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製最大規模的中國人群乳腺癌基因突變圖譜!上海專家多項成果攻堅...

2020-12-05 騰訊網

今天一早,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傳來消息,該院乳腺外科於近期連續獲得三項研究突破:

繪製最大規模的中國人群乳腺癌基因突變圖譜,探索國人乳腺癌精準治療靶點並在臨床上成功應用;

在有「最難治」乳腺癌之稱的三陰性乳腺癌研究領域,繼續完善「復旦分型」研究體系,首次提出基於代謝特徵的治療策略;

鑑定中國患者特異的胚系基因變異,證實國人三陰性乳腺癌特異性治療靶點的存在。

近日,該院系列研究先後在國際權威期刊《細胞代謝》、《自然通訊》和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雜誌》(期刊影響因子21.6、12.1和11.6)發表。

&nbsp>

填補國人乳腺癌精準診療「空白」

在上海等大城市中,乳腺癌已經連續20餘年位居女性惡性腫瘤前列。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精準腫瘤中心主任邵志敏教授表示,

「相比於歐美發達國家,國人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仍然有不小差距。導致這一差異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於國人乳腺癌發病特徵較為特殊。例如國人乳腺癌患者發病年齡有45-55歲、70-74歲兩個高峰,且多數患者發生在絕經前。這些差異提示我們需要探索更適合國人乳腺癌的精準方案」。

基因突變圖譜是乳腺癌精準治療最基礎 「參考索引」。邵志敏教授團隊提出設想,能否從基因層面分析,揭示國人乳腺癌的獨有特徵,為探索適合國人的乳腺癌精準診療方案提供參考?既往我國乳腺癌治療所參考的圖譜均為西方國家數據,國人大人群乳腺癌基因突變圖譜尚處於「空白」。

為突破這一「瓶頸」,基於前期研究基礎,邵志敏教授領導的乳腺外科及精準中心團隊篩選了484個與乳腺癌個性化治療方案高度相關的基因,幾乎覆蓋所有國內外已經公布過的乳腺癌突變基因,形成了乳腺癌多基因精準檢測「目錄」。

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間,研究團隊根據多基因精準檢測「目錄」,收集了1134例配對的乳腺癌標本和外周血標本,並統計所有乳腺癌患者的基本臨床病理信息,全面分析乳腺癌隊列的基因組數據,繪製出國內首個千人乳腺癌基因變異圖譜。這也是目前最大規模的單中心中國人群乳腺癌基因突變圖譜。

圖譜展示了國人群乳腺癌中最常見的突變基因和突變頻率,突變率在5%以上的依次為:TP53(53%),PIK3CA(32%),NF1(10%),GATA3(9%),KMT2C(9%),ARID1A(7%),KMT2D(7%),NOTCH1(5%),APC(5%)。

研究進一步發現,跟國外乳腺癌人群的突變資料庫進行對比,中外乳腺癌突變譜之間的差異主要集中在HR陽性/HER2陰性型,而在HR陽性/HER2陽性型,HR陰性/HER2陽性型和三陰性型中,並無明顯差異。

邵志敏教授表示,

這也是首次系統性揭示了中國人群乳腺癌的基因突變特徵,不同突變基因和突變頻率數據的掌握,為全面探索中國人群乳腺癌精準治療靶點並在臨床上成功應用提供了良好基礎,有效填補了國人乳腺癌基因圖譜的「空白」。

&nbsp>

首提基於「代謝特徵」的治療策略

三陰性乳腺癌作為乳腺癌的其中一種亞型,約佔總體乳腺癌人群的15%。由於惡性程度高,容易出現內臟轉移,復發風險大,預後較差,且既往缺乏有效的專項治療策略,素有「最難治」乳腺癌之稱。

2019年,邵志敏教授領銜的專家團隊,繪製出全球最大的三陰性乳腺癌隊列多組學圖譜。

研究團隊在進一步研究中發現,分類為「腔面雄激素受體型」的三陰性乳腺癌比預計中的惡性程度更高,進展也更快,且對抗雄激素受體的治療不敏感。而分類為「基底樣免疫抑制型」和「間質性」的三陰性乳腺癌也有較多患者對目前的治療策略不敏感。

研究團隊根據前期繪製的三陰性乳腺癌多組學圖譜,從代謝通路的角度進行切入,通過大量數據的比對分析,發現三陰性乳腺癌的代謝特徵在不同樣本中的確存在著較大差異。

研究結果表明,不同亞型的三陰性乳腺癌對不同類型的治療方案敏感性不同。

例如,相較於其他亞型,脂質合成型三陰性乳腺癌對於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劑相對敏感;而糖酵解型三陰性乳腺癌則對於糖酵解通路抑制劑相對敏感;除此以外,研究團隊還發現,在抑制了糖酵解型三陰性乳腺癌的乳酸脫氫酶活性之後,這一類三陰性乳腺癌可以對免疫治療產生一定的敏感性。

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代謝》在11月12日凌晨刊發了這項成果。邵志敏教授表示,這項研究是國際上首次基於多維組學大數據、系統性地對三陰性乳腺癌的代謝特徵進行的分析,揭示了三陰性乳腺癌的全新靶點,為三陰性乳腺癌患者儘早獲得精準且有效治療方案帶來新希望。

「撥開」三陰性乳腺癌精準治療「迷霧」

胚系基因變異是發生在遺傳細胞中的基因變異,目前已發現多個基因的致病性胚系變異與乳腺癌的「遺傳」息息相關。

除大名鼎鼎的BRCA1,BRCA2基因變異以外,其他乳腺癌中重要的胚系基因變異正逐漸浮出水面。

在所有乳腺癌中,三陰性乳腺癌胚系基因變異譜有所不同,並且存在種族差異。

國際著名期刊美國《國家癌症研究中心雜誌》近日刊登了邵志敏教授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完成的一項成果。該項研究利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325例三陰性乳腺癌患者全部基因測序數據,進一步研究中國三陰性乳腺癌患者胚系基因變異的分子特徵及其臨床意義,有望使三陰性乳腺癌精準治療「雲開霧散」。

研究發現,16%的三陰性乳腺癌患者存在至少一種致病或可能致病的胚系變異;54.1%的胚系變異可見體細胞等位基因特異失衡;與高加索人或非洲裔美國人患者相比,中國乳腺癌患者RAD51D胚系變異比例較高。中國患者「特有」的RAD51D胚系變異會引起RAD51D蛋白較不穩定,進而導致同源重組修復缺陷。臨床實踐證實,存在這部分患者的腫瘤對藥物PARP抑制劑較敏感。

「特殊的基因特徵表明中國三陰性乳腺癌患者具有獨特的胚系變異譜,並且會顯著影響腫瘤的臨床特徵和分子特徵,」 邵志敏教授表示,「綜合胚系與體細胞分析,有助於確定最可能受胚系變異影響的三陰性乳腺癌患者,以利於更精準地進行臨床幹預。該組中國患者RAD51D胚系變異比例較高,可以作為治療靶點,有望用於三陰性乳腺癌的精準治療。」

相關焦點

  • 復旦腫瘤醫院多項成果攻堅「最難治」乳腺癌
    日前,從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傳來消息,該院乳腺外科於近期連續獲得三項研究突破:繪製最大規模的中國人群乳腺癌基因突變圖譜01 繪製最大規模的中國人群乳腺癌基因突變圖譜作為我國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乳腺癌堪稱『紅顏殺手』。在上海等大城市中,乳腺癌已經連續20餘年位居女性惡性腫瘤前列。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精準腫瘤中心主任邵志敏教授表示,「相比於歐美發達國家,國人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仍然有不小差距。
  • 復旦腫瘤醫院多項成果攻堅「最難治」乳腺癌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於近期連續獲得三項「重磅」突破:繪製最大規模的中國人群乳腺癌基因突變圖譜,探索國人乳腺癌精準治療靶點並在臨床上成功應用;在有「最難治」乳腺癌之稱的三陰性乳腺癌研究領域首次提出基於代謝特徵的治療策略
  • 中國乳腺癌人群PI3K/AKT通路突變圖譜「面世」
    中國乳腺癌人群PI3K/AKT通路突變圖譜「面世」 2018-04芊燁 攝   中新網上海4月11日電 (陳靜 王懿輝 陳力)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11日披露,該院乳腺外科主任兼復旦大學腫瘤研究所所長邵志敏教授、胡欣副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歷經5年探索研究,首次繪製出PI3K/AKT通路在中國乳腺癌人群中的基因突變譜,展現了中國乳腺癌患者的基因突變特徵。
  • 醫學家成功繪製我國乳腺癌人群PI3K/AKT通路突變圖譜
    新華社上海4月12日電(記者仇逸)記者從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獲悉,乳腺外科主任兼復旦大學腫瘤研究所所長邵志敏教授、胡欣副教授領銜,陳力及楊柳博士等組成研究團隊歷時5年探索研究,首次繪製出PI3K/AKT通路在我國乳腺癌人群中的基因突變圖譜,並對通路基因中「功能性突變」進行了系統化解讀與鑑定
  • 復旦團隊繪製中國乳腺癌人群基因突變圖譜
    記者今天從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獲悉,該院乳腺外科主任兼復旦大學腫瘤研究所所長邵志敏教授、胡欣副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歷時5年,首次繪製出PI3K/AKT通路在中國乳腺癌人群中的基因突變譜,並對該通路基因中「功能性突變」進行了系統化地解讀與鑑定。
  • 醫學家成功繪製乳腺癌PI3K/AKT突變圖譜
    新華社上海4月12日電(記者仇逸)記者從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獲悉,乳腺外科主任兼復旦大學腫瘤研究所所長邵志敏教授、胡欣副教授領銜,陳力及楊柳博士等組成研究團隊歷時5年探索研究,首次繪製出PI3K/AKT通路在我國乳腺癌人群中的基因突變圖譜,並對通路基因中「功能性突變」進行了系統化解讀與鑑定。
  • 專家繪出中國高致死性前列腺癌基因圖譜 填補空白
    中國專家繪出中國高致死性前列腺癌基因圖譜。研究示意圖中新網上海7月10日電 (孫國根 秦曉健 陳靜)記者10日獲悉,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泌尿男生殖系統腫瘤多學科綜合診治團隊首席專家葉定偉教授和朱耀教授率領的臨床研究團隊,歷經4年艱苦研究,終於繪出中國高致死性前列腺癌基因圖譜,並發現,中國轉移性前列腺癌患者中胚系DNA修復基因突變率為12%。據悉,這樣的基因圖譜此前未有報導。
  • 最「毒」乳腺癌有了精準治療策略!中國論文登國際頂尖期刊
    研究繪製出全球最大的三陰性乳腺癌隊列多組學圖譜,並提出「三陰性乳腺癌分子分型基礎上的精準治療策略」。項目主要研究者、腫瘤醫院大外科主任兼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透露,未來有了精準治療策略,三陰性乳腺癌患者五年復發率或可降低40%至50%。三陰性乳腺癌為何最「毒」三陰性乳腺癌為何最「毒」?
  • ...ChinaMAP發布最大規模中國人群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和表型研究成果
    因此,國家代謝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上海)基於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牽頭開展的多項覆蓋全國的隊列研究,依託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和醫學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實施了中國代謝解析計劃ChinaMAP (China Metabolic Analytics Project)。
  • 【科普課堂】我國科學家繪製肺腺癌分子圖譜,給蛋白質「畫像」有...
    之前,人們對肺腺癌的系統化分子水平的認識幾乎都是在基因組層面。然而,大規模基因組學研究表明,東、西方人群的肺腺癌基因背景呈現出明顯的差異性,西方人群肺腺癌人群基因主要包括TP53,KRAS,KEAP1,STK11和EGFR等。而相比於西方人群,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人群中,EGFR基因突變頻率明顯增高。其中,含有EGFR基因突變的非吸菸女性約佔全部肺腺癌的40%到50%。
  • Nature子刊報導中國乳腺癌基因組圖譜
    針對在中國人群中突變頻率明顯增高的 Hippo 通路改變,研究人員藉助體外細胞實驗,驗證了Hippo 通路調控基因 NF2 的功能缺失突變能夠促進其對 YAP 抑制劑的敏感性。 這項研究提供了中國乳腺癌最大的基因組圖譜、突變特徵和潛在的分子靶點的數據,對中國乳腺癌患者精確治療的臨床意義和轉化價值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中國腫瘤基因圖譜計劃暨胃癌課題啟動會在北京召開
    本次會議由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沈琳教授擔任大會主席,國家人類遺傳資源中心執行主任高華方研究員、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呂有勇教授、中國科學院牛北方研究員,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高靜副教授及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十位業內專家應邀參加會議。與會專家合影CGAC胃癌課題旨在集合國家部委、臨床專家及企業等多方力量,繪製中國進展期胃癌基因圖譜,揭示胃癌療效、預後分子標誌物。
  • Nature子刊報導中國乳腺癌基因組圖譜
    針對在中國人群中突變頻率明顯增高的 Hippo 通路改變,研究人員藉助體外細胞實驗,驗證了Hippo 通路調控基因 NF2 的功能缺失突變能夠促進其對 YAP 抑制劑的敏感性。 這項研究提供了中國乳腺癌最大的基因組圖譜、突變特徵和潛在的分子靶點的數據,對中國乳腺癌患者精確治療的臨床意義和轉化價值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科學家在中國人群中發現新型的乳腺癌遺傳突變
    ,該研究或可幫助進行個體的遺傳篩查來尋找中國乳腺癌家族史的發病起源。攜帶BRCA1和BRCA2遺傳突變的個體往往是高風險的乳腺癌發病個體,但這些突變通常僅出現在10%至15%的遺傳性乳腺癌中,目前還有許多其它許多突變需要被研究闡明。在3月10日舉辦的歐洲乳腺癌會議上,研究者Ava Kwong就描述了和中國少數民族人群高風險乳腺癌相關的遺傳突變。
  • ChinaMAP發布最大規模中國人群全基因組測序和表型研究
    2020年4月30日,由國家代謝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啟動的ChinaMAP(中國代謝解析計劃)聯盟攜全國29家研究機構和醫院,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的《Cell Research》雜誌首次報導了最大規模中國人群全基因組測序和表型研究。
  • 中國啟動世界最大規模人類基因組計劃,將繪製國人精細基因組圖譜
    28日,我國啟動「中國十萬人基因組計劃」是我國在人類基因組研究領域實施的首個重大國家計劃,也是目前世界最大規模的人類基因組計劃。基因是DNA上有遺傳效應的片斷,人類的生、老、病、死等都與基因有關。而基因組和基因是整體與部分的關係,人類基因約有25000個,基因組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把人體內這25000個基因的密碼解開,從而破譯人類的遺傳信息。此次基因組計劃,就是要繪製我們民族的基因圖譜。相關公司方面,據選股寶主題庫(xuangubao.cn)基因測序板塊顯示,艾德生物 主營腫瘤精準醫療分子診斷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並提供相關的檢測服務。
  • 中國啟動十萬人基因組計劃:繪製國人精細基因組圖譜
    中國啟動十萬人基因組計劃:繪製國人精細基因組圖譜 今天(12月28日),我國啟動「中國十萬人基因組計劃」,這是我國在人類基因組研究領域實施的首個重大國家計劃,也是目前世界最大規模的人類基因組計劃。
  • 首個中國兒童腎臟病基因突變圖譜被揭示,「沉默殺手」將可實現精準...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率多中心團隊,繪製出首個中國兒童腎臟病基因突變圖譜。7月22日,國際學術期刊《臨床遺傳學》(Clinical Genetics)雜誌在線發表題為「基於多中心註冊登記系統的1001例兒童腎病疾病致病基因譜系研究」的文章,引起國際領域高度關注。
  • 當「垃圾分類」遇上三陰性乳腺癌,需要做好哪幾步?
    讓我們看看這個全國領先的乳腺癌診治團隊是如何將TNBC進行「垃圾分類」的。第一步:深入探尋「垃圾」特徵,繪製首個基因圖譜TNBC有哪些亞型?此前在國際上所有的TNBC研究課題中都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一方面,這涉及到樣本量和樣本的選擇問題;其次,涉及到採用何種方法分析的問題。
  • 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庫研究首發,日本與中國北方漢族人群聚類完全...
    生、長、衰、病、老、死,一切都與基因有關。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人,其基因也千差萬別。鑑於此,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於近日首次發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內分泌科聯合全國 29 家研究機構、醫院,首次公布了來自 27 個省、直轄市 8 個民族的 1 萬餘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及表型的系統性分析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