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論在中國的一段遭遇

2021-01-09 中國青年報

  「相對論」進入中國後,度過了很長一段相對平靜的時期。它和它的發現者,一個被稱為科學史上的偉大革命,一個被譽為科學天才。1949年後,愛因斯坦更被宣傳為一個譴責美國對內侵犯公民權利、對外擴張軍備的反帝鬥士。

  然而好景不長。1952年,蘇聯掀起了批判愛因斯坦及相對論的運動,指責愛因斯坦是「一

個徹頭徹尾的唯心主義者」。中國緊跟「老大哥」其後,在1953年1月的《人民日報》上,發表了蘇聯日丹諾夫的文章,指責愛因斯坦的相對主義和不可知論。愛因斯坦的世界觀,他對人權、民主、自由的讚譽,統統受到攻擊,被認為是個「反動分子」、「民主個人主義者」和「舊民主主義者」。

  即便在那時的政治氣候裡,仍有許多中國科學家對愛因斯坦始終保持著深深的敬意。1955年4月,愛因斯坦辭世。李四光和周培源代表中國科學界發了唁電。同一天,《人民日報》發表了周培源的悼念長文。文中說:「愛因斯坦的逝世是正義人類的一大損失。他對科學的貢獻是劃時代的。他熱愛科學和人類;他反對德國軍國主義,種族主義,以及美國的帝國主義。他不知疲倦地為和平、民主及自由奮鬥。中國人民深深地哀悼這位傑出的科學家和為人類的和平事業奮鬥的偉大戰士。」

  但不久,蘇聯的「批判運動」開始發生影響。一個月後,在另外一篇紀念愛因斯坦的文章中,周培源寫道:「我們還應不帶任何偏見地看到愛因斯坦的弱點……他是能夠發現物理原理的自發的唯物主義者,但他對於他所發現的原理的哲學觀點卻是唯心的。錯誤的哲學觀註定會阻礙他在科學上的進步。我們應該批評愛因斯坦的唯心主義世界觀,從而更好地完善他的理論,以便更有效地研究現代物理學。」

  自此,愛因斯坦的形象在中國漸漸失去了原來的光彩。中國對愛因斯坦的批判,最初受蘇聯的影響。但是,在蘇聯已停止批判的上世紀60年代,中國對相對論的批判,卻由於國內的政治形勢,變得愈發激烈。

  1965年,《中國青年報》開展了一場是否應該「又紅又專」的討論。愛因斯坦被重新發掘出來,成為一部分人的論據,他們說,一個人即使沒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世界觀,仍然可以為社會做出重大貢獻。為了反駁這種觀點,4月,中國科學院的兩名人士撰文說:愛因斯坦不是一位超越了階級和政治的科學家。事實上,正是愛因斯坦建議美國製造原子彈,使之成為美帝國主義手中一個威脅社會主義國家和其他熱愛和平國家和人民的砝碼。接著,他們就愛因斯坦沒能創造一個完美的統一場論有限宇宙說的「愚蠢結論」,批判他的唯心主義和形而上的世界觀。這場辯論進行得十分激烈,以至於錢學森也受約寫了一篇討論文章。錢同樣也用「原子彈」一例,來說明愛因斯坦並未脫離資產階級的政治。

  一年之後,「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很快,自然科學界的批判運動被提上了日程。由於早有「前科」,愛因斯坦和相對論自然而然地成為第一個突破口,發起這場革命的理由是:「只有革相對論的命,自然科學才能前進。」

  這場批判運動首先由一個來自湖南醴陵中學的數學教師引起。1967年,這個老師到北京進行「革命串聯」,宣傳他的關於「場論」的「革命性理論」。1967年底,他以「京區場論小組」的名義印發了一篇論文,以毛主席語錄作為理論依據,批判物理學中關於場的理論。相對論被批為「沒有跳出機械唯物論的泥坑」,「完全違背了我們最最敬愛的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的物質的矛盾運動規律」。這篇論文引起了中科院革命委員會的重視,認為其是「用毛澤東思想對自然科學理論中的資產階級反動觀點進行批判,方向是對的,是新生事物,應該支持」。

  1968年3月,中科院破天荒成立了「『批判自然科學理論中資產階級反動觀點』毛澤東思想學習班」。學習班在成立伊始,便認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的嚴重錯誤就是目前阻礙自然科學前進的最大絆腳石之一」,並要「以毛澤東思想為武器,批判相對論,革相對論的命……舍此,就不能把自然科學理論推上一個新階段」。其成員及外界乾脆將之簡稱為「批判相對論學習班」。

  1968年6月,學習班印發了第一篇批判文章,題為《徹底批判自然科學理論中的資產階級反動觀點―――評相對論的基礎光速不變原理》。

  相對論的「罪行」如下:「相對論是地地道道的主觀主義和詭辯論,也就是唯心主義和相對主義」;光速不變原理「深刻地反映了西方資產階級認為資本主義社會是人類終極社會,壟斷資本主義生產力不可超越,西方科學是人類科學的極限這種反動的政治觀點」,「根本違反了唯物辯證法,而且也沒有得到實驗的直接驗證」。為了增強說服力,此文引用了未發表過的毛澤東1937年的哲學講稿中一段論哲學中的相對主義的話,同時又搬出了林彪的一段話來論證光速不變原理的「錯誤」。

  這篇文章被上送毛澤東、林彪、中央文革小組。與此同時,學習班更積極地收集材料,醞釀和撰寫後繼文章,其成員也在不斷增加。

  第二篇批判相對論的文章在一年之後完成。1969年8月,《相對論批判》(討論稿)問世。它宣稱:「圍繞相對論的爭論,已經遠遠超出了一般學術討論的範圍,始終充滿了兩種宇宙觀的搏鬥,同政治鬥爭的聯繫極為密切。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必須以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為武器,徹底批判相對論的哲學謬誤,重新審查它的物理內容,把這場鬥爭進行到底!」

  該文提出了一個論據:如果按照相對論所說的那樣,同時性是相對的,那麼,1969年3月,在中蘇邊界上發生的珍寶島事件中,我們說蘇聯開第一槍,蘇聯說我們開第一槍,事實上究竟哪一方開第一槍,就無法作出客觀判斷。這個論據如此「有力」,本來一些反對批判相對論的人也不敢再為其辯護,因為:誰要替相對論辯護,誰就是替「蘇修」辯護的賣國賊。

  兩個月後,《相對論批判》(修改稿)完成,並散發到全國各地,鼓勵開展批判愛因斯坦和相對論的群眾運動。

  中央文革小組對這個批判運動極為關注,作過多次指示和部署。這篇批判文章準備在《紅旗》上公開發表。

  因對這一批判公開發表的後果沒有把握,1969年秋,時任中科院負責人的劉西堯召開了一個特殊的會議,除了「學習班」的代表,受邀與會的還有竺可楨、吳有訓、周培源、錢學森等。中國「原子彈之父」王淦昌也在邀請之列,但他拒絕參加。「學習班」代表強調了推翻相對論的必要性之後,劉西堯請科學家們發言。

  錢學森婉轉地說:鑑於愛因斯坦的工作有很重要的國際影響,恐怕我們應該對此事慎行。

  竺可楨則直接批駁那個「珍寶島論據」,指出蘇聯與中國同在一個地球上,同用一個參照系,因此,根本無法從相對論得出那個「無法作出客觀判斷」的結論。

  吳有訓則說:「我認為這篇文章沒有經過仔細思考,如果我們發表了,將會成為一個笑柄。」

  會後,被特地從陝西漢中召回的周培源對劉西堯說:如果在《紅旗》這樣一個世界性雜誌發表這樣的文章,將來,大家都會陷入尷尬。「相對論是可以討論的,但無法被推翻。」

  這些大科學家們不同程度的反對,表明科學良心不會輕易泯滅。

  1970年3月,中央文革小組組長陳伯達到北京大學召開集會,要求全面開展批判愛因斯坦和相對論的群眾運動,甚至要求中小學生也參加進來。

  在這種明確表態下,中科院革委會專門成立了「相對論批判辦公室」和刊物編輯部。三個月後,批判專集出版,名字叫《相對論問題討論》。這本文集收錄的六篇文章中,有一篇較客觀地肯定了狹義相對論的正確性。但其餘五篇都不遺餘力批判相對論,尤以上海一個中學教師的文章為甚。他說:「愛因斯坦不僅在政治上是反動的,在哲學上是唯心的,在科學上也是十分荒謬的」;「光速不變原理是形上學的謬論」;「光速不可超越是自欺欺人的謊言」。

  1970年,這場氣勢洶洶的批判運動的陣地轉移到了上海,成為姚文元直接領導下的「上海市革命委員會寫作組」的重要任務。此時,愛因斯坦成了「本世紀以來自然科學領域中最大的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相對論則是中國某些反動派用以爭奪青年一代、「復闢資本主義的工具」。

  對愛因斯坦及相對論的批判並不孤立。那時,幾乎所有自然科學領域都受到「以階級鬥爭為綱」和「政治指導一切」的影響,包括數學、心理學、遺傳學、化學共振論、機械學、電磁場理論……甚至建築學和優生學都沒能逃脫「資產階級反動學術理論」的待遇,哥白尼、伽利略、巴甫洛夫、居裡夫人、維納、孟德爾、摩爾根、麥克斯韋、鮑林等知名科學家,在這個東方文明的搖籃,都成了反動學術的代言人。

  轟轟烈烈的批判相對論運動持續到1976年,報紙雜誌上發表了百餘篇文章,大部分充斥了毫無科學依據的誇張「夢囈」。

  那個年代,儘管面對政治壓力,這項批判也被許多人認為是件「蠢事」。許多「學習班」的最初成員在批判中期相繼轉向。

  1977年,籌備14年之久的《愛因斯坦文集》(第一卷)終於正式出版。

  1979年春,為紀念愛因斯坦誕辰100周年,科學界人士在北京集會。這次會議標誌著中國批判愛因斯坦的鬧劇的終結。

  也正是在那時,一位清華附中的高中生胡大年在報紙上讀到了「撥亂反正」後的《愛因斯坦傳》,從此迷上了愛因斯坦研究。此後若干年,他始終沒有忘記這個少年時代的「偶像」。留學海外後,他有機會用近10年的時間,進行相對論在中國傳播的課題研究。

  胡大年這樣概括中國社會變遷與相對論傳播的關係:「20世紀20年代的軍閥戰亂是愛因斯坦未能訪華的根本原因。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戰爭耽誤了理論物理學在中國的發展。六七十年代的極左政策和極端實用主義,造成了社會上對基礎理論科學的蔑視,成為導致批判相對論運動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關焦點

  • 相對論Vol.48丨一個「歪果仁」,為什麼要在海外電商平臺直播帶中國...
    中國興起的直播帶貨模式,海外用戶會買帳嗎?跨文化交流中的誤解與裂痕,要靠什麼來撫平?……11月28日中午,央視新聞《相對論》走進了一個特別的直播帶貨現場。正值海外促銷季,「歪果仁」高佑思要把中國好貨,以在中國興起的直播帶貨模式,推廣到海外電商平臺。
  • 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
    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李金老師來講講相對論。這個理論好像大家都知道一點但是都不能說是很明白,金老師請大家看一段話,你就明白了。
  • 愛因斯坦相對論碰上中國陰陽學說
    總之陰陽學說對後世中國人民的影響是巨大且深入骨髓的。2、關於相對論:相對論是由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提出,並對近一百年的科學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影響。這是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類似但不同但廣義相對論認為時空是彎曲的,它解釋了萬有引力的基本概念,引力場是可以直接影響到時間和空間距離的測量。正所謂你速度超越光速,時間相對於觀察者來說就很長,而你卻感覺很短,穿越到了未來。
  • 愛因斯坦:中國古人早就發現了相對論,這話有確切依據嗎?
    但其實,愛因斯坦早就曾說:中國古人早就發現了相對論。而這話是真的嗎?又是否有確切依據?本文所述,即是對此事真偽略作分析。除了眼見中國之貧苦心生同情外,這位科學巨人亦為中華文化之深奧所嘆服。後來據愛因斯坦所說,他對中國古人發現相對論之說的原因,便是來自於中國友人為他講述的古籍故事。
  • 《時間的形狀:相對論史話》科學有故事,一本人人都能讀懂的相對論
    4月9日下午,著名科普作家汪潔最新暢銷力作《時間的形狀:相對論史話》在言幾又書店舉辦了新書見面暨籤售會。在發布會上汪潔帶領讀者一起回顧了物理學走過的坎坷歷史,細緻地剖析了時空真相,領略了神奇的四維時空奇境,其精彩程度不亞於任何一段戰爭史。
  • 狹義相對論裡不可逾越光速極限是什麼?
    眾所周知,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規定,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一切物體運動速度的上限。根據狹義相對論公式,物體運動速度愈快,時間間隔愈大,空間間隔愈小,慣性質量愈大。假如物體運動達到光速,則運動物體時間將膨脹至無窮大,運動物體長度將收縮為零,運動物體慣性質量將達到無窮大。
  • 愛因斯坦曾經兩次到中國 到上海時演講相對論
    愛因斯坦曾經兩次到中國  □孫聞浪  熱愛科學的人都歡迎愛因斯坦  20世紀20年代,德國出生的猶太裔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已經在狹義相對論的基礎上,創建了廣義相對論。他斷言,時空在大質量面前是彎曲的。
  • 相對論Vol.48丨一個「歪果仁」,為什麼要在海外電商平臺直播帶中國貨
    中國興起的直播帶貨模式,海外用戶會買帳嗎?跨文化交流中的誤解與裂痕,要靠什麼來撫平?……11月28日中午,央視新聞《相對論》走進了一個特別的直播帶貨現場。正值海外促銷季,「歪果仁」高佑思要把中國好貨,以在中國興起的直播帶貨模式,推廣到海外電商平臺。
  • 專訪《相對論之路》作者:最早科普相對論的正是愛因斯坦本人
    愛因斯坦於1905年提出狹義相對論,1915年提出廣義相對論, 1916年即出版面向大眾的《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淺說》,力圖讓更多人了解相對論。「早在1922年,愛因斯坦的這本科普書就被譯成中文了。」哈諾赫說。最早翻譯這本小冊子的是愛因斯坦的中國學生、北大教授夏元瑮。譯文先於1921年4月發表在《改造》雜誌上,1922年以《相對論淺釋》為題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 相對論世紀
    廣義相對論之後,愛因斯坦也過了他最具創造力的巔峰時期。直到我讀到大約100年前一位《芝加哥先驅考察家報》的記者在採訪愛因斯坦後寫下的一段話,他的誠實讓我產生了共鳴。他用第三人稱寫道:「記者回過神時,徒勞地試圖用三維的火柴點燃一支三維的菸斗。他開始明白,這個二維的生命體正是他自己。他遠不是第13個能夠理解這一理論的偉人,他從此以後淪為生活在城鎮、開著福特汽車的一個普通大眾。」
  • 中國「墨子號」衛星太空實驗嘗試結合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
    中國「墨子號」衛星太空實驗嘗試結合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 2019- 2019年09月20日 10:25 來源:新華網 參與互動    新華社北京9月20日電(記者徐海濤、董瑞豐)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不讓談相對論的諾貝爾物理學頒獎大會——中國的朋友愛因斯坦與諾...
    碰巧的是,愛因斯坦是在中國上海得知他獲得諾獎的消息。愛因斯坦是為數不多曾幫助過中國的外國著名科學家,能算是中國人的朋友了。 四、最大成就卻未獲得諾貝爾委員會認可,獲獎的成就是光電效應,而不是赫赫大名的廣義相對論。 廣義相對論卻幾乎是愛因斯坦一個人獨自完成的理論創造。不但其他科學家未對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做出貢獻,相反當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時,有人問證明廣義相對論成立的著名的英國科學家愛丁頓:世界上只有三半人懂廣義相對論?愛丁頓沉默不回答。
  • 關於廣義相對論的數學理論
    本文的目的是介紹廣義相對論的數學背景以及關於數學家們對黑洞形成機制研究的歷史。而且整套的廣義相對論在這個特殊的時空上退化為狹義相對論。我們提到過,場方程的左邊被Ricci曲率所決定。按照定義,Ricci曲率是時空的曲率的某一些特殊的分量,所以對於閔可夫斯基空間而言,場方程的左邊是零。毋庸置疑,右邊也必須消失。而我們又知道,方程的右邊描述了物質的分布,所以對於閔可夫斯基空間而言,是沒有任何物質的,也就是說這是場方程的一個真空解。我們能不能找到其它的解呢?
  • 相對論誕生:愛因斯坦是如何創立狹義相對論的?(下)
    這應該也是愛因斯坦創立狹義相對論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實驗,其地位遠遠超過光行差、斐索流水、麥可遜-莫雷之類的實驗。愛因斯坦在《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的開篇就用了整整一段話來描述這個實驗,而對其他人都很重視的以太漂移實驗一筆帶過。這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法拉第電磁感應實驗。
  • 淺析相對論(內容淺顯明白)
    「相對論」——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然而大家對它的了解有多深呢?現在讓我帶領大家進入相對論的奇幻歷程。相對論是建基於一個假設上的,那就是光速是不變的。有一天,愛因斯坦照常坐車上下班,突然他靈光一閃想到,若前面公交車按百分之九十的光速前進,後面有一輛公交車以光速在後面趕上,後面的公交車裡有個人手持電筒發送了一段光信號。按道理前面的公交車裡面的人會看到光速的1.1倍的速度的燈光。但事實是,前面的人看到的信息是光信號幾秒前的信號,所以前面公交車的人測到的速度是光速本身。
  • 少年班論壇再奏新曲——曹則賢教授講授相對論
    接下來,曹則賢教授正式進入了相對論的講解,他對歷史發展中各種不同的相對論做出了闡釋。首先是樸素相對論。雖然人們習慣於以自己為參考觀察世界,但不可否認,物體的運動是相對的。伽利略相對論以中國古人的話來詮釋就是:「無去來處,動靜等觀」。簡單來說,慣性系中所有的物理規律是不變的,人們無法通過力學實驗確認自己是否靜止或在勻速直線運動。用伽利略相對論檢驗牛頓力學也可發現牛頓力學體系的正確性,但是伽利略相對論卻與電磁理論相矛盾,這其實也是牛頓絕對時空觀與電磁理論的衝突。
  • 相對論有可能是錯誤的理論嗎?
    相對論至少不可能是全部錯誤的理論,只可能會有部分的內容需要完善,就比如牛頓力學一樣,限制其適用的範圍。相對論有狹義、廣義之分,現代人們熱衷於探索廣義相對論是如何解釋宇宙的。比如,2015年LIGO探測器成功探測到了引力波,算是一個驗證。
  • 愛因斯坦與相對論的相愛相殺
    我曾經在網上看到這樣一段很美的推薦語:我們好奇生命的起源,於是追溯物種進化的歷程。我們好奇植物的模樣,於是記錄花開花落的瞬間。我們好奇風雨的方向,於是飛上天空去尋找遠方。我們好奇腳下的泥土,於是我們漂洋過海跟隨板塊的蹤跡。我們好奇海洋的神秘,於是追尋他的廣袤,探究他的深邃。我們好奇空氣、我們好奇水,好奇一切固有的存在為什麼理所當然。我們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 從萬有引力到廣義相對論,什麼才是引力的真面目?
    可當遭遇更為複雜的問題時,萬有引力公式則給人們帶來了困惑。幸運的是此時我們已經有了一個更為接近真理的理論,廣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是由愛因斯坦所提出的,以廣義相對論的觀點來看,引力更像是一種幾何效應,而非一種力,引力可以被看作是一種時空的曲率。
  • 從萬有引力到廣義相對論,什麼才是引力的真面目?
    可當遭遇更為複雜的問題時,萬有引力公式則給人們帶來了困惑。隨著天文學的發展,人類能夠觀測到更為遙遠的星空,當人們企圖用萬有引力公式去計算位於超大質量天體附近的星體運行軌道時,發現得出的結果與實際觀測結果相距太遠。幸運的是此時我們已經有了一個更為接近真理的理論,廣義相對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