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PII的泛素化促進DNA損傷修復

2020-11-25 科學網

RNAPII的泛素化促進DNA損傷修復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18 11:16:00

日本名古屋大學Tomoo Ogi團隊發現造成DNA損傷停滯的RNAPII的泛素化促進轉錄偶聯修復。相關論文發表在202035日出版的《細胞》雜誌上。

他們鑑定了一個RPB1-K1268RNAPIIDNA損傷誘導的泛素化位點,該位點調節轉錄恢復和DNA損傷抗性。從機制上講,RPB1-K1268泛素化通過轉移機制刺激了核心-TFIIH複合物與失速的RNA聚合酶IIRNAPIIo)的締合,該轉移機制也涉及UVSSA-K414泛素化。他們開發了一種鏈特異性的ChIP-seq方法,該方法揭示了RPB1-K1268泛素化對於修復和解決DNA損傷處的轉錄瓶頸非常重要。最後,敲除RPB1-K1268R的小鼠表現出壽命短、早衰和神經退行性變。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RNAPII泛素化為激活TC-NER以及同時處理DNA損傷的RNAPIIo提供了兩級保護機制,共同防止長時間的轉錄停滯並阻止神經衰退。

研究人員表示,轉錄偶聯核苷酸切除修復(TC-NER)通過延長DNA損傷處的長RNAPIIo來啟動。響應DNA損傷中RNAPIIo的泛素化是一個進化保守的事件,但其在哺乳動物中的功能尚不清楚。

附:英文原文

Title: Ubiquitination of DNA Damage-Stalled RNAPII Promotes Transcription-Coupled Repair

Author: Yuka Nakazawa, Yuichiro Hara, Yasuyoshi Oka, Okiru Komine, Diana van den Heuvel, Chaowan Guo, Yasukazu Daigaku, Mayu Isono, Yuxi He, Mayuko Shimada, Kana Kato, Nan Jia, Satoru Hashimoto, Yuko Kotani, Yuka Miyoshi, Miyako Tanaka, Akira Sobue, Norisato Mitsutake, Takayoshi Suganami, Akio Masuda, Kinji Ohno, Shinichiro Nakada, Tomoji Mashimo, Koji Yamanaka, Martijn S. Luijsterburg, Tomoo Ogi

Issue&Volume: 2020-03-05

Abstract: Transcription-coupled 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 (TC-NER) is initiated by the stallingof elongating RNA polymerase II (RNAPIIo) at DNA lesions. The ubiquitination of RNAPIIoin response to DNA damage is an evolutionarily conserved event, but its function inmammals is unknown. Here, we identified a single DNA damage-induced ubiquitinationsite in RNAPII at RPB1-K1268, which regulates transcription recovery and DNA damageresistance. Mechanistically, RPB1-K1268 ubiquitination stimulates the associationof the core-TFIIH complex with stalled RNAPIIo through a transfer mechanism that alsoinvolves UVSSA-K414 ubiquitination. We developed a strand-specific ChIP-seq method,which revealed RPB1-K1268 ubiquitination is important for repair and the resolutionof transcriptional bottlenecks at DNA lesions. Finally, RPB1-K1268R knockin mice displayeda short life-span, premature aging, and neurodegeneration. Our results reveal RNAPIIubiquitination provides a two-tier protection mechanism by activating TC-NER and,in parallel, the processing of DNA damage-stalled RNAPIIo, which together preventprolonged transcription arrest and protect against neurodegeneration.

DOI: 10.1016/j.cell.2020.02.010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0)30154-9

Cell:《細胞》,創刊於1974年。隸屬於細胞出版社,最新IF:36.216

相關焦點

  • SIRT6在DNA損傷修復中的新功能
    責編 | 兮基因組不穩定性的增加是腫瘤和衰老的關鍵特徵之一,而DNA損傷修復能力的下降是導致基因組不穩定的重要原因。生物體演化出了多條損傷修復通路以應對不同類型的DNA損傷,其中核苷酸切除修復(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以及DNA雙鏈斷裂修復(DNA double strand breaks repair,DSBR)均與腫瘤及衰老發生關係緊密。
  • DNA損傷修復基因資料庫
    DNA損傷與修復是生命活動中的重要現象,據統計,每個體細胞每天會受到至少六萬次的DNA損傷,正是由於DNA損傷修復機制的存在,才能夠隨時糾正和修復這些損傷,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如果DNA損傷沒有被正確修復,可能發生以下3種情況細胞衰老,加速細胞衰老進程細胞凋亡,DNA損傷過度無法修復時,會啟動凋亡程序來清除損傷的細胞細胞癌變,DNA損傷部分修復的情況下,細胞會出現各種基因組變異,累積到一定程度導致正常細胞癌變成為腫瘤細胞DNA
  • Mol Cell:新研究揭示DNA損傷後的組蛋白降解促進DNA修復
    2020年9月26日訊/生物谷BIOON/---DNA損傷可能發生在基因組的任何地方,但大多數DNA被包裹在核小體上,這就使得修復複合體無法進入。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弗雷德裡希米歇爾生物醫學研究所和巴塞爾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DNA會誘導組蛋白耗竭,這增加了DNA纖維的可訪問性和靈活性,並提高了同源重組修復過程中的同源搜索速度。
  • Science:泛素化過程參與DNA損傷與修復
    DNA損傷應答中有泛素反應依賴性的信號途徑的參與。    BRCA1具有許多與其他蛋白相互作用的位點,通過蛋白之間的相互作用來發揮其重要的生物學功能,包括細胞周期調控,DNA損傷修復,基因轉錄激活等等,其中對BRCA1在DNA損傷應答(DNA  damage  response)中功能的確定有助於探討和闡明其腫瘤抑制功能和機理。
  • Cancer Res:北大鄭曉峰團隊揭示去泛素化酶調控DNA損傷修復新機制
    DNA損傷修復通路(DNA damage response pathway,DDR)在維持細胞基因組穩定性中發揮重要作用。DNA損傷修復受到泛素化等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的嚴格而精細的調控,其中,去泛素化酶通過兩種主要方式參與到DNA損傷修復過程中:直接作用到損傷位點或者調控DNA損傷應答關鍵的因子。鑑於DNA損傷應答調控的複雜性,鑑定新的參與到DNA損傷修復中的去泛素化酶,闡明其發揮作用的機制,有助於我們深入了解DDR修復的分子機制。
  • 科學家解析DNA修復機制
    近期來自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韓國成均館大學、香港大學和美國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聯合發表了題為「RAD18-BRCTx interaction is required for efficient repair of UV-induced DNA damage」的研究論文,揭示了RAD18蛋白通過與BRCTx互作參與DNA損傷的複製後修復的作用機制
  • 揭示修復酒精引起的DNA損傷的新機制
    2020年3月17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荷蘭胡布勒支研究所和英國劍橋醫學研究委員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現人體修復由酒精降解產物引起的DNA損傷的新機制。這一發現突顯了飲酒與癌症之間的聯繫。
  • DNA損傷反應與DNA的修復(三)
    ATR通過其伴侶蛋白ATRIP被募集到覆蓋有複製蛋白A(RPA)的損傷區域。RPA是真核生物的單鏈DNA結合蛋白,損傷處的單鏈DNA(ssDNA)被RPA包圍後會募集ATR-ATRIP複合物。RPA-ssDNA是許多DNA修復途徑的重要結構。除了HR外,RPA-ssDNA還參與核苷酸切除修復,錯配修復,鹼基切除修復和複製叉重啟。
  • DNA損傷反應與DNA的修復(二)
    後來發現AT患者的細胞對放射線敏感,表明其突變基因與DNA修復相關。在DDR中,ATM負責協調細胞對DSB(雙鏈斷裂)的應答,包括DNA修復、檢查點激活、凋亡、衰老以及染色質結構改變、轉錄和mRNA剪接等。它是一種頂端激酶,可以響應DNA損傷而使數百種底物磷酸化。MRN複合體、Tip 60、ATR、PP2A和Wip1都可以調節ATM的激活。
  • 新研究揭示DNA損傷後的組蛋白降解促進DNA修復
    DNA損傷可能發生在基因組的任何地方,但大多數DNA被包裹在核小體上,這就使得修復複合體無法進入。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弗雷德裡希米歇爾生物醫學研究所和巴塞爾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DNA會誘導組蛋白耗竭,這增加了DNA纖維的可訪問性和靈活性,並提高了同源重組修復過程中的同源搜索速度。
  • 研究發現生物鐘因子通過改變DNA修復來促進腫瘤的進展
    「當我們進一步研究CRY 1的作用時,我們意外地發現,晝夜節律因素正在改變癌細胞修復DNA的方式。」 癌症治療的目的是破壞癌細胞的DNA,導致修復機制上的缺陷;當損傷嚴重時,細胞最終自毀。研究人員探討了哭-1在培養細胞、動物模型和前列腺癌患者組織中DNA修復中的可能作用。
  • DNA損傷與修復(注意區分!!)
    DNA突變是指個別dNMP(脫氧單磷酸核苷)殘基以至片段DNA在結構、複製或表型功能的異常變化,也稱為DNA損傷。DNA損傷修復(repair of DNA damage)在多種酶的作用下,生物細胞內的DNA分子受到損傷以後恢復結構的現象。DNA損傷修復的研究有助於了解基因突變的機制,衰老和癌變的原因,還可應用於環境致癌因子的檢測。
  • 北大學者最新文章:泛素化的功能及其意義
    目前針對每期的重點內容,生物通將展開詳細推薦,歡迎讀者共同參與……生物通報導:由於泛素化的多樣性與多價性, 泛素化廣泛參與各種生理過程, 包括細胞增殖、凋亡、自噬、內吞、DNA損傷修復以及免疫應答. 另外, 泛素化失調在疾病中也發揮重要作用, 如癌症、神經退行性病變、肌肉營養不良、免疫疾病以及代謝症候群.
  • 揭示DNA去甲基化與DNA損傷修復之間的調控作用—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昆明動物所
  • 能修復DNA損傷的防曬霜,到底有沒有科學根據?
    防曬霜還能修復DNA? 但是最近一次去佛羅裡達(Florida)旅行,我又知道了一些關於防曬霜的新鮮事,這讓我很是驚訝:最近新上市的某些防曬霜,據說可以修復 UVB 造成的 DNA 損傷。
  • DNA損傷反應與DNA的修復(一)
    DNA損傷的後果很嚴重,所以生物進化出了各種修復手段,針對不同類型的損傷。真核生物的DNA修復主要有4種類型:核苷酸切除修復(NER)、鹼基切除修復(BER)、錯配修復(MMR)和雙鏈斷裂修復(DSBR)。
  • 鄭曉峰:組蛋白H2A泛素化、類泛素化修飾調控的新機制
    2015年6月4日訊 /生物谷BIOON/--6月4日在上海"2015蛋白質修飾與降解論壇"上,來自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鄭曉峰教授與大家分享了組蛋白H2A泛素化在報告中鄭教授提到真核細胞的組蛋白存在著磷酸化、乙醯化和泛素化等多種翻譯後修飾。組蛋白H2Ashi最早鑑定的泛素化修飾底物,組蛋白H2A的泛素E3連接酶PRC1複合體的自身泛素化對於其E3連接酶活性至關重要,組蛋白H2A泛素化修飾參與了基因轉錄調控和DNA損傷修復等多個生理反應過程,它受到非常嚴格二敬慕的調控,但有關H2A泛素化修飾調控的分子機制還有許多問題尚待解決。
  • NAR & JCS:鄭曉峰等揭示組蛋白泛素化和類泛素化修飾調控的新機制
    真核細胞的組蛋白存在著各種翻譯後修飾,包括甲基化、乙醯化、磷酸化和泛素化等,這些修飾使得DNA的複製和轉錄得到多層次的調控。組蛋白H2A是最早鑑定的泛素化修飾底物,組蛋白H2A泛素化修飾參與了基因轉錄調控和DNA損傷修復等多個生理反應過程,它受到非常嚴格而精細的調控,但有關H2A泛素化修飾調控的分子機制還有許多問題尚待解決。
  • 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張冰課題組發現新的DNA修復通路
    當細胞遭受紫外線,離子輻射或代謝產生的活性氧等因素導致DNA損傷時,會立即啟動DNA損傷響應機制(DNA damage response, DDR)進行DNA 修復。DDR缺陷會導致損傷DNA的不斷累積,造成基因組的不穩定性並促進腫瘤的發生。因此闡釋DDR及DNA 修復機制,對於腫瘤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BRCA1是著名的腫瘤抑制基因, 在3%-18% 的所有乳腺癌和宮頸癌病人以及45%遺傳性乳腺癌和宮頸癌病人中都發現有BRCA1的突變。研究證明BRCA1突變是早髮型乳腺癌和宮頸癌的主要致病機制。
  • 生命科學學院鄭曉峰研究組揭示組蛋白泛素化和類泛素化修飾調控的...
    真核細胞的組蛋白存在著各種翻譯後修飾,包括甲基化、乙醯化、磷酸化和泛素化等,這些修飾使得DNA的複製和轉錄得到多層次的調控。組蛋白H2A是最早鑑定的泛素化修飾底物,組蛋白H2A泛素化修飾參與了基因轉錄調控和DNA損傷修復等多個生理反應過程,它受到非常嚴格而精細的調控,但有關H2A泛素化修飾調控的分子機制還有許多問題尚待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