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細胞」可關注我們!
來源:生物通
同一類細胞總是差不多大的,那麼細胞如何控制自己的大小呢?杜克大學的科學家們找到了其中的原因。他們發現,細胞在分裂之前能長多大,取決於細胞的初始大小。這項研究發表在六月三日的Nature雜誌上。
之前有研究認為,細胞在分裂成兩個子細胞之前總是增加等量的內容物,伴隨一些隨機波動。而這項研究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結論。
細胞在分裂前做準備,其實就跟大學生要畢業一樣。大學生沒準備好可能要五六年才能畢業,而細胞沒準備好就需要更長時間來生長,這篇文章的通訊作者Lingchong You博士說。You博士早年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後來在Wisconsin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在是Duke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副教授。
研究人員給質粒基因標記上不同的螢光,然後在細胞分裂過程中進行觀察,結果發現了令人無法理解的振蕩。「在大約30%的細胞中,螢光標記的表達出現了振蕩,」You說。「而這些基因並沒有受到調控,這令我們非常驚訝也相當困惑。」
為了分析單個細胞的分裂模式,研究人員使用了加州大學Suckjoon Jun發明的設備。這個裝置將單個細胞(大腸桿菌E. coli)放在微小管子的封閉端。隨著細胞生長和分裂,子細胞在管子裡一個個堆疊起來,最終被營養物質流帶走。
研究人員通過這一裝置觀察了數百個細胞的幾十代分裂,這是觀察到上述振蕩的關鍵。「研究細胞群體是看不到這種振蕩的,」You解釋道。「這些振蕩的周期並不相同而且跨越幾代,在這種情況下單細胞分析顯得特別重要。」
研究人員在追溯上述遺傳學振蕩時意外發現,好幾代細胞的初始大小也存在振蕩。他們對不同生長數據進行了分析,比如細胞分裂時的大小、生長速度和分裂時間。研究顯示,細胞初始大小決定它在開始分裂前增加多少內容物(biomass),這是一個異常簡單的線性關係。
隨後,研究人員通過計算機建模檢驗了自己的發現。他們通過上述線性關係和隨機波動,成功再現了真實細胞系中的細胞大小振蕩。雖然目前還不清楚細胞如何根據初始大小決定自己的生長時間,但他們的計算機模型非常符合實驗數據。
「之前有兩項研究提出了增量模型(adder model或incremental model),認為細胞在分裂時平均增加定量的內容物,這兩項研究也發表在高影響因子的期刊上,」You說。「但我們在數據中看不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