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Struct & Mol Biol:揭示DNA聚合酶ζ如何保護細胞免於DNA損傷...

2021-01-10 生物谷

2020年8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奈山醫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首次揭開了保護細胞免於持續性DNA損傷的複雜酶類的3-D結構和其工作機制,相關研究或為開發治療對化療耐受癌症的新型療法提供新的思路,文章中,研究人員描述了他們如何利用先進的冷凍電鏡技術深入揭示了DNA聚合酶ζ (Pol ζ)的詳細結構信息,DNA聚合酶ζ的結構和機制對於科學家們而言多年以來一直是一個謎。

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

研究者Aneel Aggarwal教授說道,在近原子解析度下解析完整Pol ζ酶類的結構或許就能幫助研究人員解決長期以來存在的問題,即這種特殊的聚合酶如何通過日常的DNA損傷事件來進行複製,同時也能為研究者提供模板來設計傳統化療難以治癒的癌症的新型藥物。DNA聚合酶ζ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酶類,其能幫助細胞對抗每天發生的超過10萬起的DNA損傷事件,這些損傷事件通常來自正常的代謝活動和一些環境侵害,比如紫外線、電離輻射和工業致癌物等。

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這種酶類如何通過一種由四種不同蛋白構成的精細化複雜結構來保護細胞免於自然和人為環境和細胞壓力,這四種蛋白質能以一種五聚體或菊花樣的結構連接在一起;這種結構或許就能幫助研究人員深入開發抑制DNA聚合酶功能的藥物,從而就能治療非小細胞肺癌、前列腺癌和卵巢癌等容易對化療產生耐藥的癌症類型。癌症對諸如順鉑等化療產生耐藥性的原因實際上依賴於癌細胞的DNA損傷效應,因此,阻斷或抑制DNA聚合酶ζ的功能或許就會使得癌細胞對化療的治療效應再次變得敏感。

研究者Aggarwal解釋道,開發有效的抑制劑常常因為此前研究人員無法清楚解析DNA聚合酶ζ的結構信息而受到阻礙,本文研究中我們觀察到了一張清晰的圖片,同時相關研究結果或許也有望幫助研究人員開發更為有效的治療手段,對於成千上萬名對化療產生耐受的癌症患者而言,本文研究也有望幫助開發有效克服癌症患者耐藥性的新型療法。

最後研究者表示,多年來研究人員一直未能獲得長足的進展,主要是因為他們無法獲得DNA聚合酶ζ的詳細結構信息,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冷凍電鏡技術就解決了這一問題,此外,研究者還對溶液中快速冷凍的分子進行了成像,通過對複雜分子進行高解析度成像,或許未來有望徹底改變整個結構生物學領域的相關研究進展。(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Malik, R., Kopylov, M., Gomez-Llorente, Y. et al.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B-family DNA polymerase ζ specialized for translesion DNA synthesis. Nat Struct Mol Biol (2020). doi:10.1038/s41594-020-0476-7

相關焦點

  • Cell:揭示細胞保護它們的DNA免受機械應力損傷機制
    2020年6月6日訊/生物谷BIOON/---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組織,比如皮膚和肌肉,會被拉伸、拉扯和壓縮,而不會對細胞或DNA造成損傷。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老化生物學研究所、科隆大學和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細胞不僅通過讓細胞核變形,而且還通過讓遺傳物質變得柔軟來保護自己免受由這樣的機械應力(mechanical stress)帶來的損傷。
  • Nat Struct Mol Biol:DNA損傷修復因子的結構
    因此,有效修復機制是細胞存活和細胞功能所必需的,所謂的MRN複合物就是修復機制的重要組分,其結構已被闡明。MRN複合物由核酶Mre11、三磷酸腺苷酶Rad50和蛋白質Nbs1構成,其中Nbs1蛋白負責招募ATM蛋白,ATM蛋白在DNA損傷及損傷部位的早期細胞反應中起重要作用,但還不清楚MRN複合物如何確切地識別雙鏈斷裂。
  • Nat Commun:超級酶或可加速細胞DNA的修復
    圖片來源:www.phys.org2016年9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於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薩塞克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Sussex)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一種名為PARP3的酶類能夠幫助加速細胞
  • Mol Cell:新研究揭示DNA損傷後的組蛋白降解促進DNA修復
    幾年來,Gasser及其研究團隊一直在研究染色質結構如何在應對DNA損傷的過程中發生變化,以便了解這些變化是否以及如何提高修復速度。在早期的一項研究中,Gasser實驗室的前博士生Michael Hauer發現,染色質對急性DNA損傷既有局部的反應,也有全基因組範圍內的反應,大約30%的組蛋白在全基因組範圍內被修飾、去除和降解,而且這種現象不僅僅是發生在損傷部位。
  • 揭示修復酒精引起的DNA損傷的新機制
    乙醛會造成一種危險的DNA損傷---鏈間交聯(interstrand crosslink, ICL),即將兩條DNA鏈粘在一起。結果就是它阻礙了細胞分裂和蛋白產生。最終,ICL損傷的積累可能導致細胞死亡和癌症。抵禦DNA損傷值得慶幸的是,我們體內的每個細胞都有一個可以修復這種類型的DNA損傷的工具包。
  • Nat Cell Biol:鑑別出減緩並修復致癌DNA損傷的分子機制
    2019年3月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ell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哥本哈根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鑑別出了一種保護細胞免於天然DNA錯誤的特殊機制,這種天然DNA錯誤會永久損傷機體的遺傳代碼,並誘發諸如癌症等多種疾病發生。
  • 新的研究發現酶端粒酶可促進癌症而聞名的酶也能保護健康的細胞
    端粒酶在正常組織中唯一已知的作用是保護某些定期分裂的細胞,如胚胎細胞、精子細胞、成體幹細胞和免疫細胞。科學家們認為端粒酶在所有其他細胞中都被關閉了,除非在癌細胞中它促進無限的細胞分裂。 這項新的研究發現,端粒酶在正常成人細胞衰老過程中的一個臨界點重新激活。就在細胞死亡之前,端粒酶的爆發使細胞免受衰老的壓力,減緩了衰老過程,減少了可能導致癌症的DNA損傷。
  • Science:DNA複製中起關鍵作用的聚合酶被發現
    此後不久, Kornberg和其同事發現了第一個能夠複製DNA的酶, 複製DNA是在細胞分裂中產生DNA的過程雙螺旋中的一條鏈首先由專門的前導鏈DNA聚合酶進行複製,然後由不同的DNA聚合酶進行後滯鏈的複製.
  • dna親子鑑定原理和鑑定步驟
    dna親子鑑定原理和鑑定步驟鑑定原理鑑定親子關係用得最多的是dna分型鑑定。人的血液、毛髮、唾液、口腔細胞等都可以用於用親子鑑定,十分方便。dna親子鑑定,否定親子關係的準確率幾近100%,肯定親子關係的準確率可達到99.9999%。dna(脫氧核糖核酸)是人身體內細胞的原子物質。每個原子有46個染色體,另外,男性的精子細胞和女性的卵子,各有23個染色體,當精子和卵子結合的時候。這46個原子染色體就製造一個生命,因此,每人從生父處繼承一半的分子物質,而另一半則從生母處獲得。
  • Nat Struct & Mol Biol:科學家揭示細胞中的特殊「機器」-剪接體的...
    2014年6月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威斯康星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示了人類機體細胞「機器
  • DNA損傷修復基因資料庫
    DNA損傷與修復是生命活動中的重要現象,據統計,每個體細胞每天會受到至少六萬次的DNA損傷,正是由於DNA損傷修復機制的存在,才能夠隨時糾正和修復這些損傷,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如果DNA損傷沒有被正確修復,可能發生以下3種情況細胞衰老,加速細胞衰老進程細胞凋亡,DNA損傷過度無法修復時,會啟動凋亡程序來清除損傷的細胞細胞癌變,DNA損傷部分修復的情況下,細胞會出現各種基因組變異,累積到一定程度導致正常細胞癌變成為腫瘤細胞DNA
  • 誰是兇手,DNA在說話——法醫實驗室DNA鑑定的那些事兒
    提取過程通常包括材料製備,接著再進行細胞或細胞膜的破碎,以釋放和分離所收集樣品中的dna含量。離心機是利用離心力將不同濃度的液體(如血細胞與血漿細胞酚-氯仿法提取dna最能說明這一點,其通常用於提取血液裡的dna。
  • 基因研究新突破:科學家揭開DNA甲基化之謎
    但是,在建立生產基地(通常被稱為細胞工廠)時,引入外來DNA是至關重要的,這些生產基地能夠生產藥物、可持續生物化學品和食品配料等。通常情況下,宿主需要來自其他生物體的基因(DNA)來產生受歡迎的化合物。 但通常情況下,宿主會排斥外來DNA並將其切成碎片,僅僅是因為甲基化模式揭示了DNA是外來的。
  • Cell:從拓撲學角度揭示DNA複製之謎
    但是,DNA雙螺旋中那兩條熟悉的鏈是如何在沒有纏繞的情況下成功複製的,這就很難解釋了。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從拓撲學角度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們研究了這種雙螺旋形狀對DNA複製的影響。通過使用真核生物作為模型系統,他們發現染色質(由DNA、組蛋白和非組蛋白等成分組成)的內在機械性能決定著染色質纖維如何纏繞。
  • 細菌DNA提取方法的優化
    實驗首先研究超聲時間對大腸桿菌dna提取效果的影響,其次在傳統法、水煮法、es法(傳統法+溶菌酶)、esu法(傳統法+超聲+溶菌酶)之間進行比較,分析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兩種菌株dna的濃度及純度,找出了一種準確、高效的dna提取方法,為今後生物檢測鑑定工作提供了保障。
  • 關於Xilinx FPGA如何獲取FPGA的Device DNA
    關於Xilinx FPGA如何獲取FPGA的Device DNA Evening 發表於 2021-01-02 09:44:00 作者:Evening Xilinx每一個FPGA都有一個獨特的ID
  • 施揚何川Nature聯合發文揭示RNA m6A修飾在DNA損傷反應中的重要...
    原標題:施揚何川Nature聯合發文揭示RNA m6A修飾在DNA損傷反應中的重要作用 | 文獻精讀 表觀遺傳學算是生物學裡華人貢獻比較多的一個領域了。
  • PLoS Biol:首次實時觀察到DNA複製過程中聚合酶的運動
    生物谷註:聚合酶與DNA結合示意圖。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technology)首次實時(real-time)觀察到聚合酶結合到DNA鏈上正確的核苷酸位置並完成DNA複製的過程。
  • DNA損傷反應與DNA的修復(三)
    對於多數調控過程來說,為了能夠及時啟動與停止,磷酸化反應必須是可逆的,所以需要一系列相應的激酶和磷酸酶。DDR也是這樣,激酶與磷酸酶的協同作用共同維持細胞對DNA損傷的合理應對。NER(核苷酸切除修復)用於修復大片段的DNA損傷。BER(鹼基切除修復)可修復個別鹼基的損傷。這兩種修復以前統稱為切除修復,都是由特異的核酸內切酶識別DNA的損傷部位,在其附近將DNA單鏈切開,再由外切酶將損傷鏈切除,由聚合酶以完整鏈為模板進行修複合成,最後由連接酶封口。二者識別損傷的蛋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