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一段話,令人回味無窮,關係到統一場論

2020-12-04 行者啊

不是所有的名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只有那些在某個領域有著深入研究的人,才會對世界有更精準的理解,他們說的話也才值得深思。

愛因斯坦在回復一位剛剛失去親人而深陷痛苦的求助者時,說了這樣一段話:「人是整體的一部分,我們稱之為宇宙的一部分,是有限空間和時間的一部分。人所體驗的自己,他的思想和感情,是與其他部分分隔開的,這其實是意識造成的錯覺,這種錯覺是我們的牢獄,把我們限制在個人的欲望及身邊親近的幾個人的感情上。我們必須把我們從這個牢獄中解放出來,通過拓展我們慈愛的範圍,擁抱所有生命和整個自然界的美妙。沒有人可以完全達到這個境界,但為這個目標而努力本身就是解脫的一部分,也是內在安全感的基石。」

目前還沒有人能夠用物理語言從宇宙整體的角度去詮釋這個世界,但宇宙的整體性毋庸置疑,所以一定存在著一個通用於整體的最基本理論。

愛因斯坦傾盡後半生30餘年的精力,就是期望將引力場、電磁場、弱場和強場統一在一個理論中,去揭示作用於宇宙整體的基本規律,而到最後卻徒勞無功。

愛因斯坦看到了方向,也感受到了整體的力量,但還是無法跳出人類的局限。很顯然,愛因斯坦對宇宙的理解明顯比普通人深入得多,就算這樣,他也無法完全擺脫人本身的束縛,這個束縛就是人類的意識。

所幸的是,愛因斯坦在向著整體性前進的路上,這種前進本身就意味著解脫。

宇宙中所有的組成都是整體的一部分,就像從冰山上敲下來的一塊冰,看起來已經脫離了冰山,但仍然無法脫離周圍環境,而在陽光的照射下,這塊冰可能會升華為水蒸氣,以另一個形態融入整體中。

同樣,人類也是如此,在漫長的地質年代,從單細胞演化為多細胞生物,再經過漫長的演變,從動物進化為人類,而人類終將消亡在茫茫宇宙中。自然界誕生出人類的形態,不僅包含物質的軀殼,還包含人類的意識,人類的身體和意識同樣是宇宙整體的一部分。

宇宙中所有的存在都是整體的一部分,人類的軀體隔開了內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內部的意識通過身體感受外部世界,外部刺激通過身體產生意識,而隔開內部和外部的軀體仍然是宇宙的一部分。

沒有一樣東西可以完全獨立於環境存在,所以如果一個人能夠深入一個領域,終將通達整體。

如果說能夠被身體器官感知,能夠被儀器設備探測到的為實體,那麼規律就是另一種存在,需要觀測實體之間的聯繫才能感受到規律的存在,而規律本身展示出事物的另一個層面。意識所處的位置決定了觀察的層面,同一個事物在不同的層面展現出不同的形態。

愛因斯坦最後說道:「沒有人可以完全達到這個境界,但為這個目標而努力本身就是解脫的一部分,也是內在安全感的基石。」其實,我們從一些現象中似乎能夠感覺到,除了用物理語言闡釋,還可以用哲學、宗教去闡釋同一個事物,將意識放在不同的層面,就會產生不同形態的表象。統一場論雖然仍然沒有實現物理證明,但對大自然的慈愛本身是否就是在意識層面的統一場論的表現呢,也許「通過拓展我們慈愛的範圍,擁抱所有生命和整個自然界的美妙」就是接近統一場,也是走向解脫,獲取最大的安全感,突破小我,與整體合而為一的境界的通道。這種境界,是否和道家的「天人合一」,佛教的「無我」狀態類似呢,看來,人類最終通向整體的感受是一樣的,這又證明了統一場論的存在。

據說愛因斯坦在生命的最後幾年沉浸於神學的研究,也許這是一種必然,他對一個領域的極致理解,導致他已經接近了整體,而因為受限於人類的意識無法在物理層面突破的時候,愛因斯坦轉而通過神學去探究整體。而對於同一個世界,如果用宗教去探究,獲得的只能是一種無法言說的體驗,可以用愛去形容,或許還可以用慈悲去描述。愛因斯坦最終燒毀了他的研究手稿,可能他已經意識到宗教層面的統一場論只能親證,而無法言說。

相關焦點

  • 國科大在揭秘愛因斯坦統一場論的研究中取得突破
    近期,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亞太國際理論物理中心、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吳嶽良院士在揭秘愛因斯坦統一場論的研究中取得突破,創建了超統一場論(hyperunified field theory)。
  • 如果愛因斯坦沒有為統一場論浪費 30 年,21 世紀物理會成什麼樣
    比如外爾從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對稱性得到啟發,意識到了電磁場的麥克斯韋方程也應當像愛因斯坦場方程一樣,對應於一種基本的對稱性,外爾建立了一種叫做「標度不變性」的對稱變換,以統一引力和電磁力為目標,從對稱觀點出發,立足於規範不變。雖然並沒有完成統一引力和電磁作用的宏大目標,但是催生了規範場論。
  • 張祥前的統一場論(上)
    三十,質量、引力場與螺旋運動空間之間的關係。三十一,統一場論動量公式。三十二,統一場論動力學方程。三十三,場的三種定義形式三十四,解釋牛頓力學三大定理。五十二,統一場論的能量方程。五十三,統一能量方程和經典力學動能公式的關係。五十四,統一場論中動量和動能之間的關係。五十五,隨時間變化的引力場產生電場。五十六,隨時間變化的電磁場產生引力場。
  • 愛因斯坦預言:這種物質的存在,或許是證明「統一場論」的關鍵
    愛因斯坦預言:這種物質的存在,或許是證明「統一場論」的關鍵根據M理論,我們的宇宙中最高存在11個維度,也就是10維的空間,加上一個無處不在的時間維,一共11維。而我們人類生活的空間,則是3維的空間。後來愛因斯坦提出,引力可能是以「引力波」的形式存在,引力波的傳播速度和光速相同。如今人類能夠證實引力波,卻無法發現形成引力波的「引力粒子」的蹤跡。這也是愛因斯坦提出的一個預言,目前人類尚且沒有解決。科學家認為,「引力粒子」的存在,或許能夠幫助人類了解宇宙維度的「本質」。
  • 愛因斯坦臨終前,為何要銷毀統一場論手稿?他在隱瞞什麼?
    愛因斯坦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也是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世紀偉人」的人,能與他媲美的只有伽利略、牛頓二人。在世人眼中,愛因斯坦的科學之路十分平坦,似乎沒遇到什麼挫折。但是,從他遺留的手稿和書信中卻可以看出,他臨終前仿佛經歷了什麼痛苦的事情,又或許在隱瞞什麼,否則他也不會銷毀統一場論手稿。
  • 張祥前的統一場論(下)
    四十七、從統一場論導出磁場是電場相對論效應。但是,統一場論有著不同的看法。統一場論認為一個物體具有能量在相互運動的觀測者看來數量是一樣的,能量對於不同的參考系仍然是守恆的。不同的觀察者看到的只是粒子運動形式有所不同,而粒子總的能量是不變的。統一場論認為能量是物體相對於我們觀察者在某個空間範圍內的運動量或者物體周圍空間本身運動的運動量。
  • 愛因斯坦統一場論"失落一頁"找到了,為什麼會引起全球震動?
    但是「統一」確實是理論物理的一個傳統。我們知道,物理學就是在一步步統一過程中。舉個例子,電磁學,本來電學和磁學是獨立的,通過法拉利和麥克斯韋的研究和實驗,就統一起來了,電磁現象同一個現象、不同的表現而已。接著到了20世紀60年代末,物理學家又把電磁學和弱相互作用統一起來,弱相互作用是一種亞原子的相互作用,原子核的。
  • 張祥前的統一場論(中)
    統一場論認定空間運動以螺旋式在運動,而螺旋式運動可以看成直線運動、旋轉運動形式的疊加,以上我們用空間的直線運動定義了引力場,現在我們來指出引力場和旋轉運動的關係:一個物質點o,相對於我們觀察者,它周圍一個幾何點p(由o點到p點的距離大於零)圍繞o點逆時針旋轉運動,由p點指向o點的加速度a大小和方向可以等於P點所在的地方的引力場場強
  • 引力量子場論可統一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
    有沒有一種理論可以統一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有沒有一種理論可以統一描述引力、電磁力、弱力、強力四種基本作用力?
  • 【科技日報】引力量子場論可統一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中國科學院
    有沒有一種理論可以統一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有沒有一種理論可以統一描述引力、電磁力、弱力、強力四種基本作用力?1月25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吳嶽良在中科院理論物理所舉行的前沿科學論壇上,提出引力量子場論。該理論打破以彎曲時空幾何為基礎的廣義相對論的局限,將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統一起來。相關成果發表在近日出版的國際期刊《物理評論》上。
  • 量子超統一場論—揭秘愛因斯坦統一場論的不解之謎 | 本周物理學術講座
    報告人:吳嶽良 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時間:4月4日(周三)18:30單位:中國科學院大學地點:雁棲湖校區教1-306 自1915年愛因斯坦創立廣義相對論後,他一直嘗試探尋統一場論,儘管未能取得成功,但關於統一場論的理念一直延續至今。統一場論成為一代又一代理論物理學家和數學家追求的夢想。
  • 愛因斯坦的數學造詣與他的物理成就是否有必然的關係
    我曾讀過許多關於愛因斯坦的科普書,像什麼《上帝難以捉摸》,《愛因斯坦傳》、《量子物理史話》等等,這些科普書其實是比較的通俗易懂,沒有複雜的數學公式和物理阻礙,讀起來還是比較順暢。當然這也讓我知道了很多物理史上的一些趣事和人物關係。
  • 有效場論的世界
    大約在我上中學的時候,就聽說過愛因斯坦說過一段非常有趣的話,即這個世界最不可以理解的一件事是這個世界竟然是可以理解的。
  • 愛因斯坦手稿 被認為消失的「統一場論」附錄重現人間
    當地時間3月6日,為慶祝即將到來的愛因斯坦140周年誕辰,以色列希伯來大學公開展出了愛因斯坦的110份手稿,其中大部分手稿是首次對外展出。當地時間2019年3月6日,為了慶祝愛因斯坦140歲生日到來,希伯來大學公開展出他的110份手稿,其中大部分從未展出過。
  • 統一場論對正物質和反物質的解釋
    到了50年代,隨著反質子和反中子的發現,人們開始明確地意識到,任何基本粒子都在自然界中有相應的反粒子存在。為什麼自然界有正物質和反物質?現在物理學無法給出解釋。但是,隨著統一場論【百度統一場論6版可以搜到】的出現,這個問題可以回答了。
  • 另一種量子場論:貝爾場論,宇宙可能是由粒子而不是場構成的
    與此同時,義大利科學家阿伏加德羅進一步了解了粒子與化學比例的關係。如果你上過高中化學課,你可能聽說過阿伏伽德羅常數,即構成一摩爾物質的粒子數量(6.02214076×10^23)。從那時起,原子理論被證明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功。後來,電子和質子等亞原子粒子被發現。粒子加速器是在20世紀早期發展起來的,它可以把各種粒子撞擊在一起,以便觀察更多的粒子。那是一個粒子的世界。
  • 令人驚喜的聯繫:愛因斯坦和π
    這裡,我指的是「真正的「愛因斯坦方程,而不是眾所周知的E=mc(就其本身而言,這是狹義相對論的一個非常簡單的結果,而不是一個基礎關係式)。所謂的真正的愛因斯坦方程,是你在任何一本好的廣義相對論教材的索引中尋找「愛因斯坦方程」時,都會找到的那個。它是連接了時空曲率與能量源的場方程,是廣義相對論的核心方程。
  • 論宇宙統一原理——陳氏宇宙模型
    由電磁場和引力場給人類設下的隔閡,到本文完成寫作之前,沒有人能夠很好的統一它倆。如果一個宇宙模型對宇宙的詮釋度達到百分之九十九,那麼可以說這個模型接近於真實宇宙。本文將從討論宇宙的根源出發,從宇宙統一、場統一、熵統一、波統一到黑洞詮釋、物質世界形成機理等進行逐一系統詮釋。
  • 相對論在中國的一段遭遇
    「相對論」進入中國後,度過了很長一段相對平靜的時期。它和它的發現者,一個被稱為科學史上的偉大革命,一個被譽為科學天才。1949年後,愛因斯坦更被宣傳為一個譴責美國對內侵犯公民權利、對外擴張軍備的反帝鬥士。  然而好景不長。1952年,蘇聯掀起了批判愛因斯坦及相對論的運動,指責愛因斯坦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唯心主義者」。
  • 統一場是愛因斯坦的遺恨,泡利說:上帝撕碎的東西,不能人為拼合
    愛因斯坦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即使在21世紀的今天也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的科學理論如今被視為經典,而他的人格魅力也一直被世人尊崇。但正如標題所說,愛因斯坦生命中的最後三十年一直在追尋統一場論,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試圖將引力與電磁力用一個全新的理論完美地統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