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宇宙射線一直在不斷的對地球進行「射擊」,在它的侵襲下,地球上形成了質子和電子的穩定流,以及其它一些粒子,當這些粒子與上空的大氣相碰撞時,就會產生出全新的粒子,其中包括反質子。
2006年,科學家為了研究來自太陽和太陽系附近的高能粒子的性質時(即所謂的宇宙射線),就利用Pamela人造衛星發現過反質子。當時,科學家發現少量的反質子正處在慣於捕捉「正常」物質的範艾倫輻射帶之間。而義大利巴裡大學的研究小組近日也研究發現,在地球周邊確實存在著神秘的反物質帶。
據了解,反物質就像是大自然中的大型強子對撞機,隨著粒子的高速運動,高能量就會在這些粒子中間產生出「女兒粒子」,其中包括數對質子和反質子。這些反物質物質會成對相遇,隨之立即「同歸於盡」,但即使「同歸於盡」,一些反粒子也會努力逃避與普通物質發生相互作用。而宇宙射線粒子能夠對組成太陽大氣層的分子進行猛擊,從而會產生粒子「陣雨」。大多宇宙射線粒子或「女兒粒子」都會陷入範艾倫輻射帶。
當Pamela從地球附近的一處名為「南太平洋異常物質」區域經過時,發現了比人們事先預計要多上數千倍的反質子,科學家認為這些反質子來自於正常粒子射線或宇宙的其他地方。太空人表示,該處反質子帶類似於範艾倫輻射帶,反質子在該處會被無情的套牢。對此,天文學家從理論上進行闡明,他們表示,反粒子會在地球的磁場區域被套牢。
這是Pamela對之進行了為之五年的搜索後,首次發現反物質存在的決定性證據。
太空人也通過利用大量的研究數據發現了28種反質子。而迄今為止,「南太平洋異常物質」區域也可以稱得上是反質子最為「富饒」的一帶。雖然太空人稱反物質帶很小,幾乎不會對任何經過的人造成影響。但國際空間站仍然要求要給予太空人額外的保護,以防太空人途徑這些反物質帶時會遭受到意外傷害。同時,哈勃望遠鏡在「掃過」這些異常物質時也被強行關閉,且每天都要重複多次這樣的操作。(尚力)
(責任編輯:羅園)
微博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