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 | MAVS和MITA泛素化修飾的新機制

2020-11-11 BioArt

責編 | 酶美


病毒感染與複製的過程中產生的病毒核酸,通過結合宿主細胞內的相關模式識別受體(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激活一系列的信號級聯反應,進而誘導I型幹擾素、TNF等細胞因子和促炎因子的表達【1】。MAVS(又叫做VISA)以及MITA(也叫STING)作為重要的接頭蛋白,分別介導胞漿中識別RNA的模式識別受體和識別DNA的模式識別受體所介導的信號轉導。研究表明,MAVS和MITA的活性與穩定性受到泛素化與去泛素化修飾的嚴格調控【2】。目前有多個E3泛素連接酶參與病毒感染後MAVS泛素化,進而激活或抑制RNA病毒感染誘導的信號轉導,但對於處於靜息狀態細胞中MAVS的調控及其生理意義尚未見報導。此外,DNA病毒感染誘導MITA發生K63連結的泛素化修飾,促進其寡聚化進而激活下遊信號級聯反應,但介導這一過程的E3泛素連接酶仍然不清楚【3-8】


近日,武漢大學醫學研究院/生命科學學院鍾波教授帶領的研究小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RNF115 plays dual roles in innate antiviral responses by catalyzing distinct ubiquitination of MAVS and MITA。研究發現了天然免疫過程中,泛素連接酶RNF115調控MAVS和MITA不同時空泛素化以應對病毒感染的機制。



他們發現在靜息狀態下,E3泛素連接酶RNF115與MAVS持續相互作用,誘導MAVS發生K48連結的泛素化並促進其降解,防止細胞中MAVS的過度累積。在RNA病毒感染後,識別RNA的受體RIG-I通過招募MAVS進而阻斷RNF115與MAVS相互作用,激活下遊信號級聯反應。敲除RNF115的組織和細胞中,MAVS的蛋白水平顯著升高。與野生型小鼠相比,RNA病毒感染後RNF115敲除小鼠血清中I型幹擾素等細胞因子表達水平升高,小鼠更加抵抗EMCV感染。這些結果表明,RNF115通過泛素修飾MAVS調控靜息狀態下MAVS的蛋白水平。


隨後,該研究組發現DNA病毒感染誘導RNF115在內質網上聚集,並與MITA相互作用。RNF115誘導MITA發生K63連結的泛素化修飾,從而促進MITA的寡聚化、從內質網向ERGIC的遷移以及對下遊蛋白激酶TBK1的招募。敲除RNF115顯著抑制HSV-1感染誘導的I型幹擾素的表達,RNF115敲除小鼠對HSV-1更加易感。有趣的是,研究者發現敲除RNF115並不影響病毒感染誘導MITA的二聚化,暗示MITA通過「二聚化-泛素化-寡聚化-遷移」 四個順序發生的步驟而活化。


該研究闡明了E3泛素連接酶RNF115調控RNA和DNA病毒感染誘導I型幹擾素表達的分子機制,同時揭示了MAVS與MITA在病毒感染的不同時空發生泛素化修飾的新機制,推動了我們對抗病毒天然免疫反應機理的理解,為未來開發抗病毒藥物提供理了論基礎。


據悉,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18級博士研究生張志東和醫學研究院2018級博士研究生熊天晨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鍾波教授是本研究的通訊作者。


原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9318-3


製版人:十一


參考文獻


1.Hu MM & Shu HB (2018) Cytoplasmic Mechanisms of Recognition and Defense of Microbial Nucleic Acids. Annu Rev Cell Dev Bi 34:357-379.

2.Li K & Zhong B (2018) Regulation of Cellular Antiviral Signaling by Modifications of Ubiquitin and Ubiquitin-like Molecules. Immune Netw 18(1).

3.Ni GX, Konno H, & Barber GN (2017) Ubiquitination of STING at lysine 224 controls IRF3 activation. Sci Immunol 2(11).

4.Seo GJ, et al. (2018) TRIM56-mediated monoubiquitination of cGAS for cytosolic DNA sensing. Nat Commun 9.

5.Tsuchida T, et al. (2010) The Ubiquitin Ligase TRIM56 Regulates Innate Immune Responses to Intracellular Double-Stranded DNA. Immunity 33(5):765-776.

6.Yang Q, et al. (2017) TRIM32-TAX1BP1-dependent selective autophagic degradation of TRIF negatively regulates TLR3/4-mediated innate immune responses. Plos Pathog 13(9).

7.Ye LY, et al. (2019) USP49 negatively regulates cellular antiviral responses via deconjugating K63-linked ubiquitination of MITA. Plos Pathog 15(4).

8.Zhang J, Hu MM, Wang YY, & Shu HB (2012) TRIM32 Protein Modulates Type I Interferon Induction and Cellular Antiviral Response by Targeting MITA/STING Protein for K63-linked Ubiquitination. J Biol Chem287(34):28646-28655.

相關焦點

  • 【學術前沿】鍾波組發現MAVS和MITA泛素化修飾的新機制
    MAVS(又叫做VISA)以及MITA(也叫STING)作為重要的接頭蛋白,分別介導胞漿中識別RNA的模式識別受體和識別DNA的模式識別受體所介導的信號轉導。研究表明,MAVS和MITA的活性與穩定性受到泛素化與去泛素化修飾的嚴格調控【2】。
  • NAR & JCS:鄭曉峰等揭示組蛋白泛素化和類泛素化修飾調控的新機制
    activity, is essential for cell proliferation」和「RNF168-mediated H2A neddylation antagonizes its ubiquitination and regulates DNA damage repair」的論文,揭示了組蛋白H2A泛素化、類泛素化修飾調控的新機制。
  • 鄭曉峰:組蛋白H2A泛素化、類泛素化修飾調控的新機制
    2015年6月4日訊 /生物谷BIOON/--6月4日在上海"2015蛋白質修飾與降解論壇"上,來自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鄭曉峰教授與大家分享了組蛋白H2A泛素化、類泛素化修飾調控的新機制。
  • 研究發現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通過泛素化降解途徑調節脂肪酸合成的新...
    該研究發現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通過磷酸化增加內質網錨定蛋白Insig的活性,進而抑制肝臟脂質合成的功能,揭示了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通過泛素化降解途徑調節脂肪酸合成的新機制。通過進一步的研究發現,AMPK能夠磷酸化修飾Insig,抑制Insig與E3泛素連接酶gp78的相互作用,通過抑制Insig
  • 科學家解析類泛素蛋白作用新機制
    來自德國馬普生物化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以DNA雙鏈斷裂修復作為例,解析了類泛素蛋白SUMO的作用新機制——SUMO化修飾過程靶向的是一組蛋白,而負責特異性修飾的則是局部修飾酶和高特異性啟動過程
  • 生命科學學院鄭曉峰研究組揭示組蛋白泛素化和類泛素化修飾調控的...
    E3 ligase activity, is essential for cell proliferation」和「RNF168-mediated H2A neddylation antagonizes its ubiquitination and regulates DNA damage repair」的論文,揭示了組蛋白H2A泛素化、類泛素化修飾調控的新機制。
  • 上海生科院發現泛素信號調節細胞自噬、感應泛素脅迫新機制
    當細胞內的泛素水平顯著升高時,p62會更加顯著地發生E2-依賴的泛素化,經泛素化修飾的p62蛋白構象會發生改變,C-端的UBA二聚體被打開,而處於可以與泛素化底物結合的活化在揭示了泛素信號調節自噬複合物形成的基礎上,該研究在自噬受體層面揭示了泛素信號調節自噬受體功能開關,調控細胞反應的新機制,不僅幫助人們從機制上理解此前困惑已久的一系列生物學現象,為研究細胞應對各種刺激的分子機制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也可能有助於優化設計通過幹預細胞自噬提高腫瘤診療效果的方案。
  • 研究揭示組蛋白H2A泛素化修飾對核小體的調控機制
    組蛋白泛素化修飾,作為一類重要的組蛋白化學修飾方式,在核小體結構的動態調控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H2A作為最早發現被泛素化修飾的組蛋白,在高等真核生物中,約有5-15%的H2A在高度保守的K119位被單泛素化修飾(ubH2A)。研究發現ubH2A大量富集在不活躍的近著絲粒區、失活的X染色體和沉默的發育基因區域。
  • 植物所金京波研究組揭示SUMO化修飾調控植物遠紅光信號的新機制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金京波研究組發現SUMO化修飾調控FHY1蛋白穩定性及其介導的遠紅光信號。同時,遠紅光誘導SUMO蛋白酶ARABIDOPSIS SUMO PROTEASE 1 (ASP1)與FHY1的互作,並介導其去SUMO化修飾,從而防止FHY1 蛋白的過度降解。此外,遠紅光抑制ASP1轉錄,促進ASP1蛋白降解,其可能為減弱遠紅光信號起一定作用。
  • Nat Comm:磷酸化修飾組揭示乳腺癌細胞遷移和侵襲新機制
    在乳腺癌亞型中,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陽性和三陰性乳腺癌(TNBC)具有侵襲性和易於轉移的特點,與其他亞型相比,這兩個亞型的患者復發率較高,生存率較低。若能更好地了解促進轉移的分子機制,將有助於開發新的抗轉移療法,以改善對轉移性乳腺癌的治療效果。
  • 研究揭示蛋白質泛素化與SUMO化修飾交互作用在減數分裂中的新機制
    研究發現蛋白質的泛素化與SUMO化修飾之間存在交互作用(Ubiquitylation-SUMOylation Crosstalk),其中SUMO靶向泛素連接酶(SUMO-targeted ubiquitin ligases;STUbLs)是一種重要的泛素化-SUMO化交互調控因子。
  • 泛素化及去泛素化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細胞內同時也存在與這些修飾對應的去翻譯後修飾,以滿足細胞精確調控信號轉導的需求。其中,泛素化與去泛素化這對翻譯後修飾在先天性免疫反應中受到廣泛研究。泛素(Ubiquitin, Ub)是一種廣泛存在於各類真核細胞中,由76個胺基酸組成的具有高度保守的蛋白質。
  • 泛素化專刊:通路調控、病理過程、藥物研發和實驗手段
    圖1:Hippo信號通路示意圖其中,E3酶CRL4DCAF1和SIAH2能分別促進LATS1和LATS2的泛素化降解過程,從而抑制Hippo信號通路。而SIAH2還起到連接HIF1α信號通路和Hippo信號通路的作用。
  • 病原菌泛素化修飾新機制獲闡釋
    該工作解析了來源於高致病性嗜肺軍團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的新型泛素化酶MavC與底物蛋白UBE2N及泛素分子的複合物結構,並同時解析了MavC及其同源蛋白MvcA與負調控因子Lpg2149的兩種複合物結構。結合大量生化和細胞實驗,闡明了這種新型泛素化修飾系統催化和調控的分子機制。 蛋白質泛素化修飾是真核細胞最重要的翻譯後修飾之一。
  • Nat Chem Biol:新研究揭示蛋白泛素化的信號傳導機制
    2019年4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人體細胞具有先進的調節系統:用小分子泛素蛋白標記蛋白質。第一,來自慕尼黑工業大學(TUM)的團隊成功地在試管和活細胞中以有針對性的方式用泛素標記蛋白質。泛素分子包含76個胺基酸的序列,使其成為相對較小的生物分子。
  • 研究發現泛素修飾調控植物類黃酮合成的分子機制
    類黃酮是植物界廣泛存在的次生代謝產物,具有包括使植物器官和組織著色、吸引昆蟲傳粉、抵禦紫外線傷害等一系列重要的生物學功能近年來,類黃酮的藥用價值和保健功能備受關注。科學家對植物中的類黃酮合成途徑在轉錄水平上的調控研究較為深入,但轉錄後、翻譯及翻譯後的修飾機制相關研究較少。在真核細胞中,目標蛋白的周轉主要由泛素/26S蛋白酶體系統途徑完成,這也是植物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的主要調控機制。
  • 同濟大學醫學院癌症中心王平課題組揭示腫瘤幹細胞調控新機制
    NANOG富含絲氨酸和蘇氨酸,其多個位點可發生磷酸化修飾,從而調節其蛋白穩定性。在胚胎幹細胞中NANOG的Ser52、Ser65、Ser71和Thr287可以發生磷酸化修飾,並促進其與蛋白異構酶Pin1的結合,阻礙NANOG的泛素化降解,增強NANOG的蛋白質穩定性。
  • ​【學術前沿】北大張傳茂團隊在核膜蛋白SUMO化修飾和功能研究...
    已有的研究表明,BAF在翻譯後修飾調控下參與調節核膜裝配、基因表達、染色質重塑等過程。目前較為清楚的BAF翻譯後修飾是其磷酸化修飾,而其他翻譯後修飾、調控及功能尚不甚清楚。該項研究工作發現,人源的BAF蛋白在執行功能時受到SUMO化修飾和調控,並闡述了SUMO化修飾維持BAF在間期細胞核內定位,進而維持細胞周期調控下的細胞核結構的完整性、DNA複製、以及其它功能和內在機制。在實驗過程中,該研究團隊在人源的HEK293和HeLa細胞中首次發現,BAF與SUMO化修飾過程中唯一的E2結合酶Ubc9存在相互作用且在細胞核中共定位。
  • E泛素化驅動寨卡病毒的進入和發病
    E泛素化驅動寨卡病毒的進入和發病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0 10:52:37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醫學分校Ricardo Rajsbaum和Pei-Yong Shi研究組取得最新進展。
  • 研究揭示蛋白質SUMO化修飾精細調控植物次生細胞壁增厚新機制
    Genetics 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李來庚研究組題目為SUMO modification of LBD30 by SIZ1 regulates secondary cell wall formation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的研究論文,揭示了蛋白質SUMO(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化修飾精細調控植物次生細胞壁增厚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