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揭秘細胞分裂與癌症發生之間的神秘關聯

2021-01-08 生物谷

2020年5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Huntsman癌症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細胞分裂與癌症發生之間的神秘關聯。為了替代老化和磨損的細胞,機體主要會採用一種名為有絲分裂的過程來將細胞一分為二,當細胞準備開始分裂時,其會開始複製自身的DNA以確保每個子代細胞都能夠獲得完整的DNA,在這一過程中,染色體就必須被精確地分配到子代細胞中,如果一個細胞中的DNA拷貝不完整或者DNA發生損傷,就會導致遺傳性障礙及諸如癌症等疾病的發生。

圖片來源:Huntsman Cancer Institute

為了使細胞分裂發生,兩組DNA拷貝就必須定位在細胞對向兩端,首先,細胞和會分解其保護性外殼,隨後染色體被被一種纖維裝置分開,每組DNA周圍都會形成一個新的細胞核,最終細胞就會分裂為兩個子代細胞,每個細胞內部都擁有一個重新形成的細胞核。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深入理解了細胞分裂的精細化複雜過程,他們發現,LEM2蛋白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擁有兩項重要的功能,首先,LEM2能在形成的細胞核保護層中形成密封裝置,從而保護兩組DNA免受損傷,其次,LEM2會招募一些因子來分解負責分離兩組DNA的纖維裝置;為了證實LEM2在有絲分裂過程中的關鍵角色,研究人員利用彩色螢光標記物來標記不同的組分:LEM2、纖維和DNA,這一過程就能幫助研究人員觀察並分析從LEM2與完整纖維第一次結合開始直至其被分解為止的完整過程。LEM2蛋白能與其它蛋白(ESCRTs)在纖維穿越細胞核保護性外殼的孔洞處聚集並形成凝膠樣的封閉結構,這種LEM2 O型環結構就能有效封閉重新形成的細胞核外殼,並能保護每一組DNA免於細胞核周圍物質的損傷效應。

研究者Dollie LaJoie博士表示,利用成像方法,我們就能觀察到一個僅在細胞分裂大約5分鐘內才會發生的一個過程,這也是一個很難進行研究的過程;文章中,研究人員利用不同的方法很好地解釋了LEM2所扮演的角色,目前研究人員重點對活細胞的這一過程進行研究,這種新型凝膠樣的分隔或許在LEM2參與的其它關鍵細胞功能中也非常重要,比如包括高水平的DNA組裝。

研究者發現,當LEM2組裝細胞核時如果被幹擾了話就會導致DNA發生損傷,從而就會危及正常的細胞功能;本文研究或能幫助研究人員尋找DNA發生損傷的新型通路,其中在部分情況下DNA的損傷會引發癌症;後期研究人員將會繼續深入研究,調查不適宜的細胞核形成與DNA損傷之間的關聯,同時研究人員還會分析癌細胞為何會缺乏不合適的細胞核組裝調節即細胞核的損傷修復過程。(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von appen, A., LaJoie, D., Johnson, I.E. et al. LEM2 phase separation promotes ESCRT-mediated nuclear envelope reformation. Nature (2020). doi:10.1038/s41586-020-2232-x

相關焦點

  • 揭秘基因突變與多種癌症發生之間的神秘關聯!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報告,共同解讀基因突變與多種癌症發生之間的關聯,分享給大家!肺癌的類型很多:非小細胞肺癌(NSCLC)是全球癌症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肺腺癌是NSCLC最常見的亞型。約75%的肺腺癌的影響細胞生長的兩種重要控制機制發生突變--MAP激酶途徑和PI3'-激酶途徑。單獨的每一種途徑都不足以導致肺癌;他們需要協調才能做到這一點。【4】Nat Genet:新發現!
  • 精華盤點:說說氧氣與癌症之間的關聯
    該研究通過對人類乳腺癌細胞和小鼠乳腺癌細胞進行培養,發現整合素連接激酶與癌症幹細胞之間存在關聯。在正常情況下,整合素連接激酶能夠協助細胞完成許多重要的細胞任務。但是在緻密缺氧的腫瘤中,該蛋白的功能會出現偏差。該研究表明硬度和低氧會引起整合素連接激酶功能異常,觸發癌症幹細胞形成。
  • 揭秘肥胖與癌症轉移之間的神秘關聯
    Science Advances上題為「Decellularized extracellular matrix scaffolds identify full-length collagen VI as a driver of breast cancer cell invasion in obesity and metastasi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塔夫斯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肥胖和癌症轉移之間的關聯
  • Nature:細胞分裂模型揭示細胞與其微環境作用的方式
    生物谷報導:分裂是細胞的一個關鍵生命活動,涉及到許多分子之間的複雜作用。居裡研究所CNRS生物學家和Max  Planck研究所理論物理學家合作,構建出一種預測細胞分裂的理論模型,這一成果刊登於5月24日Nature雜誌。     研究人員利用顯微技術研究環境變化時單個細胞的分裂。
  • Cell:幹細胞分裂確實會增加癌症風險
    在2015年1月,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Science, doi:10.1126/science.1260825)在Science期刊上發表證據證實幹細胞突變是癌症的主要觸發因子,並且發現一種組織中的幹細胞在它的一生當中經歷的分裂次數能夠解釋不同組織類型之間大約65%的癌症風險差異
  • Nature背靠背丨揭秘細胞分裂的「變阻器」TRIM37
    有研究表明,即使抑制PLK4活性,許多癌細胞和正常細胞細胞分裂仍可在無中心體複製的條件下進行,產生無中心體的細胞,然而這些細胞表現出延遲的非中心體型紡錘體組裝(acentrosomal spindle assembly)【1】。截至目前,人們對這一非經典組裝方式知之甚少。
  • Nature:癌細胞壓力和細胞自噬存在關聯
    這些應激壓力來自很多方面,例如細胞環境中的過氧化物刺激、細胞核變異,同時細胞之間的接觸抑制消失導致細胞分布過密而供氧和能量物質不充分。近些年來的研究表明,癌細胞在應激環境下會激活細胞內應激壓力反應相關的信號通路來維持細胞代謝的動態平衡,通過這種策略可以保持細胞的持續存活。而細胞內的自噬作為一種主動性的細胞應激壓力反應方式,對於腫瘤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 Nature:重磅!癌症微環境自噬促進腫瘤生長
    2017年1月29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挪威、匈牙利和美國的研究人員發現癌細胞通過竊取周圍細胞的能量進行生長。不同類型的癌症以不同的方式產生,但是它們都是開始於不受控制的細胞分裂。為了產生新的細胞,現存的細胞必需複製它的遺傳物質(DNA),然後發生分裂。
  • 抑癌基因或許會促進癌症發展 它還有什麼神秘作用?
    我們都知道,抑癌基因能夠有效保護機體免於癌症的產生,然而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深入,他們發現,有時候這些抑癌基因或許也會促進癌症進展,而且在疾病發生過程中或許還扮演著其它角色,本文中小編就對相關研究進行了整理,讓我們共同學習,揭開抑癌基因的神秘面紗!
  • Nature:癌症幹細胞抗輻射研究
    專題:Nature報導史丹福大學幹細胞生物學和再生醫學研究所,放射腫瘤治療研究中心,兒科幹細胞移植分部,霍華休斯醫學研究所生物工程系等處的研究人員找出了癌症幹細胞中活性氧簇水平與抗輻射性的內在關聯,相關成果公布在最新一期的Nature上。
  • Nature :簡化的細胞分裂周期
    細胞分裂過程需要一系列有序的事件來確保遺傳信息的正確複製及其準確分布。這種複製周期的調控非常複雜,使得了解其關鍵原理很困難。為了研究真核細胞有絲分裂周期的核心引擎,Damien Coudreuse 和 Paul Nurse在裂殖酵母中生成了一個高度簡化的最小控制網絡。
  • Nature:AKT1與癌症的發生直接相關
    生物谷報導:AKT/蛋白激酶 B信號作用通道調控細胞增殖和生長,參與包括細胞凋亡和葡萄糖代謝在內的細胞過程雖然在其他通道構成部分中也發現了激發突變的現象,而以前卻不知道有激發癌症的AKT點突變。
  • 細胞分裂的秘密
    日前,Whitehead研究所的Iain Cheeseman和Kara McKinley鑑定了CENP-A填充著絲粒時的兩個關鍵蛋白,它們確CENP-A積累發生在正確的時間和地點。這項研究於七月十七日發表在Cell雜誌上。在細胞為有絲分裂做準備時,DNA複製並濃縮成為配對的染色體。
  • 兩篇Nature文章深度解讀保護機體免於癌症的關鍵細胞機制!
    2020年4月29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兩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國拜羅伊特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機體保護自身免於癌症的特殊細胞機制;文章中,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機體自然保護機制,其能夠誘發潛在疾病細胞發生程序性細胞死亡,從而就能阻斷不規則遺傳信息分布到子代細胞所誘發的癌症的發生,在這一過程中
  • Nature:重磅!一些人胚胎幹細胞系發生癌症相關突變
    2017年5月1日/生物谷BIOON/---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在用於基礎研究或臨床開發的140種人胚胎幹細胞系當中,5種人胚胎幹細胞系在腫瘤抑制基因TP53上獲得突變。其中的兩種人胚胎幹細胞系H1和H9已用於人體中,不過還沒有證據證實它們在受者體內導致癌症產生。
  • 最新研究:幹細胞分裂的結構和功能
    為了確保分化細胞和未分化細胞之間的生理平衡,幹細胞進行非對稱分裂,產生一個完全相同的子幹細胞和分化細胞。圖片:Diamond Light Source不對稱分裂發生在細胞內容的不平等分離的時候。為了實現這一點,必須仔細定位細胞的分裂線(稱為軸)。幹細胞使用極性蛋白,如Par3,來確定這個軸的位置,然後像LGN和Inscuteable (Insc)這樣的蛋白質幫助將有絲分裂的主軸與極性軸相結合。
  • 細胞凋亡、自噬和壞死之間的獨立性與相關性
    對細胞死亡途徑相互聯繫的新認識可能為癌症和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療靶點。浙江理工大學付彩雲課題組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發表了題為「細胞凋亡、自噬和壞死之間的獨立性與相關性」的研究論文,其中回顧了不同類型細胞死亡之間機制和聯繫的最新研究。
  • 【Nature子刊】癌症幹細胞致命弱點被發現!Mll1抑制劑可治療結直...
    從而提出Mll1抑制劑(即專門阻礙癌症幹細胞的療法)可治療癌症晚期患者,增加治癒率。  結腸癌是西方國家第四大致命癌症,僅次於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這是因為腫瘤生長緩慢,發現時已是晚期,因此結腸癌晚期存活率僅為5%。  自從在德國引進結腸鏡,可以進行癌症早期檢測後,癌症晚期患者每年診斷次數有所減少,因為檢測後可立即將其清除。
  • Science:單個細胞分裂錯誤導致一連串具有癌症特徵的突變
    通過比較子細胞或孫細胞(granddaughter cell, 即子細胞在分裂後產生的子細胞)的單倍型拷貝數和結構變異,就可以揭示BFB循環中的複雜突變機制,其中的一些突變機制經過兩代以上才會發生。隨後,在讓實驗誘導的4號染色體雙著絲粒融合(dicentric fusion)形成的染色體橋發生斷裂後,他們對源自單細胞的細胞群體進行了基因組分析,從而確定了染色體橋斷裂的長期後果。
  • Nature:遺傳印跡揭示導致癌症發生的腸道微生物
    2020年2月26日 訊 /生物谷BIOON/ --根據最近在《nature》雜誌上發表的研究,腸道中常見的一種細菌可能導致腸癌。這項由來自荷蘭,英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做出的研究結果表明,大腸桿菌釋放的毒素會導致腸道內膜細胞發生「獨特」的DNA損傷模式。這一結果首次顯示出細菌毒素與驅動癌症發展的遺傳變化之間的直接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