"習慣,檢查星系的明亮中心,甚至觀察太陽系中的行星,讓我們來看看歐空局的「歐洲x射線天文學旗艦」。XMM-Newton(XMM-牛頓)攜帶了三架先進的x射線望遠鏡。每一個都包含58塊高精度嵌套鏡,XMM的x光採集面積幾乎和網球場一樣大,儘管每個都只有30釐米寬。
  • 宇宙的「骨架」:全天X射線星圖揭示暗物質奧秘
    整幅圖像中出現的白點便是接近一百萬的X射線源。你可能十分熟悉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那些令人驚嘆的可見光圖像,但在其餘的光譜中,包含著關於銀河系和宇宙的寶貴信息。射電天文學誕生於1932年,當時卡爾·央斯基(Karl Jansky)正在研究是什麼幹擾了跨大西洋(600558,股吧)的無線電信號。
  • 宇宙的「骨架」:全天X射線星圖揭示暗物質奧秘
    整幅圖像中出現的白點便是接近一百萬的X射線源。  你可能十分熟悉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那些令人驚嘆的可見光圖像,但在其餘的光譜中,包含著關於銀河系和宇宙的寶貴信息。射電天文學誕生於1932年,當時卡爾·央斯基(Karl Jansky)正在研究是什麼幹擾了跨大西洋的無線電信號。
  • 天空中的條形碼:新增12000條x射線光譜線目錄!
    天空中的x射線源放射出「條形碼」,能揭示了它們的特性。這些條形碼由源頻譜內的窄峰和窄谷組成。衛星XMM-Newton上的RGS儀器就是用來尋找這些光譜線。天文學家Junjie Mao和所在SRON和ESA同事現在已經創建了一個包含12000條x射線線的目錄,天文學家可以用它在恆星群中進行大規模的研究調查,其研究發表在《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上。歐洲航天局xmm -牛頓衛星已經運行了近20年,目前仍在對所有可能的x射線源進行連續測量。每天都有新的科學論文發表。
  • 科學(普)有道:X射線天文學
    在離地球較近的地方,我們的太陽會發出x射線,彗星遇到太陽風時也會發出x射線。x射線天文學幫助天文學家了解宇宙的其他地方正在發生什麼。x射線源分散在宇宙各處。恆星熾熱的外層大氣是巨大的x射線來源。x射線耀斑的能量令人難以置信,它包含著恆星表面和低層大氣及其周圍磁場活動的線索。這些耀斑中包含的能量也告訴了天文學家一些關於恆星進化活動的信息。年輕的恆星也是忙碌的x射線發射器,因為它們在早期階段更加活躍。當恆星死亡時,尤其是那些質量最大的恆星,它們會以超新星的形式爆炸。
  • 科學家通過100萬顆X射線源製成太空X射線源全景地圖
    X射線是攜帶能量很高的電磁波,波長比可見光要短,而能量是可見光的幾萬倍到幾十萬倍。具有很強的穿透能力,同樣可以使相機底片感光,並且可以使空氣電離。適量的X射線對人體沒有危害,但是進入宇宙太空就不一樣了,宇宙中充滿了大量X射線,伽馬射線,處處暗藏危機,肉身進入太空有無數種死法
  • 絕美太空影像記錄者,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20年最佳宇宙照片
    太空中的各種物質都會釋放出X射線,例如從銀河中心釋放出的物質射流,和冷氣體相互作用的恆星風,黑洞和中子星,以及超新星殘留物。換句話說,錢德拉專業幫助我們去了解宇宙中最令人振奮的東西。NGC 6357,一團又一團的新星,紫色的代表X射線。
  • X射線不光能拍胸片還能找星星
    從太陽系內到太陽系外,從銀河系內再到銀河系外,人類探索遙遠行星的腳步從未停止過。瑞典天體物理學家米歇爾·馬約爾和天文學家迪迪埃·奎洛茲,就是憑藉1995年首次在太陽系外發現一顆圍繞主序星運行的行星,共同分享了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一次,研究人員如何發現這顆銀河系外的候選行星?發現這顆候選行星有什麼意義?
  • 今清華團隊領銜,實現史上第二次天體X射線偏振測量
    馮驊進一步解釋稱,對天體研究來說,磁場分布情況是一個很重要的信息,通過 X 射線偏振,我們可以非常有效地測量天體究竟是一致的磁場,還是紊亂的磁場;另外,它可以幫助解決天體的幾何對稱性問題,例如,我們可以很輕易地分辨出眼前的足球是球形對稱,而橄欖球不是,這是因為距離很近,而當一個半徑只有十公裡的中子星在距離我們幾萬到幾十萬光年的尺度上時,這個中子星即使用最先進的光學望遠鏡觀測
  • 祝賀: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發射成功20周年,與哈勃望遠鏡齊名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1999年7月23日,搭載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的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在過去的20年裡,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強大而獨特的x射線眼睛,為我們對宇宙的理解帶來了一場革命。
  • 國際空間站檢測到宇宙中最大天體的信號
    科學家通過國際空間站傳回的X射線光譜檢測到了一個奇異的信號,且用現有的物理學知識無法對其進行解釋。英仙座星系團是目前x射線波段所觀測到的最亮的星系團,也是已知宇宙中質量最大的天體之一。除此之外,它還含有若干的強射電源。
  • 怎樣理解光子中微子伽馬射線X射線電磁波引力波這些不是一碼事
    有人問了一個這樣的問題:請問引力波、電磁波、光子、x射線、伽馬射線和中微子在本質上相同嗎?說實話,這個問題本身就說得有點亂。這個問題混淆了物質本身以及物質運動引起的現象這兩類不同性質的問題。光子、中微子是基本粒子,屬於物質範疇;而引力波和電磁波是物質運動引發的現象。
  • 衛星上極端氣候現象將提供太陽系天體的物理和化學演化過程的信息
    ,而太陽才是宇宙中心的日心說之後,反對者一直要求出示證據,而最有力的證據就是這4顆木星的衛星,因為這是人類可以用原始望遠鏡看見僅有的不是繞地球轉動的幾顆天體,它們雖然不能直接被證明,地球一定是圍繞著太陽在轉動,但卻能證明宇宙中至少存在不圍繞地球旋轉的物體。
  • 人類首次用X射線成像技術,研究了一個富含鈣的超新星,有何發現
    因此,人們就用「超新星」來描述此類天體。超新星是災難變星,它在宇宙中是最劇烈的天體活動現象之一。當超新星爆發時,其過程所突發的電磁輻射經常可以照亮它所在的整個星系,而且可以連續幾周,甚至幾個月,才會逐漸衰減為不可見。因此,科學家認為,研究超新星對於了解天體演化有非常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