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天眼」重磅:23150光年外,發現雙毫秒脈衝星,只有3毫秒!

2020-10-18 博科園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www.bokeyuan.net)

利用我們中國貴州,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五百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天眼(FAST),天文學家在球狀星團NGC6205中探測到一顆新的雙毫秒脈衝星(MSP),新發現的脈衝星被命名為PSRJ1641+3627F,其研究發現現已發表在《arxiv》上。脈衝星是一種高度磁化、旋轉的中子星,會發射一束電磁輻射,自轉周期在30毫秒以下、自轉速度最快的脈衝星被稱為毫秒脈衝星(MSPS)。

天文學家認為,毫秒脈衝星是在雙星系統中形成,當最初較大質量的一顆恆星變成中子星,然後由於次級恆星的物質吸積而旋轉起來。到目前為止進行的觀測似乎支持這一理論,因為超過一半的已知毫秒脈衝星被發現有恆星伴星。現在,由中國科學院FAST重點實驗室王林(音譯)領導的一個天文學家團隊報告顯示:在明亮球狀星團NGC 6205(也稱為M13)中探測到了一顆新的毫秒脈衝星。

這個球狀星團NGC 6205位於大約23150光年外的武仙座,這一發現是NGC6205快速觀測的一部分,而且還監測了該星團中的其他脈衝星。研究作者表示:我們發現了雙星脈衝星PSR J1641+3627F(M13F),並給出了GC M13中所有已知脈衝星的時間解決方案。根據這項研究,PSR J1641+3627F的自旋周期約為3.0毫秒,軌道周期約為1.38天。

  • (上圖所示)六顆脈衝星的位置,用字母標出的紅色圓圈所示。圖片:Wang et al., 2020

這意味著在NGC6205中發現的六顆脈衝星中,它是第二短的自旋周期和第二長的軌道周期(其他五顆脈衝星被命名為PSR J1641+3627A到E)。快速觀測表明,PSRJ1641+3627F的色散測量約為30.4parsecs/cm3。研究人員注意到這與NGC6205中其他已知脈衝星的平均色散測量值接近。據估計,伴星的質量約為0.16個太陽質量,這表明它是一顆白矮星。

研究還發現,PSRJ1641+3627F位於星團中心的邊緣,其自旋周期導數對於球狀星團中的毫秒脈衝星來說是典型的。然而與典型的毫秒脈衝-白矮星雙星系統相比,該系統的偏心率相對較小。總的來說,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是:與典型球狀星團脈衝星相比,NGC6205中發現的所有雙星系統偏心率都相對較低,並且發現偏心率隨著距離星團核心的距離而減小。這與預期是一致,因為這個星系團的每個雙星的相遇機率非常低。

博科園|Copyright  Science X Network/Tomasz Nowakowski/Phys

參考期刊《arXiv》

Cite: arXiv:2002.05938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貴州500米「天眼」重磅:發現罕見「紅背蜘蛛」食雙毫秒脈衝星!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www.bokeyuan.net)天文學家利用我們中國貴州,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五百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天眼(FAST),在球狀星團NGC6341(梅西耶M92)中發現了一顆新的食雙毫秒脈衝星(食雙星)。
  • 「天眼」FAST首次發現毫秒脈衝星 引力波探測又添新可能
    PSR J0318+0253位置和積分脈衝輪廓 中科院供圖新華網北京4月28日電(王瑩)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天眼」FAST(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首次發現毫秒脈衝星並於近日得到國際認證,這是FAST繼發現脈衝星之後的另一重要成果。
  • 重磅!在1.9萬光年外,發現中子星,能迅速變成毫秒脈衝星!
    位於距離地球1.9萬光年的密集星團「Terzan 5」中,有一對恆星的奇怪行為引起了天文學家注意。阿爾伯塔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克雷格·海因克說:我們同時使用X射線和無線電波觀測到了一個奇異的恆星雙星系統。在10年前,我們知道中子星是脈衝星,中子星是從伴星吸積物質,但沒有一顆中子星來回切換。
  • 最新消息:中國「天眼」發現2.6萬光年外「紅背蜘蛛」脈衝雙星系統!
    最新消息:中國「天眼」發現2.6萬光年外「紅背蜘蛛」脈衝雙星系統!」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觀測數據,在球狀星團M92中最新發現一個典型的「紅背蜘蛛」脈衝雙星系統M92A,其距離地球約2.6萬光年,也是在M92中首次探測到的脈衝星。
  • 重大發現!國家天文臺確認「中國天眼」發現兩顆脈衝星,來聽1.6萬光年外的聲音
    ,已開始系統的科學產出◆ 「中國天眼」發現2顆新脈衝星,距離地球分別約1.6萬光年和4100光年◆ 「中國天眼」有望開啟中國射電天文學10年至20年「黃金期」  10月10日,中科院科學傳播局、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在國家天文臺舉行新聞發布會
  • 中國「天眼」發現最新脈衝星,美國頂級望遠鏡三次探測未果
    據新華網北京4月28日電(王瑩)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天眼」FAST於27日首次發現了一顆毫秒脈衝星並得到了國際認證。所謂脈衝星其實就是每秒自轉上百次的特殊中子星,對其研究有助於了解中子星的演化、奇異物質狀態,以及進一步探測到引力波。
  • 天眼發現2.6萬光年外的「紅背蜘蛛」脈衝雙星,正在上演炫酷舞蹈
    宇宙中有一種星體,規律性地向外發射著電磁脈衝,因此被稱為脈衝星。近日我國多家媒體報導:中國天眼再次發現脈衝雙星。中國天眼是位於貴州省平塘縣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目前這架巨型天文觀測儀器已經投入正式使用,但是在其試用階段,已經發現了數十顆脈衝星。此次中國天眼發現脈衝雙星其實並非第1次,它曾經觀察過「黑寡婦」脈衝雙星,這次是在球狀星團M92第一次探測到「紅背蜘蛛」脈衝雙星。
  • 天眼發現2.6萬光年外的「紅背蜘蛛」脈衝雙星,正在上演炫酷舞蹈
    宇宙中有一種星體,規律性地向外發射著電磁脈衝,因此被稱為脈衝星。近日我國多家媒體報導:中國天眼再次發現脈衝雙星。銀河系中有著眾多的球狀星團,是銀河系中恆星相對更加聚集的地方,也是容易找到脈衝星的地方,被稱為是毫秒脈衝星「製造工廠」,因為密集的恆星環境有利於出現高速自轉的脈衝星,迄今為止科學家們已經在銀河系中的30個球狀星團中發現了
  • 中國天眼重大成果發布 揭開宇宙毫秒無線電爆發新機制
    新京報訊(記者 張璐)11月5日,國家天文臺發布消息稱,中國天眼FAST自今年1月驗收以來,設施運行穩定可靠,近一年已經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超過預期設計目標近2倍,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天文學家利用世界多臺大射電望遠鏡聯合探測並利用記錄幾毫秒的信號進行快速定位,終於將一個重複爆發的無線電快速閃現源定位到宇宙深處30億光年之外的一個星系裡。過去,因為沒有大射電望遠鏡,中國天文學家無法拿到第一手資料,所以在這個前沿領域的研究中,多數是做理論研究。中國天眼FAST改變了這一局面。
  • 看這11400光年外,110.2毫秒周期的伽馬射線脈衝星!
    伽馬射線脈衝星是旋轉的中子星,發射伽馬射線光子。其中一些還展示了通常很難探測到的無線電輻射。這很可能是因為它們狹窄的射電光束偏離了地球視線,然而,一些伽馬射線脈衝星是完全無線安靜的,這意味著在其他區域的觀測,例如x射線波長,需要了解它們的性質。
  • 宇宙中最精確的時鐘:毫秒脈衝星的發現歷程
    隨著這顆伴星逐漸耗盡其燃料,它會發生膨脹,就像所有其他恆星同樣會經歷的那樣——此時它的外層大氣會在引力作用下流向脈衝星,並在其周圍形成高速旋轉的吸積盤結構,就像水池裡的水排出時在落水口形成的漩渦那樣。這種旋轉的吸積盤將會加速脈衝星的旋轉速度。  毫秒脈衝星的發現讓脈衝星研究領域重新煥發出生機。自從1967年英國女科學家喬林斯·貝爾發現第一顆脈衝星以來,這一領域已經變得死氣沉沉。
  • 「中國天眼」已發現脈衝星240餘顆 有力支撐高水平研究
    發現脈衝星240餘顆 有力支撐高水平研究「天眼」問天 潛力無限今年1月11日,有「中國天眼」之稱的中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通過驗收,具備開放運行條件。而今,「中國天眼」已正式運行超過300天。
  • 「中國天眼」4年迎成果井噴,迄今發現脈衝星超240顆
    2016年,被譽為「中國天眼」的FAST(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竣工,其反射面相當於30個足球場,經過3年調試,無可爭議地成為世界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大大拓展人類的視野,也讓中國天文學家終於有機會走到人類視界的最前沿。如今,FAST望遠鏡已經對國內天文學家開放,一個又一個原創突破接連「冒」了出來。還記得「誰發出了毫秒電波」這個科學問題嗎?
  • 「中國天眼」已發現43顆脈衝星,難怪霍金會反對!
    前不久,官方就宣布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的射電望遠鏡已經發現了43顆脈衝星。 「中國天眼」地處貴州省平塘縣,搜尋和發現脈衝星是「中國天眼」的主要科學目標之一,也是」中國天眼「調試階段取得的最重要的科學成果
  • 「中國天眼」4年迎成果井噴 迄今為止發現脈衝星超240顆
    2016年,被譽為「中國天眼」的FAST(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竣工,其反射面相當於30個足球場,經過3年調試,無可爭議地成為世界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大大拓展了人類的視野,也讓中國天文學家終於有機會走到人類視界的最前沿。
  • 「中國天眼」4年迎成果井噴 迄今發現脈衝星超240顆
    2016年,被譽為「中國天眼」的FAST(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竣工,其反射面相當於30個足球場,經過3年調試,無可爭議地成為世界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大大拓展了人類的視野,也讓中國天文學家終於有機會走到人類視界的最前沿。如今,FAST望遠鏡已經對國內天文學家開放,一個又一個原創突破接連「冒」了出來。還記得「誰發出了毫秒電波」這個科學問題嗎?
  • 「中國天眼」發現脈衝星超240顆!建成4年迎來成果井噴
    2016年,被譽為「中國天眼」的FAST(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竣工,其反射面相當於30個足球場,經過3年調試,無可爭議地成為世界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大大拓展人類的視野,也讓中國天文學家終於有機會走到人類視界的最前沿。如今,FAST望遠鏡已經對國內天文學家開放,一個又一個原創突破接連「冒」了出來。還記得「誰發出了毫秒電波」這個科學問題嗎?
  • 「中國天眼」發現脈衝星超240顆!建成4年迎來成果井噴
    2016年,被譽為「中國天眼」的FAST(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竣工,其反射面相當於30個足球場,經過3年調試,無可爭議地成為世界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大大拓展人類的視野,也讓中國天文學家終於有機會走到人類視界的最前沿。  如今,FAST望遠鏡已經對國內天文學家開放,一個又一個原創突破接連「冒」了出來。還記得「誰發出了毫秒電波」這個科學問題嗎?
  • 中國天眼已發現240多顆脈衝星
    藉助「中國天眼」,中國天文學家發現了宇宙毫秒無線電爆發的新物理現象。脈衝星因不斷發出電磁脈衝而得名,是一種未知的天體。常進介紹,「中國天眼」發現的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其中,在球狀星團M92中發現的是一個具有掩食現象的毫秒脈衝雙星,這是在M92中發現的第一顆毫秒脈衝星,密近的軌道和較大的伴星質量預示著伴星的物質正在被脈衝星吸積。
  • 「中國天眼」已發現脈衝星240餘顆 明年將向全世界科學家開放使用
    國家天文臺近日表示,FAST已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在「天眼」的幫助下,中國科研團隊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領域的核心研究力量。1 中國科學家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成為射電暴領域的核心力量在廣袤的宇宙中,經常出現短暫而猛烈的無線電波爆發,持續時間通常僅有幾毫秒,卻能夠釋放出相當於地球上幾百億年發電量的巨大能量。2007年,天文學家首次發現了這樣的毫秒電波——快速射電暴,並對其展開了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