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津團隊開發新型PROTAC,增強其細胞內積累和蛋白降解效果

2020-11-29 中國生物技術網

PROTAC(Proteolysis-Targeting Chimera)技術,通過把E3泛素連接酶目標蛋白聯繫在一起,導致目標蛋白的泛素化修飾,從而被蛋白酶體分解成多肽和胺基酸。目標蛋白被降解後,PROTAC會被釋放重用,繼續破壞目標蛋白。

相比於其他的藥物和療法,PROTAC有許多潛在的優勢,比如其組織分布廣泛,可以口服給藥。相比於其他療法(如細胞治療、抗體藥物等),PROTAC的生產流程更簡單;相比小分子藥物,PROTAC可以靶向其更多小分子藥物無法靶向的靶點,產生更好的效果

最近幾年,PROTAC技術飛速發展,已被證明是最具潛力、最有突破性的藥物研發技術之一。

近日,美國貝勒醫學院王津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發表了題為:Enhancing intracellular accumulation and target engagement of PROTACs with reversible covalent chemistry的研究論文。

這項研究開發了一種改良的PROTAC具有更強的細胞內累積能力,而且,不僅能降解目標蛋白,還可以作為目標蛋白的抑制劑。這項研究為將來開發最佳臨床治療PROTAC奠定基礎。

很多時候,癌症的治療需要通過藥物降解涉及癌症形成和擴散的細胞內蛋白質。PROTAC技術是一種有前途的蛋白質降解分子,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是PROTAC的效果收受到其在細胞內累積能力的限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有效性和臨床應用。

PROTAC通過把E3泛素連接酶目標蛋白聯繫在一起,導致目標蛋白的泛素化修飾,從而被蛋白酶體分解成多肽和胺基酸。目標蛋白被降解後,PROTAC會被釋放重用,繼續破壞目標蛋白。

當前在PROTAC領域中的努力主要集中在為目標蛋白選擇合適的E3連接酶,改善對目標蛋白和E3連接酶的結合親和力,以及優化PROTAC接頭。然而,由於PROTAC分子量很大,它們的細胞攝取仍然是一個問題。

研究團隊對於提高PROTAC降解細胞內目標蛋白的能力感興趣。他們利用在有機化學和化學生物學領域的多年專業知識,嘗試了不同的化學結合劑,以確定它們能夠以及如何影響PROTAC功效。

研究團隊選擇了PROTAC的一個研究比較成熟的目標蛋白——BTK激酶,BTK激酶是涉及淋巴瘤、白血病及自身免疫病等多種疾病的治療靶標。

研究團隊使用不同類型的結合劑(可逆非共價,可逆共價和不可逆共價)來構建靶向目標蛋白BTK的PROTAC。

研究團隊發現,基於氰基-丙烯醯胺可逆共價化學結合劑顯著增強了PROTAC在細胞內的積累和靶標結合能力,遠勝於其他結合劑。

此外,這種名為RC-1的種可逆共價結合的BTK PROTAC,既可作為BTK抑制劑又可作為降解劑,能夠實現對BTK激酶的高效降解和功能抑制。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發現了PROTAC的新作用機制,更重要的是,這種可逆共價策略可推廣用於改善其他PROTAC,從而為增強PROTAC效果開闢了新道路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7997-6

來源:生物世界

相關焦點

  • STTT:華東師範大學陳益華團隊開發出新型PROTAC蛋白降解劑​
    通過一系列的設計和優化開發了一類基於 E3 泛素連接酶 DCAF15 的新型 PROTAC 蛋白降解劑 DP1 並深入闡述了其在細胞和體內的降解活性,為設計基於 DCAF15 的新 PROTAC 蛋白降解劑奠定了堅實理論基礎。
  • STTT:華東師範大學陳益華團隊開發出新型PROTAC蛋白降解劑
    >(Proteolysis-Targeting Chimeras, PROTACs)是利用雙功能小分子誘導蛋白質降解的一項技術,該技術的基本原理在於利用細胞自身的「泛素-蛋白酶體」降解系統,來達到降解靶標蛋白的目的。
  • 新型蛋白降解技術可靶向細胞外蛋白
    日前,Arvinas公司的科學創始人Craig Crews博士的實驗室又傳來好消息,Crews博士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名為ENDTAC的靶向蛋白降解技術平臺,將蛋白降解技術擴展到靶向細胞外蛋白,有望進一步擴展這一創新治療模式的適用範圍。他們的研究發表在ACS Central Science雜誌上。
  • PROTAC之後,又一種蛋白降解劑來了……
    這類誘導E3泛素連接酶底物受體與靶蛋白之間新型相互作用,從而導致靶蛋白降解的小分子被稱為分子膠降解劑。除了分子膠降解劑,其它小分子,如最近比較熱門的PROTACs也已被開發出來,用以降解廣泛的臨床相關靶點,包括激酶、核受體和表觀遺傳酶。與分子膠降解劑的機制不同,PROTACs分子的一端與靶蛋白結合,另一端與E3泛素連接酶結合。
  • 藥學院饒燏課題組成功利用PROTAC技術降解多種突變型BTK蛋白
    在BCR的通路上,BTK蛋白是受酪氨酸蛋白激酶LYN和脾酪氨酸激酶SYK激活的,當BTK蛋白活化後,即可激活下遊蛋白PLC-γ2,然後促進內源性鈣離子、甘油二酯(DAG)、三磷酸肌醇(IP3)的釋放,最終激活細胞核因子(NF-κB)的活化,從而抑制B淋巴細胞的凋亡,並且促進癌症的發生。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B細胞惡性腫瘤的一種,僅美國每年新增病例6萬餘人。
  • 它們致力將蛋白降解療法推進臨床開發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蛋白降解療法能夠靶向傳統小分子抑制劑無法靶向的靶點,或者產生小分子抑制劑無法產生的效果,這使其成為目前非常有前途的療法之一。
  • PROTAC之後 分子膠降解劑能否迎來突破?
    文 | 樹葉許多疾病都是由特定的致病蛋白積累引起,因此大多數藥物通常採用了「鎖鑰」設計理念,通過直接結合在目標蛋白的結合口袋內以阻斷其活性。然而,又存在很多蛋白,使用這種常規的設計方法無法達到靶向作用,我們稱為「不可成藥」靶點,但隨著PROTAC技術的興起,特別是近期臨床結果的公布,讓我們看到了靶向這些「不可成藥靶點」的希望。
  • ​【科技前沿】蛋白降解新突破:清華陳曄光團隊等首次開發出靶向...
    的PROTAC多肽xStAx-VHL,能夠直接識別β-catenin蛋白並經由泛素化蛋白酶體途徑促進其降解,不僅能在細胞層面抑制Wnt信號,而且在多種小鼠腫瘤模型中也能發揮很好的抑癌作用,更重要的是,對於結腸癌病人的腫瘤類器官也能發揮明顯的抑癌效果。
  • ...突破:清華陳曄光團隊等首次開發出靶向β-catenin的PROTAC多肽,…
    的PROTAC多肽xStAx-VHL,能夠直接識別β-catenin蛋白並經由泛素化蛋白酶體途徑促進其降解,不僅能在細胞層面抑制Wnt信號,而且在多種小鼠腫瘤模型中也能發揮很好的抑癌作用,更重要的是,對於結腸癌病人的腫瘤類器官也能發揮明顯的抑癌效果。
  • 人類細胞內介導錯誤摺疊膜蛋白降解的「再泛素化酶」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生物與化學交叉研究中心張在榮課題組研究發現,錯誤摺疊的膜蛋白被泛素化並從內質網膜轉運到細胞質中後,會經歷「再泛素化」過程,進而能有效地被蛋白酶體識別並降解。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分子細胞》雜誌。
  • ...細胞表面蛋白和胞外蛋白,有望為一系列疾病開發出新型蛋白降解...
    這些作者開發出一類新的分子,它們可以將不需要的蛋白從細胞表面或周圍環境中穿梭到溶酶體中,其中溶酶體是專門用於蛋白降解的細胞區室。這些分子稱為溶酶體靶向嵌合體(lysosome targeting chimera, LYTAC),它們的工作機理是選擇性地用標籤標記蛋白,這個標籤決定了蛋白的命運,使之作為細胞垃圾進行降解。
  • 抗體-PROTAC偶聯物:細胞靶向的蛋白質降解新技術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開發了一種細胞選擇性的PROTAC技術。通過將抗體和PROTAC分子偶聯,作者合成了抗體PROTAC偶聯物,該抗體PROTAC偶聯物能夠特異性地降解特定細胞中靶標蛋白,實現PROTAC技術在細胞或組織層面的選擇性。  PROTAC技術最早於2001年開發,該技術利用體內泛素-蛋白酶體系靶向降解特定蛋白。
  • 激活26S蛋白酶體幫助降解細胞內有缺陷
    科學家們發現,運動和節食可以讓細胞的「垃圾處理中心」馬力全開,清除廢物。這項研究也登上了《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原來在細胞的代謝中,往往會出現許多錯誤摺疊,或者是不再被細胞所需要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會被打上標籤,送到26S蛋白酶體處降解。而降解產生的胺基酸,則會被細胞回收利用。這套系統對細胞的穩態非常重要。如果異常蛋白質在細胞內一直積累,不能被及時清除,就會引起一系列疾病。就像城市離不開垃圾處理中心一樣,為了我們自身的健康,也需要26S蛋白酶體正常運作。
  • 專家點評Immunity|合作開發基於可循環CAR的新型CAR-T細胞療法
    Receptor Designed to Prevent Ubiquitination and Downregulation Showed Durable Antitumor Efficacy 的研究論文,通過研究CAR受體蛋白在CAR-T細胞中運輸降解的調控機制,設計了一種新型的可循環CAR,顯著地提高了CAR-T細胞的體內持續能力和抗腫瘤效果,為防止CAR-T
  • 復旦大學魯伯壎團隊:降解技術新概念
    通過增強蛋白質質量控制系統能糾正或降解這些「不可成藥」致病蛋白質。此外,對於病原性蛋白引起的神經退行性疾病,誘導自噬可能是一種潛在的治療策略。這些方法雖然具有治療多種疾病的潛力但會誘導細胞整體變化,可能產生強烈的補償機制或廣泛的非特異性作用來抵消實際效果。 選擇性降低致病蛋白水平是一種更有效的策略。
  • Nature | 抑制PCSK9增強腫瘤免疫治療效果
    這促使全球科學研究團隊致力於探索新的腫瘤免疫治療靶點,以開發可用於PD-1/L1抗體不應答或耐藥患者的新型免疫治療藥物,或增強PD-1/L1抗體療效的方案。研究人員通過一系列腫瘤動物模型,證明了腫瘤細胞內脂質代謝相關分子PCSK9具有腫瘤免疫調節功能,基因敲除或者用特異性中和抗體抑制PCSK9活性,能增強腫瘤免疫治療效果。
  • PNAS稱它抑制體內有毒蛋白積累
    據Medicalxpress網站報導,近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一項研究發現,PDE5抑制劑——西地那非(偉哥)可以摧毀錯誤摺疊蛋白,抑制體內有毒蛋白質的積累,這種有毒蛋白質的積累是導致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等疾病的主要原因。
  • PROTAC分子作為化學開關調節CAR T細胞活性
    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是一種治療腫瘤的新型精準靶向療法,作為一種能夠精準、快速、高效,且有可能治癒癌症的新型腫瘤免疫治療方法,極具發展前景。
  • 華東師範大學開發出新型蛋白降解劑
    target protein degradation induced by PROTACs based on E3 ligase DCAF15的研究結果,通過一系列的設計和優化開發了一類基於E3泛素連接酶DCAF15的新型PROTAC蛋白降解劑DP1並深入闡述了其在細胞和體內的降解活性,為設計基於DCAF15的新PROTAC蛋白降解劑奠定了堅實理論基礎。
  • 西湖大學:首次成功解析新型冠狀病毒細胞表面受體結構和表面S蛋白...
    ,以及新型冠狀病毒表面S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與細胞表面受體ACE2全長蛋白複合物的三維結構。  他們發現,新冠病毒的S蛋白像一座橋橫跨在ACE2表面,與SARS病毒很相似,且新冠病毒S蛋白的受體結合結構域與SARS病毒序列具有82%的相似性,據此或可比較新冠病毒、SARS兩種冠狀病毒與人體內細胞蛋白結合的能力。這種結合能力可能影響病毒的傳染力,當然,究竟是增強還是減弱,還需要通過其他實驗手段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