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伽馬射線到x射線:新方法可精確定位不被注意到的脈衝星發射

2020-11-25 博科園
博科園-科學科普|求贊 求關注

基於一個新的理論模型,一個科學家團隊探索了ESA的XMM-Newton和NASA的錢德拉太空觀測站的豐富數據檔案,發現了三個來源的脈衝x射線發射。這一發現,依託以往脈衝星的伽馬射線觀測,為研究脈衝星發射的神秘機制提供了一種新的工具,對於了解這些迷人的天體,並在未來將其用於空間導航具有重要意義。脈衝星是宇宙的燈塔,是快速旋轉的中子星,發射出射線。當脈衝星旋轉,光束交替指向或遠離地球時,光源在較亮和較暗的狀態之間振蕩,產生的信號似乎每隔幾毫秒到幾秒鐘就會「脈衝」一次,其規律甚至可以與原子鐘媲美。脈衝星是一種密度極高、極具磁性的大質量恆星的遺蹟,是宇宙中最極端的天體之一。

博科園-科學科普:理解粒子在如此強的磁場中如何運動是理解物質和磁場如何更普遍地相互作用的基礎。脈衝星最初是通過無線電發射被探測到,現在已知它也會發射其他類型的輻射,儘管通常數量較小。其中一些輻射是標準熱輻射——溫度高於絕對零度的物體都會發出這種輻射。脈衝星在吸積物質時釋放熱輻射,例如從另一顆恆星。但脈衝星也會發出非熱輻射,這是在最極端的宇宙環境中經常產生的。在脈衝星中,非熱輻射可以通過兩個過程產生:同步輻射和曲率輻射。這兩種過程都涉及到帶電粒子沿著磁場線被加速,從而使它們發出從無線電波到伽馬射線波長不等的光。非熱x射線主要來自同步輻射,而伽馬射線可能來自所謂的同步曲率輻射——兩種機制的結合。

PSR J1826-1256是一顆安靜的伽馬射線脈衝星,通過歐洲航天局的xmm -牛頓x射線天文臺觀測到。科學家們利用一個理論模型發現了這顆脈衝星和兩個類似來源的x射線脈衝發射,該模型根據觀測到的伽馬射線亮度預測脈衝星的非熱x射線亮度。這顆脈衝星的周期為110.2毫秒,當它的輻射波束指向和遠離地球時,它的亮度和亮度交替出現。為了便於說明,這顆脈衝星的閃爍速度比這張動畫圖像中的實際速度慢10倍。圖片:ESA/XMM-Newton/J. Li, DESY, Germany

相對容易找到發射伽馬射線的脈衝星——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在過去十年中探測到了200多個脈衝星,這要歸功於它掃描整個天空的能力,但在非熱x射線中只發現了大約20個脈衝。西班牙巴塞隆納空間科學研究所的Diego Torres說:與伽馬射線探測測量儀器不同,x射線望遠鏡必須被精確地告知指向哪裡,因此我們需要為它們提供某種指導。Torres意識到應該有許多脈衝星發射以前未被探測到的非熱x射線,他開發了一個結合同步加速器和曲率輻射的模型,以預測伽馬射線中探測到的脈衝星是否也會出現在x射線中。科學模型描述了不能直接體驗的現象。這個模型特別有助於解釋脈衝星的發射過程,可以根據已知的伽馬射線發射,預測我們應該觀察到的x射線發射。

該模型描述了費米探測到的脈衝星的伽馬射線發射——具體地說,是在不同波長下觀察到的亮度——並將這些信息與三個確定脈衝星發射的參數結合起來。這就可以預測它們在其他波長的亮度,例如x射線託雷斯與來自德國柏林附近Zeuthen的德國Elektronen同步加速器的李鍵領導的一個科學家團隊合作,選擇了三個已知的伽馬射線發射脈衝星,基於這個模型,他們希望這些脈衝星也能在x射線中發出明亮的光芒。他們挖掘了ESA的XMM-Newton和NASA的錢德拉x射線觀測站的數據檔案,尋找它們各自發出非熱x射線的證據。

不僅檢測到了這三個脈衝星的x射線脈衝,而且還發現x射線的頻譜幾乎與模型預測的相同。這意味著該模型非常準確地描述了脈衝星內部的發射過程。特別是xmm -牛頓的數據顯示了PSR J1826-1256的清晰x射線發射——這是一顆周期為110.2毫秒的射電寧靜伽馬射線脈衝星。從這顆脈衝星接收到的光譜與模型預測的非常接近。錢德拉的數據顯示,另外兩個脈衝星的x射線發射都略快一些。這一發現已經表明,已知發射非熱x射線的脈衝星總數顯著增加。該團隊預計,未來幾年還會發現更多這樣的物種,因為該模型可以用來確定在哪裡尋找它們。

觀測到的三個脈衝星的x射線和伽馬射線發射:J1747-2958(左)、J2021+3651(中)和J1826-1256(右)。利用理論模型,利用觀測到的伽馬射線亮度預測脈衝星的非熱x射線亮度,發現了x射線脈衝發射。伽馬射線觀測來自美國宇航局的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x射線觀測來自NASA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左和中)和ESA的xmm -牛頓x射線天文臺(右)。圖中的紅色曲線表示描述源總體發射的模型與觀測數據(黑色符號)的最佳擬合。在上一行,只使用伽馬射線數據進行擬合:x射線能量範圍內的值代表理論預測,與後來的觀測結果非常接近。在下一行中,擬合還包括x射線數據,使用相同的模型可以更準確地描述該現象。圖片:Adapted from J. Li et al. (2018)

發現更多的x射線脈衝星對於揭示它們的全球特性,包括種群特徵非常重要。更好地了解脈衝星對於潛在地利用其精確的時間信號進行未來的空間導航工作也至關重要。這一結果有助於理解脈衝星在電磁光譜中不同部分的發射之間的關係,從而為預測脈衝星在任何給定波長的亮度提供了一種可靠的方法。這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脈衝星內外粒子與磁場之間的相互作用。這個模型可以準確預測脈衝星x射線的發射,它還可以預測其他波長的發射,例如可見光和紫外。在未來,希望找到新的脈衝星從而更好地了解他們的全部特性。

這項研究突出了XMM-Newton龐大的數據檔案帶來的新發現的好處,並展示了該任務探測相對暗淡源的令人印象深刻的能力。該團隊還期待使用下一代x射線太空望遠鏡,包括歐洲航天局未來的雅典娜任務,來發現更多發射非熱x射線的脈衝星。作為歐洲x射線天文學的旗艦,xmm -牛頓探測到的x射線源比以往任何一顆衛星都要多。歐空局(ESA)挪威-牛頓項目科學家諾貝特?斯加特(Norbert)斯加特(Norbert Schartel)總結道:令人驚奇的是,它正在幫助解決如此多的宇宙奧秘。

博科園-科學科普|參考期刊文獻:《天體物理學》研究/來自: European Space AgencyDOI: 10.3847/2041-8213/aae92bDOI:arxiv.org/abs/1811.08339 博科園-傳遞宇宙科學之美

相關焦點

  • 發明能產生強x射線和伽馬射線的新方法!
    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基於非線性康普頓散射的產生強烈x射線和伽馬射線的新方法,其研究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康普頓效應類似於打網球,電子起球拍的作用,光子起球的作用。從快速電子拍中反射出來的光子獲得額外能量。它甚至不能飛得更快——速度限制禁止這樣做。
  • 看這11400光年外,110.2毫秒周期的伽馬射線脈衝星!
    利用歐洲航天局xmm-牛頓太空飛行器和美國宇航局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的檔案數據,天文學家們研究了名為PSR J18261256的伽馬射線無線電靜音脈衝星。這項基於x射線觀測的研究,為這一奇特天體及其脈衝星風星雲(PWN)的性質提供了更多光線,研究結果發表在《arXiv》上。
  • 中子星爆炸碰撞仍在發射x射線,這讓天文學家們感到困惑
    在碰撞後九天,美國宇航局的錢德拉天文臺收到了x射線信號,但是很快就消失了。但是在最近,研究人員研究了這次名為GW170817的中子-恆星-中子-恆星碰撞,發現1000天後x射線信號仍然可以探測到。,因為我們所有的模型都沒有預測到x射線。」
  • 極其罕見的「伽馬射線雙星」被發現,而且其中一顆還是脈衝星!
    研究發現,這個系統中的一個緻密物體最有可能是一個脈衝星,脈衝星是一個高度磁化,旋轉的中子星,發出電磁輻射束,這一發現發表在《arXiv》上。伽馬射線雙星由軌道上一顆巨大的OB型恆星和一顆脈衝星組成。在這些系統中,兩個組分之間的相互作用導致發射光譜能量分布(SED)峰值高於1.0 MeV。
  • 銀河系中最亮的伽馬射線雙星系統可能是由一顆磁星驅動的
    當時,人們可以從足夠大的天空區域觀測到特電子伏(TeV)波段的極高能伽馬射線。在可見光下觀察,伽馬雙星看起來是明亮的藍白色恆星,與任何其他擁有大質量恆星的雙星系統沒有區別。然而,當用x射線和伽瑪射線觀察時,它們的性質與其他雙星有顯著的不同。在這些能量帶中,普通的雙星系統是完全看不見的,但是伽馬射線雙星產生強烈的非熱發射,它們的強度似乎根據其軌道周期從幾天到幾年的變化而增減。
  • 未來的太空旅行者的宇宙「燈塔」——脈衝星
    在未來,太空探索者可能會從脈衝星產生的穩定信號中獲得類似的指引。科學家和工程師們正在利用國際空間站開發基於脈衝的導航系統,利用這些宇宙燈塔,在美國宇航局的阿爾特彌斯(Artemis)計劃的月球之旅和未來的人類火星任務中,為導航提供幫助。脈衝星,或快速旋轉的中子星,是爆炸成超新星的恆星密度極高的殘骸。它們以明亮而狹窄的光束髮射出x射線光子,在恆星旋轉時像燈塔一樣掃視天空。
  • 天文學家從脈衝星J0952-0607檢測到伽馬射線脈動
    現在,國際天文學家團隊最近發現了脈衝星PSR J0952-0607的伽馬射線脈動檢測結果。這一發現可以啟發這種脈衝星的特性,並且還可以提供毫秒脈衝星的詳細信息。脈衝星PSR J0952-0607是一種黑寡婦,一類具有半退化伴星的極端雙星脈衝星被稱為蜘蛛脈衝星,並進一步歸類為黑寡婦。
  • 英國科學家開發新型星際導航技術可追蹤X射線脈衝
    在雙星系統中的一些脈衝星還會從伴星上吸積氣體,並可以聚攏在脈衝星的磁極處,並變熱足以發射X射線。正是這些X射線脈衝星可用於恆星導航,無線電天線又大又笨重,而X射線探測器更小,經常與一個單一的像素的傳感器裝配在一起,並且容易被包括在一個太空飛行器的有效載荷中。
  • 脈衝星周圍出現伽馬射線光暈,反物質之謎與其有何關係?
    中子星演化成為脈衝星後,會開始產生高速旋轉,並且發射出極亮的光束。就在最近,國外科學家們在某太空區域內發現了圍繞著脈衝星的光暈,一般情況下,脈衝星在高速旋轉中確實會放出伽馬射線,但生成光暈的概率很小,所以這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情況。NASA的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在其探索的某太空區域內發現的脈衝星,居然在周圍發現了微弱但蔓延的高能光。
  • 發現排名第二,每秒轉707次的脈衝星,每10億次才被探測到一次
    通過分析美國宇航局費米伽瑪射線太空望遠鏡8.5年的數據,過去兩年的LOFAR射電觀測,兩架大型光學望遠鏡的觀測,以及LIGO探測器的引力波數據,該研究小組使用多信使方法詳細研究了脈衝星及其輕量級伴星的雙星系統,其研究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
  • 每10億次才被探測到一次!發現排名第二每秒自轉707次的脈衝星
    通過分析美國宇航局費米伽瑪射線太空望遠鏡8.5年的數據,過去兩年的LOFAR射電觀測,兩架大型光學望遠鏡的觀測,以及LIGO探測器的引力波數據,該研究小組使用多信使方法詳細研究了脈衝星及其輕量級伴星的雙星系統,其研究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
  • 伽馬射線暴是什麼,它與哪些事件有關?與你有關嗎?
    如果一天內同時發生兩個或多個伽瑪射線暴,則第一個發現的伽瑪射線暴命名時添加字母「A」以區分,第二個用「B」,依此類推。大多數觀察到的伽馬射線暴可能是由快速旋轉的高質量恆星的核心坍縮成黑洞時,能量釋放引起的。次型伽瑪射線暴(「短」暴)可能源於不同類型的能量釋放過程,主流理論認為是以雙星系統運行的中子星合併造成的。
  • 地球探測到1054年前蟹狀星雲爆發出的伽馬射線!
    世界上其他少數天文臺也注意到了這一點。由於某種原因,當時歐洲很少或根本沒有提及此事。截止目前,蟹狀星雲是科學家研究最多的天體之一。它是天空中最明亮的伽馬射線源,科學家正準備用計劃新建立的施瓦希爾德庫德望遠鏡來測試這一事實!這就是最新研製的施瓦茨柴爾德庫德望遠鏡(pSCT)的原型機,它將以極高的精度測量伽馬射線,使未來的發現成為可能。
  • 地球周圍的反物質之謎,竟然與脈衝星,釋放的伽馬射線有關!
    脈衝星也是中子星的一種,這些快速旋轉的脈衝星發出光束,就像燈塔一樣,有規律地掃過我們的視線。Geminga(發音為geh-ming-ga)由NASA的小天文衛星2號於1972年發現,是伽馬射線中最亮的脈衝星之一。
  • 地球周圍的反物質之謎,竟然與脈衝星,釋放的伽馬射線有關
    脈衝星也是中子星的一種,這些快速旋轉的脈衝星發出光束,就像燈塔一樣,有規律地掃過我們的視線。Geminga(發音為geh-ming-ga)由NASA的小天文衛星2號於1972年發現,是伽馬射線中最亮的脈衝星之一。
  • 研究表明伽馬射線暴確實伴隨著雙星合併
    中子星一詞是指一顆大恆星在引力作用下坍縮的核心,中子星是已知的最小、密度最大的恆星。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稱,中子星的體積如此之大,以至於一顆糖大小的物質的重量超過了10億噸。2017年11月,來自美國和歐洲合作夥伴的科學家宣布,他們發現了一束x射線/伽瑪射線閃光,與引力波爆炸同時發生,隨後又發現了一種名為「基洛諾娃」(kilonova)的新宇宙爆炸發出的可見光。
  • NASA儀器捕捉到來自一個古怪脈衝星的最亮X射線爆炸
    據外媒報導,8月20日,國際空間站(ISS)上的一臺X射線儀器捕捉到了有史以來最亮的X射線爆炸。
  • 科學家捕捉到奇異星體發出的伽馬射線
    但類星體離我們十分遙遠,以至於我們探測到的大多數類星體,都是因為它們有射流飛向地球,就像用手電筒直接照在了我們的眼睛上。相比之下,向SS 433這種噴流方向遠離地球的就很難發現,這次HAWC發現的伽馬射線也只是來源於噴流而非類星體。無論來自哪裡,伽馬射線都以直線的方式到達它們的目的地。如果到達地球,伽馬射線中的物質會與大氣中的分子發生碰撞,產生新的粒子和能量較低的伽馬射線。
  • 僅次於宇宙大爆炸,探測到迄今為止,能量最強的伽馬射線暴
    根據目前所知,它們起源於碰撞中子星或巨型恆星塌縮成黑洞的超新星爆炸。伽瑪射線爆發是宇宙中已知的最強大爆炸,僅在幾秒鐘內就釋放出比太陽整個生命周期中釋放的能量還多,可以照亮幾乎整個可見的宇宙。天文學家一直在用衛星研究伽馬射線爆發,因為地球的大氣層非常有效地吸收伽馬射線。
  • 揭秘脈衝星導航:星際旅行的太空燈塔
    脈衝星是宇宙中一種高速自轉的中子星,它所釋放的周期穩定的電磁輻射如同茫茫宇宙星海中燈塔上的探照燈,以多顆脈衝星為坐標基準就可為太空飛行器提供自主空間導航。脈衝星導航就是以脈衝星發射的X射線為天然信標,引導太空飛行器在宇宙空間進行自主航行的導航方式。一旦脈衝星導航得到應用,將解決現有地面導航方式精度不足問題,更好地服務於未來星際航行和深空探測,具有重要的戰略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