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物質是正常物質的反狀態。當正反物質相遇時,雙方就會相互湮滅,轉化為別的形態,發生爆炸並向外輻射巨大能量。
人類已經發現,普通電子是正物質,質量為9.10938215×10負31次方千克,帶一個單位【-1.6×10^(-19)】庫侖負電荷。正電子就是普通電子的反物質,質量和電子相等,帶一個單位【1.6×10^(-19)】庫侖的正電荷。
普通質子是正物質,帶一個單位【1.6×10^(-19)】庫侖的正電荷,質量為1.672621637×10負27次方千克。負質子是反粒子,質量和質子相等,帶一個單位【-1.6×10^(-19)】庫侖的負電荷。
到了50年代,隨著反質子和反中子的發現,人們開始明確地意識到,任何基本粒子都在自然界中有相應的反粒子存在。
為什麼自然界有正物質和反物質?現在物理學無法給出解釋。但是,隨著統一場論【百度統一場論6版可以搜到】的出現,這個問題可以回答了。
統一場論認為電子帶負電荷,是因為周圍空間從四面八方向以光速向負電荷匯聚。如下圖:
正電荷帶有正電荷,是因為周圍空間以正電荷為中心,以光速向四周發散運動,如下圖。
統一場論認為,空間時刻以圓柱狀螺旋式運動,這個就是三維空間【就是過空間中的一點,可以做三條相互垂直的線段】的來源。我們可以設想,正常情況下,空間的運動應該是連續的,如果空間時刻以直線在運動,空間應該只是一維的,如果空間時刻以圓周在運動,空間應該是二維的。
由於現實空間是三維的,所以,空間的圓周運動應該不只是局限在一個平面上,應該在圓周平面的垂直方向延伸,所以,空間時刻是以圓柱狀螺旋式在運動。
我們知道,圓柱狀螺旋式運動是旋轉運動和旋轉平面垂直方向的直線運動的合成。但是,電荷周圍的空間為什麼只有直線運動,而沒有旋轉運動呢?
這個原因是電荷相對於我們觀察者靜止的時候,周圍空間的旋轉運動相互抵消為零,這個類似於磁場的高斯定理。這個嚴格的數學證明統一場論有,這個也就是洛倫茨變換和場論、斯託克斯定理【包含了場論中格林公式】、磁場是電場相對論效應成立的原因。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當正電子和負電子靠得很近,周圍的直線式光速運動空間,正負相互抵消為零,所造成的結果是兩個電荷周圍空間的光速運動消失。
按照統一場論的看法是,這兩個電荷質量、電荷特性消失,將處於激發狀態,以光速運動起來,這個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發光。
統一場論認為,宇宙中任何物體,周圍空間總是以光速在發散運動,這個就是物體具有質量和電荷的原因。
一個物體周圍有許多條光速運動空間位移,物體的質量是單位體積內這些光速運動空間位移的條數,而電荷反映了質量隨時間的變化形式。
所以,物體周圍空間的光速運動消失,這個物體的質量、電荷特性將隨之消失,處於激發狀態。並且空間將無法容納處於激發狀態的物體,所以,零質量【這裡零質量是指物體的靜止質量】、零電荷的物體將始終以光速在運動。
人類發現光子就是零質量,零電荷,始終以光速在運動。
我們很容易認識到正電子是負電子的反物質,這個提醒我們,所謂的正物質、反物質是相對的。
在統一場論中,正電子周圍空間以正電子為中心,以光速向四周發散運動,負電荷周圍空間從無限遠處,以光速向負電荷匯聚,這個我們很容易理解。
但是,統一場論認為靜止正負電荷周圍的空間旋轉運動是客觀存在的,只是相互抵消為零,不能說不存在旋轉運動。我們應該意識到,不存在與存在著【但是相互抵消為零】是有區別的,二者不能混為一談。
統一場論進一步指出,正電荷和負電荷周圍空間的旋轉運動都是右手螺旋式,就是我們用右手握住空間周圍光速直線運動位移,大拇指方向和位移方向一致,則四指環繞方向就是空間的旋轉方向。
統一場論指出,宇宙中一切物體都以螺旋式在運動,物體周圍空間也是以螺旋式在運動。
萬有引力場的本質就是物體周圍空間向物體加速度運動,地球表面的自由落體運動,就是物體和空間一同向地心墜落。在我們宏觀世界中,萬有引力造成的物體周圍空間的旋轉運動,面對我們觀察者也是逆時針,同樣滿足於右手螺旋。
太陽和地球周圍空間都以逆時針在旋轉,相互接觸的部分一來一去的,相互抵消為零,所以,地球和太陽之間空間在減少,所以,太陽和地球有相互接觸的趨勢,表現為相互吸引的特性。
我們現在的問題是:宇宙中有沒有物體周圍空間順時針旋轉的?我認為在宏觀物體中,可以從邏輯上證明沒有。
因為宏觀物體,如果周圍空間順時針旋轉,別的物體周圍空間逆時針旋轉,這樣,和別的物體會使周圍空間距離加大,表現為相互排斥,所造成的結果是:大部分物體周圍空間逆時針旋轉,對周圍空間順時針旋轉的物體有排斥力,億萬年間,會把這些物體排斥到宇宙邊緣,使我們無法觀察到。
至於微觀物質,有沒有周圍空間順時針旋轉的,只能是理論和實驗發展,才可以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