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四川新生命幹細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生命幹細胞公司」)研發團隊所開發的「一種人單個核細胞重編程為誘導多能幹細胞的方法」申請國家發明專利並獲得受理,這是繼掌握經典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s)重編程技術後,新生命幹細胞公司在此研究領域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
2006年,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利用病毒載體將四個轉錄因子的組合轉入分化的成纖維細胞中,使其重編程而得到了類似胚胎幹細胞的一種細胞類型——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s),這種人工細胞因成功避開了人胚胎幹細胞無法迴避的倫理問題,有望成為無限獲取人自體細胞的工具,用於基礎生物學研究、疾病模型、藥物篩選、基因矯正、細胞治療等領域,進一步安全、高效、低成本地進行重編程技術獲得iPSCs細胞也成為全球科學家不斷努力的方向。
2011年,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的程臨釗等人成功地運用Episomal質粒介導法將人臍帶血單個核細胞重編程為iPSCs,該方法無病毒介導無基因整合,但是單個核細胞培養階段引入了牛血清白蛋白,重編程階段涉及鼠源飼養層細胞等,不是一種完全人源化的重編程方法。2015年,程臨釗等人又成功地運用Vitronectin基質膠替代MEF飼養層建立了全人源化的重編程方法,但是Vitronectin基質膠價格昂貴,配製後4℃保存不能超過一周,需現配現用。
第一發明人,公司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鄒慶研究員
新生命幹細胞公司研發團隊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另闢蹊徑,在胎兒分娩後無菌獲取人羊膜組織,在濃度為5%優選裂解液中充分裂解後製備出間充質幹細胞基質膠,經iPSCs自發分化率統計分析證實,這種間充質幹細胞基質膠在4℃保存7天和3個月後,仍然能夠很好地維持iPSCs的生長,其自發分化率也無明顯差異。
研發團隊使用製備的羊膜間充質幹細胞基質膠有效誘導人單個核細胞重編程為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不但有效維持人誘導多能幹細胞的全能性,同時具有保質期長,製備方法簡單,成本低廉的優點。在此過程中,研發團隊還使用Episomal質粒介導和人羊膜間充質幹細胞基質膠包被方法,將人臍帶血和外周血單個核細胞重編程為人誘導多能幹細胞,有效避開了病毒、外源基因對細胞基因組的汙染,同時也免除了非人源化的異種因子汙染和動物病原體的傳播風險。
據悉,新生命幹細胞公司一直致力於以幹細胞為特色的再生醫學領域的基礎及應用研究,其中幹細胞產業炙手可熱的前沿技術領域——iPSCs技術是重點研究方向之一,搭建的iPSCs技術體系與新生命幹細胞公司下屬的西部唯一臍帶血庫——四川省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資源相結合將迸發出巨大的產業開發潛力,有望在疾病再生醫學治療,定製疾病模型建立、分子藥物篩選、個體化基因矯正、人工造血等領域收穫更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