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周邊存在反物質帶 南太平洋上空最豐富(圖)

2021-01-09 搜狐網
義大利巴裡大學的研究小組近日研究發現,在地球周邊確實存在著神秘的反物質帶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宇宙射線一直在不斷的對地球進行「射擊」,在它的侵襲下,地球上形成了質子和電子的穩定流,以及其它一些粒子,當這些粒子與上空的大氣相碰撞時,就會產生出全新的粒子,其中包括反質子。

  2006年,科學家為了研究來自太陽和太陽系附近的高能粒子的性質時(即所謂的宇宙射線),就利用Pamela人造衛星發現過反質子。當時,科學家發現少量的反質子正處在慣於捕捉「正常」物質的範艾倫輻射帶之間。而義大利巴裡大學的研究小組近日也研究發現,在地球周邊確實存在著神秘的反物質帶。

  據了解,反物質就像是大自然中的大型強子對撞機,隨著粒子的高速運動,高能量就會在這些粒子中間產生出「女兒粒子」,其中包括數對質子和反質子。這些反物質物質會成對相遇,隨之立即「同歸於盡」,但即使「同歸於盡」,一些反粒子也會努力逃避與普通物質發生相互作用。而宇宙射線粒子能夠對組成太陽大氣層的分子進行猛擊,從而會產生粒子「陣雨」。大多宇宙射線粒子或「女兒粒子」都會陷入範艾倫輻射帶。

  當Pamela從地球附近的一處名為「南太平洋異常物質」區域經過時,發現了比人們事先預計要多上數千倍的反質子,科學家認為這些反質子來自於正常粒子射線或宇宙的其他地方。太空人表示,該處反質子帶類似於範艾倫輻射帶,反質子在該處會被無情的套牢。對此,天文學家從理論上進行闡明,他們表示,反粒子會在地球的磁場區域被套牢。

  這是Pamela對之進行了為之五年的搜索後,首次發現反物質存在的決定性證據。

  太空人也通過利用大量的研究數據發現了28種反質子。而迄今為止,「南太平洋異常物質」區域也可以稱得上是反質子最為「富饒」的一帶。雖然太空人稱反物質帶很小,幾乎不會對任何經過的人造成影響。但國際空間站仍然要求要給予太空人額外的保護,以防太空人途徑這些反物質帶時會遭受到意外傷害。同時,哈勃望遠鏡在「掃過」這些異常物質時也被強行關閉,且每天都要重複多次這樣的操作。(尚力)

(責任編輯:羅園)

微博推薦

相關焦點

  • 小行星2020QG飛掠南太平洋上空,創造最近紀錄
    而來自《商業內幕》一篇科學報導稱,8月16日(周末),一顆跟公共汽車大的小行星飛掠地球南極上空,高度約2950公裡,參與NASA小行星追蹤器和義大利Sormano天文臺彙編目錄數據:它有記錄以來最接近的一次,創造最近紀錄。
  • 地球周圍存在反物質,與地球正物質發生反應後,後果不堪設想
    浩瀚的宇宙中有許許多多的物質存在,看得見物質有恆星、行星、彗星、隕石、塵埃等等;看不見的物質有各種光線、帶電粒子、輻射、暗物質、暗能量、各種引力等等。而這些看不見的物質可能會對人體造成極其嚴重的傷害,一旦這些物質與地球上的某些物質發生了反應,那他們會產生什麼嚴重的威脅嗎?
  • 反物質究竟存在嗎?
    今天聊一聊「反物質」,強調一下可不是「暗物質」,別搞混了,好了還是先一句話說結論,反物質)存在,但是現在能獲得的都是人為製造的,我們知道原子是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統它的電子組成,它有原子核和圍繞它的電子組成,它的電子組成,原子核呢又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正常情況下電子帶負電。
  • 日美學者擬在南極捕捉反粒子證實反物質天體存在
    ,以捕捉從未知天體飛來的反粒子,尋找反物質天體存在的證據。他們的目標是觀測低能反質子和反氦原子核。  日美科學家此前曾在受地球磁場和大氣影響較小的加拿大用氣球進行觀測,但必須當天回收氣球。而在南極上空,氣球則可持續飛行兩周,使觀測數據大幅增加。  物理學一般理論認為,宇宙由正粒子構成,但也有科學家提出宇宙中存在由反粒子構成的反星系以及微小黑洞群的理論。從二○○四年開始的數年之內是太陽活動的極小期,也是探索未知天體的最佳時期。
  • 地球上最乾淨的空氣:在南極洲的南冰洋上空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發現世界上最乾淨的空氣,未遭受人類活動產生的汙染顆粒影響,這些最乾淨的空氣位於環繞南極洲的南太平洋。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科學家在對南太平洋生物氣溶膠的首次研究中,發現一處未被人類活動改變的大氣區域。
  • 發現反粒子,是否揭開宇宙存在反星系?世間存在反物質?
    我們知道,物質都是由分子組成(也有直接是原子組成的物質)分子由原子構成,原子是由質子,中子和核外電子構成,元素的種類取決於原子裡的質子數,每增加一個質子數就構成一個新的元素,因此構造成繽紛多彩的世界,神秘未知的宇宙。這些粒子因而被稱為基本粒子,意指它們是構造世間萬物的基本磚塊。
  • 美科學家發現地球雷暴會噴射反物質雲(圖)
    科學家希望,這方面的研究將最終使他們對一種理論有深入了解,即反物質就存在於我們身邊。美國佛羅裡達理工學院的約瑟夫·德維耶說:「雖然費米太空望遠鏡無法看到雷暴天氣,但它卻通過磁場與其建立了聯繫。地面伽馬射線閃光產生了高速運行的電子和正電子,接著,它們又來到地球磁場,撞擊費米太空望遠鏡。」
  • 科學家發現在地球周圍有反物質帶
    科學家近期首次在地球周圍空間探測到一種反物質----反質子粒子構成的狹長條帶。
  • 科學家俘獲反物質 只需幾克就能摧毀地球(圖)
    最終,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在製造出的數以千計的反氫原子中,成功地使其中的38個存在了大約0.17秒。    科學家稱,研究反物質,之所以選擇氫原子入手,是因為氫原子只包含一個質子和一個電子,是最簡單的原子,因此被看做是物理學領域最佳的研究對象。
  • 反物質是數學上的推導,還是真實存在的物質?
    其實很對物理術語只是數學上的形式,並不對應客觀的存在。當然反物質不僅是數學上的推導,也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確實難以實物粒子來證明而已。這個空穴相對於充滿電子的空穴來說,就是帶正電的粒子。當然以現在的角度來說反物質的存在時空對稱性的要求,狄拉克的解釋自然不對。
  • 反物質武器-----未來地球上威力最大的武器...
    當物質與反物質接觸,原子最外層的電子因為所帶電荷相反而抵消,原子核中的質子也因同樣的原因相互抵消,而反中子因磁性與中子相反而與中子進行強烈的碰撞發出驚人的能量。愛因斯坦曾計算過這種完整的能量釋放比率,跟這種完全的能量釋放相比,核裂變就像劃燃一根安全火柴一樣微不足道。 反物質研究  1986年首次發現反物質,由於極少量的物質同它的反物質相互作用,能夠釋放出極大的能量。
  • 科學家全面揭秘反物質疑雲:如何製造反物質
    圖中下半部顯示的設備是該地下隧道內部的束流管。宋斌攝圖為歐洲核子中心入口處的(粒子物理學)博物館。宋斌攝  歐洲核子中心在反物質研究領域邁出重要一步,引起世界關注。這裡的科學家上個月成功地將反氫原子「抓住」長達1000秒的時間,打破了迄今為止反物質留存時間的最長紀錄。
  • 反物質和暗物質,為什麼被科學家稱為物理界的「烏雲」
    阿爾法磁譜儀首次飛行收集了2億多個事例,其中80%為質子,20%為各種原子核,獲得了許多重大物理成果,重大發現包括地球赤道上空正電子與負電子之比為4:1,首次觀察到宇宙線的第二個質子譜,赤道上空氦3遠遠多於氦4等。此外將反氦存在的上限降低到10-6。這是人類第一次在宇宙空間中直接測量的帶電粒子,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也為阿爾法磁譜儀在國際空間站長期運行奠定了基礎。
  • 小行星2020 SW超近距離掠過地球太平洋東南部上空
    小行星2020 SW超近距離掠過地球太平洋東南部上空(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ETtoday(吳美依):美國太空總署(NASA)發現的小行星2020 SW於臺灣時間24日晚間7時12分左右,以2.2萬公裡的超近距離,掠過太平洋東南部上空,幸好該天體尺寸較小,並未撞擊地球。
  • 少數派 反物質:幾克重就能毀滅地球了?
    眾所周知,我們生存的大千世界從微觀角度看來,皆是由帶正電的質子與中子,和帶負電的電子構成。而反物質,就是指帶有反向特性的物質,如帶有正電的負電子。它像是物質世界的鏡子,映照出相悖的一面。按照宇宙法則,正反物質相撞會導致「湮滅」,並全部化為能量被釋放,而這也成為支持大爆炸宇宙論的證據之一。 反物質理論的提出,讓某些至今未得到解答的謎團又多了一個設想。
  • 「虛無縹緲」的反物質是什麼?它們是以什麼形態存在於宇宙中的?
    「反物質」這個名詞咋一聽,似乎有些虛無縹緲,但事實上科學實驗已經證實,反物質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實體。那麼,什麼是反物質?比較詳細的回答是這樣的:現代物理學發現所有的基本粒子都是成對的,成對的粒子的質量相等,但所帶的電荷和其他特性卻是相反的。
  • 太平洋上的最大垃圾帶(圖)
    第1頁:太平洋上的最大垃圾帶 ,圖為該項目負責人瑪麗-克勞利    太平洋上的最大垃圾帶  世界上存在「第八大陸」,你聽說過嗎?這裡處在太平洋的亞熱帶氣流中心,是赤道的無風地帶,被稱作「海洋中的沙漠」。  11 年前,美國船長查爾斯-摩爾開著他的Alguita 號駛離夏威夷。原本,他想抄近道從赤道無風帶航過,結果卻意外陷入一個從未被人發現過的「垃圾帶」。「我目光所及之處全都是塑料。」他回憶說。在一望無際的「垃圾帶」中,他認出來的有塑料衣架、一個充氣的排球、一隻卡車輪胎和幾十個塑料捕魚浮標。
  • 追蹤反物質發現史,反物質究竟是什麼?以及反世界存在的可能性
    我認為反物質的發現可能是本世紀物理學所有重大飛躍中最大的飛躍。」-沃納·海森堡要說宇宙中什麼東西最神秘,莫過於我們這個世界的反版本。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反物質,今天我們就來談論反物質的發現史及其令人驚嘆的特性和難以置信的神秘。讓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追蹤反物質之旅吧!
  • 宇宙中反物質存在之謎(尋找反物質)
    尋找反物質,這種想法看起來有些奇怪,但科學探索差不多從來都是從一種奇特的想像開始的。因此 ,尋找太空中的反物質和暗物質,一直是天體物理、粒子物理和宇宙論面臨的重大疑難問題。宇宙中可能 存在反物質的想法,源於被科學界普遍公認的大爆炸學說。
  • 南太平洋中心存在「沙漠」?被譽為無人角,也是人造飛船的墓地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在遠離陸地的南太平洋中心,有一片與眾不同的海洋。這片水域位於南太平洋環流的中心,稱為「不可逾越的海洋極點」,又名「無人角」,因其作為人造太空飛行器的「死亡墓穴」而聞名天下。但是,除了被燒毀的衛星之外,在遙遠的海浪下還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