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科學家找到讓癌細胞「消停」的關鍵——TRIM37或是細胞分裂的「變阻器」

2020-09-13 生物探索

人體內時刻有細胞在分裂,在這個過程中出現的不受控制的錯誤會助長遺傳錯誤,並可能繼續發展為癌細胞。自100多年前癌細胞被發現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嘗試尋找能夠消滅這些「有害」細胞、治癒癌症的方法。

近日,頂級期刊《Nature》發表了兩篇關於癌症治療的重磅文章。在本條推文中,小編與大家分享第一篇——由牛津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科學家們帶來的一篇題為

Targeting TRIM37-driven centrosome dysfunction in 17q23-amplified breast cancer

的文章:通過選擇性攻擊細胞分裂機制的核心來殺死某些人類乳腺癌細胞,為我們尋找消滅癌細胞卻又不傷害健康細胞的藥物帶來新的啟發。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690-1

該報告的通訊作者之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副教授Andrew Holland博士說:「一些廣泛使用的抗癌藥物已經殺死了快速分裂的細胞,但是這些藥物都有明顯的缺點,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會有損健康細胞。」

關鍵在於,如何在保護健康細胞的同時,摧毀癌細胞?由於哺乳動物細胞分裂的過程相似,長期以來,Holland所在的研究團隊一直嘗試從癌細胞特有的細胞分裂機制找到突破口。

中心體是動物細胞中一種重要的細胞器,也是細胞分裂時內部活動的中心。儘管一些癌細胞能夠在沒有中心體的情況下增殖,但是研究人員發現存在一系列人乳腺癌細胞(MCF-7),它們非常依賴於中心體來進行細胞分裂和生存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中心體依賴性的乳腺癌細胞含有17q23乳腺癌擴增子,這是一種在大約9%的乳腺癌細胞中發現的3-4-Mb的重複拷貝數異常。研究人員從17q23擴增子內的大約40個蛋白質編碼基因中篩選出了TRIM37該基因此前曾被報導過與中心體功能相關,敲除這一基因將導致無中心粒細胞中心體周圍物質(PCM)的積累和紡錘體的加速組裝。

先前的研究表明,蛋白激酶PLK4是阻斷侵襲性乳腺癌細胞增長的靶標,PLK4抑制劑能夠破壞構成中心蛋白的蛋白質,導致中心體衰竭。研究人員將PLK4抑制劑添加到在實驗室中生長的、TRIM37水平正常的乳腺癌細胞中,發現即使去除了癌細胞的中心體,它們仍然可以分裂。但是如果把PLK4抑制劑添加到高TRIM37水平的乳腺癌細胞中,大多數細胞將停止生長或死亡。這說明TRIM37表達的增加在PLK4的抑制下是合成致死的

隨後的實驗也驗證了這一點,並進一步表明,PLK4(而非其他激酶)的抑制劑選擇性在過表達TRIM37細胞的合成致死作用方面起著關鍵作用。

PLK4抑制劑選擇性而非其他激酶是合成致死殺死過度表達TRIM37細胞所必需的

為了研究PLK4抑制如何觸發MCF-7細胞的生長缺陷,研究人員使用延時顯微鏡跟蹤了使用與未使用PLK4抑制劑的癌細胞的生長情況。結果發現,在中心體缺失的情況下,TRIM37是中心體周圍物質的負調節因子,TRIM37表達的增加影響了紡錘體的組裝,導致有絲分裂突變。

進一步分析表明,TRIM37過表達抑制非中心體型PCM灶點的形成,這些灶點具有微管成核能力,是缺少中心體的細胞分裂成功的必備結構

在17q23擴增的乳腺癌細胞中表達TRIM37抑制PLK4合成致死效應的模型

最後,研究人員還發現,TRIM37的過度表達通過延遲中心體成熟和在進入有絲分裂時加快中心體的分離而導致基因組不穩定,從而增加有絲分裂錯誤的頻率。因此,通過添加去除中心粒的PLK4抑制,無論癌細胞是否具有中心體或PCM,都將無法組織有助於細胞分裂過程中DNA分裂的管道。

總之,這項研究表明,抑制PLK4或中心體複製及組裝相關的其他調節因子,是選擇性靶向由17q23擴增驅動的乳腺癌或其他腫瘤的一種前途治療策略。目前,研究人員正在尋找與PLK4抑制劑相似的其他更穩定的藥物,並嘗試鑑定對這些抑制劑敏感的其他人類癌細胞系。

今日推文的次條與大家分享了第二篇文章——在PLK4抑制的癌細胞中,TRIM37是如何影響細胞分裂的。敬請關注~

End

參考資料:

[1]Targeting TRIM37-driven centrosome dysfunction in 17q23-amplified breast cancer.

[2] New way to target some rapidly dividing cancer cells, leaving healthy cells unharmed.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須在正文前註明來源生物探索。

相關焦點

  • Nature背靠背丨揭秘細胞分裂的「變阻器」TRIM37
    有研究表明,即使抑制PLK4活性,許多癌細胞和正常細胞細胞分裂仍可在無中心體複製的條件下進行,產生無中心體的細胞,然而這些細胞表現出延遲的非中心體型紡錘體組裝(acentrosomal spindle assembly)【1】。截至目前,人們對這一非經典組裝方式知之甚少。
  • 同日兩篇《自然》:科學家找到了一些癌細胞的軟肋
    今日,《自然》雜誌在線「背靠背」發表了兩篇關於癌症治療的重要論文——科學家們發現了一些癌細胞的軟肋,有望為我們帶來全新的癌症治療方法。第一篇論文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牛津大學的合作。
  • Nature:細胞分裂模型揭示細胞與其微環境作用的方式
    生物谷報導:分裂是細胞的一個關鍵生命活動,涉及到許多分子之間的複雜作用。居裡研究所CNRS生物學家和Max  Planck研究所理論物理學家合作,構建出一種預測細胞分裂的理論模型,這一成果刊登於5月24日Nature雜誌。     研究人員利用顯微技術研究環境變化時單個細胞的分裂。
  • Nature:一種靶向殺滅癌細胞且並不會損傷健康細胞的新方法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新方法,其或能通過選擇性地攻擊細胞分裂機器的核心來殺滅某些不斷繁殖的人類乳腺癌細胞,這種截止目前僅在實驗室培養和患者機體自身衍生的細胞中進行檢測的技術未來或有望幫助研究人員開發新型藥物,從而殺滅一部分患者機體的乳腺癌細胞,而且還不會損傷其機體其它健康的細胞。
  • 抗癌|美國科學家找到新方法,一招餓死癌細胞,天冬氨酸是關鍵
    圖片來源於網絡科學家們在低氧的腫瘤細胞中發現了代謝特性
  • 癌細胞無限分裂,暗藏人類永生的秘密?
    要知道,據說癌細胞似乎是可以無限次數分裂的,即使是無限次的分裂,似乎可以認定癌細胞是「不死」的。既然如此,科學家研究這種奇異的現象,找到、弄清楚其內部的深層原理,是不是也可以搬到人類身上做實驗,讓人類身上的正常細胞組織也可以和癌細胞一樣的無限分裂呢?我們要清楚的是,人類的最終壽命可以達到什麼程度,除了後天環境的影響,其先天遺傳因素也至關重要。
  • 細胞分裂的秘密
    而著絲粒的完整性是細胞成功分裂的關鍵。著絲粒是染色體上的一個特殊DNA區域,是紡錘絲微管的附著之處,也是姐妹染色單體在分開前相互連接的地方。分離染色體的微管要識別著絲粒,需要該區域富含一種關鍵的蛋白——CENP-A。在細胞進行DNA複製準備分裂的時候,需要確保新舊DNA鏈的著絲粒區域填充有足夠的CENP-A。
  • Nature :簡化的細胞分裂周期
    細胞分裂過程需要一系列有序的事件來確保遺傳信息的正確複製及其準確分布。這種複製周期的調控非常複雜,使得了解其關鍵原理很困難。為了研究真核細胞有絲分裂周期的核心引擎,Damien Coudreuse 和 Paul Nurse在裂殖酵母中生成了一個高度簡化的最小控制網絡。
  • Nature:細胞分裂的真相是什麼?
    來源:生物通同一類細胞總是差不多大的,那麼細胞如何控制自己的大小呢?杜克大學的科學家們找到了其中的原因。他們發現,細胞在分裂之前能長多大,取決於細胞的初始大小。這項研究發表在六月三日的Nature雜誌上。
  • Nature:揭秘細胞分裂與癌症發生之間的神秘關聯
    2020年5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Huntsman癌症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細胞分裂與癌症發生之間的神秘關聯。
  • 無限分裂的癌細胞,是否為人類永生提供了可能?
    癌症是由於體內細胞發生變異而引起的,癌細胞是產生癌症的病源,它與正常細胞不同,具有無限分裂的特點。針對癌細胞這一特性,有人提出了這樣的猜想:可否通過癌細胞的無限分裂來實現人類的永生呢?癌細胞為什麼能無限分裂?人體的正常細胞是一個複雜和相互依賴的共同管理、相互調控對方的大環境。
  • 科學家在細胞外「重演」細胞分裂
    科技日報北京6月2日電 (記者劉霞)科學家一直希望能夠了解細胞如何建立、移動、運輸和分裂背後的物理學。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團隊的最新研究首次在細胞外「重演」了細胞分裂過程,該成果將有助進一步洞悉細胞開展日常活動的物理過程,有朝一日催生出重大醫學突破,並為新型材料甚至人造細胞開闢新方向。芝加哥大學物理學教授瑪格麗特·加德爾和博士後基姆·韋裡奇領導了這項創新性研究。
  • Nat Commun & eLife:科學家成功揭開細胞分裂的奧秘 並闡明特殊...
    2020年2月1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和eLif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普林斯頓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解開了細胞分類的奧秘,同時還闡明了特殊蛋白質水平的升高在癌症發病過程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 Nat Commun:癌細胞與成纖維細胞相互作用促進惡化
    近日,德國癌症研究中心和海德堡幹細胞技術與實驗醫學研究所的科學家現在發現,某些癌細胞會刺激周圍環境中的結締組織細胞釋放促進轉移的遞質。這一發現在更好地了解這些轉移性癌細胞如何產生方面起著關鍵作用。 具體而言,作者發現發生轉移的腫瘤細胞釋放出兩個炎症信號分子,即白介素,它們刺激肺中的成纖維細胞向微環境釋放另外兩個炎症信號分子:CXCL9和CXCL10。
  • 【Nature】封面文章:博德研究所科學家創建第一代癌細胞轉移地圖——MetMap
    MetMap源於博德癌症計劃的科學家Xin Jin的研究,他和他的合作者給代表21種不同癌症的500種癌細胞系都貼上了獨特的DNA條形碼分子,使他們能夠識別和追蹤癌細胞。然後,研究人員將各種組合的細胞系注射到小鼠的循環系統中。Jin和他的團隊監測了細胞的擴散路徑,並在五周後從腦、肺、肝、腎和骨骼中收集了樣本,以確定哪些細胞系在哪個器官中駐留。
  • Nature:癌細胞壓力和細胞自噬存在關聯
    2015年8月24日/生物谷BIOON/--在很多腫瘤中,癌細胞其實是受到了很大的應激壓力的。這些應激壓力來自很多方面,例如細胞環境中的過氧化物刺激、細胞核變異,同時細胞之間的接觸抑制消失導致細胞分布過密而供氧和能量物質不充分。
  • 科學家找到真渦蟲再生能力的關鍵細胞
    據外媒報導,《細胞》(Cell)昨日發文稱科學家確定了主導真渦蟲再生能力的幹細胞,這種幹細胞被稱為Nb2細胞。真渦蟲個頭不大,但名號不小,因為它們被切成好幾段後,每段又能長成一隻完整的新蟲。這種再生能力令其他多數動物望塵莫及。現在,研究人員準確的找到了啟動真渦蟲再生過程的關鍵蛋白質。
  • Nature:中外科學家首次揭示腫瘤細胞多階段複製
    據生物探索網站12月7日報導,在腫瘤研究領域內,科學家又有了新的突破。12月2日,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丹麥哥本哈根大學Hickson教授團隊與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二院——浙江大學呼吸疾病研究所沈華浩教授團隊合作完成的研究論文「Replication stress activates DNA repair synthesis in mitosis」,闡述了有絲分裂期的核酸複製,首次發現腫瘤細胞在細胞分裂的多個階段都存在DNA複製行為,並指出這是腫瘤細胞維持基因組穩定性的關鍵
  • 專題5 細胞分裂
    (2020年山東省高考生物試卷(新高考)·5)CDK1是推動細胞由分裂間期進入分裂期的關鍵蛋白。在DNA複製開始後,CDK1發生磷酸化導致其活性被抑制,當細胞中的DNA複製完成且物質準備充分後,磷酸化的CDK1發生去磷酸化而被激活,使細胞進入分裂期。大麥黃矮病毒( BYDV )的M蛋白通過影響細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而使農作物患病。
  • 首次發現膠質母細胞瘤幹細胞,有望抑制癌細胞
    這項研究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單個癌細胞RNA測序項目,包括55000個膠質母細胞瘤細胞和20000個正常腦細胞。研究人員將發育中的人類大腦的譜系等級與癌細胞的轉錄組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在每個腫瘤中有五種主要的癌細胞類型,這些癌細胞類型與正常人大腦中的細胞類型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