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令強:泛素化研究將為藥物研發和疾病治療提供更多靶標

2020-11-25 生物谷

【生物谷編者按】

蛋白質是包括人類在內各種生物體的重要組成成分。對於生物體而言,蛋白質的生老病死至關重要,然而,科學家關於蛋白質如何"誕生"的研究成果很多,但關於蛋白質如何"死亡"的研究卻相對較少。直到20世紀70-80年代,泛素調節的蛋白質降解機理被揭示,指明了蛋白質降解研究的方向,這一研究在2004年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充分體現了泛素化修飾的研究價值。

本次生物谷有幸邀請了國內泛素化研究領域的專家張令強教授接受我們的專訪,張教授的主要方向為泛素化、類泛素化與腫瘤、骨質疏鬆症的發生機理與治療研究,並將出席6月4日的"2015蛋白質修飾與降解論壇"。以下為本次採訪的文稿。


生物谷: 張令強教授您好, 作為泛素化領域的專家,您是否可以為我們簡單介紹泛素化在細胞生命進程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以及如果泛素化進程異常會導致哪些疾病?

回答:泛素化修飾自20世紀70-80年代發現以來,已經被證實是介導真核細胞內蛋白質降解的最主要的途徑,它在調控蛋白質穩定性、活性及亞細胞定位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從低等到高等生物,這一修飾體系均廣泛存在、很多酶類保守存在,在進化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學功能,現在已經了解到細胞內的諸多生命活動過程都離不開泛素化修飾的精細調控,比如細胞周期調控、細胞凋亡、細胞信號轉導等等,在機體各組織器官的穩態調節中,泛素化修飾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功能。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泛素化降解的三位發現者,就是學術界對這一修飾類型重要性的最好的認可。泛素化修飾降解的異常與包括腫瘤、神經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病、骨質疏鬆症等人類疾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

生物谷:能否簡單介紹一下泛素化靶點篩選的研究意義以及最新的發展近況?

回答:泛素-蛋白酶體系統(UPS)是重要的藥物篩選靶點,包括泛素化、類泛素化修飾相關的酶(E1、E2、E3)以及降解相關的蛋白酶體均可以作為藥物靶向的分子或靶標,這方面最早成功的例子是2003年美國FDA批准的硼替佐米(一種蛋白酶體抑制劑)用於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近年來,一些製藥公司還在研發針對E1、E3及蛋白酶體的抑制劑,主要是針對惡性腫瘤的治療,其中靶向蛋白酶體的二代抑制劑前景廣闊,一種類泛素化Neddylation修飾的E1的抑制劑MLN4924也已進入二期臨床,同時,由於E3(泛素連接酶)決定底物識別的特異性,也很有前景。此外,值得關注的是,E3數量500-1000個左右,DUB(去泛素化酶)數量100個左右,這一數量與磷酸化修飾相關的激酶(580個左右)、磷酸酶(140個左右)是持平甚至還超出磷酸化的,目前還有非常多的E3、DUB的功能不清楚、疾病相關性不明確,因此作為藥物篩選的研究空間還是非常大的。

生物谷:您將要在本次《蛋白質修飾與降解論壇》中分享的研究主要是圍繞Smurf1酶所展開的,那麼您為什麼會對泛素化過程中的Smurf1感興趣?

回答:這是我實驗室的一部分研究內容,Smurf1是一種HECT類型的泛素連接酶,最早被發現是因為它可以調控骨形成相關蛋白Smad1、Smad5的泛素化降解,實驗證明Smurf1是一種重要的骨形成負調控因子,它的高表達會引起骨量下降,相反,如果抑制它的活性或表達水平,則可以促進骨形成、提升骨量,顯然,這對於治療骨質疏鬆症是很有價值的,如何調控Smurf1的活性?就是我們關注的科學問題,我們通過多年研究,鑑定到了Smurf1酶活性的激活因子與滅活因子,並利用遺傳學模型證實這些因子對骨發育調控的重要性,這些研究結果有利於研發治療骨質疏鬆症的新技術新方法。最近我們實驗室的一個研究還發現Smurf1不僅調控骨,也參與了腫瘤的發生發展,在結直腸癌的大樣本研究中,我們看到Smurf1具有促癌功能,這對於我們深入、全面的了解它、並且靶向它,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非常有趣的是,我們在工作中發現Smurf1不僅是一個經典的泛素連接酶,而且還是一種全新類型的Neddylation連接酶,它與類泛素蛋白Nedd8可以形成硫酯鍵中間體,而以往所發現的Neddylation連接酶都不是硫酯鍵中間體類型、僅僅是支架蛋白型,這對於Neddylation連接酶的分類具有全新的意義。我們目前還在這一方向上繼續探索。

生物谷:目前在腫瘤藥物研發領域中是否有基於泛素化過程或是Smurf1的腫瘤藥物在研?

回答:腫瘤藥物研發領域基於泛素化過程的工作還是不少的,前面也介紹到,從E1、E3到蛋白酶體、DUB,都有潛在的藥物靶標,多家製藥公司都在開展這樣的研發項目,應該說還是很值得期待的,我們希望更多的國內製藥行業的同道們關注泛素化系統、關注相關藥物的研發,我們願意與大家多溝通、多交流,共同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關於Smurf1,據我目前了解,還沒有腫瘤相關藥物的研發項目。

生物谷:您在研究中遇到的主要挑戰是什麼?

回答:從基礎研究角度看,目前大量的E3、DUB還不清楚底物是什麼、生理功能是什麼,當然也不是很清楚它們與哪些疾病有關係,由於整個泛素化、類泛素化系統的相關基因所佔全基因組的比例接近5%,我呼籲更多的同行同道加入這個領域,也呼籲國家科技部、基金委等部門也繼續資助這些方向的研究,只有加強基礎研究、不斷提升原始創新的成果,才有可能為藥物研發、疾病治療提供更多的源頭靶標,當然,也呼籲這一領域的同道每年都能夠利用不同的渠道如學術會議等,加強交流,促進合作,共謀大業,為推進我們國家的科技創新水平、藥物研發水平、醫療救治水平做出貢獻。(生物谷Bioon.com)


張令強  教授

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與輻射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導,蛋白質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PI,先後獲得國家傑青、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科協求是傑出青年獎、貝時璋青年生物物理學家獎等,是總後科技銀星、全軍學科拔尖人才培養對象、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培養對象。兼任中國細胞生物學會理事,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理事,北京細胞生物學會常務理事等。主要方向為泛素化、類泛素化與腫瘤、骨質疏鬆症的發生機理與治療研究。作為負責人承擔國家傑青基金、國家自然基金委重點項目、國家973課題、北京市自然基金重點項目等。近年來作為通訊和共同通訊作者在Nature Medicine、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ports、EMBO Journal、Cell Research等刊物發表系列論文。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13年、署名一)、中華醫學會科技獎二等獎(2014年、署名一)、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13年、署名七)等。獲得中國發明專利授權8項(其中5項署名第一)。

張令強教授將出席由生物谷主辦的《2015蛋白質修飾與降解論壇》,就其最新研究進行報告。

會議時間:2015.06.04-06.05

會議地點:中國 上海 斯波特大酒店

詳情請點擊:http://www.bioon.com/z/2015Promd/Index.shtml

相關焦點

  • 創新藥研發中的靶標偏差及解決之道
    隨著生命科學理論日漸完善,人們對人體和疾病的認識加深,藥物研發逐漸趨於合理設計。藥物合理設計的起點是了解疾病機制,確定可成藥的靶標(target)。藥物靶標一般指人體和病原體中可以與藥物相互作用的分子,包括酶、受體、離子通道、轉運蛋白、核酸等。此外還有其他一些治療靶標,如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核酸(DNA/RNA)-蛋白相互作用。不同類型的藥物與靶標之間存在著多種多樣的作用方式(圖表1)。
  • 張令強:HECT類泛素連接酶Smurf1的激活、滅活機制及其疾病相關性研究
    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與輻射醫學研究所的張令強研究員參加了此次大會,並做了題為"HECT類泛素連接酶Smurf1的激活、滅活機制及其疾病相關性研究"的精彩報告。蛋白質泛素化華修飾講解在體內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其異常與腫瘤、神經退行性疾病、骨質疏鬆症等關係密切。泛素連接酶在這一修飾體系中負責底物識別功能,其底物鑑定、活性調控及靶向性藥物篩選均受到關注。
  • 『新冠病毒抗體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為治療性抗體提供新的有效靶標
    關於『新冠病毒抗體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為治療性抗體提供新的有效靶標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新冠病毒抗體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為治療性抗體提供新的有效靶標,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新冠病毒抗體,新冠病毒抗體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相關的信息
  • 幹細胞存儲將為器官修復和免疫性疾病治療提供更多可能
    在具體應用方面,國家組織工程種子細胞庫管委會副主任肖揚以造血幹細胞為例,對南都記者介紹稱,作為成體幹細胞的一種,造血幹細胞因具有向造血系統分化的特性,已經成為治療血液系統疾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最有效的一種治療方法,「造血幹細胞移植,能夠令傳統藥物無法治療的疾病,60%-70%達到可以達到臨床治癒。」
  • 為生命科學基礎研究和疾病治療提供新思路 新型RNA單鹼基編輯技術
    利用該技術,研究人員在一系列疾病相關基因轉錄本中實現了高效、精準的編輯,並成功修復了來源於Hurler症候群病人的α-L-艾杜糖醛酸酶缺陷細胞。該技術的建立為生命科學基礎研究和疾病治療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工具。鳳凰網: 「新型RNA單鹼基編輯技術」是一個什麼樣的科研成果,能給大家簡單形象地描述一下嗎?
  • 四川新生命兩項研究獲立項 將為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提供依據
    」和「人臍帶源間充質幹細胞 及人臍血單個核細胞移植對缺氧缺血性腦損傷(HIBD)新生大鼠免疫調節的影響」,分別入選四川省省級科技計劃項目「應用基礎研究計劃」和「重點研發計劃」,將獲得省級財政科技計劃項目專項資金資助。
  • 中國科研團隊發現治療抑鬱症的新靶標,網友:謝謝你們
    記者26日從中國藥科大學獲悉,該校洪浩團隊經多年研究發現,一種名為TGR5的受體與抑鬱行為相關,這為研發新型抗抑鬱藥物提供了新思路。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神經精神領域學術期刊《生物精神病學》上。「因此,我們迫切需要從新角度揭示抑鬱症的發病機制,尋找新的分子靶標,開發更有效的藥物。」洪浩說。洪浩告訴記者,近年來,團隊一直關注TGR5在中樞神經系統中的作用。研究發現,在出現類似抑鬱症狀的小鼠中,CA3錐體神經元TGR5的表達水平顯著下降,其下降程度與抑鬱嚴重程度相關;如果提高CA3錐體神經元TGR5的表達水平,則能夠顯著改善小鼠的抑鬱樣行為。
  • 多篇文章解讀近年來科學家們在泛素化領域的重要研究成果!
    抗PD-1及其配體(PD-L1)的抗體抑制劑已成為治療多種腫瘤的特效藥物。目前,我們對PD-1表達調控的分子機制還不是十分清楚。該研究表明,活化T細胞中,PD-1首先經過內化和泛素化,最終被蛋白酶體降解。FBXO38是PD-1的E3連接酶,介導Lys48連接的多泛素化和隨後的蛋白酶體降解。
  • 【學術前沿】張令強/謝萍團隊發現Neddylation修飾的PTEN蛋白的抑...
    已知胞漿中PTEN蛋白的主要功能是通過其脂質磷酸酶活性,調節第二信使PIP3的磷酸化水平,阻斷Akt/PKB通路,PTEN的失活將導致PI3K/Akt通路處於持續性活化狀態。PTEN如何進入核內是目前的研究熱點,PTEN入核受到多種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的調控,包括乙醯化、泛素化、類泛素SUMO化修飾。單泛素化修飾驅動PTEN蛋白由胞漿轉移至胞核,SUMOylation也是控制PTEN蛋白核內定位的關鍵。在一眾類泛素分子中,Nedd8是和泛素相似程度最高的分子,所進行的類泛素化修飾稱為Neddylation。
  • 心血管疾病治療:讓乙醯化提供「活靶子」
    面對與日俱增的患者,科研界迫切希望能夠為心血管疾病交出「根治方案」。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顯示,賴氨酸乙醯化修飾與心血管疾病、癌症以及神經紊亂等存在著密切的關係。 7月26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院長葛均波教授領銜發表在《自然綜述—心臟病學》上的一篇綜述認為,賴氨酸乙醯化是由賴氨酸乙醯基轉移酶(KATs)催化,由賴氨酸去乙醯化酶(KDACs)去修飾,KATs和KDACs在心血管疾病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靶向KDACs的相關藥物為治療心血管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 五部門:逐步將更多兒童惡性腫瘤治療藥物納入醫保
    五部門:逐步將更多兒童惡性腫瘤治療藥物納入醫保 2019-08-02、神經母細胞瘤等10個病種作為首批救治管理病種,同時要逐步將更多符合條件的兒童血液病、惡性腫瘤等重大疾病治療藥物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 王津團隊開發新型PROTAC,增強其細胞內積累和蛋白降解效果
    相比於其他的藥物和療法,PROTAC有許多潛在的優勢,比如其組織分布廣泛,可以口服給藥。相比於其他療法(如細胞治療、抗體藥物等),PROTAC的生產流程更簡單;相比小分子藥物,PROTAC可以靶向其更多小分子藥物無法靶向的靶點,產生更好的效果。
  • 中醫針灸首個生命科學代表作:上海專家驗證支氣管哮喘新靶標
    楊永清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介紹,這是中國中醫人第一次在《科學》專業子刊發表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原創性科學工作,Transgelin-2蛋白是中國科學家驗證的第一個支氣管哮喘新靶標,也是中國針灸人為生命科學做出的第一個代表性貢獻,為克服目前面臨的哮喘藥物治療藥物和手段缺乏的困難,具有積極意義。
  • 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個性化藥物——基於疾病分子分型的...
    針對「複雜性疾病分子機制、患者個性化差異與藥物敏感機制、藥物分層特徵與個性化用藥模式」等科學問題,以腫瘤、2型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和神經精神性疾病為切入點,發現並確定現有藥物及自主研發的候選藥物有效、無效、毒性、耐藥的生物標誌物,實現藥物的個性化分層;依據發現的生物標誌物與靶點,研發個性化新藥;整合、完善、新建個性化藥物研究關鍵資源平臺、技術平臺和信息平臺,建設我院個性化藥物研發體系。
  • 東京大學和衛材宣布針對靶向蛋白質降解技術開發和新藥研發的研究...
    東京2020年10月23日 /美通社/ -- 東京大學(校長:Makoto Gonokami,「東京大學」)與衛材株式會社(總部:東京,CEO:內藤晴夫,「衛材」)近日宣布,已創建一個針對靶向蛋白質降解技術開發和新藥研發的合作項目,並設立社會合作項目「發現蛋白質降解藥物」。
  • 東京大學和衛材針對靶向蛋白質降解技術開發和新藥研發的研究合作
    東京大學和衛材針對靶向蛋白質降解技術開發和新藥研發的研究合作 -設立社會合作項目「發現蛋白質降解藥物」東京大學(校長:Makoto Gonokami,「東京大學」)與衛材株式會社(總部:東京,CEO:內藤晴夫,「衛材」)近日宣布,已創建一個針對靶向蛋白質降解技術開發和新藥研發的合作項目
  • 大連化物所基於生物信息學方法揭示癌症中關鍵的去泛素化與泛素化...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生物技術研究部生物分子功能研究組研究員樸海龍團隊基於生物信息學方法,揭示了癌症中關鍵的去泛素化與泛素化分子相互作用網絡。  去泛素化與泛素化作用是生命體內至關重要的轉錄後修飾作用,參與到細胞周期、免疫調控、信號傳遞等幾乎所有的生物學通路過程中。
  • 快訊|我國幹細胞研究取得大成果 提供了疾病治療的新手段
    幹細胞解答了生命科學的一些基本問題,為臨床治療提供了新的手段。在11月3日召開的2020中國生物技術創新大會上,幹細胞藥物/治療技術被列入新冠肺炎疫情科研攻關成果展示列表中:幹細胞藥物和治療技術治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全部治癒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