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空間站上看向宇宙,宇宙是多麼美麗多麼靜謐,但又處處充滿了危機。
浩瀚的宇宙中有許許多多的物質存在,看得見物質有恆星、行星、彗星、隕石、塵埃等等;看不見的物質有各種光線、帶電粒子、輻射、暗物質、暗能量、各種引力等等。
而這些看不見的物質可能會對人體造成極其嚴重的傷害,一旦這些物質與地球上的某些物質發生了反應,那他們會產生什麼嚴重的威脅嗎?
科學家認為,宇宙中這些看不見的物質有一部分正處在地球周圍,這些物質是反物質粒子,但科學家還不能確定它們從何而來。
什麼是反物質粒子呢?
反物質是正常物質的反狀態。 當正反物質相遇時,雙方將相互消滅和抵消,爆炸並產生巨大的能量。
正電子、負質子都是反粒子,它們跟通常所說的電子、質子相比較,電量相等但電性相反。
科學家設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構成的物質,也就是反物質。
電子和反電子的質量相同,但有相反的電荷。質子與反質子也是這樣。粒子與反粒子不僅電荷相反,其他一切可以相反的性質也都相反。
據說,反物質粒子以克為單位稱重,1克反物質的能量相當於四萬三千噸的TNT炸彈爆炸所產生的的能量,威力巨大。
「反物質」最開始是由英國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狄拉克提出來的。
1931年,狄拉克就預言了電子的反粒子,即「反電子」的存在,並且進一步提出質子以及其他粒子也應該有相應的反粒子。
如果沒有磁場的隔離,反物質就很可能會和其他正常物質發生爆炸。
而這些反物質圍在地球周圍,一些科學家推測,這些反物質可能和暗物質有關。而且這些反粒子可能是太陽系外的物質,與鄰近的脈衝星有關係。
脈衝星又是什麼?
脈衝星,就是旋轉的中子星,是大質量的恆星爆炸後殘留下來的物質。
當脈衝星高速自轉,並與地球保持著某種特定的角度時,它的能量束就會有規律性地射到地球,不斷地發出電磁脈衝信號,看起來與燈塔的照射很像,所以就把它命名為脈衝星。
反物質在宇宙中是無害的,但如果反物質與地球上的正物質相遇,後果將會很嚴重。
科學家推測,至今為止,地球周圍的正電子大約有五分之一是來雙子座的脈衝星,但地球卻沒有生產出1克的反物質,這說明,要生產反物質是很困難的。
也幸好生產不出來,不然要是這些反物質與地球物質發生反應,那後果將會不堪設想。畢竟人類還無法掌控反物質。
萬一發生巨大爆炸,地球說消失就消失,人類將會不復存在。
對此你們有什麼想法呢?歡迎來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