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11400光年外,110.2毫秒周期的伽馬射線脈衝星!

2021-01-15 博科園

利用歐洲航天局xmm-牛頓太空飛行器和美國宇航局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的檔案數據,天文學家們研究了名為PSR J18261256的伽馬射線無線電靜音脈衝星。這項基於x射線觀測的研究,為這一奇特天體及其脈衝星風星雲(PWN)的性質提供了更多光線,研究結果發表在《arXiv》上。伽馬射線脈衝星是旋轉的中子星,發射伽馬射線光子。其中一些還展示了通常很難探測到的無線電輻射。

這很可能是因為它們狹窄的射電光束偏離了地球視線,然而,一些伽馬射線脈衝星是完全無線安靜的,這意味著在其他區域的觀測,例如x射線波長,需要了解它們的性質。特別是,對這些天體的x射線研究有可能揭示它們的脈衝星風星雲(PWNe)和相關超新星殘骸(SNRs),這可以提供脈衝星參數和相對論脈衝星風與周圍介質相互作用的重要信息。

考慮到這一目標,俄羅斯聖彼得堡Ioffe研究所一個由安娜v卡爾波娃(Anna V. Karpova)領導的俄羅斯天文學家團隊決定分析xmm -牛頓(XMM-Newton)和錢德拉(Chandra)太空飛行器獲得的x射線檔案數據。研究目標是一顆年輕的高能無線電靜音脈衝星PSR J1826 - 1256。PSR J18261256大約有14000年的歷史,周期為110.2毫秒,自旋向下的亮度約為3.6萬億erg/s,表面磁場約為3.7萬億g,根據這些參數,該物體被歸類為類船帆脈衝星。

此外以前的觀測表明,PSR J1826 - 1256擁有一個微弱、但非常長的、類似於拖尾的PWN,它與脈衝星相連,並從脈衝星向西南方向延伸。Karpova團隊發表的這項新研究對PSR J18261256性質以及與之相關的PWN提供了更多見解。xmm -牛頓和錢德拉同時觀測到的PSR J1826 - 1256及其PWN的x射線分析。研究發現,PSR J18261256光譜可以用光子指數約為1.0的冪律模型來描述,PWN光譜隨著距離脈衝星的距離而變軟,說明同步加速器冷卻。

當談到PWN時,分析顯示它似乎是一個混合類型的形態星雲,包含一個環面、噴流和一條軌跡。xmm -牛頓和錢德拉的圖像顯示,由於脈衝星自身的運動矢量與射流方向不一致,其中一個射流被衝壓壓力彎曲。研究人員指出,這樣的幾何結構解釋了PWN形態,並表明它可能與檢測到的一種候選信噪比G18.45 - 0.42有關。研究還發現,PSR J1826 - 1256位置比之前認為的要遠得多,研究小組的最新估計表明,它到地球的距離約為11400光年。

博科園|Copyright Science X Network/Tomasz Nowakowski,Phys參考期刊《arXiv》DOI: 10.3847/1538-4357/ab14e6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相關焦點

  • 貴州「天眼」重磅:23150光年外,發現雙毫秒脈衝星,只有3毫秒!
    脈衝星是一種高度磁化、旋轉的中子星,會發射一束電磁輻射,自轉周期在30毫秒以下、自轉速度最快的脈衝星被稱為毫秒脈衝星(MSPS)。到目前為止進行的觀測似乎支持這一理論,因為超過一半的已知毫秒脈衝星被發現有恆星伴星。現在,由中國科學院FAST重點實驗室王林(音譯)領導的一個天文學家團隊報告顯示:在明亮球狀星團NGC 6205(也稱為M13)中探測到了一顆新的毫秒脈衝星。
  • 「天眼」FAST首次發現毫秒脈衝星 引力波探測又添新可能
    PSR J0318+0253位置和積分脈衝輪廓 中科院供圖新華網北京4月28日電(王瑩)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天眼」FAST(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首次發現毫秒脈衝星並於近日得到國際認證,這是FAST繼發現脈衝星之後的另一重要成果。
  • 天文學家從脈衝星J0952-0607檢測到伽馬射線脈動
    脈衝星被稱為PSR J0952-0607 - 或簡稱J0952 - 被歸類為毫秒脈衝星,位於Sextans星座的3,200至5,700光年之間。脈衝星含有約為太陽質量的1.4倍,並且每6.4小時被一顆伴星轉動,該星被削弱至小於行星木星質量的20倍。
  • 在1.9萬光年外,發現中子星,能迅速變成毫秒脈衝星!
    ,一個雙星系統顯示出一種罕見的現象,即在表現為正常中子星和「毫秒脈衝星」之間迅速切換。在該系統中,一顆正常恆星和一顆緻密的中子星相互繞軌道運行。有時可以看到恆星物質被密度更高的中子星吸收,這一現象有時被稱為恆星吸血現象。
  • 原來它是一顆「黑寡婦」脈衝星,旋轉周期快至2.09毫秒
    在《arXiv》上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中,觀測結果表明,這顆天體是一顆黯然失色的「黑寡婦」脈衝星。快速旋轉的脈衝星,那些旋轉周期低於30毫秒的脈衝星,被稱為毫秒脈衝星。假設它們是在雙星系統中形成,當最初質量更大的組成變成中子星,然後由於次級恆星物質的吸積而爆發。一類具有半簡併伴星的極端雙星脈衝星被稱為「黑寡婦衝星」。
  • 從伽馬射線到x射線:新方法可精確定位不被注意到的脈衝星發射
    這一發現,依託以往脈衝星的伽馬射線觀測,為研究脈衝星發射的神秘機制提供了一種新的工具,對於了解這些迷人的天體,並在未來將其用於空間導航具有重要意義。脈衝星是宇宙的燈塔,是快速旋轉的中子星,發射出射線。當脈衝星旋轉,光束交替指向或遠離地球時,光源在較亮和較暗的狀態之間振蕩,產生的信號似乎每隔幾毫秒到幾秒鐘就會「脈衝」一次,其規律甚至可以與原子鐘媲美。
  • 極其罕見的「伽馬射線雙星」被發現,而且其中一顆還是脈衝星!
    研究發現,這個系統中的一個緻密物體最有可能是一個脈衝星,脈衝星是一個高度磁化,旋轉的中子星,發出電磁輻射束,這一發現發表在《arXiv》上。伽馬射線雙星由軌道上一顆巨大的OB型恆星和一顆脈衝星組成。在這些系統中,兩個組分之間的相互作用導致發射光譜能量分布(SED)峰值高於1.0 MeV。
  • 最新消息:中國「天眼」發現2.6萬光年外「紅背蜘蛛」脈衝雙星系統!
    最新消息:中國「天眼」發現2.6萬光年外「紅背蜘蛛」脈衝雙星系統!M92中最新發現一個典型的「紅背蜘蛛」脈衝雙星系統M92A,其距離地球約2.6萬光年,也是在M92中首次探測到的脈衝星。
  • 宇宙中最精確的時鐘:毫秒脈衝星的發現歷程
    爆發過後殘留下來的就是一個密度極高的內核,由於壓力太過巨大,這個內核物質中的電子已經被擠壓而與原子核中的質子相結合形成中子,這就是所謂中子星。中子星的密度十分驚人,其相當於將1.2~2倍太陽的質量擠壓進一個直徑約20公裡的球體內。僅僅大約一湯匙的中子星物質,其質量就將超過1萬億公斤,這幾乎相當於地球上所有人類體重的總和。
  • 天眼發現2.6萬光年外的「紅背蜘蛛」脈衝雙星,正在上演炫酷舞蹈
    中國天眼是位於貴州省平塘縣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目前這架巨型天文觀測儀器已經投入正式使用,但是在其試用階段,已經發現了數十顆脈衝星。此次中國天眼發現脈衝雙星其實並非第1次,它曾經觀察過「黑寡婦」脈衝雙星,這次是在球狀星團M92第一次探測到「紅背蜘蛛」脈衝雙星。
  • 天眼發現2.6萬光年外的「紅背蜘蛛」脈衝雙星,正在上演炫酷舞蹈
    宇宙中有一種星體,規律性地向外發射著電磁脈衝,因此被稱為脈衝星。近日我國多家媒體報導:中國天眼再次發現脈衝雙星。銀河系中有著眾多的球狀星團,是銀河系中恆星相對更加聚集的地方,也是容易找到脈衝星的地方,被稱為是毫秒脈衝星「製造工廠」,因為密集的恆星環境有利於出現高速自轉的脈衝星,迄今為止科學家們已經在銀河系中的30個球狀星團中發現了
  • 國家天文臺確認「中國天眼」發現兩顆脈衝星,來聽1.6萬光年外的聲音
    ◆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10日發布「中國天眼」FAST的首批成果:◆ FAST望遠鏡調試進展超過預期,已開始系統的科學產出◆ 「中國天眼」發現2顆新脈衝星    FAST團組利用位於貴州師範大學的FAST早期科學中心進行數據處理,探測到數十個優質脈衝星候選體,經國際合作(如利用澳大利亞64米Parkes望遠鏡),進行後隨觀測認證,目前已通過系統認證兩顆脈衝星,這是我國射電望遠鏡首次新發現脈衝星:▲ FP1-FAST pulsar #1單脈衝強度▲ FP2單脈衝強度
  • 地球周圍的反物質之謎,竟然與脈衝星,釋放的伽馬射線有關!
    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天體物理學家馬蒂婭·迪·毛羅(Mattia Di Mauro)說:分析表明,這顆脈衝星可能導致了一個長達十年的謎團,即為什麼一種類型的宇宙粒子在地球附近異常豐富。脈衝星也是中子星的一種,這些快速旋轉的脈衝星發出光束,就像燈塔一樣,有規律地掃過我們的視線。Geminga(發音為geh-ming-ga)由NASA的小天文衛星2號於1972年發現,是伽馬射線中最亮的脈衝星之一。
  • 地球周圍的反物質之謎,竟然與脈衝星,釋放的伽馬射線有關
    脈衝星也是中子星的一種,這些快速旋轉的脈衝星發出光束,就像燈塔一樣,有規律地掃過我們的視線。Geminga(發音為geh-ming-ga)由NASA的小天文衛星2號於1972年發現,是伽馬射線中最亮的脈衝星之一。
  • 貴州500米「天眼」重磅:發現罕見「紅背蜘蛛」食雙毫秒脈衝星!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www.bokeyuan.net)天文學家利用我們中國貴州,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五百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天眼(FAST),在球狀星團NGC6341(梅西耶M92)中發現了一顆新的食雙毫秒脈衝星(食雙星)。
  • 發現排名第二,每秒轉707次的脈衝星,每10億次才被探測到一次
    它們像宇宙燈塔一樣發射輻射,可以作為射電脈衝星和/或伽馬射線脈衝星被觀察到(這取決於它們朝向地球的方向)。PSR J0952-0607(該名稱表示天空中的位置)於2017年首次被費米伽馬射線空間望遠鏡確定為可能是脈衝星源的無線電觀測發現。
  • 天眼看宇宙:從脈衝星到外星人
    這五個大項目分別是:(1)多科學目標漂移掃描同時巡天(CRAFTS; Li et al. 2018)(2)銀道面脈衝星巡天(3)脈衝星測時(4)M31中性氫成像和脈衝星搜尋(5)快速射電暴前四類項目基本可以總結為看脈衝星和中性氫譜線,而最後一個則是新興的一種暫現源
  • 2.6萬光年外!中國天眼發現一「大蜘蛛」,地外生命快找到了?
    根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消息稱,最近通過「中國天眼」又獲得了一個重大探索成果,那就是在2.6萬光年外,發現了「紅背蜘蛛」脈衝星系統。 自從2017年10月,我國射電望遠鏡首次發現2顆新脈衝星之後,就一直在這方面進行突破,而這次發現是位於球狀星團M92中,是一種特殊的脈衝雙星系統「紅背蜘蛛」(redback system)。根據科學記錄數據來看,脈衝星的發現有利於對宇宙精確的探索,因為它是屬於大質量恆星死亡的產物。
  • 50萬光年之遙的伽馬射線暴照亮地球大氣層
    「手電筒」:藝術家描述出中子星SGR 1806-20釋放伽馬射線「耀斑」  【搜狐科學消息】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宇航局最新研究顯示,地球曾被50萬光年之遙的強烈「巨大耀斑」瞬間照射。這種強大的能量脈衝束照亮了地球大氣層。  它源自於銀河系對面一顆中子星的龐大磁場,中子星也被稱為「軟伽馬射線中繼器」,通常噴射低能量伽馬射線,但有時其磁場重新排列時會釋放巨大的能量束。  這種能量束可穿越太空導致數千顆人造衛星出現故障,使地球頂端大氣層電離化。據美國宇航局稱,這種獨特的伽馬射線束非常強烈,比滿月更加明亮,甚至比迄今太陽系外勘測的任何天體都明亮。
  • 發現排名第二每秒自轉707次的脈衝星
    它們像宇宙燈塔一樣發射輻射,可以作為射電脈衝星和/或伽馬射線脈衝星被觀察到(這取決於它們朝向地球的方向)。PSR J0952-0607(該名稱表示天空中的位置)於2017年首次被費米伽馬射線空間望遠鏡確定為可能是脈衝星源的無線電觀測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