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重磅!一些人胚胎幹細胞系發生癌症相關突變

2020-11-30 生物谷

2017年5月1日/

生物谷

BIOON/---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在用於

基礎研究

或臨床開發的140種人胚胎

幹細胞

系當中,5種人胚胎

幹細胞

系在

腫瘤

抑制基因TP53上獲得突變。其中的兩種人胚胎

幹細胞

系H1和H9已用於人體中,不過還沒有證據證實它們在受者體內導致癌症產生。相關研究結果於2017年4月26日在線發表在

Nature

期刊上,論文標題為「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 recurrently acquire and expand dominant negative P53 mutations」。

論文共同通信作者、美國哈佛大學研究員Kevin Eggan在新聞稿中說道,「我們的發現表明在產生

幹細胞

和將它們用於下遊的療法開發期間,還應當進一步開展一系列質量控制檢查。幸運的是,這些基因檢查能夠輕鬆地利用精確的、靈敏的、越來越廉價的測序方法加以執行。」

Eggan團隊在基因TP53上發現的6個突變影響

p53

蛋白的DNA結合區域。這個結合區域經常在人癌症中受到破壞。

Eggan團隊證實,攜帶這些突變的人胚胎幹細胞系似乎比其他的人胚胎

幹細胞

系具有優勢。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

再生醫學

中心主任Jeanne Loring(未參與這項研究)說道,「我自己的實驗室在兩年前首次在人多能性

幹細胞

中報導了P53突變,並且發現它們是『培養皿中發生進化』的結果,即在一段時間後,在細胞群體中選擇適應性最強的細胞(

PLoS ONE

, Published: 25 February 2015, doi:10.1371/journal.pone.0118307)。」

她補充道,「長期以來,我一直獨自地要求對多能性

幹細胞

進行質量控制,因此我吃驚地發現還有知音的存在。但是我高興地看到研究人員正在嚴肅地看待這個問題。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

FDA

)並未要求進行基因組測序,但是無論如何,我們正在這樣做。」(生物谷 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個人轉發,網站轉載請註明來源「生物谷」,商業授權請聯繫我們 。更多資訊請下載 生物谷 app.原始出處:Florian T. Merkle, Sulagna Ghosh, Nolan Kamitaki et al.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 recurrently acquire and expand dominant negative P53 mutations. Nature, Published online 26 April 2017, doi:10.1038/nature22312

相關焦點

  • 排除汙染因素,癌症相關突變在人原始多能幹細胞中並不豐富
    撰文 | 章臺柳2019年,以色列希伯來大學Yishai Avior等【1】在Cell Stem Cell 雜誌發表研究,報導在1/3的人類多能幹細胞系(hPSC)中存在多個癌症相關基因的點突變。之前研究發現的癌症相關基因的突變僅在與小鼠滋養細胞共培養時出現,這些突變完全與小鼠的參考基因組匹配。去除小鼠來源的序列後,原始態hPSCs中癌症基因多態性的實際發生機率幾乎為0。第一篇文章來自劍橋大學的Ge Guo和Austin Smith合作。
  • Nature:重大突破!首次製造出人單倍體胚胎幹細胞!
    相關研究結果於2016年3月16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Deriv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haploid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這項研究中描述的這種單倍體胚胎幹細胞是首個已知的能夠通過細胞分裂產生攜帶親本細胞基因組單拷貝的人子細胞。
  • Nature:AKT1與癌症的發生直接相關
    生物谷報導:AKT/蛋白激酶 B信號作用通道調控細胞增殖和生長,參與包括細胞凋亡和葡萄糖代謝在內的細胞過程雖然在其他通道構成部分中也發現了激發突變的現象,而以前卻不知道有激發癌症的AKT點突變。
  • Nature:重磅!構建出潛能性比胚胎幹細胞和誘導性多能幹細胞更強的...
    2017年10月14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日本和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首次在小鼠中構建出潛能擴展性幹細胞(Expanded Potential Stem Cells, EPSC),它們比當前的幹細胞系具有更大的發育潛力。
  • Cell Stem Cell:人類幹細胞中是否含有致癌突變
    2020年12月18日訊/生物谷BIOON/---近日,一項開拓性的新研究取得了關鍵性突破,消除了對人類幹細胞可能含有致癌突變的擔憂。來自埃克塞特大學旗艦生命系統研究所的一組科學家表明,幹細胞以最原始或最原始的狀態生長時,它們不會包含任何癌症突變。
  • Nature:癌症幹細胞抗輻射研究
    專題:Nature報導史丹福大學幹細胞生物學和再生醫學研究所,放射腫瘤治療研究中心,兒科幹細胞移植分部,霍華休斯醫學研究所生物工程系等處的研究人員找出了癌症幹細胞中活性氧簇水平與抗輻射性的內在關聯,相關成果公布在最新一期的Nature上。
  • 重磅級文章解讀近年來胚胎幹細胞研究領域新成果!
    這項新的臨床前研究首次展示了胚胎幹細胞如何將CMA保持在低水平,以促進這種自我更新,而且我們揭示了兩種可能操縱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方法來關閉這種抑制,以增強CMA活性和讓它們分化成特化細胞。【2】Nature:重磅!科學家利用人類胚胎幹細胞成功開發出人類胚胎樣模型!
  • 科學網—小鼠孤雄單倍體胚胎幹細胞系首次建立
    ,首次建立了來自孤雄囊胚的單倍體胚胎幹細胞系,而這些細胞保持了一定水平的雄性印記,並進一步驗證這些細胞能夠代替精子在注入卵母細胞後產生健康的小鼠。相關研究成果今天在線發表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Cell),並被重點推薦。 據介紹,單倍體細胞,如酵母,是遺傳學研究的重要工具。自然狀態下存在的單倍體細胞只有結構和功能均已特化的配子,包括卵子和精子。「然而卵子和精子不能在體外進行培養,因此也不能對其進行基因操作。」李勁松表示,如果能夠在體外建立哺乳動物的單倍體細胞系,將極大促進哺乳動物遺傳學及相關生命科學研究。
  • Nature:警惕!基因編輯胚胎導致大量DNA突變和重組!
    使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工具修改人類胚胎的一系列實驗,揭示了該過程如何在目標位點或附近對基因組造成不必要的巨大改變。這些研究本月發表在預印本伺服器bioRxiv上,還沒有經過同行評審。但綜合起來,它們讓科學家們對一些人所說的CRISPR-Cas9編輯的風險有了一個很好的認識。
  • Nature:揭示在胚胎中,造血幹細胞為何不產生淋巴細胞?
    2018年1月23日/生物谷BIOON/---造血幹細胞(HSC)一直被認為是所有血細胞的祖先。在我們出生後,這些多能性幹細胞產生了我們的所有血細胞譜系:淋巴系細胞(lymphoid cell)、髓系細胞(myeloid)和紅系細胞(erythroid cell)。
  • Nature:重磅!揭示艱難梭菌毒素B入侵人細胞機制
    他們首先利用新開發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開展全基因組篩選,讓體外培養的人細胞中的基因發生突變。Brass說,「Cas9技術起源自細菌,因此利用Cas9了解醫院中最壞細菌之一是令人欣慰的。作為胃腸科醫生,我已觀察到太多的由艱難梭菌導致的困難,因而期待我們戰勝它的那一天。」
  • 清華醫學院紀家葵課題組首次實現人類胚胎幹細胞體外誘導為卵泡樣...
    該研究首次建立人胚胎幹細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hESCs)定向分化為人卵巢類卵泡樣細胞(human ovarian follicle-like cells, hFLCs)的體外分化體系。該研究證明在不藉助體細胞的條件下,通過在人胚胎幹細胞中過表達核糖核酸(RNA)結合蛋白可以體外獲得人類卵泡樣細胞。
  • 劉伯寧:評全球首個胚胎幹細胞藥物
    1996年,當英國科學家利用動物體細胞克隆技術製造出克隆羊「多莉」時,人們看到這一夢想實現的可能。但隨後由於「體細胞克隆技術」備受爭議,政策等因素的限制,「人的體細胞克隆技術」在近十餘年進展緩慢。於是,科學家又將目光轉向基於幹細胞的「細胞療法」。 「幹細胞」的「幹」字含有「起源、發生」的意思。幹細胞,顧名思義,是能發育成機體其他組織器官的細胞。
  • Cell Rep:人胚胎幹細胞可被誘導成為精子前體細胞
    2012年8月29日 訊 /生物谷BIOON/ --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證實:人類胚胎幹細胞和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可以被誘導成為精子前體細胞,這表明它未來可能用於恢復不育男性的生育能力,他們的研究結果將發表在Cell Reports雜誌上。
  • Cell Stem Cell:癌症幹細胞控制腫瘤轉移假說被證實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昨天出版的《細胞》雜誌子刊Cell  Stem  Cell上。       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的Jeremy  Rich  認為,「這證實了許多人談論的有關癌症幹細胞是腫瘤轉移來源的假說。」     早在150年前,密西根州大學癌症中心就已經假設,癌症可能是來自於幹細胞。
  • 【中國科學報】食蟹猴孤雌單倍體胚胎幹細胞系建立
    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李勁松研究組、神經科學研究所孫強領導的非人靈長類研究平臺(蘇州)和健康科學研究所金穎研究組合作,建立了來自食蟹猴孤雌囊胚的單倍體胚胎幹細胞系,為揭示靈長類動物生命規律提供了新的重要的研究工具。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細胞研究》。 單倍體細胞為研究重要的生命科學問題提供了研究對象,但是,單倍體細胞一般只存在於低等生物中。
  • Nature:幹細胞關鍵蛋白Nanog作用新解
    University of Edinburgh生命科學學院,幹細胞研究院,劍橋大學威爾卡姆幹細胞研究信託中心(Wellcome Trust Centre for Stem Cell Research)等處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長期以來被認為是維持胚胎幹細胞多潛能(pluripotency)和促進分化的必要因子:Nanog蛋白實際上也許並沒有這麼重要,這一幹細胞調控因子的作用轉變給幹細胞研究領域提出了新的觀點
  • Nature Genetics:二號腫瘤抑制基因PTEN的突變與乳腺癌的發生機制
    首頁 » Nature Genetics:二號腫瘤抑制基因PTEN的突變與乳腺癌的發生機制 Nature Genetics:二號腫瘤抑制基因PTEN的突變與乳腺癌的發生機制
  • Nature | 胚胎幹細胞懸浮培養首次構建體外類囊胚
    人工培育胚胎作為胚胎研究的類器官一直受到科學家的廣泛關注:2016年,研究人員成功分離和培養了攜帶正常單倍染色體組型的人類胚胎幹細胞系,為功能基因的篩選提供了平臺【1】;隨後,人類胚胎的體外培養突破了9天的記錄,達到13天,這一成果有助於揭示人類胚胎發育過程中從未見過的特性【2】;2017年,
  • 全國十大癌症醫院排名-北聯生物幹細胞
    據統計,近年來癌症的發生率,還在逐年升高。多數跟年齡、環境汙染以及生活不良習慣等等原因息息相關。北聯生物幹細胞李非博士提醒,癌症只要早發現,早處理,就能夠得到有效的控制,取得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