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退行性疾病新機制:DNA損傷修復遭破壞

2020-12-04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導讀

  近日,來自謝菲爾德大學發表於Nature Neuroscience期刊上的一項新研究或許可以幫助減緩ALS等運動神經元疾病(MND)和老年痴呆症的發展。研究發現,調節DNA天然修復通路有助於預防引發神經系統疾病的神經細胞的死亡。

  

  直到今日, 「漸凍人症」(萎縮側索硬化,ALS)或痴呆症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治療仍然十分困難。近日,來自謝菲爾德大學發表於Nature Neuroscience期刊上的一項新研究或許可以幫助減緩ALS等運動神經元疾病(MND)和老年痴呆症的發展。研究發現,調節DNA天然修復通路有助於預防引發神經系統疾病的神經細胞的死亡。

  研究人員將焦點放在一個名為C9orf72基因上,該基因含有六個核酸。C9orf72六核苷酸重複擴張(Hexanucleotide repeat expansions)是造成肌萎縮側索硬化和額顳痴呆(FTD)最常見的遺傳因素。C9orf72的擴增會促進DNA-RNA雜合體(R-loops)的形成,從而使DNA易於遭到破壞。研究人員發現,神經元中R-loops的積累和DNA破壞增加導致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生。

  在我們的細胞中,具有專門用於修復DNA損傷的信號通路。但是,擴增的產物會過度激活自噬過程,它能清除錯誤摺疊或「不需要」的蛋白質。這項新研究發現,擴增驅動的過度激活過程會降解一些非常珍貴的DNA修復「工具包」,從而導致細胞死亡。

  本研究的資深作者El-Khamisy教授說:「我們能夠使用遺傳技術,關閉失控的降解過程。即使DNA仍然受損,細胞也能夠應對並沒有死亡,發現這種新機制讓開發運動神經元疾病和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新療法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但是這種新發現的機制很有可能導致了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患者的神經細胞死亡。」El-Khamisy教授還補充說:「十分激動,如果我們調整這種降解過程,我們就可以保留DNA修復「工具包」並消除病因,阻止細胞死亡。」

  運動神經元疾病是一種進行性衰弱的疾病,能導致身體肌肉癱瘓,難以行走、說話,甚至吞咽和呼吸困難。肌肉運動的快速惡化意味著患者的預期壽命只有三到五年。目前還沒有治療這種疾病的有效方法。

  本文的共同資深作者Azzouz教授說:「這一發現解釋了一個難題,即MND患者的神經元為何會死亡。研究為加快MND治療的發展開闢道路,我們現在的目標是確定可以保護DNA修復「工具包」並阻止神經元退化的靶點。」

  上海創賽科技性能卓越,白介素細胞因子,胎牛血清,電泳設備科學儀器,原料藥標準品,化學試劑,細胞培養耗材,上海創賽,海量產品特價促銷中,歡迎來電諮詢!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焦點

  • 幹細胞療法的這3大作用有助於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神經修復
    科學家目前已從胚胎幹細胞、間充質幹細胞等多種幹細胞中分化得到了神經元或膠質細胞,用於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在今年的第71屆美國神經病學學會年會上,幹細胞療法已作為6大專題之一被提上日程。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幹細胞療法在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進展及臨床研究,更多的看法歡迎留言評論喲!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是由於腦或脊髓的神經元或膠質細胞的丟失而導致的慢性進行性中樞神經組織退變。
  • Redox Biology: ROS與鈣離子在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相互關係
    鑑於鈣離子和ROS的作用範圍廣泛且信號通路重疊,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兩者的相互作用對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過高的ROS水平會導致蛋白質、脂質和DNA的損傷,導致大量的氧化應激,引發神經退行性疾病。其中由於缺乏修復機制和組蛋白來包裝和排序DNA,線粒體DNA特別容易受到ROS誘導產生損傷,但同時大多數內源性ROS又來源於線粒體氧化磷酸化,這就可能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除了內源性ROS的產生,各種外源性物質如空氣汙染物、菸草煙霧、重金屬、紫外線等也會產生ROS,從而參與到機體信號轉導和細胞防禦機制中。
  • 小膠質細胞可作為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潛在靶點
    來自中國上海交通大學的楊澤勇和金衛林團隊的最新綜述總結歸納了小膠質細胞的生物學特性,及其在多種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並分析了以小膠質細胞為靶點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潛在手段。小膠質細胞是中樞神經系統的第一道免疫防線,具有突觸修剪、損傷修復、穩態維持等作用。
  • 多篇文章解讀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進展!
    神經原纖維纏結中大腦中異常tau蛋白的累積是阿爾茨海默病的一個特徵,但它也累積在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如慢性創傷性腦病和其他與年齡相關的疾病。準確診斷神經退行性疾病具有挑戰性,需要訓練有素的專家。西奈山計算和系統病理學中心的研究人員開發並使用精確信息平臺,將強大的機器學習方法應用於使用來自患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患者的組織樣本製備的數位化顯微鏡載玻片。
  • 探究腦衰老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奧秘
    適應性應激反應信號通路可能在衰老過程中受損,從而使神經元易受損傷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影響。例如,BDNF、NGF和IGF-1信號在腦衰老過程中由於神經營養因子表達減少和受體表達或下遊信號的改變而受損。神經營養因子缺陷可能導致衰老過程中神經元線粒體功能、Ca2+處理和抗氧化防禦功能受損。在衰老腦的突觸末梢中可能由於膜脂過氧化而導致質膜Ca2+-ATP酶活性下降。
  • 《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幹細胞治療(英文版)》專著出版
    我院腦病中心腦外科陳琳主任參編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幹細胞治療(英文版)》專著出版 神經修復學是一門新學科,細胞和幹細胞移植是其核心的幹預方案,對難治性神經系統疾病治療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是國內外眾多研究團隊爭相研究的熱點,各國政府和組織也投入巨資。
  • 新研究為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包涵體平反
    希伯來大學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發現,增進了人們對細胞水平上神經退行性疾病機制的了解,這一發現有助於開發治療這類疾病的新藥物,例如帕金森症、阿爾茨海默、ALS和Huntington
  • Neurosci|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新方向:Nrf2和鐵死亡
    核轉錄因子E2相關因子2(Nrf2 / NFE2L2)已被證明在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治療和鐵死亡調節中起關鍵作用。鐵死亡促進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展,而Nrf2及其靶基因(Ho-1,Nqo-1和Trx)的表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這篇綜述簡要概述了鐵死亡的調節機制,尤其是Nrf2在鐵死亡過程中的調節作用。
  • 探究腦衰老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奧秘
    適應性應激反應信號通路可能在衰老過程中受損,從而使神經元易受損傷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影響。例如,BDNF、NGF和IGF-1信號在腦衰老過程中由於神經營養因子表達減少和受體表達或下遊信號的改變而受損。神經營養因子缺陷可能導致衰老過程中神經元線粒體功能、Ca2+處理和抗氧化防禦功能受損。在衰老腦的突觸末梢中可能由於膜脂過氧化而導致質膜Ca2+-ATP酶活性下降。
  • 揭示修復酒精引起的DNA損傷的新機制
    2020年3月17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荷蘭胡布勒支研究所和英國劍橋醫學研究委員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現人體修復由酒精降解產物引起的DNA損傷的新機制。這一發現突顯了飲酒與癌症之間的聯繫。
  • To infinity and beyond:神經退行性疾病豈止於「相分離」
    與此同時,大量積累的證據表明,相分離的異常是多種神經退行性疾病發病機制中的早期誘發事件之一。作者們從包括從單個蛋白的相分離到神經退行性疾病中複雜、多組分凝聚物的動態行為等多個層面的研究進行了總結和介紹。
  • Science |閆靖等開發新型抑制劑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 ​
    作者提出,重組或小分子NMDAR/TRPM4界面抑制劑的研發為保護神經元以及減輕當前無法治癒的人類神經退行性疾病症狀提供了機會。作者鑑定TRPM4的633-689位胺基酸所處的結構域(命名為TwinF),在兩種急性神經退行性疾病模型中提供了強大的神經保護功能。
  • 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型細胞,會是逆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希望嗎?
    這一發現最終可能導致新的免疫療法的發展,幫助逆轉中樞神經損傷,恢復各種疾病所失去的神經功能。神經退行性疾病是由神經元或其髓鞘的喪失導致人體出現功能障礙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包括創傷性腦或脊髓損傷(SCI)、多發性硬化症和運動神經元疾病等。
  • 世界首例舞蹈症豬 精準模擬人類神經退行性疾病
    科學家聯手,4年帶來「它」的誕生這支由我國科學家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首次利用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和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亨廷頓舞蹈症基因敲入豬,能精準地模擬人類神經退行性疾病——亨廷頓舞蹈病。而這項研究,經歷了中外科學家聯手4年的努力。
  • 復旦科學家發現神經退行性疾病防治新靶點
    近日,復旦等科研團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首次發現一個全新的基因(FAM171A2)與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病風險顯著相關,該基因通過調節血腦屏障和神經炎症等方面的功能,參與了神經變性疾病的發生
  • 復旦團隊揭示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可能機制
    央廣網上海9月5日消息(記者傅聞捷)近日,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魯伯壎課題組利用點擊化學與均相時間分辨螢光手段,建立了同一種疾病蛋白的不同構象與其降解速率的聯繫,從全新角度揭示了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可能機制。
  • 科學家發現神經退行性疾病防治新靶點—新聞—科學網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鬱金泰教授、董強教授臨床科研團隊與青島大學附屬青島市立醫院譚蘭教授團隊、哈佛大學麻省總院張燦教授和陸軍軍醫大學大坪醫院王延江教授等合作,首次發現一個全新的基因(FAM171A2)與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病風險顯著相關,該基因通過調節血腦屏障和神經炎症等方面的功能,參與了神經變性疾病的發生。
  • Nat Struct Mol Biol:DNA損傷修復因子的結構
    神經退行性疾病包括運動失調性毛細血管擴張症(AT,ataxia telangiectasia)和運動失調性毛細血管擴張症樣疾病(ATLD),基因組DNA的雙鏈斷裂會易化腫瘤或神經退行性疾病形成,是由諸如輻射或環境毒素之類的因素引起。
  • 英文期刊《神經退行性疾病轉化研究》創刊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神經科、神經病學研究所與國際著名出版公司Springer合辦的英文期刊《神經退行性疾病轉化研究》(Translational Neurodegeneration)雜誌日前正式創刊,全球發行。
  • 糾正蛋白質的錯誤摺疊以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
    他們將利用兩家公司在蛋白質錯誤摺疊方面的知識,突破神經退行性疾病治療的瓶頸。Yumanity 董事長兼聯合創始人醫學博士 Tony Coles 說:「今天我們匯集了兩個在蛋白質錯誤摺疊科學方面擁有研究背景的組織,並向神經退行性疾病患者所關心的新治療方案邁進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