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周圍存在反物質,與地球正物質發生反應後,後果不堪設想

2021-01-08 古今奇聞雜談

從空間站上看向宇宙,宇宙是多麼美麗多麼靜謐,但又處處充滿了危機。

浩瀚的宇宙中有許許多多的物質存在,看得見物質有恆星、行星、彗星、隕石、塵埃等等;看不見的物質有各種光線、帶電粒子、輻射、暗物質、暗能量、各種引力等等。

而這些看不見的物質可能會對人體造成極其嚴重的傷害,一旦這些物質與地球上的某些物質發生了反應,那他們會產生什麼嚴重的威脅嗎?

科學家認為,宇宙中這些看不見的物質有一部分正處在地球周圍,這些物質是反物質粒子,但科學家還不能確定它們從何而來。

什麼是反物質粒子呢?

反物質是正常物質的反狀態。 當正反物質相遇時,雙方將相互消滅和抵消,爆炸並產生巨大的能量。

正電子、負質子都是反粒子,它們跟通常所說的電子、質子相比較,電量相等但電性相反。

科學家設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構成的物質,也就是反物質。

電子和反電子的質量相同,但有相反的電荷。質子與反質子也是這樣。粒子與反粒子不僅電荷相反,其他一切可以相反的性質也都相反。

據說,反物質粒子以克為單位稱重,1克反物質的能量相當於四萬三千噸的TNT炸彈爆炸所產生的的能量,威力巨大。

「反物質」最開始是由英國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狄拉克提出來的。

1931年,狄拉克就預言了電子的反粒子,即「反電子」的存在,並且進一步提出質子以及其他粒子也應該有相應的反粒子。

如果沒有磁場的隔離,反物質就很可能會和其他正常物質發生爆炸。

而這些反物質圍在地球周圍,一些科學家推測,這些反物質可能和暗物質有關。而且這些反粒子可能是太陽系外的物質,與鄰近的脈衝星有關係。

脈衝星又是什麼?

脈衝星,就是旋轉的中子星,是大質量的恆星爆炸後殘留下來的物質。

當脈衝星高速自轉,並與地球保持著某種特定的角度時,它的能量束就會有規律性地射到地球,不斷地發出電磁脈衝信號,看起來與燈塔的照射很像,所以就把它命名為脈衝星。

反物質在宇宙中是無害的,但如果反物質與地球上的正物質相遇,後果將會很嚴重。

科學家推測,至今為止,地球周圍的正電子大約有五分之一是來雙子座的脈衝星,但地球卻沒有生產出1克的反物質,這說明,要生產反物質是很困難的。

也幸好生產不出來,不然要是這些反物質與地球物質發生反應,那後果將會不堪設想。畢竟人類還無法掌控反物質。

萬一發生巨大爆炸,地球說消失就消失,人類將會不復存在。

對此你們有什麼想法呢?歡迎來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反物質究竟存在嗎?
    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然而在30年代初,有人發現了帶正電的電子,至此人類邁出了認識反物質的第一步,後來到了50年代,隨著反質子帶負電且磁性相反和反中子磁性相反的發現,隨著反質子帶負電目磁性相反和反中子磁性相反的發現,人們開始明確地意識到,任何基本粒子在自然界中,都有相應的反粒子存在,那麼人們就開始想了,會不會有一種東西完全是由反粒子組成的呢,存不存在的問題,存不存在的問題我們一會兒再說
  • 宇宙空間深處可能存在一個與正物質世界完全相反的反物質世界嗎?
    但對於能構成反物質的其他各類反原子、反分子都還一無所獲,產生這些困難的原因在於人們發現的反粒子都是從宇宙射線中獲得的,而宇宙射線要到達地球首先要穿過厚達3000千米-4000千米的大氣層,射線中的絕大部分反粒子在到達地球前都已經與大氣層中的粒子中和了,因而人們所能探測到的反粒子就微乎其微了。而且反粒子都很不穩定,很容易和周圍物質粒子發生湮滅。
  • 科學家發現在地球周圍有反物質帶
    科學家近期首次在地球周圍空間探測到一種反物質----反質子粒子構成的狹長條帶。
  • 統一場論對正物質和反物質的解釋
    反物質是正常物質的反狀態。當正反物質相遇時,雙方就會相互湮滅,轉化為別的形態,發生爆炸並向外輻射巨大能量。人類已經發現,普通電子是正物質,質量為9.10938215×10負31次方千克,帶一個單位【-1.6×10^(-19)】庫侖負電荷。
  • 美科學家發現地球雷暴會噴射反物質雲(圖)
    美國科學家在利用太空望遠鏡觀測雷暴天氣時,意外地發現了從地面噴射到太空的反物質雲。這一現象產生於雷暴在繞地球周圍活動時內部發生的反應。
  • 地球附近出現大量反物質粒子,它們哪兒來的,有什麼影響?
    隨著人類宇宙研究的深入,一些新的概念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比如反物質。而在地球的周圍,就發現了大量的反物質粒子。這些反物質粒子為何出現在地球的周圍,它們究竟來自哪裡,對地球又有什麼影響呢?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
  • 地球附近出現大量反物質粒子,它們哪兒來的,有什麼影響?
    隨著人類宇宙研究的深入,一些新的概念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比如反物質。而在地球的周圍,就發現了大量的反物質粒子。這些反物質粒子本不應出現在地球的周圍,它們究竟來自哪裡,對地球又有什麼影響呢?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
  • 當反物質和黑洞相遇,會發生什麼?反物質武器或能摧毀宇宙
    而反物質,字面上的意思來說,就是正常物質的反形態。當兩個正反物質相遇,彼此之間就會發生抵消並引起爆炸,此時所產生的力量是非常驚人的。通過多年來對宇宙的不斷探索研究,科學家們認為在宇宙中很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所構成的物質,那麼,當反物質與黑洞相遇,會發生什麼情況呢?
  • 黑洞吸到了地球,會怎麼樣?後果將不堪設想
    黑洞吸到了地球,會怎麼樣?後果將不堪設想。不知道大家對於黑洞有沒有了解?黑洞是在宇宙中一種吸引力非常強的天體,它是恆星滅亡之後才形成的。中心密度是無限大的,但是它的體積是非常小的,內部有相當大的熱量。我們大體的來說一下,也就是說,恆星到了一個衰退滅亡期的時候,自身重量的壓迫,導致了內部核心網內部收縮,到最後一旦是塌陷了,恆星就會發生大爆炸。內部的核心物質都會形成一個中子,這個星體的時空就變得扭曲了,不過在此時,這個天體也不完全算作是黑洞。
  • 科學家全面揭秘反物質疑雲:如何製造反物質
    該理論認為,宇宙是在137億年前由一團熾熱的能量發生大爆炸而膨脹形成,大爆炸應該形成等量的物質與反物質。後來,日本和美國學者又提出了「對稱破缺理論」並獲得了2008年諾貝爾物理獎,該理論認為大爆炸後的正、反物質之間不是等量的,存在非常小(一百億分之一)的差別,現實的宇宙就是由正、反物質湮滅之後剩餘的那一百億分之一的正物質構成的。
  • 地球周邊存在反物質帶 南太平洋上空最豐富(圖)
    義大利巴裡大學的研究小組近日研究發現,在地球周邊確實存在著神秘的反物質帶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宇宙射線一直在不斷的對地球進行「射擊」,在它的侵襲下,地球上形成了質子和電子的穩定流,以及其它一些粒子,當這些粒子與上空的大氣相碰撞時
  • 黑洞噴射反物質流,地球命懸一線,國際空間站使命在身
    正當科學家一籌莫展之際,銀河系內另一個雙星系統,也同時出現大爆炸……一個恐怖的假設被多國科學家聯名提出,是另一個星系中心的黑洞噴射的反物質流……反物質流與恆星內部的正物質發生湮滅反應,一百千克反物質的湮滅反應,足以打破恆星內部平衡,讓恆星瞬間處於爆發狀態。
  • 到底什麼是反物質?為什麼要研究反物質?
    為什麼宇宙中有物質?這是物理學中最大的謎團之一。恆星、行星、星系和星系團都是由物質構成的,植物和動物也是由物質構成的。本來這是極為自然的事情,但是另一種奇怪的東西出現後,我們就陷入了理解的困境,這種東西就是反物質。    根據我們對宇宙起源和反物質的了解,物質和反物質都應該是不存在的。
  • 科學家提出了反物質的存在,那麼在宇宙的另一邊,存在反宇宙嗎?
    科學家提出了反物質的存在,那麼在宇宙的另一邊,存在反宇宙嗎?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反物質這個詞,在某些科幻電影裡面,我們看到了他毀天滅地的能力,在很多的物理學猜測過程中它是宇宙當中產生的一個最基本的存在。
  • 反物質研究或可解開萬物存在之謎?
    人們早就習慣了周圍的物質世界。一草一木,漫天繁星,都被看作是理所當然的事。但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這裡隱藏著一個現代物理學中最深奧的謎題之一。宇宙為什麼存在?宇宙起源於138億年前的一場大爆炸。在宇宙誕生之初產生了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理論上,每個粒子都存在一個只有電荷相反,其它性質幾乎完全相同的反物質。而物質和反物質無法在一個物理空間共存,因為二者相遇會發生湮滅,然後以光子的形式釋放能量。
  • 地球周圍的反物質之謎,竟然與脈衝星,釋放的伽馬射線有關!
    美國宇航局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在脈衝星周圍發現了微弱但蔓延的高能光輝。如果肉眼可見,這個伽馬射線「光暈」在天空中看起來會比滿月大40倍。這種結構可能會為一個長期存在,關於反物質數量的謎團提供解決方案。
  • 地球周圍的反物質之謎,竟然與脈衝星,釋放的伽馬射線有關
    美國宇航局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在脈衝星周圍發現了微弱但蔓延的高能光輝。如果肉眼可見,這個伽馬射線「光暈」在天空中看起來會比滿月大40倍。這種結構可能會為一個長期存在,關於反物質數量的謎團提供解決方案。
  • 科幻電影中的物質與反物質反應堆,能作為現實宇宙飛船的動力源麼
    理論上,物質和它的反物質等價物結合在一起,就會立即互相湮滅,同時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這樣的發電廠將如何建設?首先,由於涉及大量能源,必須非常仔細地建造它。反物質將被磁場與正常物質分開,因此不會發生意外反應。然後,能量的提取方式與核反應堆捕獲裂變反應中消耗的熱量和光能的方式大致相同。
  • 打破物質與反物質的鏡像對稱性:輕子或存在對稱性破缺
    它基於宇稱結合了粒子和反粒子之間的對稱性(宇稱是指反物質鏡像世界中物理定律不會改變)。CP對稱性為何會破缺,其後果如何?這個令人困惑的問題是我們理解自然規律和宇宙演化的核心。 自從1967年Andrei Sakharov提出以來[4],CP破缺就成為了解釋宇宙中物質稍多於反物質的關鍵之一。
  • 「虛無縹緲」的反物質是什麼?它們是以什麼形態存在於宇宙中的?
    緣起被譽為反物質之父的英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保羅狄拉克在1928年就預言反電子(即正電子)是存在的。他還說,地球(而且有可能是整個太陽系)是物質世界,但或許這在宇宙中是偶然現象,在其他星球上可能是另一番景象,那些星球可能主要是由反物質構成的。實際上,宇宙可能是由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構成的。就在狄拉克作出預言四年後,反電子果然被美國物理學家安德遜發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