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損傷與修復(注意區分!!)

2021-02-22 生物化學考研

DNA突變是指個別dNMP(脫氧單磷酸核苷)殘基以至片段DNA在結構、複製或表型功能的異常變化,也稱為DNA損傷。

DNA損傷修復(repair of DNA damage)在多種酶的作用下,生物細胞內的DNA分子受到損傷以後恢復結構的現象。

DNA損傷修復的研究有助於了解基因突變的機制,衰老和癌變的原因,還可應用於環境致癌因子的檢測。

某些物理化學因子,如紫外線、電離輻射和化學誘變劑等,都能引起生物突變和致死。因為它們均能作用於 DNA,造成其結構和功能的破壞。但細胞內具有一系列起修復作用的酶系統,可以除去 DNA 上的損傷,恢復 DNA 的正常雙螺旋結構。目前已經知道有四種修復系統:光復活,切除修復,重組修復和誘導修復。後三種機制不需要光照,因此又稱為暗修復。

1.光復活

光復活的機制是可見光(最有效波長為 400nm 左右)激活了光復活酶,它能分解由於紫外線照射而形成的嘧啶二聚體。光復活作用是一種高度專一的修複方式。

2.切除修復

又稱為複製前修復。所謂切除修復,即是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將 DNA 分子中受損傷部分切除掉,並以完整的那一條鏈為模板,合成出切去的部分,然後使 DNA 恢復正常結構的過程。這是比較普遍的一種修復機制,它對多種損傷均能起修復作用。參與切除修復的酶主要有:特異的核酸內切酶、外切酶、聚合酶和連接酶。

3.重組修復

遺傳信息有缺損的子代 DNA 分子可通過遺傳重組而加以彌補,即從完整的母鏈上將相應核苷酸序列片段移至子鏈缺口處,然後用再合成的序列來補上母鏈的空缺。此過程稱為重組修復,因為發生在複製之後,又稱為複製後修復。參與重組修復的酶系統包括與重組有關的主要酶類以及修複合成的酶類。重組基因rec A 編碼的蛋白質,具有交換 DNA 鏈的活力。rec A 蛋白被認為在 DNA 重組和重組修復中均起著關鍵的作用。rec B 和 rec C 基因分別編碼核酸外切酶 V 的兩個亞基,該酶亦為重組和重組修復所必需。修複合成時需要 DNA 聚合酶和連接酶。

(1)複製

含有TT或其他結構損傷的DNA仍然可以正常的進行複製,但當複製到損傷部位時,子代DNA鏈中與損傷部位相對應的位置出現切口,新合成的子鏈比未損傷的DNA鏈要短。

(2)重組

完整的母鏈與有缺口的子鏈重組,缺口由母鏈來的核苷酸片段彌補。

(3)再合成

重組後母鏈中的缺口通過DNA多聚酶的作用合成核酸片段,然後由連接酶使新片段與舊鏈連接,至此重組修復完成。

重組修復並沒有從親代DNA中去除二聚體。當第二次複製時,留在母鏈中的二聚體仍使複製不能正常進行,複製經過損傷部位時所產生的切口,仍舊要用同樣的重組過程來彌補,隨著DNA複製的繼續,若干代以後,雖然二聚體始終沒有除去,但損傷的DNA鏈逐漸「稀釋」,最後無損於正常生理功能,損傷也就得到了修復。

4.誘導修復

許多能造成 DNA 損傷或抑制複製的處理均能引起一系列複雜的誘導效應,稱為應急反應(SOS response)。SOS 反應包括誘導出現的 DNA 損傷修復效應、誘變效應、細胞分裂的抑制以及溶原性細菌釋放噬菌體等等。

回復生物化學第三版獲取第三版電子教材

           生物化學第四版獲取第四版電子教材

           細胞生物學第五版獲取第五版電子教材

           細胞生物學第四版獲取第四版電子教材

           教材答案獲取第三版教材課後答案

           歷年真題獲取歷年公共課電子真題

編輯不易,還請點個讚、在看!!!


相關焦點

  • DNA損傷修復基因資料庫
    DNA損傷與修復是生命活動中的重要現象,據統計,每個體細胞每天會受到至少六萬次的DNA損傷,正是由於DNA損傷修復機制的存在,才能夠隨時糾正和修復這些損傷,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如果DNA損傷沒有被正確修復,可能發生以下3種情況細胞衰老,加速細胞衰老進程細胞凋亡,DNA損傷過度無法修復時,會啟動凋亡程序來清除損傷的細胞細胞癌變,DNA損傷部分修復的情況下,細胞會出現各種基因組變異,累積到一定程度導致正常細胞癌變成為腫瘤細胞DNA
  • 揭示修復酒精引起的DNA損傷的新機制
    2020年3月17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荷蘭胡布勒支研究所和英國劍橋醫學研究委員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現人體修復由酒精降解產物引起的DNA損傷的新機制。這一發現突顯了飲酒與癌症之間的聯繫。
  • Mol Cell:新研究揭示DNA損傷後的組蛋白降解促進DNA修復
    2020年9月26日訊/生物谷BIOON/---DNA損傷可能發生在基因組的任何地方,但大多數DNA被包裹在核小體上,這就使得修復複合體無法進入。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弗雷德裡希米歇爾生物醫學研究所和巴塞爾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DNA會誘導組蛋白耗竭,這增加了DNA纖維的可訪問性和靈活性,並提高了同源重組修復過程中的同源搜索速度。
  • 能修復DNA損傷的防曬霜,到底有沒有科學根據?
    防曬霜還能修復DNA? 但是最近一次去佛羅裡達(Florida)旅行,我又知道了一些關於防曬霜的新鮮事,這讓我很是驚訝:最近新上市的某些防曬霜,據說可以修復 UVB 造成的 DNA 損傷。
  • DNA損傷反應與DNA的修復(一)
    DNA損傷的後果很嚴重,所以生物進化出了各種修復手段,針對不同類型的損傷。真核生物的DNA修復主要有4種類型:核苷酸切除修復(NER)、鹼基切除修復(BER)、錯配修復(MMR)和雙鏈斷裂修復(DSBR)。
  • DNA損傷反應與DNA的修復(三)
    在3個DDR激酶中,DNA-PK和ATM主要被DNA的雙鏈斷裂(DSB)激活,而ATR主要被各種單鏈損傷激活,參與多種DNA損傷的修復,對於複製細胞的生存能力至關重要。ATR的全稱是ATM和Rad3相關激酶(ATM and Rad3 related)。Rad3是一種酵母蛋白,與ATM蛋白相似。rad3突變體對電離輻射敏感,並顯示檢查點缺陷。
  • SIRT6在DNA損傷修復中的新功能
    責編 | 兮基因組不穩定性的增加是腫瘤和衰老的關鍵特徵之一,而DNA損傷修復能力的下降是導致基因組不穩定的重要原因。生物體演化出了多條損傷修復通路以應對不同類型的DNA損傷,其中核苷酸切除修復(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以及DNA雙鏈斷裂修復(DNA double strand breaks repair,DSBR)均與腫瘤及衰老發生關係緊密。
  • 修復人類DNA損傷 科學家從植物中找到新線索
    生物體包括我們人類每天都會受到紫外線輻射、自由基和其他化學物質的誘變,造成體內遺傳物質DNA的損傷。在DNA損傷修復的過程中,會形成一種十字叉狀的DNA連接體——霍利迪連接體,必須將其「拆解」,才能讓染色體正確分離和複製。然而目前,對於負責「拆解」工作的解離酶,科學界還未能揭開其背後隱藏的工作機制。
  • 傳說中的「永久性損傷」可以被修復?看看這個全新的DNA損傷修復機制
    核心提示:在2018年,頂級期刊Nature發表研究表示,喝酒會對我們的DNA造成永久性損傷,提高患癌風險,並給出了他們認為的最佳飲酒量:0!這一研究成果無疑給眾多有飲酒習慣的人造成巨大壓力,不過,近期Nature又發布了一項新研究成果:這個由乙醛造成的「永久性」DNA損傷,或許可以被修復。
  • RNAPII的泛素化促進DNA損傷修復
    RNAPII的泛素化促進DNA損傷修復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18 11:16:00 日本名古屋大學Tomoo Ogi團隊發現造成
  • Nature:喝酒引起的DNA損傷可以修復?
    Nature:喝酒引起的DNA損傷可以修復?乙醛解毒和FA途徑的聯合失活誘導突變,加速惡性腫瘤的發展並引起血液幹細胞的快速消耗,對於乙醛脫氫酶2基因失活的人而言,身體的第二層自我保護機制就是修復乙醛導致的DNA損傷。然而,乙醛引起的DNA損傷性質及修復問題至今仍是未解之謎。為此,來自Puck Knipscheer(Hubrecht研究所)和Ketan J.
  • 酒精造成 DNA 損傷的新修復通路
    但直到2011年,研究人員才通過遺傳證據表明,乙醛導致的DNA損傷是FA的一個致病因素[5]。不過,這一損傷如何修復當時尚不知曉。自從在小鼠體內發現幫助小鼠防禦乙醛的雙層系統後,清除細胞中的這一高度活躍分子以防止DNA損傷免就顯得很有必要[5]。第一層保護涉及乙醛脫氫酶2(ALDH2),這種酶將乙醛轉化為無害的醋酸鹽分子(圖1)。
  • DNA損傷反應與DNA的修復(二)
    作為DDR(DNA損傷反應)的3個PIKK之一,DNA-PK在DDR中主要參與NHEJ過程。而另外兩個PIKK,ATM和ATR具有更多功能。後來發現AT患者的細胞對放射線敏感,表明其突變基因與DNA修復相關。在DDR中,ATM負責協調細胞對DSB(雙鏈斷裂)的應答,包括DNA修復、檢查點激活、凋亡、衰老以及染色質結構改變、轉錄和mRNA剪接等。它是一種頂端激酶,可以響應DNA損傷而使數百種底物磷酸化。MRN複合體、Tip 60、ATR、PP2A和Wip1都可以調節ATM的激活。
  • Science:泛素化過程參與DNA損傷與修復
    DNA損傷應答中有泛素反應依賴性的信號途徑的參與。    BRCA1具有許多與其他蛋白相互作用的位點,通過蛋白之間的相互作用來發揮其重要的生物學功能,包括細胞周期調控,DNA損傷修復,基因轉錄激活等等,其中對BRCA1在DNA損傷應答(DNA  damage  response)中功能的確定有助於探討和闡明其腫瘤抑制功能和機理。
  • CNS前沿文獻追蹤:DNA損傷修復過程中的γH2AX
    回頭看看,關於DNA損傷修復的文章分享了好幾篇,索性又扒了扒老文章,找到了一篇17年的nature子刊,看的是DNA損傷修復過程中的γH2AX,具體內容如下:作者想研究DNA損傷修復過程中γH2AX,先用共聚焦和WB看了一下伴隨修復過程 γH2AX的變化趨勢 看看損傷後不同時間點細胞周期、增殖情況
  • 研究發現生物鐘因子通過改變DNA修復來促進腫瘤的進展
    「當我們進一步研究CRY 1的作用時,我們意外地發現,晝夜節律因素正在改變癌細胞修復DNA的方式。」 癌症治療的目的是破壞癌細胞的DNA,導致修復機制上的缺陷;當損傷嚴重時,細胞最終自毀。研究人員探討了哭-1在培養細胞、動物模型和前列腺癌患者組織中DNA修復中的可能作用。
  • 科學家觀察到一種全新的DNA損傷修複方式
    他們發現了一個全新的DNA修復機制,可以安全地修復酒精代謝物乙醛導致的DNA損傷。要知道抗癌藥順鉑殺死癌細胞的機制就是讓癌細胞的DNA交聯損傷[4],導致癌細胞染色體不穩定,最終死亡。  實際上,DNA交聯損傷算是一種比較常見的DNA損傷形式。細胞有一套修復機制,那就是範可尼貧血通路(簡稱FA通路)。
  • 揭示DNA去甲基化與DNA損傷修復之間的調控作用—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昆明動物所
  • Science:揭示一種新的DNA損傷修復機制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歡迎分享,轉載須授權!
  • 揭示一種新的DNA損傷修復機制
    2017年7月18日/生物谷BIOON/---DNA修復系統能夠修復活性氧、活性羰基化合物、烷化劑、紫外線輻射、脫氧尿嘧啶整入和複製錯誤導致的DNA損傷。DNA修復機制包括核苷酸池消毒(nucleotide pool sanitization)、直接修復(DR)、鹼基切除修復(BER)、核苷酸切除修復(NER)、錯配修復(MMR)、同源重組修復(HRR)和非同源末端連接(NHEJ)。糖化是體內的一種重要的DNA損傷來源,與增加的突變率和DNA鏈斷裂相關聯。在乙二醛(GO)和甲基乙二醛(MGO)的作用下,核酸發生永久性的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