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周圍的反物質之謎,竟然與脈衝星,釋放的伽馬射線有關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美國宇航局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在脈衝星周圍發現了微弱但蔓延的高能光輝。如果肉眼可見,這個伽馬射線「光暈」在天空中看起來會比滿月大40倍。這種結構可能會為一個長期存在,關於反物質數量的謎團提供解決方案。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天體物理學家馬蒂婭·迪·毛羅(Mattia Di Mauro)說:分析表明,這顆脈衝星可能導致了一個長達十年的謎團,即為什麼一種類型的宇宙粒子在地球附近異常豐富。

這些是正電子,也就是反物質版的電子,來自太陽系之外的某個地方,其研究發現發表在《物理評論D》期刊上。中子星是當一顆比太陽大得多的恆星耗盡燃料,在自身重量下坍塌並作為超新星爆炸時留下的核心。脈衝星也是中子星的一種,這些快速旋轉的脈衝星發出光束,就像燈塔一樣,有規律地掃過我們的視線。Geminga(發音為geh-ming-ga)由NASA的小天文衛星2號於1972年發現,是伽馬射線中最亮的脈衝星之一。

Geminga位於大約800光年之外的雙子座,Geminga的名字既是對義大利米蘭方言中「雙子座伽馬射線源」和「它不在那裡」的表達方式,指的是天文學家無法在其他能量找到該天體。Geminga最終在1991年3月被發現,當時德國ROSAT任務接收到的閃爍X射線顯示:來源是一顆每秒自轉4.2次的脈衝星。脈衝星自然地被一團電子和正電子包圍著,這是因為中子星的強磁場將粒子從脈衝星表面拉出,並將它們加速到接近光速。

電子和正電子屬於被稱為宇宙射線的快速粒子,它們起源於太陽系以外。由於宇宙射線粒子帶有電荷,當它們在前往地球的旅途中遇到磁場時,它們的路徑會變得混亂。這意味著天文學家不能直接追蹤它們的來源。在過去的十年裡,費米宇宙線、美國宇航局國際空間站上的阿爾法磁譜儀(AMS-02)和其他近地空間實驗的宇宙射線測量發現,高能正電子數量比科學家預期的要多,而脈衝星是主要的可能性。

然後,在2017年墨西哥普埃布拉高海拔水切倫科夫伽馬射線天文臺(HAWC)的科學家證實:早些時候在Geminga周圍地面探測到了一個小型伽馬射線暈。在5萬億到40萬億電子伏特的能量下,觀察到了這種結構——光的能量是我們肉眼所能看到的數萬億倍。科學家們認為,當加速的電子和正電子與附近的星光相撞時,就會產生這種輻射,碰撞將光提升到更高的能量。根據光暈的大小,HAWC團隊得出結論,在這些能量下的Geminga正電子很少到達地球。

如果是真的,這將意味著觀察到的正電子過剩一定有更奇特解釋。但對脈衝星起源的研究興趣仍在繼續,雙子座是最前沿和中心的,對費米大面積望遠鏡(LAT)獲取的十年Geminga伽馬射線數據的分析,LAT比HAWC觀測到的能量更低。該研究的合著者、德國RWTH亞琛大學博士後西爾維亞·曼科尼說:為了研究這個光暈,必須減去所有其他伽馬射線源,包括宇宙射線與星際氣體雲碰撞產生的漫反射光,研究使用了10種不同的星際發射模型來研究這些數據。

當這些源被移除時,留下的是一道巨大橢圓形光芒,能量為100億電子伏特(GeV),在天空中跨度約20度。這類似於著名北鬥七星圖案的大小,在較低的能量下,光暈甚至更大。義大利國家核物理研究所和都靈大學的合著者菲奧倫扎·多納託解釋說:較低能量的粒子在遇到星光之前,會在距離脈衝星更遠的地方飛行,將部分能量轉移到脈衝星上,並將光線提升為伽馬射線。這就是為什麼伽馬射線發射以較低能量覆蓋了更大的區域

此外,雙子座光暈被拉長的部分原因是脈衝星在太空中的運動。研究小組確定費米LAT數據與HAWC早先的觀測結果一致,在AMS-02實驗中看到的高能正電子中,僅Geminga一個就可能佔到20%。根據銀河系中所有脈衝星的累積輻射推算,很明顯,脈衝星仍然是正電子過剩的最佳解釋。研究證明了研究單個來源以預測它們對宇宙射線貢獻的重要性。這是一個令人興奮新領域的一個方面,這個領域被稱為多傳播者天文學。

博科園|研究/來自:美國宇航局

參考期刊《物理評論D》

DOI: 10.1103/PhysRevD.100.123015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相關焦點

  • 地球周圍的反物質之謎,竟然與脈衝星,釋放的伽馬射線有關!
    美國宇航局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在脈衝星周圍發現了微弱但蔓延的高能光輝。如果肉眼可見,這個伽馬射線「光暈」在天空中看起來會比滿月大40倍。這種結構可能會為一個長期存在,關於反物質數量的謎團提供解決方案。
  • 脈衝星周圍出現伽馬射線光暈,反物質之謎與其有何關係?
    中子星演化成為脈衝星後,會開始產生高速旋轉,並且發射出極亮的光束。就在最近,國外科學家們在某太空區域內發現了圍繞著脈衝星的光暈,一般情況下,脈衝星在高速旋轉中確實會放出伽馬射線,但生成光暈的概率很小,所以這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情況。NASA的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在其探索的某太空區域內發現的脈衝星,居然在周圍發現了微弱但蔓延的高能光。
  • 地球周圍存在反物質,與地球正物質發生反應後,後果不堪設想
    科學家認為,宇宙中這些看不見的物質有一部分正處在地球周圍,這些物質是反物質粒子,但科學家還不能確定它們從何而來。什麼是反物質粒子呢?反物質是正常物質的反狀態。 當正反物質相遇時,雙方將相互消滅和抵消,爆炸並產生巨大的能量。正電子、負質子都是反粒子,它們跟通常所說的電子、質子相比較,電量相等但電性相反。
  • 反物質研究或可解開萬物存在之謎?
    在宇宙誕生之初產生了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理論上,每個粒子都存在一個只有電荷相反,其它性質幾乎完全相同的反物質。而物質和反物質無法在一個物理空間共存,因為二者相遇會發生湮滅,然後以光子的形式釋放能量。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這些反物質中的正電子可能來自脈衝星光暈。脈衝星是高速旋轉的中子星,NASA的費米伽馬射線望遠鏡對距離地球較近的一顆脈衝星蓋明加(Geminga)已經進行了超過10年的觀測。
  • 關於反物質的十件事:人體也會釋放反物質
    自1928年英國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預言反物質存在以來,反物質一直是科學家眼中的「香餑餑」。科學家們認為,反物質研究在高能物理、宇宙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深入研究反物質,是解開宇宙起源之謎的重要環節。反物質也是很多科幻小說中的「標配」。
  • 看這11400光年外,110.2毫秒周期的伽馬射線脈衝星!
    利用歐洲航天局xmm-牛頓太空飛行器和美國宇航局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的檔案數據,天文學家們研究了名為PSR J18261256的伽馬射線無線電靜音脈衝星。這項基於x射線觀測的研究,為這一奇特天體及其脈衝星風星雲(PWN)的性質提供了更多光線,研究結果發表在《arXiv》上。
  • 反物質是什麼?500克釋放能量超史上最大氫彈
    五千萬分之一克反物質與正物質湮滅在物理學中能夠釋放3.6×106焦耳的能量,但不可能摧毀大型設施。而1克反物質(按1克反物質與1克正物質湮滅計算)湮滅釋放出1.8×1014焦耳的能量,不可能毀滅地球。其遵守愛因斯坦的質能關係式E=mc2。其中E為湮滅產生能量,m為參與的正物質和反物質湮滅前總靜止質量,c為光速≈3x108米/秒。
  • 反物質是什麼?500克釋放能量超史上最大氫彈
    網上流傳的五千萬分之一克摧毀大型設施,以及幾克反物質摧毀地球純屬謠言,只是網絡新聞為了增加關注度而編造出來的假消息。五千萬分之一克反物質與正物質湮滅在物理學中能夠釋放3.6×106焦耳的能量,但不可能摧毀大型設施。而1克反物質(按1克反物質與1克正物質湮滅計算)湮滅釋放出1.8×1014焦耳的能量,不可能毀滅地球。其遵守愛因斯坦的質能關係式E=mc2。
  • 未解之謎:是什麼導致伽馬射線的爆發?難道真是外星人幹的好事?
    也是一個謎。如果按照伽馬射線是外星人創造的,那麼,這一次在仙女座爆發的伽馬射線,似乎就在回答科學家的疑問。那麼,伽馬射線爆到底是什麼呢?科學家的設想就是黑洞,是產生伽馬射線的來源,通俗地說,伽馬射線就是黑體這種天體所釋放的粒子。
  • 中子星周圍壯觀景象
    脈衝星每秒能旋轉數千次,並能產生已知最強的磁場。這些特性也使脈衝星產生強大的動力,具有超強的電場可以將粒子從表面撕裂並加速發射到太空。美國宇航局的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已經探測到216顆脈衝星發出的伽馬射線。觀測表明,高能發射比射電脈衝離中子星更遠。但這些信號究竟是在哪裡以及如何產生的,目前仍不得而知。
  • 反物質武器-----未來地球上威力最大的武器...
    當物質與反物質接觸,原子最外層的電子因為所帶電荷相反而抵消,原子核中的質子也因同樣的原因相互抵消,而反中子因磁性與中子相反而與中子進行強烈的碰撞發出驚人的能量。愛因斯坦曾計算過這種完整的能量釋放比率,跟這種完全的能量釋放相比,核裂變就像劃燃一根安全火柴一樣微不足道。 反物質研究  1986年首次發現反物質,由於極少量的物質同它的反物質相互作用,能夠釋放出極大的能量。
  • 從伽馬射線到x射線:新方法可精確定位不被注意到的脈衝星發射
    這一發現,依託以往脈衝星的伽馬射線觀測,為研究脈衝星發射的神秘機制提供了一種新的工具,對於了解這些迷人的天體,並在未來將其用於空間導航具有重要意義。脈衝星是宇宙的燈塔,是快速旋轉的中子星,發射出射線。當脈衝星旋轉,光束交替指向或遠離地球時,光源在較亮和較暗的狀態之間振蕩,產生的信號似乎每隔幾毫秒到幾秒鐘就會「脈衝」一次,其規律甚至可以與原子鐘媲美。
  • 美嘗試用反物質造伽馬射線雷射器
    現在,美國科學家讓一類名為「電子偶素(positronium)」的物質—反物質混合物作為增益介質,將普通光變成了雷射束。  據報導,馬裡蘭大學聯合量子研究所的王逸新、布蘭登·安德森以及查爾斯·克拉克撰文表示,他們發現,當向電子偶素提供特定能量,它將產生在其他能量下無法製造出的雷射;而且,要製造出雷射束,這種電子偶素必須處於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下。
  • 也許我們錯怪了暗物質,脈衝星才是「過剩」正電子的兇手?
    脈衝星能解釋「過剩」正電子嗎?歐洲物理學家表示,通過AMS-02實驗的觀測,也許可以不用暗物質解釋「過剩」正電子,相反,已知的天體物理學進程(比如脈衝星和宇宙射線)就可完全解釋。用暗物質來解釋?2013年4月,安裝在國際空間站的阿爾法磁譜儀(AMS-02)觀測到的證據證實,來自太陽系以外的正電子(電子的反物質對應物)的比例出現了激增。
  • 關於反物質的十件事:人體也會釋放反物質—新聞—科學網
    星際迷航》中的反物質星艦「企業號」 中微子或是自己的反粒子 研究反物質被認為是揭開宇宙起源之謎的重要途徑 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 反物質火箭假想圖 本報記者 劉 霞 綜合外電 除了我們常見的物質外,宇宙中還存在著反物質。
  • 50萬光年之遙的伽馬射線暴照亮地球大氣層
    :2004年12月,50萬光年之遙的中子星SGR 1806-20釋放強烈的伽馬射線,亮度超過月球,照亮地球大氣層「手電筒」:藝術家描述出中子星SGR 1806-20釋放伽馬射線「耀斑」  【搜狐科學消息】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宇航局最新研究顯示,地球曾被50萬光年之遙的強烈「巨大耀斑」瞬間照射。
  • 磁星被稱為「怪物天體」,摧毀力極強,地球周邊會存在磁星嗎?
    快速射電暴的形成之謎快速射電暴,作為宇宙中的一種射電暴瞬間爆發現象,它們持續的時間都是非常短暫的,一般只有幾毫秒,但是卻可以釋放出驚人的能量。通過大量數據分析顯示,快速射電暴在爆發的時候,存在看不到的、比較弱的脈衝輻射,這個脈衝輻射,是緻密天體爆發時並不具備的。這意味著,快速射電暴的爆發,事實上是與磁星有關。那麼,究竟什麼是磁星呢?它又是如何形成的?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 暗物質是否是銀河系中心的伽馬射線源之一?
    伽馬射線是一種穿透力極強的電磁輻射形式,它們具有光子能量的最高形態,其波長更是所有電磁輻射中最短的一種。並且,在宇宙這個匯聚了所有物質形態的範圍裡,時刻都發生著我們無法通過伽馬射線之外的方式捕獲到的活躍現象。簡而言之,宇宙中的許多物質都會發射出伽馬射線,而它們的來源可能是脈衝星、類星體、磁星,甚至是暗物質。那麼,暗物質是否是銀河系中心的伽馬射線源之一?
  • 最新研究:首次測量到反物質中某些量子效應
    反物質在粒子物理學中是反粒子概念的延伸,反物質是由反粒子構成的,如同普通物質是由普通粒子所構成的。例如一顆反質子和一顆反電子(通常稱為「正電子」)能形成一個反氫原子,如同電子和質子形成一般物質的氫原子。
  • 地球附近出現大量反物質粒子,它們哪兒來的,有什麼影響?
    隨著人類宇宙研究的深入,一些新的概念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比如反物質。而在地球的周圍,就發現了大量的反物質粒子。這些反物質粒子為何出現在地球的周圍,它們究竟來自哪裡,對地球又有什麼影響呢?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