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預言:這種物質的存在,或許是證明「統一場論」的關鍵
根據M理論,我們的宇宙中最高存在11個維度,也就是10維的空間,加上一個無處不在的時間維,一共11維。而我們人類生活的空間,則是3維的空間。對於生活在3維世界的我們,理解比我們維度更低的2維和1維都很容易,但是如果想要理解更高維度的存在,就有些超出我們的想像力了。而要想實現「跨越維度」,更是近乎天方夜譚的事情。
在300多年之前,牛頓被一個蘋果砸出了「萬有引力」的定律,提出自然界中存在質量的物質,彼此之間都會存在相互吸引的作用力。後來愛因斯坦提出,引力可能是以「引力波」的形式存在,引力波的傳播速度和光速相同。如今人類能夠證實引力波,卻無法發現形成引力波的「引力粒子」的蹤跡。這也是愛因斯坦提出的一個預言,目前人類尚且沒有解決。
科學家認為,「引力粒子」的存在,或許能夠幫助人類了解宇宙維度的「本質」。引力粒子很有可能是能夠在宇宙中,實現不同維度「跨越」的粒子,也是能夠穿越「宇宙膜」的一種微觀粒子。人類為了找到引力粒子,對15000萬光年外的「射電脈衝雙星」進行了長期的觀測,終於間接證明了引力粒子的存在,但是距離直接找到它,尚且還需要很長時間的努力。
科學家為何如此執著於「引力粒子」?因為根據人類基礎物理學中的知識:自然界中存在4中相互作用力,除了引力之外的其他3種作用力,都能通過楊振寧教授和米爾斯提出的「楊-米爾斯理論」,來進行規範的統一(所以楊振寧教授在物理學界的地位確實是非常崇高的)。
而如果人類能夠發現「引力粒子」,並且進一步的了解它,那麼就很有可能把4種理論全部統一,實現愛因斯坦未能實現的夙願:用「統一場論」來規範自然界中4種所有基本作用。所以如果人類能夠發現引力粒子的存在,無疑將會是人類文明的一次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