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P53基因突變導致亞裔乳腺癌患者預後不佳

2021-01-19 今又生基因

2020 年乳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數據。

全球乳腺癌新發病例高達226萬例,超過了肺癌的220萬例,乳腺癌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1】

乳腺癌診斷標誌物

目前影響乳腺癌患者治療決策的公認生物標誌物是雌激素受體(ER)表達,孕激素受體(PR)表達和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在腫瘤中的過度表達或擴增。建議對所有新診斷的浸潤性乳腺癌以及可行時的任何復發確定ER,PR和HER2狀態。這些通常用於預測對乳腺癌的治療反應並指導治療計劃。【2】

目前推薦的乳腺癌預測分子檢測

亞洲乳腺癌患者的差異

論文摘要

乳腺癌的分子譜分析已為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更強大的分子預後特徵和治療選擇。但是,非高加索人口仍未得到充分研究。在最近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的論文中,科學家介紹了560個馬來西亞乳腺腫瘤的突變,轉錄和拷貝數概況,並比較了亞洲和白人女性患乳腺癌的情況。與白人女性的乳腺腫瘤相比,亞洲女性顯示出富含HER2的分子亞型的患病率增加,ER陽性的亞洲乳腺腫瘤中的P53體細胞突變的患病率更高。科學家還觀察到亞洲乳腺腫瘤的免疫評分升高,表明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潛在臨床反應。HER2亞型和豐富的免疫評分與存活率提高相關,而P53體細胞突變的存在與ER +腫瘤的較差生存率相關。總體而言,這些人口差異為改善對這種疾病的理解提供了機會,並為不同人群中的精準醫學奠定了基礎。【3】

不同種族的乳腺癌基因突變差異大嗎?

三陰性乳腺癌在非裔美國女性中更為常見,最近對194個腫瘤的基因組分析顯示,HR缺乏症的特徵增加,P53突變及結構變化更大,表明生物學更具侵略性。亞洲人的乳腺癌往往發生在年輕年齡段,絕經前,雌激素受體(ER)陰性和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受體陽性的比例更高。最近對187例亞洲早髮乳腺癌的基因組分析表明,P53突變的患病率更高,免疫信號豐富。此外,對中國女性的465種三陰性乳腺癌的分析表明,在亞洲和白人女性中,同一亞型的腫瘤具有廣泛的相似性,儘管中國患者相對於TNBC的管腔雄激素受體(LAR)比例要高得多給白人或非裔美國人患者。

亞洲乳腺癌的基因突變譜的特點

研究團隊從2012年至2017年之間,在馬來西亞蘇邦再也醫學中心(SJMC)治療的560名女性乳腺癌患者中獲取了原發性腫瘤組織和血液樣本。腫瘤隊列包括來自不同種族的馬來西亞人,主要是華人(89%),馬來人(4.6%)和印度人(3.4%)。

亞裔乳腺癌的基因突變頻譜

如前圖所示,亞型女性乳腺癌的基因突變譜,突變頻率從高往下前三位的是P53基因(42.9%),PIK3CA基因(27.8%),GATA3基因(9.7%)。

備受矚目的P53基因在亞裔乳腺癌的突變頻率為42.9%,而歐美乳腺癌的P53基因突變概率為30-35%,但是具體基因突變的位點沒有什麼差異。

亞裔女性乳腺癌基因擴增的特點

在分子亞型中,我們觀察到IntClusts 5和10的TP53突變率高,而IntClusts 3和8的TP53突變率低。相反,IntClusts 3和8的PIK3CA突變率高,其中96.4%的PIK3CA變體是錯義的變體併集中在已知的熱點位置。大多數GATA3突變是蛋白質截斷(98.1%),在IntClusts 1和IntClust 8中發生頻率很高。在IntClust 7中,MAP3K1突變頻率很高,而在IntClust 8中,CBFB和CDH1突變率很高。

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P53基因突變率較高

此外,亞裔乳腺癌儘管在雌激素受體ER陽性概率比較高。但是抑癌基因P53突變概率也偏高。

亞裔乳腺癌治療和預防關注點

一般治療

如下圖所示,相比歐美乳腺癌患者,亞洲女性乳腺癌的雌激素受體ER,HER2受體陽性的概率較高。ER陽性乳腺癌患者使用內分泌治療可以有較好的預後,生存期比較長。

雌激素受體與TP53基因對總生存期的影響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ER陽性的乳腺癌患者裡,如果基因檢測發現了P53突變,那麼這就是一個不良的預後因素,同樣使用內分泌治療,如果P53基因發生了失活突變,那麼患者生存期較短。這部分乳腺癌患者就需要及時關注相應的隨訪、複查,及時進行相應的治療。

P53突變對乳腺癌患者的影響

根據P53基因在四十多年的研究中表明,它作為關鍵細胞過程調節劑的基本作用,參與控制細胞增殖以及維持基因組的完整性和穩定性。TP53腫瘤抑制蛋白響應各種應激信號而被激活,並通過觸發細胞周期停滯,DNA修復和凋亡來抑制細胞轉化。此外,已顯示P53在代謝,生育力,血管生成,免疫反應和幹細胞維持等過程中的作用。

在包括乳腺癌在內的許多癌症類型中發現的高突變頻率證明了P53在腫瘤進展中的重要性。點突變是最常見的體細胞畸變,其次是小的插入和缺失。突變大多是錯義的,主要位於外顯子5-8中,跨越蛋白質的DNA結合結構域。突變可能導致蛋白質功能全部或部分喪失,獲得顯性負效應或獲得功能(GOF)。【4】

乳腺癌的P53基因突變譜

1.P53基因突變會造成越來越不利的預後,生存率降低。

2.P53基因突變導致腫瘤基因組越來越不穩定。

P53突變是否有藥物幹預?

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CFDA)於2003年批准「今又生Gendicine」-「重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成為一類生物新藥,2004年投入臨床用於治療頭頸部癌症。從 2004 年獲批後到 2016 年的 12 年間,超過 30000 名患者,其中 包括從 50 多個國家來的將近 10%的國際患者接受了Gendicine的單獨治療或 同放化療、熱療和其他多種療法連用的治療。總體上在各種臨床應用和臨 床研究中使用今又生治療達到了 30-40% 的完全緩解率(complete response CR),50-60% 的部分緩解率(partial response PR),總的有 效率(CR + PR)達到了 90-96%,同 CFDA 批准的今又生 II 期 III 期臨床 數據是一致的。到目前為止,用Gendicine治療中最常見的副反應是藥品注射 後的發熱、關節疼痛和肌肉疼痛。大約有 50-60%的患者在注射Gendicine 24 小時後出現發熱情況(37.5-39.50C),僅持續幾個小時。【5】

相關焦點

  • Nature:p53缺失通過引發全身炎症導致乳腺癌轉移
    2019年8月6日訊 /生物谷BIOON /——癌症相關的全身炎症與癌症患者較差的預後密切相關。對於大多數人類上皮性腫瘤類型,高的系統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的比率與較差的總體存活率有關,實驗研究表明,中性粒細胞與轉移之間存在因果關係。
  • 歷史回顧丨新一代多基因模型預測亞裔早期激素敏感型乳腺癌患者術...
    這是全球首次在大樣本的亞裔乳腺癌患者中,尤其是50歲以前的病人,驗證了多基因表達技術對不同淋巴結轉移早期激素敏感型乳腺癌患者,術後發生遠處轉移和死亡風險的預測能力。而今常見各種商業化多基因表達模型,主要根據歐美人群的50歲以上的病人基因表達結果統計而成,對於亞洲人群且為停經前的婦女的適用性問題仍有爭議。關於中國女性乳腺癌多基因檢測的大型臨床研究仍然很少,尚未積累足夠臨床證據支持多基因檢測在我國的應用標準。
  • P53基因療法對乳腺癌女性安全並且可能有效
    【生物谷援引據路透社2006年9月27日紐約訊】根據9月1日的《癌症》(Cancer 2006;107:935-944.)雜誌上的一項報告,一種含p53基因的腺病毒載體(AdCMV-p53) 對局部晚期乳腺癌女性安全,並提供局部免疫調節作用。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
  • Nature子刊報導中國乳腺癌基因組圖譜
    CNV 頻率最高的基因 全基因組及突變相關分析表明在中國乳腺癌患者隊列中觀察到的最普遍的乳腺癌相關變異是TP53 突變(53%),其次是 PIK3CA 突變 (32%) 和 NF1 突變 (10%)。
  • Nature子刊報導中國乳腺癌基因組圖譜
    CNV 頻率最高的基因 全基因組及突變相關分析表明在中國乳腺癌患者隊列中觀察到的最普遍的乳腺癌相關變異是TP53 突變(53%),其次是 PIK3CA 突變 (32%) 和 NF1 突變 (10%)。
  • 遺傳性乳腺癌,源於這一基因突變
    接診的李毅主任醫師得知患者的病情後,及時向其詳細告知了目前的病情,雖然患者的腫塊較大,但沒有淋巴結轉移,完全可以通過新輔助化療降期降級後進行保乳手術。聽到可以進行保乳手術,患者的眼神恢復了生機,情緒立刻緩解許多。她很快辦理了入院手續,同時進行了基因檢測,結果顯示BRCA2基因突變為陽性。 還記得「乳腺癌三姐妹」事件嗎?
  • 乳腺癌有哪些標誌物?預後和復發,可以看這4種標誌
    CEA在很多癌症中都可以看到,但是對於乳腺癌來說,診斷並沒有什麼特異性。 更簡單地說,CEA對於大多數乳腺癌患者並沒有診斷意義。 但是在乳腺癌轉移的患者中,血清中也可以檢測到CEA,所以很多時候都把CEA作為晚期乳腺癌患者預後的評價標誌。
  • 乳腺癌預後有了新生物標記
    發表在最新一期《分子與細胞生物學》上的研究報告指出,p66ShcA蛋白有望作為生物標誌,用以識別預後較差的乳腺癌。  預後良好的患者可倖免進行帶有嚴重副作用的侵入性治療,但不對侵入性腫瘤進行侵入治療或可導致死亡。癌症之所以致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其發生了轉移,從一個器官或組織轉移到另一個器官或組織。癌症致死絕大多數與轉移有關。
  • 為什麼乳腺癌越年輕惡性程度越高?關鍵是緣於這些基因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25日訊 年齡幾乎是所有惡性腫瘤不良預後的獨立危險因素,年齡越大患腫瘤的機率越大,腫瘤患者的預後也越差,研究表明惡性腫瘤發病率在0~37歲段處於較低水平,37歲以後開始快速升高。但這一腫瘤發病規律似乎在乳腺癌中有所不同。
  • Cell Death&Differ:p53突變增強乳腺癌進展 環狀RNA成剋星
    2018年5月2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許多類型的癌症中都存在TP53基因的突變,產生TP53突變的蛋白。突變的p53蛋白失去野生型p53的活性,獲得了新功能促進惡性腫瘤進展。在缺少野生型p53活性的細胞中,不同的p53突變會獲得新功能為細胞帶來不同的特性。直接靶向突變p53所產生的不良結果實現對癌細胞生存的抑制是非常困難的。
  • 基因突變與腫瘤:講述它們的前世今生
    2017 年 ASCO 會議報導了 PARP 抑制劑奧拉帕利用於轉移性乳腺癌患者的 Ⅲ 期臨床試驗結果。該研究納入 302 例 gBRCAmut 轉移性激素受體陽性或 TNBC 患者,入組患者前期最多接受兩線化療,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患者至少接受 1 個療程內分泌治療並在內分泌治療期間進展。
  • 研究發現近全部乳腺癌相關基因突變
    乳腺癌是女性罹患最多的癌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全世界每年有138萬新增病例,同時有45.8萬人因乳腺癌死亡。由英國桑格研究所主導,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分析了來自560例乳腺癌患者的全部基因組信息,並從中發現93個可能與腫瘤相關的基因突變,其中的一部分已經由此前研究發現。
  • 繪製最大規模的中國人群乳腺癌基因突變圖譜!上海專家多項成果攻堅...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精準腫瘤中心主任邵志敏教授表示, 「相比於歐美發達國家,國人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仍然有不小差距。導致這一差異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於國人乳腺癌發病特徵較為特殊。例如國人乳腺癌患者發病年齡有45-55歲、70-74歲兩個高峰,且多數患者發生在絕經前。這些差異提示我們需要探索更適合國人乳腺癌的精準方案」。
  • 男性也會得乳腺癌
    醫生給他做了各項檢查,最後被確診為乳腺癌。李大伯和家人頓時驚呆了,男人為什麼也會患上乳腺癌?  據美國有關統計報導,2005年美國有1690例男性患乳腺癌,在過去的25年中各地男性乳腺癌的發病率有不斷上升的趨勢。男性乳腺癌的高發區為埃及、尚比亞、英國、北美等國家和地區。隨著我國生活方式的改變,男性乳腺癌的發病也不容忽視。
  • 當出現P53基因突變被遺傳時,癌症風險恐高達90%!
    ,c.1000G>C;p.G334R,造成p53功能的輕度缺陷,並導致低表現率的的LFS症候群。典型的LFS的特徵是多種惡性腫瘤,可能從兒童期開始,並貫穿一生,包括軟組織和骨肉瘤、乳腺癌、腦和腎上腺皮質腫瘤(ACT)和白血病。具有LFS不完全特徵的家族被稱為Li-Fraumeni-Like(LFL)。家族聚集性分析證實該病攜帶者的外顯率在30歲和40歲時分別為50和90%。該症候群中乳腺癌所佔比例非常高。
  • 兩篇Nature文章同時發現導致乳腺癌異質性的關鍵突變
    ,可能是導致乳腺腫瘤異質性產生的重要原因。 乳腺癌是女性中一種非常常見的癌症類型,同時乳腺癌包含多種異質性腫瘤類型,可根據不同的組織學和分子特徵分為不同亞型。PIK3CA和TP53是乳腺癌中兩個常見突變基因,已經有研究發現這兩個基因發生突變與多種不同類型的人類乳腺癌具有相關性。但目前導致PIK3CA誘導的腫瘤異質性的細胞來源和分子機制仍不清楚。
  • MCB:可預測乳腺癌患者預後的新型生物標記物
    2014年8月2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麥基爾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表明,一種名為p66ShcA的蛋白質或許可以作為一種生物標記物來幫助鑑別乳腺癌患者的預後不良
  • 【CA】ER陽性乳腺癌患者妊娠不影響預後
    據新研究顯示,治療中妊娠不會對雌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患者的預後產生不良影響。在ER陽性隊列,ER陰性隊列,或者整個隊列的分析均未觀察到妊娠組女性和非妊娠組女性之間存在DFS差異。不考慮ER狀態的前提下,妊娠組女性的總體生存率明顯更優。
  • 晚期乳腺癌患者,未來之路如何走?|內分泌治療|陽性乳腺癌|HER2|...
    ◎ 三陰性乳腺癌治療未來之路——精準檢測和新的靶點三陰性乳腺癌的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均為陰性,對內分泌治療和HER2靶向治療效果不佳,目前術後(輔助)治療主要依靠化療。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袁芃教授就三陰性乳腺癌未來的治療方向進行了講解。
  • 原發灶「陰」而腦轉移「陽」:乳腺癌HER2表達的時空異質性
    原發灶「陰」而腦轉移「陽」:乳腺癌HER2表達的時空異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