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學院鄭曉峰研究組揭示組蛋白泛素化和類泛素化修飾調控的...

2020-11-25 北大新聞網

生命科學學院鄭曉峰研究組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Journal of Cell Science分別發表題為「HSCARG, a novel regulator of H2A ubiquitination by downregulating PRC1 ubiquitin E3 ligase activity, is essential for cell proliferation」和「RNF168-mediated H2A neddylation antagonizes its ubiquitination and regulates DNA damage repair」的論文,揭示了組蛋白H2A泛素化、類泛素化修飾調控的新機制。

真核細胞的組蛋白存在著各種翻譯後修飾,包括甲基化、乙醯化、磷酸化和泛素化等,這些修飾使得DNA的複製和轉錄得到多層次的調控。組蛋白H2A是最早鑑定的泛素化修飾底物,組蛋白H2A泛素化修飾參與了基因轉錄調控和DNA損傷修復等多個生理反應過程,它受到非常嚴格而精細的調控,但有關H2A泛素化修飾調控的分子機制還有許多問題尚待解決。鄭曉峰研究組2014年4月9日發表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的研究鑑定了新的H2A泛素化修飾的調控蛋白,組蛋白H2A的泛素E3連接酶PRC1複合體的自身泛素化對於其泛素連接酶活性至關重要。該研究發現,人類HSCARG蛋白通過招募去泛素化酶USP7抑制PRC1複合體的泛素化並因此降低組蛋白H2A泛素化水平,進而調控細胞周期和細胞生長。HSCARG對H2A泛素化的調控在DNA損傷修復中也發揮重要的作用。HSCARG缺失後,DNA損傷修復後H2A泛素鏈去除的效率降低,導致了修復蛋白停留在損傷位點以及CHK2信號的持續激活,最終導致細胞在損傷修復後不能重新回到細胞周期並影響了細胞的增殖。

除了泛素化修飾,其它種類的修飾在組蛋白的功能調控中也發揮重要的作用。NEDD8是一種類泛素化小分子,它與底物蛋白的共價偶聯被稱為NEDDylation修飾。NEDD化修飾參與調控細胞周期、發育和免疫應答等許多重要的生命活動。但是與大量的泛素化研究相比,NEDDylation修飾的生理功能,特別是在DNA損傷修復中的作用尚不明確。該研究組2014年3月19日發表在Journal of Cell Science的論文表明,組蛋白H2A存在NEDDylation修飾並闡明了其分子機制,揭示了組蛋白H2A的NEDDylation修飾和泛素化修飾之間的拮抗關係,並闡明了NEDDylation修飾調控DNA損傷修復的分子機理。

這兩篇文章為H2A泛素化和類泛素化調控機制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兩篇論文的第一作者分別為鄭曉峰研究組的博士研究生胡斌和李亭亭,鄭曉峰教授為通訊作者。研究課題得到了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蛋白質與植物基因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生命科學學院的支持。

編輯:拉丁

相關焦點

  • NAR & JCS:鄭曉峰等揭示組蛋白泛素化和類泛素化修飾調控的新機制
    近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鄭曉峰研究組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和《Journal of Cell Science》分別發表題為「HSCARG, a novel regulator of H2A ubiquitination by downregulating PRC1 ubiquitin E3 ligase
  • 鄭曉峰:組蛋白H2A泛素化、類泛素化修飾調控的新機制
    2015年6月4日訊 /生物谷BIOON/--6月4日在上海"2015蛋白質修飾與降解論壇"上,來自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鄭曉峰教授與大家分享了組蛋白H2A泛素化、類泛素化修飾調控的新機制。
  • 2015蛋白質修飾與降解論壇圓滿落幕
    蛋白質的修飾與降解,和生命活動以及各種人類疾病密切相關,這一領域已成為全球生物醫學界關注的焦點。蛋白質的糖基化修飾、磷酸化修飾、乙醯化修飾、泛素化修飾、亞硝基化修飾等,是蛋白在生物代謝過程中的重要裝備,對研究疾病具有重要意義。蛋白質的正確的修飾對於蛋白降解也非常重要,從而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循環。
  • 蛋白質修飾研究現狀與未來
    蛋白質的糖基化修飾、磷酸化修飾、乙醯化修飾、泛素化修飾、亞硝基化修飾等,是蛋白在生物代謝過程中的重要裝備,對研究疾病具有重要意義。蛋白質的正確的修飾對於蛋白降解也非常重要,從而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循環。從臨床角度來講,H3K36me3修飾和許多缺失性發育及癌症發展有關,而識別組蛋白修飾及疾病發展結果的蛋白配偶體或許是後期開發治療疾病的新型靶點。
  • 遺傳發育所謝旗研究組發表「泛素化修飾調控植物低磷脅迫響應」的...
    泛素化修飾是一種重要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通過精確調控蛋白質的穩定性、亞細胞定位、活性和與其它蛋白的相互作用在多種生命活動中發揮重要功能。近幾年的研究發現,泛素化修飾在植物低磷脅迫響應中發揮著核心調控作用。
  • 研究揭示組蛋白H2A泛素化修飾對核小體的調控機制
    核小體,作為染色質的基本結構單元,在基因複製與轉錄過程中高度動態調控。DNA/RNA聚合酶前的核小體結構要被打開,使得聚合酶能順利通過核小體,對核小體包裹的DNA進行複製轉錄;而聚合酶通過後的DNA要被重新組裝形成核小體,保護DNA免受損傷,並維持或繼承該區域表觀遺傳信息。組蛋白泛素化修飾,作為一類重要的組蛋白化學修飾方式,在核小體結構的動態調控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 Cancer Res:北大鄭曉峰團隊揭示去泛素化酶調控DNA損傷修復新機制
    DNA損傷修復受到泛素化等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的嚴格而精細的調控,其中,去泛素化酶通過兩種主要方式參與到DNA損傷修復過程中:直接作用到損傷位點或者調控DNA損傷應答關鍵的因子。鑑於DNA損傷應答調控的複雜性,鑑定新的參與到DNA損傷修復中的去泛素化酶,闡明其發揮作用的機制,有助於我們深入了解DDR修復的分子機制。
  • 研究揭示去泛素化酶OTUB1調控PD-L1穩定性和腫瘤免疫逃逸的機制
    近日,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期刊在線發表了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鄭曉峰研究組的題為「Deubiquitinating enzyme OTUB1 promotes cancer cell immunosuppression via preventing ER-associated
  • 植物所金京波研究組揭示SUMO化修飾調控植物遠紅光信號的新機制
    遠紅光誘導26S蛋白酶體介導的FHY1蛋白降解,從而減弱遠紅光信號,但其分子機理尚不清楚。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金京波研究組發現SUMO化修飾調控FHY1蛋白穩定性及其介導的遠紅光信號。
  • Nat Comm | MAVS和MITA泛素化修飾的新機制
    研究表明,MAVS和MITA的活性與穩定性受到泛素化與去泛素化修飾的嚴格調控【2】。近日,武漢大學醫學研究院/生命科學學院鍾波教授帶領的研究小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RNF115 plays
  • 張令強:泛素化研究將為藥物研發和疾病治療提供更多靶標
    直到20世紀70-80年代,泛素調節的蛋白質降解機理被揭示,指明了蛋白質降解研究的方向,這一研究在2004年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充分體現了泛素化修飾的研究價值。本次生物谷有幸邀請了國內泛素化研究領域的專家張令強教授接受我們的專訪,張教授的主要方向為泛素化、類泛素化與腫瘤、骨質疏鬆症的發生機理與治療研究,並將出席6月4日的"2015蛋白質修飾與降解論壇"。以下為本次採訪的文稿。
  • 【學術前沿】鍾波組發現MAVS和MITA泛素化修飾的新機制
    MAVS(又叫做VISA)以及MITA(也叫STING)作為重要的接頭蛋白,分別介導胞漿中識別RNA的模式識別受體和識別DNA的模式識別受體所介導的信號轉導。研究表明,MAVS和MITA的活性與穩定性受到泛素化與去泛素化修飾的嚴格調控【2】。
  • 2015蛋白質修飾與降解論壇今在滬隆重開幕
    來自科研及醫療領域的科學家及醫生學者們共聚一堂,對蛋白質修飾與降解的最新研究進展進行交流探討。本次會議為期兩天,本次會議邀請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程金科教授、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與輻射醫學研究所的張令強研究員、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鄭曉峰  教授、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李衛研究員等眾多領域專家。
  • 上海生科院等在脂質代謝調控研究中獲進展
    6月12日,《自然-細胞生物學》(Nature Cell Biology)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李伯良研究組與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宋保亮研究組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
  • 對於泛素化,你了解多少?
    這些特殊的酶包括泛素激活酶,結合酶、連結酶和降解酶等。泛素化在蛋白質的定位、代謝、功能、調節和降解中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它也參與了細胞周期、增殖、凋亡、分化、轉移、基因表達、轉錄調節、信號傳遞、損傷修復、炎症免疫等幾乎一切生命活動的調控。泛素化與腫瘤、心血管等疾病的發病密切相關。
  • 研究揭示蛋白質泛素化與SUMO化修飾交互作用在減數分裂中的新機制
    蛋白質翻譯後修飾(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PTM)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重要調控方式,蛋白質的泛素化(Ubiquitylation)與SUMO化修飾(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SUMOylation)是當前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研究領域的熱點
  • 湖北大學楊平仿團隊泛素化修飾組學揭示水稻種子萌芽過程的動態...
    2019年11月2日,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催化與酶工程重點實驗室楊平仿教授在Plant Journal上發表題為Quantitative Ubiquitylomics Approach for Characterizing the Dynamic Change
  • 多篇文章解讀近年來科學家們在泛素化領域的重要研究成果!
    目前,我們對PD-1表達調控的分子機制還不是十分清楚。該研究表明,活化T細胞中,PD-1首先經過內化和泛素化,最終被蛋白酶體降解。FBXO38是PD-1的E3連接酶,介導Lys48連接的多泛素化和隨後的蛋白酶體降解。條件性基因敲除小鼠T細胞中的Fbxo38並不影響T細胞受體和CD28的信號轉導,但會提高腫瘤浸潤T細胞中PD-1的表達水平,導致小鼠腫瘤進展加快。
  • 【學術前沿】張令強/謝萍團隊發現Neddylation修飾的PTEN蛋白的抑...
    核內PTEN蛋白可以與p53形成核內複合體,抑制p53降解並增強p53的轉錄活性;能夠與組蛋白H1結合,影響組蛋白H1的動態活性,與RAD51相互作用調節DNA同源重組修復,調控PARP1參與DNA雙鏈斷裂修復通路,從而調節染色體重塑和基因表達,因此PTEN缺失的細胞對於DNA損傷極其脆弱。核內PTEN蛋白的缺失會促進腫瘤的發生發展,表明核內PTEN也主要發揮抑癌功能。
  • 清華生命學院管吉松研究組發文揭示腦中長期記憶的保護機制
    清華生命學院管吉松研究組發文揭示腦中長期記憶的保護機制清華新聞網3月28日電 3月27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研究員管吉松研究組在《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在線發表了題為「神經活動誘發的組蛋白修飾調控Neurexin-1分子剪切並介導了記憶的保護」(「Activity-induc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