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篇Nature文章同時發現導致乳腺癌異質性的關鍵突變

2020-11-29 生物谷

                                                                      

2015年8月17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比利時的科學家在著名國際學術期刊nature在線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在癌基因PIK3CA中發現一個重要突變,可能是導致乳腺腫瘤異質性產生的重要原因。

 

乳腺癌是女性中一種非常常見的癌症類型,同時乳腺癌包含多種異質性腫瘤類型,可根據不同的組織學和分子特徵分為不同亞型。PIK3CA和TP53是乳腺癌中兩個常見突變基因,已經有研究發現這兩個基因發生突變與多種不同類型的人類乳腺癌具有相關性。但目前導致PIK3CA誘導的腫瘤異質性的細胞來源和分子機制仍不清楚。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一種遺傳方法在小鼠中發現了PIK3CA誘導腫瘤的細胞來源以及PIK3CA基因上發生突變對腫瘤異質性的影響。他們利用小鼠模型發現Pik3ca H1047R突變在基底細胞中以生理水平表達,能夠誘導形成luminal ER+PR+腫瘤,而利用另外一種小鼠模型發現,該突變在luminal細胞中表達也會誘導形成luminal ER+PR+腫瘤或基底樣ER-PR-腫瘤。

 

研究人員還發現在刪除p53的同時表達Pik3ca H1047R突變能夠加速腫瘤發展,並誘導更多的侵襲性乳腺腫瘤。更為有意思的是,在單能的基底細胞中表達Pik3ca H1047R能夠形成luminal樣細胞,而在單能的luminal細胞中表達則會在發展為侵襲性腫瘤之前形成基底樣細胞。這表明Pik3ca H1047R突變的出現能夠改變單能祖細胞的細胞命運。隨後研究人員對發生命運轉換的單能祖細胞進行了轉錄分析,發現這些細胞中確實發生了基因表達的重編程。

 

總得來說,這項研究發現了PIK3CA誘導產生的腫瘤的細胞來源,同時還發現Pik3ca H1047R突變能夠在腫瘤發生早期階段激活一些單能祖細胞的多能性基因表達模式,這可能是導致乳腺腫瘤產生異質性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些發現對於我們理解調控腫瘤異質性產生的分子機制並開發阻斷PIK3CA乳腺癌發生的新治療策略都具有重要意義。

 

與此同時,來自瑞士的科學家也在nature上發表了幾乎相同的結果,更加確證了PIK3CA H1047突變的重要性。(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並附原文連結。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資訊APP

 

 

Reactivation of multipotency by oncogenic PIK3CA induces breast tumour heterogeneity

 

 

Alexandra Van Keymeulen,May Yin Lee,Marielle Ousset,Sylvain Brohée,Sandrine Rorive,Rajshekhar R. Giraddi,Aline Wuidart,Ga?lle Bouvencourt,Christine Dubois,Isabelle Salmon,Christos Sotiriou,Wayne A. Phillips & Cédric Blanpain

 

PIK3CAH1047R induces multipotency and multi-lineage mammary tumours

 

 

Shany Koren,Linsey Reavie,Joana Pinto do Couto,Duvini De Silva,Michael B. Stadler,Tim Roloff,Adrian Britschgi,Tobias Eichlisberger,Hubertus Kohler, Olulanu Aina,Robert D. Cardiff & Mohamed Bentires-Alj

 

 

 

 

相關焦點

  • 多篇文章解讀腫瘤異質性的發生及研究進展
    【2】Nature子刊:如何解決黑色素瘤腫瘤異質性腫瘤內異質性(intratumor heterogeneity)是導致抗癌療法失敗和患者死亡的關鍵原因之一,也是研究人員力圖解決的重要課題。【9】兩篇Nature文章同時發現導致乳腺癌異質性的關鍵突變doi:10.1038/nature14665
  • 盤點| 淺談腫瘤異質性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科學家就已發現小鼠腫瘤的一些腫瘤細胞經過移植可以長出新的腫瘤,但移植另一些腫瘤細胞卻不會導致新腫瘤形成,這就提示著到腫瘤在功能和表型上存在異質性。1976年,Peter Nowell提出腫瘤異質性起源的「克隆演化」理論,認為連續多輪克隆選擇是導致腫瘤基因及其他分子變異的根本原因。「克隆」是指無性繁殖,克隆演化只涉及體細胞,不涉及性細胞。
  • 【盤點】乳腺癌研究亮點速覽
    來自比利時和荷蘭的科學家分別在著名國際學術期刊nature發表了兩篇文章,他們在癌基因PIK3CA中發現了同一個重要突變,可能是導致乳腺腫瘤異質性產生的重要原因。
  • 多篇文章聚焦癌症異質性研究新成果!
    癌症異質性是惡性腫瘤的特徵之一,其是指腫瘤在生長過程中經過多次分裂增殖,其子細胞呈現出分子生物學或基因方面的改變,從而使腫瘤的生長速度、侵襲能力、對藥物的敏感性、預後等各方面產生差異。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癌症異質性研究上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
  • Nature Genetics導讀:乳腺癌易感位點、結直腸癌的免疫微環境等
    撰文 | 十一月責編 | 雪月 在2020年6月,Nature Genetics共發表8篇文章,其中包括2篇Letters,5篇Articles以及1篇Technical Reports,主要包括現代玉米育種的基因組選擇和遺傳改良、乳腺癌新的易感位點的研究
  • Nature Genetics:二號腫瘤抑制基因PTEN的突變與乳腺癌的發生機制
    首頁 » Nature Genetics:二號腫瘤抑制基因PTEN的突變與乳腺癌的發生機制 Nature Genetics:二號腫瘤抑制基因PTEN的突變與乳腺癌的發生機制
  • Nature:乳腺癌異質化很早即出現
    乳腺癌是一類高度異質性腫瘤,組織學形態和基因組差異都顯多樣化。目前基於乳腺癌基因表達譜分析提出的乳腺癌基因分型,包括luminal A, Luminal B, ERBB2+, basal-like和normal-like等亞型。
  • 【盤點】6月2日Nature雜誌精選文章
    本期Nature上的兩篇論文分析了 「新視野號」 拍攝的這一多邊形地域的圖像。兩篇論文都得出結論認為它在不斷通過對流重新露出表面,但所得到的關於這一過程的模型卻不同。Alexander Trowbridge 等人報告了一個參數化的對流模型,在其中氮冰強烈對流,其厚度有十公裡或更大,形成時間約有100萬年。
  • Nature提出腫瘤異質性和耐藥性的罪魁禍首
    近日,由Ludwig癌症研究所的Paul Mischel和加州聖地牙哥醫學院的Vineet Bafna共同領導的跨學科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在所分析的40%的腫瘤細胞系中,非染色體DNA(ecDNA)表達驅動腫瘤生長和存活相關的致癌基因的多個拷貝,並且可能有助於腫瘤的異質性和進化。文章已發表在Nature雜誌上。
  • 淺談乳腺腫瘤異質性
    正是腫瘤細胞在生態系統的生存優勢導致了腫瘤的生長和轉移,引起患者的病情惡化。異質性與多驅動基因乳腺癌不是單驅動基因疾病,ER陽性患者多是受增殖相關基因調控,而ER陰性患者則多受免疫相關基因調控。Martins等分析了55例BRCA1相關乳腺癌中的BRCA1、PTEN和P53基因,發現在基底型乳腺癌中,PTEN缺失是較常見的現象,在管腔型乳腺癌患者中P53基因突變多見,PI3CA突變較少。如果加上通過GWAS鑑定出的幾百個SNPs,二者加起來也僅佔所有基因變異的一半。況且在腫瘤發生發展的不同時期及治療前後,腫瘤細胞的突變也是呈動態變化的。
  • 「乳腺癌」P53基因突變導致亞裔乳腺癌患者預後不佳
    備受矚目的P53基因在亞裔乳腺癌的突變頻率為42.9%,而歐美乳腺癌的P53基因突變概率為30-35%,但是具體基因突變的位點沒有什麼差異。雌激素受體與TP53基因對總生存期的影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ER陽性的乳腺癌患者裡,如果基因檢測發現了P53突變,那麼這就是一個不良的預後因素,同樣使用內分泌治療,如果P53基因發生了失活突變,那麼患者生存期較短。
  • 雌激素和乳腺癌之間到底什麼關係?高異質性的雌激素受體竟會加倍...
    高異質性雌激素受體與乳腺癌死亡風險的關係   研究人員研究了593位在1976年至1990年期間被確診為絕經後雌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的患者,同時也接受了它莫西芬(抗雌激素)治療,或在手術後未接受全身治療。
  • Nature子刊:p53突變腫瘤的3個關鍵靶點
    在多種人類癌症中,最常見的遺傳改變是TP53突變和PI3K/AKT通路的激活。TP53突變會導致TAp63(p53家族成員)的抑制,TAp63是重要的腫瘤和轉移抑制因子,缺乏TAp63的小鼠會形成高度轉移性腫瘤。
  • 《Nature Astronomy》刊發兩篇文章紀念萬衛星院士
    《Nature Astronomy》刊發兩篇文章紀念萬衛星院士我國首次火星探測計劃「天問一號」首席科學家萬衛星院士逝世後,黨和國家領導人及社會各界紛紛表達了悼念和關注近日,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Astronomy》刊發了兩篇文章表達紀念。一篇文章題為China's first mission to Mars,介紹了「天問一號」的科學研究計劃概況。
  • 海外就醫:科學家研究發現有關男性乳腺癌的三種新的基因突變
    乳房、遺傳、女性,很少會聽說男性和乳腺癌掛鈎的,但乳腺癌還真不是女性的專利,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了解下男性乳腺癌。據國內大型海外就醫機構盛諾一家了解,在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關於男性乳腺癌的遺傳學研究中,英國科學家發現了三種會增加男性乳腺癌風險的基因突變。
  • 研究發現近全部乳腺癌相關基因突變
    乳腺癌是女性罹患最多的癌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全世界每年有138萬新增病例,同時有45.8萬人因乳腺癌死亡。由英國桑格研究所主導,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分析了來自560例乳腺癌患者的全部基因組信息,並從中發現93個可能與腫瘤相關的基因突變,其中的一部分已經由此前研究發現。
  • 『珍藏版』Nature Reviews Genetics綜述 | 深度解析腫瘤異質性
    6.2 CIN和癌症轉移  癌細胞轉移和擴散需要多種表型的細胞類型,CIN產生的核型和表型異質性又能為產生這些細胞類型創造條件。基於配對的原發腫瘤-轉移腫瘤的比較研究表明,前列腺癌、胰腺癌、乳腺癌和結腸癌的轉移性病灶中存在非整倍性變異的富集。
  • 科學家發現新型超突變:一種酶劫持正常DNA修復過程產生突變霧 幫助...
    「鄰居」的突變,嚴重損害我們的遺傳物質,並可能導致癌症。最著名的局部超突變類型稱為突變陣雨或雷暴,這種情況很少見,它會導致在一個小區域內積累許多突變,例如單個基因。來自巴塞隆納IRB基因組數據科學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由ICREA研究員Fran Supek領導,發現了一種名為「突變霧」的新型超突變,它可以在每個細胞中產生數百個突變。這些突變廣泛分布,但在基因組中最重要的基因所在區域(所謂的常染色質)積累。
  • Nature:科學家找到讓癌細胞「消停」的關鍵——TRIM37或是細胞分裂的「變阻器」
    自100多年前癌細胞被發現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嘗試尋找能夠消滅這些「有害」細胞、治癒癌症的方法。近日,頂級期刊《Nature》發表了兩篇關於癌症治療的重磅文章。關鍵在於,如何在保護健康細胞的同時,摧毀癌細胞?由於哺乳動物細胞分裂的過程相似,長期以來,Holland所在的研究團隊一直嘗試從癌細胞特有的細胞分裂機制找到突破口。中心體是動物細胞中一種重要的細胞器,也是細胞分裂時內部活動的中心。
  • 專訪高維強教授:癌症治癒的攔路虎——腫瘤異質性
    ,但由於它對腫瘤的突變、演化、轉移、耐藥機制等都有著深刻的影響,因此獲得了極大的關注,相關的研究也十分活躍。生物谷:您在前列腺癌、腫瘤幹細胞以及腫瘤發病機制等領域有著許多重要的發現,發表了許多高水平的文章。您能結合自己的研究談一下當前腫瘤異質性的研究熱點嗎?比如您如何看待腫瘤細胞的基因組不穩定性和腫瘤異質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