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篇Nature文章深度解讀保護機體免於癌症的關鍵細胞機制!

2020-12-05 生物谷

2020年4月29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兩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國拜羅伊特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機體保護自身免於癌症的特殊細胞機制;文章中,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機體自然保護機制,其能夠誘發潛在疾病細胞發生程序性細胞死亡,從而就能阻斷不規則遺傳信息分布到子代細胞所誘發的癌症的發生,在這一過程中,特殊的分離酶(separase)或許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圖片來源:Hellmuth, S.,et al. Nature (2020) doi:10.1038/s41586-020-2187-y

研究人員發現,細胞分裂期間對酶類的嚴格調控對於健康子代細胞的發育至關重要,如果分離酶被過早激活地話,細胞就有可能轉化為惡性癌細胞;在第一篇題為「Separase-triggered apoptosis enforces minimal length of mitosis」的研究報告中,研究人員揭示了分離酶誘發的細胞凋亡如何促進有絲分裂長度的最小化;有絲分裂的延長通常會導致細胞凋亡發生,而有絲分裂的縮短則會導致致瘤性非整倍體的出現,但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是否這回激活細胞凋亡機制,分離酶是一種半胱氨酸蛋白酶,其是所有真核細胞分裂酶的誘發子,擁有caspase樣的催化結構域,但此前研究者並未發現其與細胞死亡直接相關。

文章中,研究人員闡明,由於分離酶對抗凋亡的MCL1和BCL-XL的直接裂解,攜帶活性狀態分離酶且進入有絲分裂階段的人類細胞會快速發生死亡,這種裂解不僅會抑制MCL1和BCL-XL隔離促凋亡的BAK,還能將其轉化稱為有絲分裂中引起死亡的活性啟動子。研究者表示,作為MCL1 C末端的半部分,這種致死性的裂解片段會在線粒體外膜上形成BAK/BAX樣的孔隙,而MCL1和BCL-XL只有在被NEK2A磷酸化後才會轉化為分離酶底物,因此,這種激酶的早期有絲分裂降解對於有效預防分裂酶在細胞分裂中期激活後的細胞凋亡至關重要。

通過去除紡錘體組裝檢查點來加速有絲分裂或會導致NEK2A和分離酶的酶活在時間上發生重疊,進而導致細胞死亡;因此研究者認為,NEK2A和分離酶能夠聯合作用來檢查紡錘體組裝檢查點的完整性,並能消除由於早期有絲分裂的加速而引發的染色體錯誤分離的細胞。

圖片來源:Hellmuth, S., et al.Nature (2020). doi:10.1038/s41586-020-2182-3

在第二篇題為「Securin-independent regulation of separase by checkpoint-induced shugoshin–MAD2」的研究報告中,研究人員揭示了檢查點誘導的shugoshin(檢查點分子)-MAD2所介導的securin對分裂酶的獨立調節機制,securin是一種分離酶抑制蛋白;細胞周期中真核細胞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離是由紡錘體組裝檢查點(SAC,spindle assembly checkpoint)定時進行的,而且當分離酶分裂內聚力所介導的黏連蛋白時才會被誘發,在細胞分裂中期,SAC的沉默會激活泛素連接酶APC/C(稱之為細胞周期體的促進分裂期的複合體),並且會導致分離酶抑制蛋白securin的蛋白酶體破壞。當securin缺乏時,哺乳動物的染色體仍能按照計劃分離,但研究者並不清楚在這些條件下分離酶是如何被調節的。

文章中,人類機體中的shugoshin 2分子(SGO2)會轉化成為一種分離酶抑制劑並與SAC激活的MAD2相關聯,SGO2是減數分裂黏連蛋白的重要保護子,其功能目前研究者並不清楚;SGO2–MAD2能夠在功能上取代securin,並在缺失securin的細胞中取代大部分分離酶。securin和SGO2的緊急缺失(並不是單獨的任何一種蛋白)會導致分離酶的失調,從而與黏連蛋白過早分裂和細胞毒性直接相關。

類似於securin,SGO2是一種競爭性的抑制劑,其能利用偽裝的底物序列來阻斷分離酶的活性位點,APC/C依賴性的泛素化及AAA-ATPase TRIP13分子的活性,或能與MAD2特異性的適配體p31協同作用,在體外將分裂酶從SGO2–MAD2中釋放出去;後者的機制或能促進securin敲除的細胞(缺失APC/C活性)中的姐妹染色單體發生相當程度的分離,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員識別出了SGO2在有絲分裂細胞中的一種未知角色,同時研究者還發現,分離酶調節的機制或許並不依賴於securin,但卻仍然會被SAC進行監督。

上述兩篇研究報告中,研究人員提供了用於開發新型癌症療法的多種思路,比如研究人員強調的MCL1和BCL-XL通常會在癌細胞中高度過量表達,然而在這些情況下,兩種蛋白質會保護錯誤的細胞,其能夠抑制癌細胞發生凋亡(其被諸如BAK等蛋白所誘導),因此,一種能夠抵禦癌症的有前景的策略或能將分離酶依賴性的MCL1和BCL-XL轉化為促細胞凋亡的因子,這對於疾病細胞尤其有害,因此研究人員未來將會繼續深入研究,促進其在臨床腫瘤學和藥物開發中的應用,一種有潛力的方法或能幫助研究人員利用被健康細胞用來自我保護的特殊蛋白來選擇性地破壞癌細胞。(生物谷Bioon.com)

參考資料:

【1】A cellular mechanism protecting against cancer

【2】Hellmuth, S., Stemmann, O. Separase-triggered apoptosis enforces minimal length of mitosis. Nature 580, 542–547 (2020). doi:10.1038/s41586-020-2187-y

【3】Hellmuth, S., Gómez-H, L., Pendás, A.M. et al. Securin-independent regulation of separase by checkpoint-induced shugoshin–MAD2. Nature 580, 536–541 (2020). doi:10.1038/s41586-020-2182-3

相關焦點

  • Nature:新觀點!科學家們揭示機體免疫細胞激活的新型分子機制!
    2020年11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上題為「IFITM3 functions as a PIP3 scaffold to amplify PI3K signaling in B cell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耶魯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機體免疫細胞激活的新型分子機制。
  • 多篇文章解讀Wnt信號通路在機體中扮演的多種關鍵角色!
    當線粒體功能損傷,將啟動細胞內的線粒體未摺疊蛋白反應(UPRmt),使線粒體分子伴侶、蛋白酶、代謝相關基因等表達水平上調,重建線粒體穩態平衡。在多細胞的機體內,不同組織之間(神經細胞-腸道細胞)也會感知並協調各自的線粒體未摺疊蛋白反應,最終系統性調節機體整體的代謝水平並影響衰老進程。但是組織之間是如何交流、協調各自的線粒體穩態平衡的調控機制,還並不清楚。
  • 多篇文章解析NK細胞在抵禦多種疾病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自然殺傷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是機體免疫系統中重要的細胞,其不僅與抗腫瘤、 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調節有關,而且在某些情況下還能參與超敏反應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報告,共同解讀NK細胞在抵禦多種疾病中扮演的關鍵角色,與大家一起學習!
  • Nature子刊綜述深度解讀!NK細胞介導的癌症轉移的免疫編輯機制!
    2020年6月2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ancer上題為「Immunoediting of cancer metastasis by NK cells」的綜述報告中,來自澳大利亞QIMR Berghofer醫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們論述了NK細胞所介導的癌症轉移的免疫編輯機制,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
  • 深度解讀機體如何維持生物鐘的靈活性?或有望揭示癌症和機體衰老...
    2020年7月2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兩篇分別發表在國際雜誌PNAS和eLif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單一細胞如何通過遺傳和隨機手段來有效維持其內部時鐘(生物鐘)的,文章中,研究人員還解釋了有機體的生物鐘如何維持其靈活性,以及其對於治療機體衰老和癌症為何如此重要
  • 多篇文章解讀蘑菇對機體健康的益處
    毫無疑問,蘑菇是這兩種抗氧化劑的最高營養來源;當機體利用這些食物來製造能量時,同時也會誘發氧化性壓力,因為在這一過程中會產生一些自由基,自由基往往是一些含有不成對電子的氧原子,其會誘發細胞損傷。通過給機體補充抗氧化劑就能夠保護機體抵禦氧化性壓力帶來的損傷。
  • Int J Low Radiation:植物天然產物或可保護癌症患者免於放療引發...
    2014年7月29日 訊 /生物谷BIOON/ --癌症的放療往往就是將患者或者腫瘤部位直接暴露於電離輻射下,比如伽瑪射線或X射線等,放療方法可以永久性地損傷癌細胞;但是不幸的是,放療往往對健康組織也有具有傷害作用,尤其是對腫瘤部位外部的皮膚組織
  • Nature:揭秘細胞分裂與癌症發生之間的神秘關聯
    2020年5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Huntsman癌症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細胞分裂與癌症發生之間的神秘關聯。
  • The EMBO J:深度解讀:端粒與癌症的那些事!
    然而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偶然性的錯誤往往會產生引發癌症的基因突變;為了避免有害基因對有機體的不利影響,產生偏離正常染色體數量的突變細胞就會被細胞的保護性機制所清除;近日,來自德國弗裡茨—李普曼研究所( Fritz Lipmann Institute, FLI)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示了端粒的關鍵角色,其可以「感知」攜帶錯誤染色體數量的細胞,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The EMBO Journal
  • Nature背靠背|多能幹細胞中端粒保護新機制
    染色體末端的保護對於細胞增殖以及機體穩態都非常重要。一般來說,這種保護作用是由端粒蛋白複合體(Shelterin complex)所實現的,端粒蛋白複合體會結合在末端端粒重複序列上,阻止染色體末端與末端的融合。末端融合會造成基因組的不穩定性。
  • Nature背靠背 | 多能幹細胞中端粒保護新機制
    染色體末端的保護對於細胞增殖以及機體穩態都非常重要。在哺乳動物中,TRF2會通過形成T環結構保護端粒末端,並通過抑制引發染色體末端融合經典的非同源末端連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TRF2是迄今為止檢測到的超過700個細胞系中對細胞增殖非常關鍵的因子,而且在小鼠中Trf2敲除也是致死的【1】。
  • 深度闡釋| 抑癌基因p53如何促進癌症發生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Genes & Development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澳大利亞沃爾特與伊麗莎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闡明了抑癌關鍵基因p53的突變誘發腫瘤發生的分子機制;研究者表示,在癌症早期階段,突變的p53會攔截正常的p53蛋白,並且阻斷其扮演保護性的角色,因此,p53就無法激活機體自身抵禦癌症的天然防禦性策略了,比如機體的DNA
  • 多篇文章聚焦成纖維細胞研究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成纖維細胞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特殊的成纖維細胞或許是幕後黑手!doi:10.1158/2159-8290.CD-19-0094胰腺導管腺癌(PDAC)是全球第四大癌症相關死亡原因。大多數PDAC都耐化療,因此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了解結締組織--包圍,滋養,甚至保護PDAC腫瘤的基質--是開發有效療法的關鍵。
  • 探尋人類機體免疫系統的奧秘!
    探尋人類機體免疫系統的奧秘! 文/T.Shen 提高免疫系統,我們都知道其是保護機體免於損傷的重要防禦屏障,近些年來,科學家們通過多項研究破解了機體免疫系統的奧秘,本文中,小編就對相關成果進行篩選整理,與各位一起學習!
  • Nat Cell Biol:鑑別出幫助機體抵禦癌症的特殊「染色體掃描儀」蛋白
    2019年3月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鑑別出了修復人類DNA嚴重損傷的一種新型機制,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Nature Cell Biology上,研究者指出,細胞中的這種特殊「掃描儀」能夠決定無瑕疵的DNA修復過程是否被開啟。
  • 重磅級文章聚焦腫瘤抑制子p53研究新成果!
    它能感知細胞的壓力或損傷,並相應地阻止細胞分裂或引發細胞死亡,從而阻止受損細胞的繁殖。該基因的突變消除了一個關鍵的細胞故障安全機制,是導致癌症的一個步驟。貝勒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對TP53突變進行了最全面的研究,以更好地理解導致這一重要基因失活的過程。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Cell Reports雜誌上,研究者揭示了基因如何發生突變,以及這些突變如何有助於預測臨床前景。
  • 兩篇Nature文章同時發現導致乳腺癌異質性的關鍵突變
    2015年8月17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比利時的科學家在著名國際學術期刊nature在線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在癌基因PIK3CA中發現一個重要突變
  • Nat Struct & Mol Biol:揭示DNA聚合酶ζ如何保護細胞免於DNA損傷...
    2020年8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奈山醫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首次揭開了保護細胞免於持續性DNA損傷的複雜酶類的3-D結構和其工作機制,相關研究或為開發治療對化療耐受癌症的新型療法提供新的思路,文章中,研究人員描述了他們如何利用先進的冷凍電鏡技術深入揭示了
  •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深度解讀!
    在進化過程中,機體會產生一種特殊機制來確保組織和細胞能得到足夠的氧氣供應,頸動脈體與頸兩側的大血管相鄰,其含有特殊的細胞,能夠感知血液中氧氣的水平。193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Corneille Heymans,以表彰其揭示通過頸動脈體的血氧感應是如何通過與大腦的直接交流來控制機體呼吸頻率的。
  • Nature、Cell 數篇深度好文!2016/2017 癌症免疫療法綜述 TOP25
    研究發現,「代謝檢查點」 可以調控 T 細胞的抗腫瘤活性,並鑑定出了腫瘤免疫治療的新靶點——膽固醇酯化酶 ACAT1 以及相應的小分子藥物前體。研究證明了細胞代謝對腫瘤免疫應答起到了關鍵作用,開闢了腫瘤免疫治療研究的一個全新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