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MAP發布最大規模中國人群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和表型研究成果

2020-12-05 新民晚報

圖說:中國不同地域和民族人群的成分聚類分析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中國人的疾病,不適合用外國人的基因數據來做研究。這是由於不同地域人群和種族之間的歷史淵源和遺傳背景存在著巨大差異,如果把具有其他人群偏向性的知識和結論直接拿來做為中國人的疾病風險評估、遺傳諮詢或診斷治療依據,是並不完善和可靠的。

因此,國家代謝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上海)基於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牽頭開展的多項覆蓋全國的隊列研究,依託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和醫學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實施了中國代謝解析計劃ChinaMAP (China Metabolic Analytics Project)。

2020年4月30日,ChinaMAP聯盟攜全國29家研究機構和醫院,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的Cell Research雜誌發表了長文章「The ChinaMAP analytics of deep whole genome sequences in 10,588 individuals」,首次報導了ChinaMAP一期研究對覆蓋全國27個省份和直轄市,8個民族,超過1萬人的高深度(40)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和表型的系統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王衛慶教授和畢宇芳教授等是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曹亞南研究員,李林研究員和徐敏研究員等為共同第一作者。

圖說:華法林和氯吡格雷藥物基因組學分析

首次打造大規模中國人自有的基因組資料庫

大規模人群隊列的基因組學和多組學大數據正在重大慢病、腫瘤和遺傳病的預防、診斷和新藥研發中發揮引領作用,推動個體化精準健康管理和疾病診療的變革。在這個賽道上,美國和歐洲已實施多項以大規模隊列的基因分型、基因組測序數據為基礎的醫學研究計劃,包括著名的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美國腫瘤基因組圖譜(TCGA)計劃和多組學精準醫學研究計劃(TOPMed)等,產生了一系列具有深遠影響的裡程碑式成果。對於我國的未來醫學發展,不太適合直接應用美國、歐洲人群研究主導形成的數據和結論。因此,基於大規模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的中國人群隊列研究,形成獨立自主和高質量的中國人群特異性數據和研究體系,將是我國精準醫學發展的重要基礎。

曹亞南說,此次發表意味著,通過中國人自己的儀器、平臺、分析方法,對中國人的基因組特徵進行研究,具有前所未有的意義。

王衛慶教授解釋,該項研究中,研究團隊對隊列中代表中國不同地區和民族的10588人DNA樣本,使用華大基因-華大智造的國產自主高通量測序平臺進行了40深度全基因組測序,完成了高質量的中國人群遺傳變異數據構建、中國人群體結構分析、基因組特徵比較以及變異頻譜和致病性變異解析。在ChinaMAP一期資料庫中,包含1.36億個基因多態性位點(SNP)和1千萬個插入或缺失位點(INDEL),其中一半是在國際通用的dbSNP、千人基因組、gnomAD和TOPMed資料庫中均沒有的新位點。ChinaMAP資料庫中所有變異的位置、注釋、頻率和數據質量等信息,可在國家代謝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www.mBiobank.com網站搜索,為我國的醫學和生命科學研究提供服務。在科技部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的管理和批准下,研究者可以與ChinaMAP研究團隊進一步開展合作。

ChinaMAP一期研究覆蓋中國七大地理區域,包括了人口排名前十的漢族、壯族、回族、滿族、苗族、彝族、藏族和蒙古族,顯示了中華民族跨地理區域人群遺傳背景的多樣性和複雜性。研究團隊首次揭示了漢族人群可顯著分成七個亞群:北方漢族(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山東、遼寧、吉林、黑龍江、山西),西北漢族(甘肅、陝西),東部漢族(江蘇、浙江、上海、安徽),中部漢族(湖北),南方漢族(貴州、四川、重慶、湖南、雲南、江西),東南漢族(福建)和嶺南漢族(廣東、廣西)。少數民族中,藏族、彝族、蒙古族、苗族和壯族都有著獨特的人群聚類,而滿族和北方漢族相近,回族和西北、北方漢族相近。不同地域人群的變異特徵也與中國歷史上的人口遷徙和變遷相關,例如河西走廊是絲綢之路中不同民族遷徙的交通要道,歷史上包括粟特人等許多民族曾在此經商生活。ChinaMAP研究揭示,現代河西走廊地區的人們具有的基因多態性位點數量更多更複雜。與全世界其他人群相比,中國人的遺傳特徵與歐洲、非洲、南亞和拉丁美洲人群之間存在著巨大差異,與非洲人群差距最大,而與東亞人群非常相似。研究者在成分分析中發現,日本人群與中國北方漢族人群聚類完全重疊。

圖說:ChinaMAP 10588人的餐後血糖遺傳風險的多基因評分(PRS)

中國人常患什麼病?

ChinaMAP對中國人群的遺傳性疾病相關變異位點進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團隊發現,中國人群中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症、慢性胰腺炎、遺傳性掌蹠角化症等疾病的致病基因變異攜帶者較歐美人群顯著更多,且具有地域分布特徵,這些結果對我國重點遺傳性疾病的篩查和防控具有參考價值。例如,中國人和日本人高發的長島型掌蹠角化症相關SERPINB7基因致病位點rs142859678在中國人群中的等位基因頻率超過百分之一,是歐美人群的約20倍。與甲狀腺功能減退發生相關的一些致病變異頻率在中國人群中比歐美人群高10倍以上。疾病相關變異位點在中國人群與歐美人群中的頻率差異,說明我國的遺傳諮詢和解讀,對重要性不確定的基因變異(VUS)的研究,以及相關臨床指南和路徑制定,需要依據中國人自己的大樣本和高質量數據。

「中國特色」的代謝能力需重視

ChinaMAP對中國人的營養代謝和藥物代謝相關遺傳特徵也進行了分析比較。對受到廣泛關注的酒精代謝能力,從總體上看,北方人比南方人酒量相對更好,藏族、蒙古族、彝族人民和河南人酒量居於全國前列,山東人酒量並不突出,福建人和廣東人排在最後。ChinaMAP證實,導致喝酒臉紅和酒精代謝能力差的乙醛脫氫酶2 基因rs671變異是東亞人特異性的,在中國人群中的攜帶者(純合子比例4.50%,雜合子比例34.27%)遠高於全球其他人群。rs671變異也是誘發食管癌發生的重要風險因素,所以喝酒臉紅還應少喝酒。

另外,研究團隊也對抗凝藥華法林的減量使用,抗血小板藥物氯吡格雷的適用人群分類,他汀類降脂藥副作用風險人群進行了分析。例如,對於高脂血症常用的降脂藥辛伐他汀,中國人中有超過20%的個體存在橫紋肌溶解這一不良反應的風險,提示了針對我國人群特徵的藥物基因組研究和藥物基因檢測的重要性。

單個基因突變影響不大,多個突變有大影響

代謝性疾病,特別是2型糖尿病和肥胖,已成為中國和世界範圍內發病率最高的重大慢病。在複雜疾病的遺傳因素中,很多效應較強的基因變異大多存在於在特定的地理區域和種族群體中,只有基於特定人群完善的數據分析才有可能對這個人群的疾病的遺傳風險進行精準評估。例如,歐洲人群中最顯著的2型糖尿病遺傳風險TCF7L2基因變異(如rs7903146)在中國人中的頻率很低,並不重要。在代謝特徵和疾病研究中僅參考和驗證歐美人群的結果是不行的。另外,一個人攜帶的某個基因變異產生的疾病風險可能並不大,但綜合多個基因變異的作用後對個體特徵有重大影響。因此,基於特定人群的大規模基因型和表型資料庫,通過多基因風險評分(PRS)評估個體的疾病風險是一種比較準確的方法。在ChinaMAP研究中,研究者對2型糖尿病遺傳風險進行了多基因風險評分,以量化評分、年齡和血糖值的排序三維顯示了每個人在整個群體中的精確位置。多基因風險評分排名顯示了2型糖尿病高風險和低風險的個體之間存在非常顯著的血糖差異,高風險個體隨著年齡的增加,空腹和餐後2小時血糖都顯著高於中風險和低風險者。另外對比證實,基於東亞人群的基礎數據比基因歐洲人群的數據的結果更加準確。這些結果提示基於中國人群基礎數據對2型糖尿病及其他代謝性疾病進行精確風險評估的重要性,對重大慢病的預防、個體化健康管理和公共衛生決策具有價值。

圖說:BMI,空腹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的全基因組關聯分析

中國人群代謝性疾病風險基因與歐美也有不同

ChinaMAP研究也通過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探索了中國人群中2型糖尿病和肥胖遺傳相關因素。在體重指數BMI相關分析中,研究團隊發現了新的東亞人群特異性CADM2基因位點,CADM2在動物研究中已證實參與調節體重和能量穩態。FTO等在歐美人群中發現的重要肥胖相關基因位點,在ChinaMAP研究結果中並不顯著。這些發現提示,對大規模中國人群特異性的基因組學的研究,對分子機制和個體化診治的精準醫學體系建立很重要。

ChinaMAP以覆蓋中國各地區的研究隊列為基礎建立了高質量中國人群資料庫,通過高深度全基因組數據和精細表型分析,可為疾病機制研究、預防、遺傳諮詢和公共衛生管理提供依據。例如ChinaMAP在2月下旬報導的新冠病毒受體ACE2相關變異在全球不同人群中的比較分析成果在Cell Discovery發表4,已被訪問下載超過20萬次。ChinaMAP對漢族和少數民族群體的精確遺傳結構分析也為中國人群的精準基因組學研究提供了參考數據。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

相關焦點

  • ChinaMAP發布最大規模中國人群全基因組測序和表型研究
    2020年4月30日,由國家代謝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啟動的ChinaMAP(中國代謝解析計劃)聯盟攜全國29家研究機構和醫院,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的《Cell Research》雜誌首次報導了最大規模中國人群全基因組測序和表型研究。
  • ChinaMAP發布最大規模中國人群...
    (40)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和表型的系統性分析。在這個賽道上,美國和歐洲已實施多項以大規模隊列的基因分型、基因組測序數據為基礎的醫學研究計劃,包括著名的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美國腫瘤基因組圖譜(TCGA)計劃和多組學精準醫學研究計劃(TOPMed)等,產生了一系列具有深遠影響的裡程碑式成果。對於我國的未來醫學發展,不太適合直接應用美國、歐洲人群研究主導形成的數據和結論。
  • 華大智造在漢首發基因組學最新解決方案,可滿足百萬級規模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需求
    武漢晚報10月28日訊(記者李佳 通訊員麥絲綺)28日,華大智造在漢首發「大人群基因組學一站式解決方案」,能滿足百萬級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需求。未來人類將進入「人人基因」的時代,這是很多產業內人士抱有的願景。10月26日,為期一周的第十五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ICG-15)首次來到武漢,海內外院士共讀這本「天書」。
  • 迄今最大規模中國人群全基因組測序結果發布,藥該怎麼吃?酒誰最能...
    講道理,基因組學已經深入參與了醫學研究的各個方面,層出不窮的新研究新結果也頗給人一種「窺基因知天命」的感覺。不過啊,這外國的資料庫,納入的樣本多少還是以外國人為主。地球這麼大,兩邊兒的人遺傳背景和特徵可能天差地別,如果有可能,還是用咱自己人的基因來研究咱自己人的身體比較靠譜啊。稍等莫急,這不就來了!
  • 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組測序和分析完成
    近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發表了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組學大數據研究成果。
  • 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庫研究首發,日本與中國北方漢族人群聚類完全...
    生、長、衰、病、老、死,一切都與基因有關。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人,其基因也千差萬別。鑑於此,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於近日首次發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內分泌科聯合全國 29 家研究機構、醫院,首次公布了來自 27 個省、直轄市 8 個民族的 1 萬餘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及表型的系統性分析結果。
  • 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首發
    這些可能都與某些特定基因相關。首次全部中國自主創建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庫結果發表於國產期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內分泌科領銜的ChinaMAP(中國代謝解析計劃)聯盟攜全國29家研究機構和醫院,日前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的《Cell Research》雜誌首次報導了對覆蓋全國27個省份和直轄市,8個民族,超過1萬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和表型的系統性分析。
  • 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首次發表,漢族可分成7個亞群
    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首次發表。4月30日,瑞金醫院內分泌科領銜的ChinaMAP(中國代謝解析計劃)聯盟攜全國29家研究機構和醫院,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的《Cell Research》雜誌首次報導了對覆蓋全國27個省份和直轄市,8個民族,超過1萬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和表型的系統性分析。
  • 原發性免疫缺陷人群的全基因組測序
    原發性免疫缺陷人群的全基因組測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7 13:08:38 英國劍橋大學Paul A. Lyons和James E. D. Thaventhiran研究團隊合作取得新進展。
  • 華大智造推出「大人群基因組學一站式解決方案」,對標國家級別測序項目
    2020年10月26日,第十五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ICG-15)在武漢拉開帷幕。深圳華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大智造」)在學術報告中分享了「大人群基因組學一站式解決方案」。該方案集樣本前處理、文庫製備、高通量測序、基因數據管理等模塊為一體,華大智造高級副總裁倪鳴表示:「可以看到,近年來大人群基因組測序和分析漸成趨勢,國家級別的基因組測序項目不斷湧現。
  • 中國最大規模全基因組研究告訴你
    在這個賽道上,美國和歐洲已實施多項以大規模隊列的基因分型、基因組測序數據為基礎的醫學研究計劃,包括著名的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美國腫瘤基因組圖譜(TCGA)計劃和多組學精準醫學研究計劃(TOPMed)等,產生了一系列具有深遠影響的裡程碑式成果。對於我國的未來醫學發展,能否直接應用美國、歐洲人群研究主導形成的數據和結論?
  • ...規模!中國人基因庫研究首發,日本與中國北方漢族人群聚類完全重疊
    生、長、衰、病、老、死,一切都與基因有關。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人,其基因也千差萬別。鑑於此,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於近日首次發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內分泌科聯合全國 29 家研究機構、醫院,首次公布了來自 27 個省、直轄市 8 個民族的 1 萬餘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及表型的系統性分析結果。
  • 首次全部中國自主創建最大規模國人基因庫結果發表於國產期刊
    其實,這些都與體內某些特定基因有關。4月30日,瑞金醫院內分泌科領銜的ChinaMAP(中國代謝解析計劃)聯盟攜全國29家研究機構和醫院,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的《Cell Research》雜誌首次報導了對覆蓋全國27個省份和直轄市,8個民族,超過1萬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和表型的系統性分析。
  • 臉紅不宜喝酒、中國人群甲狀腺疾病風險高 全自主中國人群基因研究...
    4月30日,中國代謝解析計劃(ChinaMAP)聯盟攜全國29家研究機構和醫院,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的《細胞探索》雜誌發表研究結果,首次報導ChinaMAP一期研究對覆蓋全國27個省份和直轄市,8個民族,超過1萬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和表型的系統性分析。
  • 首個中國人群阿爾茲海默症全基因組測序研究發現新風險基因位點...
    首個中國人群阿爾茲海默症全基因組測序研究發現新風險基因位點 香港科技大學深圳研究院「分子神經科學和藥物創新研究孔雀」團隊在阿爾茨海默症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針對中國的患病人群首次進行全基因組測序研究,發現了與疾病發生發展有密切關係的新風險基因位點,揭示了人體免疫系統失調與阿爾茨海默症病變的關係
  • 近期全基因組測序研究進展一覽
    全基因組測序技術是一種正在迅速變得更便宜和可用的技術,提供患者完整的遺傳信息。Eichler說,「在5到10年的時間內,全基因組測序可能成為診斷自閉症的一種最具信息量的工具。」【2】Nat Genet:為何榴槤聞起來如此「臭」?科學家全基因組測序找原因!
  • 國家基因庫發最大規模基因組學大數據研究成果:南方人免疫力更強
    南方人免疫力更強,後代身高或可通過基因測算?  10月10日,華大在深圳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發布一項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組學大數據研究成果。
  • 新研究首次揭秘中國人群基因遺傳特徵—新聞...
    這是由中國科學家主導,歷時兩年,對14餘萬中國人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數據進行深入研究後,首次揭秘中國人群基因遺傳特徵的科研成果,也是由華大主導的「百萬人群基因大數據研究」項目的首秀。 中國在國家級人群基因數據研究上暫時處於落後的狀態,主要原因在於大型研究項目的完成需要較長周期,項目設計、樣本採集及基因測序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資金,合理利用已有的數據將大大加速這一進程。華大的科學家們發現,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的基因組測序數據,可以為大規模的人群隊列研究提供一個全新的思路。
  • 《細胞研究》:中國力量!迄今最大規模中國人群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結果發布,藥該怎麼吃,酒誰最能喝等,這裡有答案丨科學大發現
    講道理,基因組學已經深入參與了醫學研究的各個方面,層出不窮的新研究新結果也頗給人一種「窺基因知天命」的感覺。不過啊,這外國的資料庫,納入的樣本多少還是以外國人為主。地球這麼大,兩邊兒的人遺傳背景和特徵可能天差地別,如果有可能,還是用咱自己人的基因來研究咱自己人的身體比較靠譜啊。稍等莫急,這不就來了!
  • 揭開孤獨症遺傳圖譜的神秘面紗,首個大規模中國人群孤獨症基因測序...
    就在日前,孤獨症的遺傳研究有了最新進展:11月8日,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正式發表了中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醫學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夏昆教授課題組關於中國人群兒童孤獨症研究的最新成果。該研究是第一個較大規模的中國人群孤獨症的基因測序研究。