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生命兩項研究獲立項 將為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提供依據

2021-01-08 四川在線

四川在線記者 石小宏

近日,四川省科學技術廳公示了2020年第一批省級科技計劃項目,經四川省科學技術廳推薦,由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牽頭,四川新生命幹細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參與,雙方聯合申報的「人母乳幹細胞(hBSCs)移植治療新生鼠腦白質損傷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和「人臍帶源間充質幹細胞 及人臍血單個核細胞移植對缺氧缺血性腦損傷(HIBD)新生大鼠免疫調節的影響」,分別入選四川省省級科技計劃項目「應用基礎研究計劃」和「重點研發計劃」,將獲得省級財政科技計劃項目專項資金資助。

隨著輔助生殖和新生兒生命支持技術的發展,早產兒出生率和存活率顯著提高,但早產兒腦白質損傷(PWMI)成為導致腦癱、視聽功能異常、認知障礙等小兒神經系統後遺症的主要病因之一,至今尚無有效藥物或療法,而幹細胞移植以其獨特的優勢為PWMI的治療帶來了希望。

據四川新生命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項目負責人,高級研究員楊超博士介紹,人母乳幹細胞是近年來報導的一種新的幹細胞來源,在再生醫學領域具有良好的研究潛力。有研究表明,母乳中10%—15%的細胞呈幹細胞樣,並且具有多能幹細胞特性,在培養後可表達間充質樣和胚胎源性幹細胞標記物,經分化後可形成各胚層的細胞類型,如神經元、肺、肌肉、骨等,可以作為一種新型的細胞替代療法用於治療神經系統疾病。

「此次申報的「人母乳幹細胞移植治療新生鼠腦白質損傷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項目擬從母乳中培養出母乳幹細胞,並將母乳細胞移植到HIBD新生大鼠,探討移植治療大鼠少突膠質細胞、神經元細胞、神經膠質細胞的變化及神經行為學改善的研究,為臨床治療PWMI提供客觀實驗依據。」楊超博士表示。

"兩個項目是通過觀察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和臍帶血來源的單個核細胞移植入HIBD新生大鼠後,對免疫細胞及免疫因子的影響,探討它們對HIBD新生大鼠免疫的影響,以進一步了解並比較兩種細胞移植對免疫系統的調節作用及免疫機制,為臨床HIE的治療提供實驗依據和指導意義。」楊超說。

間充質幹細胞(MSCs)是一種來源豐富,免疫源性低的幹細胞,與成人組織來源的MSCs相比,來源於胎兒附屬物如臍帶、胎盤的MSCs具有無倫理顧慮、無侵襲性、感染風險低、年齡相關性突變率低等不可忽視的優勢,具有更高的增殖潛能和顯著的免疫調節特性;臍帶血來源的單個核細胞是從臍帶血裡面提取的單個核細胞。公司在與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前期合作動物模型研究發現,兩項均可抑制缺氧缺血導致的紋狀體區的神經細胞凋亡和腦組織病理損害,降低了活化星形膠質細胞的數量,減少膠質瘢痕,促進缺氧缺血性腦損傷(HIBD)新生大鼠遠期學習和記憶能力的恢復。

相關焦點

  • 為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提供依據 新生命2項研究入選省級科技項目
    近日,四川省科學技術廳公示了2020年第一批省級科技計劃項目,經四川省科學技術廳推薦,由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牽頭,四川新生命幹細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參與,雙方聯合申報的「人母乳幹細胞(hBSCs)移植治療新生鼠腦白質損傷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申報編號:20YYJC3691)和「人臍帶源間充質幹細胞 (hUC-MSCs)及人臍血單個核細胞
  • 四川新生命2項研究入選省級科技項目 力圖為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提供...
    ,雙方聯合申報的「人母乳幹細胞(hBSCs)移植治療新生鼠腦白質損傷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申報編號:20YYJC3691)和「人臍帶源間充質幹細胞 (hUC-MSCs)及人臍血單個核細胞(hCB-MNCs)移植對缺氧缺血性腦損傷(HIBD)新生大鼠免疫調節的影響」(申報編號:20ZDYF3014)分別入選四川省省級科技計劃項目「應用基礎研究計劃」和「重點研發計劃」,將獲得省級財政科技計劃項目專項資金資助
  • 四川新生命幹細胞公司兩項研究入選省級科技項目
    「應用基礎研究計劃」和「重點研發計劃」,將獲得省級財政科技計劃項目專項資金資助。有研究表明,母乳中10%-15%的細胞呈幹細胞樣,並且具有多能幹細胞特性,在培養後可表達間充質樣和胚胎源性幹細胞標記物,經分化後可形成各胚層的細胞類型,如神經元、肺、肌肉、骨等,可以作為一種新型的細胞替代療法用於治療神經系統疾病。
  • 四川新生命幹細胞再獲兩項國家發明專利
    四川新聞網成都12月7日訊 今日,記者從四川新生命幹細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該公司又有2項發明正式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分別為「一種鑑定人類個體、人源細胞株性別的引物、試劑盒和方法鑑定專利為「性別鑑定」提供了一條嶄新思路。鑑於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性別鑑定技術是PCR技術,其原理均是通過檢測樣本中是否含有Y染色體上片段來判斷男女性別,因此其天然存在特異性容錯性差的缺陷問題,即一旦在操作過程中女性樣本汙染了少量男性DNA(而這種汙染很難避免)從男性樣本提取到的DNA偏少,就會干擾結果的準確性,從而導致檢測結果誤讀為假男性或者假女性。
  • 四川新生命臍帶血擴增技術獲國家發明專利 將惠及更多患者
    造血幹細胞是國家衛生健康委批准的唯一可應用於臨床治療的幹細胞,其中新生兒臍帶血的造血幹細胞具有來源豐富、採集對母嬰無傷害、配型要求低、實物凍存、即取即用等優勢,是獲取造血幹細胞的最佳途徑。鑑於臍帶血來源的造血幹細胞來源豐富、採集簡便,全球眾多科研機構都在致力臍帶血造血幹細胞擴增研究,力圖擴寬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的應用範圍。
  • 四川新生命再獲3項國家發明專利 自主智慧財產權提升核心競爭力
    記者從四川新生命幹細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新生命)了解到,該公司自主研發的「一種人源間充質幹細胞因子及其製備方法和用途」、「一種人單個核細胞重編程為誘導多能幹細胞的方法」和「齊墩果酸提高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中生殖細胞標誌基因的表達水平的用途」等3項發明專利正式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
  • 新研究助力神經系統疾病治療—新聞—科學網
  • 神經系統疾病生物療法研究進展
    受限於對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認知,發展新的治療策略對抗神經系統疾病仍是巨大挑戰。然而,廣泛的研究提高了我們對神經疾病發病機制的認識,為一些成功的治療幹預鋪平了道路。儘管取得了這些進展,但仍迫切需要開發能夠治療疾病或提高目前使用的CNS藥物療效的治療藥物。為此,生物藥被視為極具前景的藥物。
  • 四川新生命幹細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明專利再獲成都市專利獎
    2014年6月,由四川新生命幹細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人員陳強、賴真陽、葉飛、鍾立武、冉丹、王銳鋒聯合研究的「人富血小板的製備及在人間充質幹細胞分離培養中的應用技術」,在獲得2013年1月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的「發明專利證書」[專利號
  • 幹細胞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未來可期!
    幹細胞由於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形成各種組織細胞的特性,在細胞替代治療和組織器官修復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應用潛能,為人類所面臨的重大健康挑戰提供了新的解決策略,近年來已成為新醫學革命的核心之一。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神經內科牽頭申報的2020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正式獲批,獲批項目名稱為「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治療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的臨床研究」。
  • 四川智造諾貝爾獲獎細胞 新生命幹細胞公司iPSCs研究又添新專利
    近期,由四川新生命幹細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生命幹細胞公司」)研發團隊所開發的「一種人單個核細胞重編程為誘導多能幹細胞的方法」申請國家發明專利並獲得受理,這是繼掌握經典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s)重編程技術後,新生命幹細胞公司在此研究領域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
  • 攻關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新生命幹細胞公司與八一腦科醫院等籤署三方...
    7月15日下午,四川新生命幹細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生命幹細胞公司」)與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總醫院附屬八一腦科醫院(以下簡稱「八一腦科醫院」),成都朗博醫療共同籤署了三方合作協議,合作開展幹細胞治療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臨床研究。新生命幹細胞公司吳昊林董事長、肖肖總經理,八一腦科醫院院長徐如祥教授,成都朗博醫療湯宇院長等出席了籤約儀式。
  • 抑鬱,自閉等神經系統疾病治療新出路
    腸-腦軸 人體腸道微生物組以多種方式影響人類大腦健康: (1)結構性細菌成分如脂多糖為先天免疫系統提供低級強直性刺激。由細菌生態失調,小腸細菌過度生長或腸滲透性增加引起的過度刺激可能產生全身和/或中樞神經系統炎症。
  • 幹細胞潛力無限,是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最有希望的療法
    目前,許多神經系統疾病難以治癒。難治性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常常遭受癱瘓、喪失社交功能、生活困難等折磨,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促進神經功能恢復和延緩疾病進展是難治性神經疾病的主要治療目標。近年來,幹細胞已經成為難治性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策略之一。
  • 四川新生命獲「2020成都市科普講解大賽」多項大獎
    封面新聞記者 周家夷近日,「2020年成都市科普講解大賽」在成都博物館圓滿舉行,四川新生命幹細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培訓部講師羅璽,與來自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博物館、成都博物館、四川博物院等單位的選手,在決賽舞臺上講科學、秀科普,展示科學的魅力,生動詮釋天府綠道,為公眾帶來一場豐富的科學盛宴
  • 什麼是神經系統疾病 神經系統疾病有這些表現
    神經系統疾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有許多人都得過神經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有許多種,而不同的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方法也不同,那麼請問什麼是神經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吃什麼食物?神經系統疾病的表現是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
  • 張令強:泛素化研究將為藥物研發和疾病治療提供更多靶標
    本次生物谷有幸邀請了國內泛素化研究領域的專家張令強教授接受我們的專訪,張教授的主要方向為泛素化、類泛素化與腫瘤、骨質疏鬆症的發生機理與治療研究,並將出席6月4日的"2015蛋白質修飾與降解論壇"。以下為本次採訪的文稿。
  • 新生命幹細胞公司被評為四川省誠信民營企業
    四川新聞網成都11月5日訊(謝俊 記者 漆奇) 日前,四川省首屆民營企業「誠信百千工程」評選頒獎典禮在成都舉行,新鮮出爐的「四川省誠信民營企業」名單上,省內專業從事幹細胞技術服務的領軍企業四川新生命幹細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榜。
  • 幹細胞治療精神疾病的研究進展
    隨著神經系統精神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增長,中國已有1.73億成年人患有精神疾病,其中4300萬被登記為嚴重心理健康問題。基於現有的我國人口總數,大約平均每8個人就有1人有精神疾病的問題。 現行列為嚴重精神障礙的疾病有:精神分裂症、偏執性精神病、分裂情感性障礙、雙相情感障礙、癲癇所致精神障礙和精神發育遲滯伴發精神障礙等。
  • 最新研究速遞 | 柳葉刀:腸道微生物群在神經系統疾病中的作用
    需要對人體進行縱向研究和隨機對照試驗,以發現靶向微生物群是否能產生新的治療策略。系統生物學方法在將此類數據與來自神經疾病臨床隊列的基因組和代謝組學數據集整合也很重要,可以幫助指導個體化治療選擇。這樣可以在齧齒動物中重建與供應者人類相似的表型,為在人類中很難研究的機制提供了一種臨床前的方法。功能分析可以通過一系列的動物行為測試,以及分子和成像技術進行的體外測試來完成。糞便移植:如果存在微生物組分的差異,糞便微生物組移植可從對照個體或明確的細菌聯合體進行。已報導了一些有前途的臨床研究,包括自閉症譜系障礙患者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