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重大進展!揭示修復酒精引起的DNA損傷的新機制

2020-12-03 生物谷

2020年3月17日訊/

生物谷

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荷蘭胡布勒支研究所和英國劍橋醫學研究委員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現人體修復由酒精降解產物引起的DNA損傷的新機制。這一發現突顯了飲酒與癌症之間的聯繫。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lcohol-derived DNA crosslinks are repaired by two distinct mechanisms」。論文通訊作者為胡布勒支研究所的Puck Kn

ips

cheer和劍橋醫學研究委員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Ketan J. Patel。

圖片來自Nature, 2020, doi:10.1038/s41586-020-2059-5。

我們的DNA每天都是輻射或酒精等有毒物質造成的一連串損害的目標。在酒精代謝後,乙醛就會形成。乙醛會造成一種危險的DNA損傷---鏈間交聯(interstrand crosslink, ICL),即將兩條DNA鏈粘在一起。結果就是它阻礙了細胞分裂和蛋白產生。最終,ICL損傷的積累可能導致細胞死亡和癌症。

抵禦DNA損傷

值得慶幸的是,我們體內的每個細胞都有一個可以修復這種類型的DNA損傷的工具包。抵禦乙醛引起的ICL的第一道防線是ALDH2酶,這種酶在乙醛造成任何傷害之前將它分解掉。但是,並非所有人都從這種酶中受益---大約一半的亞洲人口和全球超過20億人在編碼該酶的基因中發生突變。鑑於他們不能分解乙醛,因此他們更容易患上與酒精有關的癌症。

新的防線

Kn

ips

cheer團隊和Patel團隊研究了抵禦酒精誘導的ICL的第二道防線:移除這種DNA損傷的機制。他們使用來自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卵中的蛋白提取物來研究這些機制,其中非洲爪蟾是生物學研究中的一種常用的動物模型。通過使用這些蛋白提取物來修復乙醛引起的ICL,他們發現了兩種修復ICL損傷的機制:一種先前已知的範可尼

貧血

(Fanconi anemia, FA)通路和一種新的更快途徑。這兩種機制彼此不同:在FA通路中,DNA被切除以去除ICL,而在這種新發現的途徑中的酶切割DNA鏈間交聯物本身。

特異性的DNA損傷

通過這項新的研究,這些研究人員在機制上一睹DNA損傷修復過程。Kn

ips

cheer說,「我們如今知道人體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修復DNA中的ICL。」她認為這種類型的研究可能會導致人們更好地了解治療酒精相關癌症的方法。「但是在我們能夠做到這一點之前,我們首先必須確切地知道這種新型的ICL修復機制是如何發揮作用的。」(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1.Michael R. Hodskinson et al. Alcohol-derived DNA crosslinks are repaired by two distinct mechanisms. Nature, 2020, doi:10.1038/s41586-020-2059-5.

2.Scientists discover new repair mechanism for alcohol-induced DNA damage
https://phys.org/news/2020-03-scientists-mechanism-alcohol-induced-dna.html

相關焦點

  • Nature:喝酒引起的DNA損傷可以修復?
    Nature:喝酒引起的DNA損傷可以修復?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酒精發燒友為此慢慢遠離了各種酒局。近日,《Nature》再次發文,酒精引起的DNA交聯可以通過兩種不同的機理修復,有望因此找到治療FA(範可尼貧血)的策略,甚至降低酒精性癌症的發病率。乙醛是一種有毒物質,當體內含量過高時,乙醛會堆積在細胞裡,造成一種危險的DNA損傷-鏈間交聯(ICL),該損傷將DNA的兩條鏈粘在一起。
  • Nature新研究:酒精導致的DNA損傷能被安全修復
    當酒精代謝物乙醛沒能被及時分解為乙酸,乙醛就會侵入細胞誘發DNA損傷,增加細胞癌變風險。一則好消息是,Nature上發表的最新研究表明:乙醛誘發的DNA損傷能被安全修復。酒精代謝物誘發DNA損傷要解釋這項研究,先得從酒精如何造成DNA損傷說起。酒精飲料影響健康,與細胞攝入酒精後產生的乙醛有關。當乙醛在細胞中積聚,就會與DNA反應,造成DNA雙鏈之間形成鏈間交聯(ICL)。
  • 酒精造成 DNA 損傷的新修復通路
    Duxin酒精代謝的一個副產物會通過交聯DNA正反鏈來破壞基因組。研究發現了一種逆轉這種損傷的安全機制,或能為藥物研發開闢新的途徑。醛是一類高度活躍的分子,可以從環境進入人體,也可以由細胞代謝過程而產生。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的一種醛類物質是乙醛,細胞在代謝攝入的酒精時會產生乙醛。
  • Cancer Res:北大鄭曉峰團隊揭示去泛素化酶調控DNA損傷修復新機制
    DNA損傷修復通路(DNA damage response pathway,DDR)在維持細胞基因組穩定性中發揮重要作用。DNA損傷修復受到泛素化等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的嚴格而精細的調控,其中,去泛素化酶通過兩種主要方式參與到DNA損傷修復過程中:直接作用到損傷位點或者調控DNA損傷應答關鍵的因子。鑑於DNA損傷應答調控的複雜性,鑑定新的參與到DNA損傷修復中的去泛素化酶,闡明其發揮作用的機制,有助於我們深入了解DDR修復的分子機制。
  • Nature chemical biology:DNA損傷修復——老問題還有新進展
    當DNA發生損傷組蛋白γH2AX(紅色螢光)聚集在損傷位置,隨後招募53BP1(綠色螢光)幫助修復 為了保證細胞能夠存活並進行適當的複製,機體需要許多機制修復DNA損傷,雖然這個領域的研究已經進行了幾十年,但是關於這一基本過程仍有許多未解問題等待科學家們去探究。 近日,來自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就DNA損傷修復機制進行了進一步研究,揭示了這一過程的一些新信息。
  • DNA損傷修復基因資料庫
    DNA損傷與修復是生命活動中的重要現象,據統計,每個體細胞每天會受到至少六萬次的DNA損傷,正是由於DNA損傷修復機制的存在,才能夠隨時糾正和修復這些損傷,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如果DNA損傷沒有被正確修復,可能發生以下3種情況細胞衰老,加速細胞衰老進程細胞凋亡,DNA損傷過度無法修復時,會啟動凋亡程序來清除損傷的細胞細胞癌變,DNA損傷部分修復的情況下,細胞會出現各種基因組變異,累積到一定程度導致正常細胞癌變成為腫瘤細胞DNA
  • 揭示DNA去甲基化與DNA損傷修復之間的調控作用—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昆明動物所
  • 研究發現生物鐘因子通過改變DNA修復來促進腫瘤的進展
    由於迫切需要開發治療前列腺癌的新靶點,西德尼·金梅爾癌症--傑斐遜健康中心(SKCC)的研究人員探索了生物鐘時鐘,並發現時鐘基因哭泣-1在癌症進展中起著意想不到的作用。這項研究於1月15日發表。自然通訊.
  • 多篇文章解讀DNA損傷領域重要研究成果
    在此之前,很多探究酒精導致癌症的確切機制的研究都是在細胞培養物中開展的。但是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以小鼠為實驗對象證實了酒精暴露(alcohol exposure)如何導致永久性的遺傳損傷。這些研究人員給小鼠餵食稀釋的酒精(化學上被稱為乙醇)。他們隨後通過開展染色體分析和DNA測序來研究乙醛(當身體加工酒精時產生的一種有害的化學物)導致的遺傳損傷。
  • 喝酒愈多,DNA損傷愈多......
    REUTERS/Chris Radburn人們日常飲酒,進入體內的酒精,經過代謝生成乙醛。論文展示了這種內生性乙醛導致DNA損傷、引起基因突變的框架圖。乙醛的作用,導致DNA雙股螺旋脫氧核苷酸鏈斷裂,並刺激細胞通過重組修復DNA,同時引起染色體重新排列。
  • Nature:揭示蛋白支架在修復DNA斷裂中起關鍵作用
    結果就是DNA鏈可以在每個細胞分裂周期中至少斷裂一次,並且這種頻率會因某些生活方式(比如吸菸)或先天性DNA修復缺陷而增加。這就導致不可逆轉的遺傳損傷,並最終導致疾病,比如癌症、免疫缺陷、痴呆或發育缺陷。如今,這些研究人員發現某些蛋白如何協調受損DNA的修復,從而確保它在不同代之間保持穩定,並阻止鄰近未受損DNA受到附帶損害。
  • 三篇Nature研究揭示DNA修復過程參與癌症產生
    2016年4月17日/生物谷BIOON/--兩個不同研究團隊研究了DNA修復在產生容易發生突變(mutation-prone)的序列---這些序列發生突變會誘導癌症產生---中的作用。 最近幾年,科學家們在癌症早期診斷特別是在癌症治療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不幸的是,在揭示基因突變促進大多數癌症產生背後的過程方面幾乎沒有取得很大進展。在這兩項新的研究中,這兩個研究團隊一直在研究DNA修復在這種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 為了獲得更加深入的了解,這兩個研究團隊一直在研究多種類型的癌症,如紫外線或香菸煙霧暴露導致的那些癌症。
  • Mol Cell:新研究揭示DNA損傷後的組蛋白降解促進DNA修復
    2020年9月26日訊/生物谷BIOON/---DNA損傷可能發生在基因組的任何地方,但大多數DNA被包裹在核小體上,這就使得修復複合體無法進入。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弗雷德裡希米歇爾生物醫學研究所和巴塞爾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DNA會誘導組蛋白耗竭,這增加了DNA纖維的可訪問性和靈活性,並提高了同源重組修復過程中的同源搜索速度。
  • 重大發現!科學家觀察到一種全新的DNA損傷修複方式
    他們發現了一個全新的DNA修復機制,可以安全地修復酒精代謝物乙醛導致的DNA損傷。  實際上,我們的身體在幫助我們降低酒精的傷害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  總的來看FA通路這個修複方式,雖然有風險,但是總算修復了可怕的DNA交聯損傷。有研究表明,順鉑誘導的DNA交聯損傷,就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修復[5]。
  • 神經退行性疾病新機制:DNA損傷修復遭破壞
    研究發現,調節DNA天然修復通路有助於預防引發神經系統疾病的神經細胞的死亡。研究發現,調節DNA天然修復通路有助於預防引發神經系統疾病的神經細胞的死亡。   研究人員將焦點放在一個名為C9orf72基因上,該基因含有六個核酸。C9orf72六核苷酸重複擴張(Hexanucleotide repeat expansions)是造成肌萎縮側索硬化和額顳痴呆(FTD)最常見的遺傳因素。
  • 傳說中的「永久性損傷」可以被修復?看看這個全新的DNA損傷修復機制
    核心提示:在2018年,頂級期刊Nature發表研究表示,喝酒會對我們的DNA造成永久性損傷,提高患癌風險,並給出了他們認為的最佳飲酒量:0!這一研究成果無疑給眾多有飲酒習慣的人造成巨大壓力,不過,近期Nature又發布了一項新研究成果:這個由乙醛造成的「永久性」DNA損傷,或許可以被修復。
  • Nature:DNA修復可能是亨廷頓舞蹈病的關鍵
    Mayo  Clinic的研究人員和美國健康研究院以及挪威奧斯陸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發現,身體基因修復系統的一個錯誤可以導致亨廷頓症的發生。     亨廷頓舞蹈病(Huntington's  disease,HD)是一種由IT15基因上CAG重複序列異常擴展所致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神經退行性疾病。
  • 施揚何川Nature聯合發文揭示RNA m6A修飾在DNA損傷反應中的重要...
    原標題:施揚何川Nature聯合發文揭示RNA m6A修飾在DNA損傷反應中的重要作用 | 文獻精讀 表觀遺傳學算是生物學裡華人貢獻比較多的一個領域了。
  • DNA損傷與修復(注意區分!!)
    DNA突變是指個別dNMP(脫氧單磷酸核苷)殘基以至片段DNA在結構、複製或表型功能的異常變化,也稱為DNA損傷。DNA損傷修復(repair of DNA damage)在多種酶的作用下,生物細胞內的DNA分子受到損傷以後恢復結構的現象。DNA損傷修復的研究有助於了解基因突變的機制,衰老和癌變的原因,還可應用於環境致癌因子的檢測。
  • 研究揭示結腸幹細胞損傷修復周期
    研究揭示結腸幹細胞損傷修復周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8 12:55:54 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Thaddeus S. Stappenbeck課題組取得一項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